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景观消费:手机媒介短视频的传播研究

2022-03-11

关键词:媒介景观受众

卢 娟

(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 合肥 230026;2.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合肥,230601)

技术和媒介的更新进步,使得智能手机作为自媒体的使用对人们的生活进行了再创造,“其作为一种媒介对受众的思考、思想表达、情感抒发的方式提供了新的定位,创造出了独特的话语符号”[1](P12)。作为人的创造物的手机媒介,其在发展过程中借助先进的智能技术和信息传播优势逐步成为独立的媒介,它以某种内容的呈现方式将现实世界进行分类、排序、构建甚至改变,反过来以某种特殊的偏好对人们的文化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进行影响和重塑。

随着市场运作模式和消费需求的不断提高,短视频通过视听符号创造的影像艺术呈现出商品化和消费化的特点,并且在手机媒介的助力下成为了当前信息社会的一道媒介文化景观。其凭借声画并茂的影像符号创造了引人入胜的叙事视听,并通过个性、趣味、新鲜的叙事技巧和技艺精湛的摄影摄像剪辑合成等影像包装手段,融合了生活纪实、美食美妆、旅游人文、游戏娱乐、故事演绎、工作职场、人间奇观等丰富内容。一方面短视频以“商品化”的概念蕴含着人们对闲暇时间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又促生出可供人们消费的短视频商品生产,成为了将各种社会性目标接合在一起的社会性符号,并以各种“奇观式”的商品化服务将短视频消费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融为一体,在获得受众认同的同时消减了日常工作和生活、责任、规例等现实与虚拟网络的差别,“从而构建出一种能够渗透到人们的意识层面的再现,影响到人们对于现实世界的认知,构建出新的消费欲望的意识框架”[2](P53)。

一、手机媒介短视频娱乐消费景观的形成

17世纪,投影机的出现将“屏幕娱乐”推向大众,它以“电影般”的影像造型在“黑匣盒”里大规模的吸收媒体艺术来展示大众文化,基于媒介形式的某种面向“屏幕实践”的视频艺术获得了人们的喜爱,全方位服从于景观文化的支配。今日,手机媒介短视频以所谓 “物质支持”在技术上的不断嬗变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屏幕世界,它诱发了手机媒介与其他媒介的互通往来,从全屏式的观看到个性化的各种内容的“秀”,使短视频游走在私人窥探与群体旁观之间,逐渐实现了对短视频内容景观消费的编码化和影像视听的商业化。随着人们可支配收入和休闲时间的增加,手机媒介短视频以内容文本的制造与传播集中发挥了在私人领域进行娱乐和文化消费的功能,满足了某些短视频传播平台甚至商业集团日益增长的兜售影像和信息的要求。

(一)手机媒介“屏幕娱乐”消费短视频化

事实证明,是当代信息传播媒介和商业消费共同创造了手机媒介短视频的景观生产与消费,短视频用户通过视频观看的方式全身心的投入到了休闲性媒介商品即短视频的互动消费中,他们通过即时的、在场的和“真实”的视觉感受实现了自身对现实的诱惑追求和某种逃避,通过“现场感”的实体感受制造了“在场”的感觉,获得了对人工制造出来的屏幕上的“现实世界”的感知,以此来确认他们对世界的看法和体验。这种看似“自然化”的手机媒介短视频以“上帝视角”的叙事者带领着受众对短视频消费景观场域的身临其境,在熟悉的模式中获得快感,令大众逐渐习惯于手机媒介短视频的媒介体验和文本交互模式,自由选择自己的“文化资本”在虚拟的网络社区满足消费欲望,获取短视频景观的再生产。

