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保山方言“儿化”现象分析
2022-03-12杨珊珊
杨珊珊
(云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昆明 675000)
保山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保山方言属于北方方言的西南次方言。明末清初,南京、陕西、四川等地的移民迁入保山,决定了北方方言在保山方言中的基础性作用。又因其特殊的地理分布、周边少数民族地区的影响,最终发展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西南官话方言。
“儿化”是几个音节在连读过程中产生的语流音变现象,广泛地存在于保山方言中,形成了一定的方言特色。从语音特征来看,保山方言“儿化”现象具有较强的规律性:四个儿化韵ɚ、iɚ、uɚ、yɚ[1]与声母的拼合高度符合方言声韵拼合规律,与开、齐、合、搓四呼依次整齐对应。从词类分布来看,以名词、量词、形容词的儿化为主,有极少量的虚词“儿化”现象。从使用功能来看,有区别词义、区分词性、表达感情色彩(细小、轻松,亲切、喜爱,嘲笑、厌恶)的作用。本文以保山市主城区的方言为研究对象,对其“儿化”现象进行调查和分析。
一、“儿化”的语音特征
保山话一共有23个声母,清辅音17个:p、ph、f、ʦ、ʦh、s、t、th、tʂ、tʂh、ʂ、ʨ、ʨh、ɕ、K、Kh、x;浊辅音5个:v、m、n、ʐ、l;包括零声母ø。35个韵母,开口呼13个:ɿ、ʅ、ɚ、ᴀ、o、ə、ᴀi、ei、ɑo、əu、Ãn、n、oŋ;齐齿呼10个:i、iᴀ、io、iɛ、iɑo、iəu、in、ĩn、iÃŋ、ioŋ;合口呼7个:u、uᴀ、uᴀi、uei、uÃn、un、uÃŋ;撮口呼5个:y、yu、yɛ、n、ỹn。4个声调:阴平42、阳平31、上声53、去声213。保山方言的声调以降调为主,阴平不平而是半高降调,阳平不升而是中降调,上声不拐弯而是高降调,去声不直降而是半低降升调,突出地体现了汉语注重韵律的特点。
单音节词“儿”[ɚ31]在保山方言中很少单独出现,指的是家畜刚产下的幼崽,见例(1)。“儿”经常作为成词语素出现,见例(2)、例(3)、例(4),意思是儿子、儿女、孩子、儿童。或作为词缀出现,见例(5)单音节词“儿”和词缀“儿”发音,声调一致。
(1)张三家的猪下儿了。/李四家的狗下儿了。
(2)王大爷是五保户,没有儿女。
(3)那个娃娃是个孤儿。
(4)前面就是保山市第一幼儿园。
(5)花儿、鱼儿、鸟儿①花、鱼、鸟在普通话中可以儿化,但是在保山方言中没有儿化现象,具体详见《保山方言志》。经过实际调查确实如此,所以“儿”在花儿、鱼儿、鸟儿中作为词缀出现。
保山方言中的单韵母ə没有儿化音,除此之外基本都可以儿化。卷舌音ɚ本身就是ə的儿化读法,只在儿化韵和在单元音韵母时出现。《保山方言志》中指出“保山话的儿化韵有ɚ、iɚ、uɚ、yɚ四个”,分别对应开、齐、合、搓四呼中的儿化韵,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本文以搜集到的儿化词的语音特征做以下分析:
(一)ɚ、iɚ、uɚ、yɚ与声母拼合时对应方言声韵拼合规律
四个儿化韵“ɚ、iɚ、uɚ、yɚ”和保山方言声母的拼合规律基本对应方言的声韵拼合规律,表现出较高的吻合度,具体拼合情况见表1。
