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命中最光荣的一天

2022-03-12熊文辉

海外文摘·文学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冼星海延安抗战

熊文辉

南国的夏日,骄阳似火,把广州市南沙新区沙田水乡映照得明亮而艳丽。

冼星海生活在这个贫穷小村的渔民家庭。早在法国留学期间,他就参加过国际工人组织的活动,回国参加抗战时,又接触了田汉、张曙等一批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深受其思想的影响。全面抗战爆发后,冼星海随共产党领导的救亡演剧二队从上海出发,到江、浙、豫、鄂各地的城镇、乡村、工矿、学校、兵营,用歌声鼓动民众参加抗战。后又到武汉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文艺处负责全国的音乐抗日宣传。此间,更是在周恩来、郭沫若等人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在一个山雨欲来的夏夜,冼星海在昙华林第三厅驻地,接待了从太行山根据地来的桂涛声,他拿出自己写在烟盒包装纸上的歌词《在太行山上》,并介绍了创作经过,请求冼星海帮他谱成歌曲,让它成为太行山游击队的队歌。冼星海看过歌词后,异常兴奋,当晚便完成了谱曲。这首歌很快就传遍了全国各地,鼓舞了抗战的士气,也让人们了解到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敌后根据地。1938 年7 月,中国全面抗战已一年,日本军队以数十万人之众,正迫近当时作为军事中心的武汉,冼星海和张曙等共产党人一起,在敌军的重围之下,仍然勇敢地举行了万人歌咏火炬大游行。他们组织起一队队的民众,在武汉三镇,在黄鹤楼前,在长江边上,打着火把,唱着高昂的战歌,表达了中国军民坚决抗战的英雄气概。

在武汉从事抗日宣传期间,冼星海亲耳聆听过周恩来宣讲我们党的抗日方针、政策,深受教育和鼓舞。一天,冼星海读到了一篇题为《抗战中的延安》的报道,他兴奋地对订婚不久的未婚妻钱韵玲说:“中国现在已成了两个世界,国民党反动派已完全堕落,延安才是新中国的发源地!”他对钱韵玲说:“我们走吧,到延安去,那里有着无限的希望和光明!”恰逢此时,冼星海收到了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邀请他去任教的聘书,还有鲁艺音乐系师生全体签名的信件。党的神圣召唤,鲁艺的热情邀请,让他义无反顾地奔赴延安。

在延安,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这个革命的圣地,冼星海感到了一种奋进的力量。他热爱这个庄严壮丽的古城,更喜欢这里蓬勃向上的朝气、团结抗日的气象、热情友好的氛围和自由清新的创作空气。他的创作激情似乎被瞬间点燃,灵感和乐思如山泉喷涌。刚写完《军民进行曲》《生产大合唱》,他又写出了举世闻名的《黄河大合唱》。这部作品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伟大精神,迅速传遍全国各地,为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战争,注入了巨大的精神动力。毛泽东亲自观看了冼星海指挥演唱的《黄河大合唱》并连声叫好,给予鼓励;周恩来观看后给冼星海亲笔题词:“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

在延安这个精神高地,冼星海的思想境界不断得到升华。他如饥似渴地阅读马列主义理论。买不到书,就四处借阅,并在书上圈圈点点,写满了题注和感想,做了许多笔记。冼星海还亲耳聆听过毛泽东作的《青年运动的方向》等许多重要报告,学习了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等光辉著作。伟人的教诲使冼星海的思想豁然开朗,让他找到了抗日救国的真理,看到了中国的前途与希望,更加深了对共产党的认识。他确信中国共产党是民族的救星,为了民族解放,为了建立新中国,为了实现共产主义,冼星海积极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在入党申请书中写道:“到延安后,直接感到中共中央的关心和爱护,因此更决心加入共产党组织,共同努力,实现抗日和建立新中国的目的。”他要在党的领导下,“让自己的作品能够深入到民族心灵的最深处,使作品能真正地创作出民族的呼声……”他表示要“不顾一切,为党努力”,“把自己贡献给党!”