(二)手机媒介消费语境中的短视频

手机媒介短视频“碎片化”的消费愿景在 “赛博空间”构建了新型的景观消费模式并刺激带动了短视频消费的不断增长,驱使人们对手机媒介短视频景观的影像商品和公共空间资源的进一步消费和占有,促进了短视频文化商品的生产、消费、满足、再生产过程的景观消费循环。然而,短视频景观的生产存在着某种理想化的愿景,受内容生产者和发布平台的共同操作,某种程度上是对现实生活的虚构和假设,提供的是一种美化现实日常生活的虚空繁荣。其短视频景观消费不断增长的背后,是人们对网络文化消费欲望和短视频文本影像符号的追求,在多元主义消费立场的推动下,手机媒介短视频的“区分”效应将大众构建为不同的受众群体,制造出不同的社会阶层,从中衍生出符合自然化的有关“个人主义”和“差异性”的消费话语在手机媒介短视频制造的幻象中变得合情合理,这让受众在媒介消费生产和再生产的供求关系中产生了关于内容和消费观点的错位,同时深深的嵌入进他们的社会和文化生活中,让人们将手机媒介短视频传播的某些内容信息视为客观现实和自然真实,助力人们将其所处的现实世界与网络虚拟世界之间想象性关系的模糊与消解,促使人们对自身进行重新界定。

二、手机媒介短视频影像景观消费表征呈现

20世纪80年代开始有关肥皂剧的研究以批判的视角提出了有关生产、内容、结构和消费等方面的问题,这样的视角为我们研究手机媒介高度发展的智能时代背景下短视频的传播与消费提供了借鉴。将短视频的叙事特征和类型化特征进行分类,手机媒介短视频文本内容的关键概念和领域集中在叙事表达、文化消费、观看体验等社会互动的传播领域(公共和私人空间)方面,这些内容不论具有怎样的本质和意义,它们都存在于短视频文本与观看阐释群体之间的动态性互动关系中,以某种“权力授予”的形态影响着网络时代使用手机媒介观看短视频景观的媒介消费者们。

(一)手机媒介短视频景观消费的叙事表达

手机媒介作为自媒体的使用,实现了手机用户在自由市场关于言论与行动的网络传播自由化,网络文化产品的多样化导致文化传播的碎片化,在网络传播自由和消费市场自由的结构性关系中,手机用户关于个人的“观点的市场”在手机媒介短视频影像文本中进行自由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媒体内容不再被视为公共产品而是被视为商品,在自由市场和媒体自由及内容多元化理念的支配下媒介机构和网络传播平台能够随心所欲的生产任何产品,以受众为中心的媒介社会生产出了文化领域的媒介消费景观——短视频。

1.手机媒介短视频再现了现实生活,但不具有真实性。

短视频通过自然主义的布景强化了真实感并通过记录实现了“纪录片”式的纪实类短视频传播甚至以“现场直播”的方式将写实主义与时间产生联系模仿现实生活的连续性,为人们提供一幅有关日常生活体验的貌似真实的生活图景。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状况中,短视频内容生产者按照现实生活中的时间概念对生活化的谈话场景进行拍摄和剪辑,并通过视频中真实人物的表演唤起受众对现实生活的体验。然而短视频中充满了各种不真实的元素:视频中的场景可能是为了特定拍摄而搭建布置好的特制空间环境,某些事件的发生可能是偶然或巧合甚至特意安排,屏幕上出现的有些信息是编码和重构的结果或者某些不符合要求的行为动作被剪辑……这些自然主义的场景强化了短视频所营造出的“社会写实主义”幻象,虽然观看短视频已经融入了人们的日常休闲模式中,但短视频的内容生产者通过影像视频文本将其“朋友”与“粉丝”之间进行的相关讨论拉进了现实生活中并重现,制造出了现实生活的概观式描述,真实的再现了日常生活的内容、形式和节奏,但事实上这种关于某种特定的物质生活方式的“神话”体现出的是大众对短视频所塑造和表现的网络生活的渴望,它跨越了不同的文化群体,它所发轫的现实社会像真实空间一样,以“赛博社会”网络虚拟社区的碎片化为手机媒介短视频的消费用户提供了各具特色的“专栏”,使得公众成为了短视频的影像文本消费者,短视频信息被物化被商品化并成为了经济和文化领域景观消费关键因素,完成了短视频生产与消费在手机媒介中的互动性主导消费过程。

