APP下载

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有机结合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型省份

2022-03-12安徽省科学技术厅办公室

安徽科技 2022年2期
关键词:科技成果安徽省科技

文/安徽省科学技术厅办公室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院”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出要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市场需求引导创新资源有效配置,形成推进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安徽省委、省政府出台加快建设科技创新攻坚力量体系的意见,就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进行了系统化和体系化部署,强调要正确处理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关系。安徽要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着眼安徽科技创新发展实际,努力做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结合的文章,加快构建科技创新攻坚力量体系,建设高水平创新型省份。

一、善用市场逻辑,充分调动各方资源

近年来,安徽省科学技术厅围绕科技创新全链条,在着力打通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企业孵化通道,在推进创新从科研活动向经济活动转变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如在基础研究方面,探索基础研究多元化投入机制,联合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设立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能源互联网联合基金;在技术创新方面,探索建立“企业先行投入、政府再予支持”的技术创新机制;在成果转化方面,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探索通过科技创新产品线上交易节、科技成果竞拍等市场化手段带动科技成果交易转化,7 项成果通过竞拍成交,科技成果总交易额达680.9 万元,60 个项目实现签约合作,签约金额达282亿元;在企业孵化方面,探索设立安徽省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安徽省科技融资担保资金,运用资本的力量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熟化,截至2021 年底,安徽省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累计投资43 个项目、投资金额7.63 亿元,2021 年全年省科技融资担保资金服务科技型企业1623 户、提供承保额66.7 亿元。下一步,安徽要继续坚持让市场在创新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充分发挥市场的逻辑和资本的力量,最大限度地调动全社会资源支持参与科技创新全过程。

一是突出需求导向,构建科技创新攻坚新机制。坚持应用导向和需求牵引,从“卡链”“卡脖子”问题中凝练基础科学问题,建立健全覆盖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全链条的科技创新攻坚力量体系。设立安徽省战略性基础研究计划,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解决市场难题为出发点,支持开展前瞻性、引领性和独创性基础研究和前沿探索,开展制约安徽省产业发展、企业生产、民生改善的基础科学问题研究。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鼓励地方政府、企业等通过共建研发机构、设立联合基金、委托研发等措施,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在实施安徽省科技重大专项中,针对安徽省产业发展的重大技术难题和研发需求,搭建“企业出题、政府立题、院所答题、市场阅卷”的揭榜挂帅攻关机制;针对战略目标明确、技术路线清晰、组织程度要求高的重大攻关项目,构建“谁能干、就让谁干”的定向委托攻关机制;针对高校院所已取得的具有重大产业化价值、需进一步熟化的重大科技成果,支持企业牵头产学研合作开展工程化研发,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二是突出市场主导,推动安徽科技大市场建设运营。以安徽创新馆为枢纽,突出功能提升和网络布局,整合赋予科技成果挂牌、路演、拍卖、交易等“一条龙”服务功能,加快建设“政产学研用金”六位一体的科技大市场,搭建覆盖省市县三级、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全省技术交易平台体系。按照“前店后坊”模式,支持安徽创新馆与省内产业园区共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地;大力培育发展市场化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和职业技术经理人,以利益为导向,充分发挥他们在技术市场中的重要作用。立足高起点、着眼高标准,更多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高水平举办今后的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加速放大“成果变商品,展示方变合作方,购买方变投资方”的溢出效应,打造集聚全球创新资源和成果的金字招牌。

三是突出资本力量,深化科技金融融合发展。充分发挥资本力量对市场的敏锐性和驱动性,推动更多科技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围绕服务“科创+产业”,构建政府性基金、科技信贷、风险投资、科技银行、上市融资等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依托安徽省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等股权投资基金,联合市县,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加快子基金的设立运营步伐。依托安徽省科技融资担保资金,建立健全“银行+征信+担保”的融资服务体系。深化与银行金融机构合作,支持设立科技银行或支行,创新普惠金融产品,开展外部投贷联动,适当提高对科技型企业不良贷款比率容忍度。探索设立“徽科贷”,建立科技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和科技金融服务“白名单”制度,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支持科技创新。

二、坚持企业主体,切实激发市场活力

近年来,安徽省科学技术厅坚持把企业作为科技创新活动的主体,尤其是科技成果应用的主力军,持之以恒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和发展。截至2021 年底,全省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1000 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加值增幅均已连续6 年保持11%以上增速。实施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在皖创新创业行动计划,推行“人才团队+科技成果+政府参股+股权激励”引才模式,2014 年以来,以股权、债权等方式累计引进和扶持320 个人才团队在皖创新创业,其中1 家成功登陆科创板、2 家上市在审、190 家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9 家入选中国隐形独角兽企业。下一步,安徽要进一步在建立健全全生命周期的科技企业培育体系上加大力度,深入开展科技“双招双引”,不断激发企业家和企业创新活力。