表1 保山方言儿化韵和声母拼合表
p、ph、m和ɚ、iɚ、uɚ、yɚ拼合的例子:pɚ213半儿 ,piɚ42边儿;phɚ31盆儿,phiɚ42篇儿;mɚ213慢儿,miɚ31豆米儿。
f、v和ɚ、iɚ、uɚ、yɚ拼合的例子:fɚ213份儿。
t、th和ɚ、iɚ、uɚ、yɚ拼合的例子:tɚ213豆儿,tiɚ42颠儿,tuɚ42肉墩儿;thɚ31藤儿,thiɚ42普通话中的量词“页”,thuɚ31团儿。
n、l和ɚ、iɚ、uɚ、yɚ拼合的例子:nɚ213那儿,niɚ31一黏儿(不平整不顺滑地粘成一条的样子),nuɚ31囡(父母对女儿的爱称),nyɚ31女儿;lɚ31一篮儿,liɚ31梨儿,luɚ42吐字不清晰或说话没有条理,lyɚ42毛驴儿。
K、kh、x、tʂ、tʂh、ʂ、ʐ和ɚ、iɚ、uɚ、yɚ拼合的例子:kɚ42根儿,kuə42官儿;khɚ31坎儿,khuɚ213筷儿;xɚ31盒儿,xuɚ31核儿;tʂɚ42汁儿,tʂuɚ213爪儿;tʂhɚ42茬儿,tʂhuɚ213串儿;ʂɚ31勺儿,ʂuɚ31墨水儿;ʐɚ31人儿,ʐuɚ42弱儿(形容人虚弱、没有精神,萎靡不振的样子)。
ʨ、ʨh、ɕ和ɚ、iɚ、uɚ、yɚ拼合的例子:ʨɚ42尖儿、ʨyɚ213菌儿;ʨhiɚ213气儿,ʨhyɚ31蛐蛐儿;馅儿ɕiɚ213,ɕyɚ213旋儿(指头顶不长头发的那个点,有的方言里也叫顶)。
ʦ、ʦh、s、ø和ɚ、iɚ、uɚ、yɚ拼合的例子:ʦɚ213字儿;ʦhɚ213刺儿;sɚ31丝儿;ɚ31小孩儿,iɚ31叶儿,uɚ42弯儿,yɚ31印儿。
四个儿化韵“ɚ、iɚ、uɚ、yɚ”和保山方言声母拼合时,虽然存在少量与声韵配合规律不一致的例子如P、Ph、m、f、v可以和高元音u相拼,但是没有儿化的现象;ʦ、ʦh、s、ø可以和四呼相拼,但是只有少量的儿化现象,但是这些个别现象并不影响整体的拼合规则。保山方言“儿化”过程中最明显的语音特征为儿化后的韵腹央化明显且表现出较高的一致性。
(二)ɚ、iɚ、uɚ、yɚ整齐对应开、齐、合、搓四呼
四个儿化韵“ɚ、iɚ、uɚ、yɚ”和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拼合时形成一一对应的关系,表现出较强的规律性,具体拼合情况见表2。
表2 保山方言儿化韵和四呼拼合表
1、开口呼韵母儿化时,原韵母完全脱落,直接加卷舌元音ɚ。例如:
2、齐齿呼韵母儿化时,韵母保留到韵头i的位置,只有韵头的直接在韵头后面加ɚ,例如:嘴皮[ʦuei53phi31]——嘴皮儿[ʦuei53phiɚ31],有韵身的韵身完全脱落再加ɚ,例如:
3、合口呼韵母儿化时,韵母只保留到韵头u的位置,只有韵头得直接在韵头后面加ɚ,例如:兔[thu213]——兔儿[thuɚ213],有韵身的韵身完全脱落再加ɚ,例如:
4、撮口呼韵母儿化时,韵母只保留到韵头y的位置,只有韵头得直接在韵头后面加ɚ,例如:毛驴儿[mɑo31ly31]——毛驴儿[mɑo31lyɚ31],有韵身的韵身完全脱落再加ɚ,例如:
总体而言,保山方言的“儿化”音变比普通话简单且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没有韵头,韵母全部脱落,“儿化”后读音为:原声母+ɚ,如树枝[ʂu213tʂʅ42]——树枝儿[ʂu213tʂɚ42];有韵头的保留韵头,韵身全部脱落,“儿化”后读音为:原声母+韵头+ɚ,如筷[khuᴀi213]——筷儿[khuɚ213]。带鼻韵母的词语儿化以后,鼻音特征消失,如:吃烟[tʂhʅ31in42]——吃烟儿 [tʂhʅ31iɚ42]。这些现象充分证明了保山方言儿化后韵腹央化程度高的特点。
