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麦套朝天椒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管理技术

2022-03-12郭战玲毛家伟李丙奇李太魁张香凝胡峰

中国瓜菜 2022年2期
关键词: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

郭战玲 毛家伟 李丙奇 李太魁 张香凝 胡峰

摘    要: 近年来在河南省推广的麦套朝天椒膜下滴灌技术是一项农业高效节水节肥技术,提高了麦套朝天椒水、肥管理水平。根据2020—2021年在临颍、襄城、郏县的田间试验及实践经验,结合朝天椒需水、需肥规律,对麦套朝天椒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田间灌溉施肥系统配置、灌溉管理、施肥管理、配套生产技术等进行了研究和规范,旨在为麦套朝天椒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麦套朝天椒; 膜下滴灌; 水肥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 S641.3 文献标志码: C 文章编号: 1673-2871(2022)02-118-04

小麦是河南省重要的粮食作物,种植面积567万hm2[1],朝天椒是河南省重要的蔬菜作物,种植面积稳定在13.3万hm2[2]。麦套朝天椒是在小麦生长后期,将朝天椒种植在预留行内的一种粮菜套种模式,既可保障粮食安全,又对朝天椒病毒病具有特殊的生物学拮抗功效,可减少农药投入,促进农民增产增收[3]。近年来由于农村劳动力日益短缺,麦套朝天椒种植人工投入量大,灌溉频繁,水肥利用效率低等问题日益突出,急需向省工、省时、节水、节肥等高效生产方式转变[4]。膜下滴灌是一项农业高效节水节肥技术[5],将地膜栽培与滴灌技术相结合,通过地膜覆盖减少地表蒸发,通过管道输水局部灌溉,无深层渗漏,可节水30%以上,同时根据作物需求,将适宜养分配比的水溶性肥料和灌溉水按比例混合后,通过管道系统均匀、定时、定量输送到作物根部土壤,供作物吸收,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可减施肥料20%以上[6]。国内学者对棉花、马铃薯、大棚蔬菜瓜果等膜下滴灌水肥管理技術报道较多[7-10],麦套朝天椒膜下滴灌水肥管理报道较少[4]。随着麦套朝天椒机械直播膜下滴灌技术在临颍及周边地区的推广[4],笔者结合2020—2021年在临颍、襄城、郏县开展的麦套朝天椒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田间试验及实践经验,对麦套朝天椒膜下滴灌田间灌溉施肥系统配置、灌水时期、灌水量、施肥时期、施肥量、施肥配方等方面应用细节进行了研究与规范,旨在为麦套朝天椒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提供技术支撑。

1 膜下滴灌水肥管理系统配置

膜下滴灌水肥管理系统指将灌溉水、水溶肥通过首部和管道系统输送到田间,定时、定量对朝天椒进行供水、供肥的灌溉施肥设施。

1.1 系统组成

膜下滴灌水肥管理系统由水源、首部控制枢纽、干管、支管、毛管(滴灌带)、地膜组成;系统的水力设计、设备选择、安装调试、工程验收应符合GB/T 50485—2020的要求[11]。地膜宜选用聚乙烯黑色或黑银双色地膜,厚度≥0.01 mm,宽度55~60 cm。滴灌带可选用单翼迷宫式一次性滴灌带,滴头间距≤30 cm,滴头流量1.5~2.0 L·h-1。地膜、滴灌带随种植机械一次性铺设,如图1所示,可根据水压大小调整支管田间铺设方案。

1.2 滴灌带配置方式

目前,在河南省麦套朝天椒种植区推广的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如图2所示。滴灌带配置方式主要采用1膜1管2行,采取(30+90)cm行距配置,滴灌带置于30 cm窄行中间,滴灌带间距120 cm,膜下滴灌朝天椒穴距12~24 cm,每穴1~2株,理论密度667 m2栽8000~10 000株。

2 灌溉管理

依据土壤墒情,坚持“旱则浇、涝则排”的灌溉原则,干旱应及时灌溉,遇到较大降雨应及时排出田间积水。灌溉主要利用地表水(河流、水库)、地下水作为水源,如灌溉水中泥沙等杂质含量较高时应配备相应过滤设备进行处理。