1939 年6 月14 日,延安的天空格外明丽而澄澈,清和的风掠过了延河流动的水面。那高高的宝塔被朝阳点染得通明透亮,飘飞的云彩仿佛也带着清脆的声响。

这一天,冼星海感到特别的庄严与神圣,一面伟大的旗帜将他搂进了博大的怀抱,那殷红的颜色注入了他满腔沸腾的血液。冼星海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经鲁迅艺术学院党支部会议通过,他正式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冼星海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这一天可以说是生命中最光荣的一天,我希望能改变我的思想和人生观,去为无产阶级的音乐而奋斗。”

这一天,冼星海感到肩上多了千斤责任,他的生命从此与民族的命运联系得更紧。

冼星海完全沉浸在幸福之中,他把入党的这份喜悦与妻子分享。这一夜,冼星海住的窑洞灯火彻夜通明。夫妻俩畅谈着,从过去、现在,到将来,谈革命、谈音乐、谈理想……不经意间,明艳的朝霞已映红了床前的纸窗。

经历了这生命中最光荣的一天,冼星海便把这一天的誓言,作为自己一生的承诺。此后,他一直牢记着自己的使命和责任,把对党、对人民、对革命事业的热爱完全倾注在不知疲倦的工作中。白天他给学生上课,也和同志们一起上山开荒。傍晚,他经常手提马灯,翻山越岭,步行十余里,到延安各处去教歌。夜深了,又乘着晚风,唱着歌走回家。常常到了十一二点,他还坐在如豆的油灯下,面对窑洞沙沙作响的纸窗,或者从事创作,或者编写教材。他还努力地运用毛泽东思想,从理论上探索中国新音乐的道路。他提倡大众化的音乐“必须代表大众的利益”,必须“把音乐当作一种斗争的武器,大众拿它去打击敌人”。他认为音乐创作也必须具有中国风、中国气派,能够为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

作为党员,冼星海坚决地执行党的指示,完成组织交给的每一项任务。1940 年5 月,党中央派冼星海去苏联为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制作音乐配音,他离别了还不到1 岁的女儿和心爱的妻子奔赴远方。临行前毛泽东请冼星海一家吃饭,给予了亲切的关怀与勉励。初到苏联,冼星海努力完成配音工作,并与苏联音乐同行交流,不料遇上了卫国战争爆发,使他滞留在苏联。此时,他仍自觉地履行着国际主义的义务,以音乐创作参加战斗。他创作了交响乐《神圣之战》,热情地歌颂了苏联人民伟大的反法西斯战争。期间,尽管生活条件艰苦,甚至一度颠沛流离,然而,冼星海一直把他的《民族解放交响乐》手稿带在身边,坚持创作,这部历时九年的大作最终在苏联完成。厚厚的一叠乐谱,写得工工整整,凝聚着冼星海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在这部交响乐谱的前面,冼星海郑重地写上:“我的这部创作献给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党中央委员会和光荣的领袖毛泽东同志。”在这部作品的创作札记里,他又写道:“毛泽东同志是我最崇拜的一位真正的民族救星,他的道路是正确的,只有这样才能拯救祖国,拯救整个民族的危亡……”“这一点小小的创作是为民族解放的,我想毛泽东同志也赞成,并且还要鼓励许多的艺术工作者竭尽他们的一切努力去创作。”冼星海当时孤身一人,远在异乡,但他依然心向着党,牵挂着人民的事业,用音乐创作为祖国的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服务。

长年的劳累,艰苦的环境,使冼星海身染重病,他被送进了克里姆林宫医院,尽管苏联政府尽力救治,但终因病情太重,于1945 年10 月30 日与世长辞。冼星海在他生命的最后那段时光,依然抱病写成了《中国狂想曲》,表达了对祖国的深情怀想和对未来的向往。可惜当胜利的凯歌在祖国的大地唱响的时候,冼星海却听不到令他魂牵梦萦的美妙歌声了。是的,冼星海还有许多未竟的事业,从我阅读的文献中,得知冼星海生前还计划根据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创作第三交响乐;还要写一部歌颂人民解放的第四交响乐《胜利》;他还要用音乐唤起人们建设新中国的巨大热情。他曾写道:“你唱,我唱,大家唱。抗日战争胜利要我们去唱,新中国的未来也要我们去唱……”冼星海的生命一息尚存,从未忘记自己的初心。

时光荏苒,沧海桑田。当年冼星海入党距今已有八十二年了,这中间历经多少风雨雷电,多少寒来暑往。今天神州大地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我们的国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已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冼星海他们那一代人为之奋斗的民族解放理想已經实现,如今在珠江的水面上航行的不再是昔日的破旧渔船,那荒凉的岸边已然成为灯火暖人的港湾。

站在冼星海故乡这片生机勃发的大沙田上,我仰望着天空。此刻,天高气朗,长风浩荡,从那在清风中飘扬的党旗中我已经找到了幸福的答案。

猜你喜欢

冼星海延安抗战
党在延安时期的学习
帮助与报答
帮助与报答
Body languages in English teaching
我们家的抗战
我们家的抗战
抗战音画
抗战,在未被占领的中国
《保卫延安》震撼播出
冼星海的傲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