二、“儿化”的词类分布
从词类分布来看,保山方言的“儿化”现象以名词、量词、形容词的儿化为主,有极少量的虚词儿化现象。
(一)名词的儿化情况
保山方言名词的“儿化”现象最多,主要包括普通名词、称谓名词、指称身体器官的名词、时间名词和处所名词。
1、普通名词的儿化:钱儿、尖儿、烟儿、头儿、坎儿、铲儿、筷儿、勺儿、驴儿、豆儿、主儿、核儿、梨儿、豆豉果儿、蒜苗头儿、楂豆儿、股登儿。
2、称谓名词的儿化:老头儿(丈夫)、老倌儿(父亲)、小叔儿、大伯儿、老倌儿倌儿(年老的男性)、老嬷儿嬷儿(年老的女性)。
3、指称身体部位名词的儿化:耳朵儿、眼皮儿、脚后跟儿、肚脐儿、磕膝头儿、指头儿、肝儿、腿儿。
4、时间名词的儿化:昨儿日、今儿日、明儿日。
5、处所名词的儿化:里边儿、王姑囤儿、董家湾儿、王家庄儿。
(二)量词的儿化情况
保山方言量词的“儿化”现象较多,能够发生“儿化”的量词都是名量词,如:捆儿、片儿、茬儿、支儿、盆儿、阁儿、格儿、团儿、点儿、饼儿、坨儿、圈儿、罐儿、坑儿、窝儿、根儿、片儿。其中“盆phɚ31”做量词儿化时前面必须要出现数词。“点儿”去掉数词表示“数量极少,带有否定意义”。如:这点儿干劲儿搞个什么儿?“点儿”在数词后面加上形容词“小”表示“数量不多,不满意”。如:大伯太小气了,我们一家子才给三小点儿牛干巴儿。“点儿”在数词后面加上形容词“大”表示“数量多,不满意”。如:我给了他一大点呢,我那点儿小气了。我们发现“数词+小点儿”和“数词+大点儿”虽然在意义上形成了对立,但是情感态度却没有发生变化。
(三)形容词的儿化情况
形容词的儿化情况较少,主要儿化形式为:单音节儿化词+单音节儿化词,如:liɚ213liɚ213(条纹的)、niɚ31niɚ31(无精打采的样子)。单音节形容词+儿化叠音词缀,如:lu31yɚ213yɚ213(绿油油)、xuᴀ31liɚ213liɚ213(滑溜溜)、tuÃn213ʨiɚ31ʨiɚ31(短的)、xuᴀ53liɚ53liɚ53(花的)、tʂhÃn31yɚ213yɚ213(长的)、PhÃn31nɚ53nɚ53(胖胖的)、ɕi42liɚ53liɚ53(稀的)、xoŋ31pɚ53pɚ53(红彤彤)、yɐ͂n31liɚ213liɚ213(圆圆的)。形容词儿化,如:活络儿(形容脑子灵光)。
(四)其他词类的儿化情况
保山方言中其他词类也有儿化的情况,但是数量很少。如代词:那点儿、这点儿、那点儿、这位儿、那位儿。动词:蜷儿、黏儿。用来表示感叹的语气词:啊mɚ213、啊pɚ213。在《普通话常用儿化词》[2]中并没有语气词儿化的用例,说明保山话语气词儿化属于方言词使用的特殊现象。
(五)词类儿化特点
1、儿化音节可以重叠。保山方言的两个儿化音节可以重叠使用,这在普通话中是没有的。例如:团儿团儿、盆儿盆儿、板儿板儿、坑儿坑儿、片儿片儿、枝儿枝儿、壳儿壳儿等。有些重叠之后意义会发生改变。如:“老倌儿”(父亲)和“老倌儿倌儿”(年老的男性)。
2、以thɚ做词尾的儿化词较多。例如:包工头儿、手指头儿、烟锅头儿、白菜头儿、韭菜头儿、衣包头儿、磕膝头儿、憨包头儿、钵头儿、笔头儿等。在普通话中带后缀“子”的词语,有一部分可以被thɚ替代。例如:鞋子——鞋头儿,袜子——袜头儿,帽子——帽头儿。