2.1 苗期灌溉管理

机械播种的朝天椒,根据土壤墒情,干播湿出,可在播种后及时滴出苗水,667 m2滴水量15~20 m3,保持膜下土壤湿润;初花前田间相对含水量维持在55%~65%,低于55%,667 m2滴水量15~20 m3。在没有明显降雨且干旱的情况下,灌溉周期为10~15 d。

育苗移栽的朝天椒,根据土壤墒情,保持膜下土壤湿润,定植前一天,667 m2滴水量15 m3,定植时边栽苗边滴水,667 m2滴水量15 m3。初花前田间相对含水量维持在55%~65%,低于55%,667 m2滴水量15~20 m3。在没有明显降雨且干旱的情况下,灌溉周期为7~10 d。

2.2 初花后灌溉管理

初花后,田间相对含水量维持在60%~70%,低于60%,667 m2滴水量15~20 m3;坐果后,田间相对含水量维持在60%~80%,低于60%进行灌溉,667 m2滴水量20~25 m3;转色期,田间相对含水量维持在40%~60%,收获前基本不用灌溉。

3 施肥管理

坚持“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复合肥与水溶肥结合,大、中、微量元素平衡施用”的施肥原则,重视水肥联合调控。肥料搭配考虑相溶性,避免相互作用而产生沉淀或拮抗作用。选择溶解度高、溶解速度快、腐蚀性小、与灌溉水相互作用小的水溶性肥料。

3.1 基肥

3.1.1 有机肥 农家肥在小麦种植耕地前一次性撒施,667 m2施肥量2000~3000 kg,农家肥应符合GB/T 25246—2010的规定[12];商品有机肥在朝天椒种植整地时一次性撒施,667 m2施肥量100~200 kg,有机肥应符合NY/T 525—2012、NY 884—2012的规定[13-14]。

3.1.2 无机肥 在朝天椒种植整地时一次性撒施,根据土壤肥力情况,667 m2施氮肥(N)3.5~4.5 kg、磷肥(P2O5)2.0~2.5 kg、钾肥(K2O)2.5~3.0 kg,可选用尿素、磷酸一铵、磷酸二铵、过磷酸钙、钙镁磷肥、硫酸钾或硫酸钾型三元复合肥等。

3.2 追肥

选用大、中、微量元素水溶性肥料。分别在苗期、坐果期、盛果期和果实膨大期随水进行追肥,追肥时期及肥料分配表参见表1。每个生育期667 m2施肥量为4~5 kg,结合灌水施入。苗期水溶性肥料可选择高氮配方,中微量元素补充硼、锌为主;坐果期中微量元素补充钙、镁、锌为主;果实膨大期可选择高钾配方,中微量元素补充钙、镁为主。灌溉施肥方案按照“清水-肥水-清水”的模式运行,先进行10~20 min的清水灌溉,然后通过注肥系统随水追肥,施肥结束用清水灌溉20~30 min后停止灌溉。

4 配套生产技术

4.1 地块选择

选择地势平坦、旱能澆、涝能排,土壤耕作层深厚、适宜机械化作业的沙壤、壤土、轻黏土地块。

4.2 品种选择及种子加工

选择株型紧凑、产量高、色泽好,抗病的朝天椒品种。机械化直播的种子宜选用适宜包衣剂对种子进行丸粒化包衣[15],满足机械精播的要求。育苗的种子可选用适宜拌种剂进行拌种。

4.3 播种方式

4.1.1 直播栽培 3月中旬至4月中旬,利用多功能辣椒播种机在预留行起垄、铺滴灌带、覆膜、膜上播种一次性完成,播深1.0~2.0 cm,播行宽幅(30+90) cm,穴距12~24 cm,可根据品种要求选择适宜密度。

4.1.2 育苗移栽 在2月下旬开始育苗,4月下旬至5月上旬在预留行起垄、铺设滴灌带、覆膜、膜上打孔机械作业一次性完成,垄面定植2行朝天椒,行距(30+90) cm,穴距12~24 cm,可根据品种要求选择适宜密度。