2.手机媒介短视频召唤的是真实的体验,但剧情所需使用的是戏剧化的元素。

短视频追求真实性又追求不同寻常的效果,短视频内容生产者将受众相对熟悉的内容组织叙事,但又通过叙事技巧控制叙事过程,戏剧性结构的重要性胜过了情节设置的合理性,消解叙事的标准,追求形式与结果的戏剧张力,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点击量和有效观看,从而产生受众消费行为带来的经济兑现,带来短视频消费的媒介景观奇观。例如,诸多叙事类短视频的故事围绕接近于现实生活中的时间和文化场合来关注当代生活,通过“分割切断”的“平行剪辑”手法将多重生活情节交织于某些社交活动场所,进行“连续剧”式的叙事形式并强调人际关系、生活现象和自我对话,但又刻意避免指涉真实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和特定事件,追求流动性的视频内容和开放式的结局,巧妙地利用观众与“粉丝”的“忠实度”和期待感对故事进行合理化理想化的结局设定,让人们在短视频“顺利”的解决了某个虚构问题之后获得的快感中一直期待故事继续所带来的快感。叙事类短视频这种采用形式主义和结构化的视角所创造的其实是一个剧情式的“微型社会”,类似于一个“故事综合体”而非真实的现实生活,它所描绘的往往是社会上不存在的“反常”或“非常态”现象,并且暗含了与此相关的价值判断又派生出“超叙事”的“互文性”和“戏剧化”概念,让人们自溺其中将剧中故事想象为现实生活并获得认同感,逃避现实追求文化消费快感与精神娱乐,停留在短视频影像符号视听刺激的强烈情感体验中从而失去对真实生活的正确处置能力和价值判断,削弱现实生活的严肃性进而以最低的时间成本追求碎片化的短视频影像文本的欲望享受,制造媒介文化消费景观。

(二)手机媒介短视频景观的文化消费表征

手机媒介为社会提供信息又从社会中搜集素材,其作为社会生活信息再现的制造者能够同时构建出社会生活的不同版本,借助传播技术的力量生产各种大众文化。短视频作为网络文化的文本之一,被短视频内容生产者构想并制作出来进入传播发行的渠道最终被受众所消费,以此拥有了文化消费的指征。

将手机媒介短视频内容文本信息的象征方式、内容生产类型、传播模式、影响效果等放置在文化消费的语境下,短视频文化景观不仅仅是对现实社会时间和约束力的延伸,也是人类思维方式的转变,甚至是文化内容因媒介技术的发展而带来的改变。它将以文字和长视频为中心的形象传播转变成了以碎片化传播为主流的文化交流方式,呈现给受众以多样化的生活主题,所有的交流都以图像影像的视听符号完成了人们关于日常生活的正常对话,塑造了世界存在的某种模型,使得文化娱乐消费成为了所有话语的象征,人们观看短视频只需要交流影像信息而缺乏深度思考。然而现实生活的真实性和公共话语的严肃性在短视频中被回避,掩藏在短视频内容超现实外壳下的是摒弃逻辑、理性和秩序的伪语境,短视频内容生产者的“流量”可以决定事物的性质,没有依据、毫无关联、支离破碎或流于表面的失真信息让大众产生错觉,以为通过观看短视频知道了了很多“事实”,其实是离真实越来越远,大众被短视所营造的表面美好所蒙蔽,“人们不仅被严重的剥夺了真实的信息,而且正在逐渐失去判断什么是真实信息的能力”[1](P112)。

(三)手机媒介短视频景观消费的“使用与满足”