3、有极少量表感叹的语气词可以儿化,这在普通话中也是没有的。例如:啊mɚ213、啊pɚ213。
三、“儿化”的使用功能
儿化并非单纯的语音现象,它和词汇、语法、修辞的关系密不可分。从使用功能上来看,儿化词“具有区别词义、区分词性和表示情感色彩的作用”[2]。
(一)区别词义
有些词语儿化后意义发生改变或意项增加,例如:
主(主人)——主儿(妻子的娘家人) 老倌(老头)——老倌儿(父亲)
小叔(父亲的弟弟)——小叔儿(小叔子)大伯(父亲的大哥)——大伯儿(丈夫的哥哥)
眼(眼睛)——眼儿(极小的孔) 火星(行星)——火星儿(极小的火)
头(脑袋)——头儿(领头的;植物的芽;物体的顶端)烟(烟雾)——烟儿(烟雾;香烟)
这类词语儿化以后,会在原词的基础上产生引申义、比喻义或增加义项。如:“烟儿”是“烟”的引申义,“主儿”是“主”的引申义,“头儿”是“头”的引申义。“眼儿”是“眼”的比喻义。
(二)区分词性
一部分词语儿化后词性会发生变化,例如:
捆(动词)——捆儿(量词) 饼(名词)——饼儿(量词)
铲(名词)——铲儿(量词) 画(动、名词)——画儿(名词)
尖(形容词)——尖儿(名词) 碗(名词)——碗儿(量词)
“儿”在儿化词中有区别词义和词性的功能,在现代汉语构词法中被称为派生词缀。因儿化后的词语多为名词,又被称为名词后缀。在保山方言中,一部分单音节儿化词重叠后词性也会发生变化,如:
格儿(量词)——格儿格儿(形容词) 篇儿(量词)——篇儿篇儿(形容词)
丝儿(名词)——丝儿丝儿(形容词) 团儿(名词)——团儿团儿(形容词)
“格儿”“篇儿”是名量词的儿化,它们和名词儿化的“丝儿”“团儿”一样,重叠以后变成了形容词,普通话中没有这种现象。
(三)表示情感色彩
1、表示细小、轻松
部分儿化词具有明显的小称功能,如:芒果豆儿、头发丝儿、尖尖儿、洞眼儿、表皮儿、一勺儿、面面儿、老么儿(家中最小的孩子)。还有一部分表示轻松的儿化词,如:点儿点儿点儿(形容动作轻快)、呵儿呵儿(形容笑得很开心)。
2、表示亲切、喜爱
说话人可以通过儿化词表达对他人和事物的亲切感和喜爱之情。如:阿女儿、侄女儿、囡儿、老么儿、崽崽儿、粉嘟儿嘟儿等。
3、表示嘲笑、厌恶
有些词语通过儿化和隐喻可以间接表达说话人对他人和事物的嘲笑、厌恶之情。如:憨包头儿(形容不聪明)、口水么儿(形容智障的人)、小四眼儿(近视眼)、老麻雀儿(形容聒噪的人)、点儿点儿雀儿(形容喜欢说三道四的人)、一蔫儿(无精打采的样子)、一黏儿(不平整不顺滑地粘成一条的样子)、死老倌儿(讨厌的年长男性)。
儿化词减少了大量使用描述性词语的频率,避免语言复杂累赘,省时省力,但并没有妨碍情感的交流、表达。而且凸显了语言的韵律,增添了音乐美感,让语言更加俏皮、灵动。
四、结 语
保山方言的儿化韵和声母的拼合基本对应方言的声韵拼合规律,表现出较高的吻合度;和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拼合时形成一一对应关系。儿化过程中最明显的语音特征为儿化后的韵腹央化明显且表现出较高的一致性。
词类方面以名词、量词、形容词的儿化为主,有极少量的虚词儿化现象。功能方面可以表示细小、轻松,亲切、喜爱,嘲笑、厌恶的情感色彩。在语音特征、词类分布和使用功能上都体现出一定的特点,成为方言特色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