4.4 滴灌带回收及残膜清除

朝天椒收获前应先拆除在地面铺设的滴灌管道。干管、支管拆除后冲洗干净妥善保存,留待下年继续使用。拆除的毛管(滴灌带)不再重复使用,可集中回收。朝天椒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秸秆,用地膜捡拾机或人工清除废膜。

5 效益分析

以目前在河南省临颍县推广应用的1膜1管2行麦套朝天椒膜下滴灌模式进行分析(3.4 hm2膜下滴灌,2 hm2常规灌溉,以2021年价格统计),滴灌系统一次性投入,考虑折旧后,年均分摊667 m2投入为120元左右。膜下滴灌技术通过提高水、肥料利用率和减少水肥管理用工,667 m2可节省投入110元左右,即在基本不增加成本的状况下,增加的都是效益。经专家测产,膜下滴灌朝天椒比常规灌溉667 m2增产40.6 kg,增收730元,扣除增加成本后,膜下滴灌667 m2较常规灌溉增收720元(表2)。

膜下滴灌技术提高了种植户的收入,不仅管理简便,有利于规模化种植,也为现代农业搭建了平台,使实现精准农业成为可能;由于滴灌灌水定额低,不产生地面径流和深层渗漏,减少了氮磷流失;实现了水、肥、药同步进行,既节约了这些要素的投入,又提高了利用效率,从而减少了化肥和农药在土壤中的残留量,能有效防控农业面源污染。

综上所述,麦套朝天椒膜下滴灌水、肥管理技术通过把灌溉水及水溶肥滴入朝天椒根部的土壤中,发挥了地膜增温保墒特性,通过水肥联合管理,按需灌溉、施肥,使朝天椒生长环境“水、肥、盐、光、温、气”保持协调,促进朝天椒在良好的农业环境中生长,从而达到节水、节肥、增产,减少中耕、机力施肥,降低了田间劳动强度,节本增效省人工,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的目的,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1] 河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河南2021统计年鉴[M].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2021.

[2] 张涛,韩娅楠,张强,等. 河南省朝天椒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中国瓜菜,2020,33(1): 65-68.

[3] 庄灿然,张周让,李俊芬. 辣椒间作套种栽培[M].北京: 金盾出版社, 2009.

[4] 郭战玲,张超泉,李太魁,等. 麦套朝天椒省工减肥高效栽培技术[J].中国瓜菜,2020,33(8): 92-94.

[5] 李光永,龚时宏.微灌技术在农业现代化进程和节水农业中的地位与发展战略[C]//中国水利学会.第六次全国微灌大会论文集,2004.

[6] 李富先.滴灌系统安装与管理[M].北京:中国劳动保障出版社,2014.

[7] 左热木·玉山.新疆棉花膜下滴灌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J].农民致富之友,2018(6): 144.

[8] 郭松,沙新林,杨惠勤,等. 宁夏引黄灌区大棚西瓜膜下滴灌水肥耦合效应[J].中国瓜菜,2021,34(5): 40-44.

[9] 王秀琴,杨金龙. 温室冬春茬黄瓜膜下滴灌栽培技术[J].中国瓜菜,2018,31(5): 49-50.

[10] 桑艳朋,王祯丽,刘慧英. 膜下滴灌量对甜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中国瓜菜,2005(6): 11-13.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微灌工程技术标准:GB/T 50485—2020[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20.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畜禽粪便还田技术规范:GB/T 25246—2010[S].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生物有机肥:NY 884—2012[S].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有机肥料:NY 525—2012[S].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

[15] 郑述东,史志明,曹亮,等. 小粒蔬菜种子丸粒化研究及其应用前景[J].种子科技,2019,37(14): 19.

猜你喜欢

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
水肥一体化技术要点
玉米膜下滴灌栽培技术探析
上海市小白菜高效安全生产现状与建议
水肥一体化技术的优点及在淮安市设施蔬菜栽培上的应用
浅议太仆寺旗地区发展玉米膜下滴灌的必要性
膜下滴灌水稻不同穗肥运筹处理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信息管理在棉花膜下滴灌中的应用
棚室番茄水肥一体化试验
洮南市秉承膜下滴灌技术促节水增粮
施肥量对水肥一体化栽培番茄的产量及效益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