众所周知,手机媒介短视频的影像是被构建出来的,这种影像以景观的形式存在于二维空间中,但它们与现实生活的对应关系是一种幻象。短视频内容的拍摄是在某种特定的场景中被组建起来的,正是关于“场景”的概念吸引了人们对短视频镜头所包含的各种因素的关注,关于场景镜头的框架以及在这个框架中的人物、事物、构图、运动、背景、光线、色彩、道具、服装、化妆等因素营造和推导出来的某些意义也成为了人们感兴趣的焦点,并且促使人们在观看短视频的过程中更为主动的参与意义的构建。

1.手机媒介短视频内容文本的故事“幻象”

手机媒介短视频的内容文本重在表达叙事,通过叙事讲述故事并在讲述的过程中塑造文本的意义进而对大众产生影响。短视频内容文本的“叙事”概念是存在于人们脑海中的一种构建,是短视频所有影像景观特征的产物,随着叙事时间、地点、人物、原因、过程和关系等因素的不断植入叙事的功能在上述元素的构成中创造了一种“现实”,大众参与这种现实的“文本体验”就是一种对现实“幻象”的创造过程。短视频以“短时间”“微创作”“碎片化”为特征,诸多短视频在快速集中被观看的过程中形成众多叙事的一系列想法的集合体,在这个过程中大众完成了与短视频影像景观文本的想象性关系,然而短视频景观故事叙事者的表达不过是一种技巧而已,旨在劝服大众相信它们与“真实”“真相”的关联性,但“真相”却是一种“幻象”,因为这种“幻象”是被短视频景观的影像视听符号和各种动态形象构建出来的另一种意义,是手机媒介传播机构和文化景观消费市场用短视频影像文本再现某个对象的传播形式,而这个对象并不是我们真实体验到的现实生活,是一种被想象出来的体验。

2.手机媒介短视频内容文本形成的身份与认同

手机媒介短视频通过场景、叙事、表演、记录、剪辑、包装、合成等因素创造了类似于现实的某种生活影像,这种影像通过媒介景观的方式再现了生活日常,人们一边在制造短视频景观又一边在其中消费,因此人们既是媒介文化景观的生产者又是其消费者,这种媒介再现不但为作为“旁观者”的受众构建了多元的生活“幻象”的意义,同时也为作为“个体”和“再现对象”的受众构建了生产者的“快感”和被消费的娱乐意义。手机媒介短视频再现的文化景观不仅是关于别人的生活纪实,而且再现的还是关于“我们”的对于别人生活的某种欲望投射,因此作为个体的我们,同时也是别人,都在短视频文化景观的生产与消费中建构了某种身份的认同感。

(1)手机媒介短视频的内容分类广泛,带来众多身份认同的综合体。以短视频播放平台快手为例,其栏目划分中就有“同城”的地域划分内容,这种划分往往与地方意识有关,即归属于某个城市或者乡村的某个社群;在某些知识的讲解中也有与历史相关的内容,这些与历史有关的文化形成某个网络社区,社区网民对历史事件的记忆和体验往往是某种共享的历史情感与情怀的体现;有的内容涉及到家庭文化,那它往往与社会关系和角色有关;有的内容是反映职场文化,这往往与职业、工作规范有关。这种“同城”地域文化产生的身份认同的综合体,它超越了时间和空间,归属于某种文化实践和生活背景,在流动性互动性的网络空间实现了网民去中心化的主体意识,以“自我”的方式不断变动着多重身份与认同,它主导着人们占据网络文化和短视频的人格特征,成为了一种对社会状况的回应机制。在这种机制中,人们以自身所属的某种文化为荣,乐于宣扬其所具有的归属意识,推崇他们自身的社会实践的价值,以社群或族群的主导地位用手机媒介短视频文本传播多元文化,满足更为广泛的受众群体的心理需要,凸显身份认同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反过来,以大众传播为中心的媒介景观文化产业也以手机媒介短视频的方式对人们的身份认同进行管理和操控,改变人们对世界的认识、认知和理解,同时也改变了现实世界和网络社会中具有某种身份认同的个体所处的位置。