一是大力招引各类创新主体。依托安徽创新资源禀赋和未来发展空间,特别是聚焦十大新兴产业,加大科技“双招双引”力度,推动更多的创新企业、创新资源、创新人才向皖汇聚。牵头抓好人工智能产业“双招双引”工作,加快建设合肥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推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完善支持与大院大所大企合作政策,大力招引国内外一流高校、科研机构、大型企业和外资研发型企业来皖设立研发中心或新型研发机构。支持省内高新区与沪苏浙等发达地区开展园区共建,引导有条件的园区到发达地区建立“人才飞地”或成果转化基地。扩容升级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在皖创新创业扶持计划,构建“人才+科研+转化”全链条政策支撑体系,大力招引更多的人才团队来皖创新创业。

二是构建科技企业培育体系。针对企业初创期、孵化期、成长期、产业化、挂牌上市等不同发展阶段,实施差异化扶持成果熟化、联合攻关、企业孵化、科技金融等政策,梯次培育更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独角兽企业、科技领军企业、创新链“链主”企业等。围绕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大创新平台建设等,建立“沿途下蛋”机制,积极引导在高校、科研院所周边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打造“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的全生命周期“热带雨林式”双创生态体系,确保创新主体引得进、留得住、长得大。支持科技领军企业牵头、高校院所和上下游企业参与,组建体系化、任务型创新联合体,共同承担重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三是激发企业家创新活力。树牢企业家整合创新资源主导者的思维,坚持“科创+企业”实现企业加速发展,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实施科技企业家创新领导力提升计划,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单位,开展科技企业家轮训,着力提升企业家战略思维能力、产业前沿意识,激发企业家创新精神和参与竞争的勇气。建立科技部门干部联系科技企业家制度,结合日常走访、专题调研、“为科技创新做贡献、为科技人员办实事”实践活动等,广泛收集企业家对技术创新的需求,分析提炼科技领域共性问题和重大需求,有针对性地帮助解决。完善落实促进企业科技创新的有关政策,加大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普惠政策落实力度;完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多元化投入机制,承担安徽省科技重大专项的企业先行投入不低于60%,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提升创新能力。

三、强化制度创新,营造优良创新环境

近年来,安徽省科学技术厅坚持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在全国率先开展“3+1”自主创新试验示范区政策先行先试,获批实施股权和分红激励改革等多项政策。在全国率先实施系统全面创新改革试验,陆续出台80 余项高含金量的改革文件,先行先试的“政府持有的科技团队股份回购”等3 项改革举措,被国务院列入全国推广的首批改革经验;新型研发机构市场化管理改革等13 个典型案例入选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百佳案例。在全国率先构建创新型省份建设配套政策体系,先后出台20 余项科技创新法律法规和重要政策,逐步构建了具有安徽特色的科技创新制度体系,涵盖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产业化、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知识产权创造保护等。下一步,安徽要进一步聚焦制约科技创新的难点堵点,加快破改立的步伐,加大对外开放合作力度,着力建设体制最优、机制最活的创新创业高地。

一是着力用好改革“试验田”。充分发挥国家实验室改革“试验田”的作用,深入实施国家实验室建设专项推进行动,支持国家实验室建立以一切有利于创新为宗旨的新型管理体制和科研组织机制,全面落实主任负责制,推行任务清单、“军令状”等机制,探索实践新型举国体制安徽方案。认真落实好支持国家实验室人才发展的若干意见,坚持以市场化方式加快集聚一批海内外优秀科技人才,严格落实奖励、绩效激励等政策。

二是着力深化科技“放管服”改革。持续扩大科研人员自主权,赋予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技术路线自主权、项目资金管理使用权。在推进重大科技任务中建立“专事专办、专人负责、专项承诺”制度,在科研项目管理中推行审计、监督、检查结果互认。开展减轻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试点推行科研管理“绿色通道”、项目经费使用“包干制”、财务报销责任告知和信用承诺制等,充分激发广大科技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完善科研容错和尽职免责机制,探索通过负面清单等方式,制定勤勉尽责规范和细则,经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认定免责的,其他部门互认,优化全社会鼓励创新、包容失败的环境。

三是着力统筹推进开放协同创新。强力推进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支持合肥、芜湖、宣城参与建设G60 科创走廊,加快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协同创新体系。加强与沪苏浙等创新资源对接,共同推进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安徽)等建设。注重发挥市场力量,拓展引才引智渠道,引导第三方机构帮助安徽省招才引智,并依据引进人才的数量、层次和贡献等择优奖补。深化提升国际科技交流合作能级,建设若干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联合实验室)、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和国际创新园。深入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推进与港澳台地区科技合作,支持高校、科研单位牵头发起或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工程。

猜你喜欢

科技成果安徽省科技
北京市公立医院科技成果转化调查与分析
成长相册
成长相册
成长相册
河南: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法治保障
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模式选择的博弈分析
2017年安徽省各市主要经济指标
科技助我来看云
国家食药监总局:促进监管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