(2)手机媒介短视频类型化文本的碎片化。将手机媒介短视频内容文本进行归类会发现,媒介景观生产中分布着各种类型化文本,其中的各种内容形成各种类型,它将媒介机构与受众 和“文本”捆绑在一起,既满足了媒体机构媒介文化景观生产的商业利益,又满足了受众作为文化景观消费者的个人兴趣和爱好,它以创新的个性化的内容文本生产出类型化的人物即短视频内容生产者,以生活化的场景、具有象征意义的人物或相关背景、幻象叙事中的情节结构围绕相互冲突的元素造成戏剧化进而展开故事。手机媒介短视频的类型化内容文本使得关注于某种类型短视频的消费用户像生活在社区的社群,他们因兴趣爱好的一致性而形成网络社区,在新媒体以及手机媒介技术所带来的发行方式、渠道分化和受众的多样化和进一步的分化中这种“社区化”在公共领域呈现出碎片化的趋势,然后以媒介消费的方式在私人领域形成以娱乐消费为主的个人化的文化景观消费群体。

三、手机媒介短视频的景观生产传播与消费

在市场自由和传播自由的“观点市场”,媒介内容具有了双重属性,既是公共产品又是消费商品。一方面,言论自由和选择自由有力的支持了自由市场和媒介及其内容的多元化理念,另一方面媒介自由的理念又能让媒介机构和个人可以自由的生产媒介信息,由此智能手机媒介在网络社会借助信息传播技术的先进性成为了传媒市场的社交传播宠儿,而短视频作为时下文化经济景观消费现象的典型代表成为了一种人们选择性的消费行为模式。在商业、社会和文化所组成的传播系统中,手机媒介短视频具有某种特殊的品质和特殊的位置,从信息生产的角度,短视频已经被“物化”为一种文化消费商品,在交互性极强的网络大数据推送支撑下,手机媒介短视频用户成了可以在同一时间消费同一媒介文本的不同个体的集合的受众,他们具有统一社群媒介消费的相似性特征,那就是其身份认同来自于其共同的媒介消费行为。从商品消费的角度,手机媒介短视频的生产与消费越来越依赖于团队或个人的专业技能和认可度,随着先进技术的加入,短视频媒介消费可以产生规模经济,在短视频内容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共生关系中促生出更加多元化的文化产品以加强媒介选择中的受众互动,进而强化短视频文化景观的消费。

(一)手机媒介短视频景观消费的场域构建

居伊· 德波认为,景观生产的主要领域是与人的感官有直接关联的主观构境和生活场景,即景观的感性视觉中心主义构成。在当今社会,手机媒介短视频是网络信息媒介首当其冲的文化景观产业,它以剧情演出的方式让受众在手机媒介短视频营造的现场构建中以某种情境吸引眼球,通过屏幕上陌生化的间离效果让受众被动性迷入,以点赞、分享、评论、下载、收藏、关注等形式从旁观者变为主动的干涉者,观看的内容也从现场复杂的演出场境存在和伪场境构建中转换成了可视的景观场域,“视觉上的看”成为了影像屏幕上“形象”对象的“看”,让受众误以为这就是视觉中心,这就是现实世界。短视频影像文本构建的虚幻的景观场域以虚假的交往方式取代了大众主体间的真实关系,使大众在迷入景观建构的伪境时实现了场景的异化。同时,在短视频内容文本中,阶级文化被削弱,日常的生活秩序被打乱,被短视频景观分离开来的个体在现实世界里没有真正的交流,只有景观构建的伪交流“广场”,所有的受众都在一个狂欢的相互景观化的消费伪场境中自动的被奴役,更可怕的是受众个体在这种虚设的异化传播与消费中获得了他人认同和自我满足,而这正是当下短视频景观消费实施受众控制和短视频快速广泛传播的现实基础。

(二)手机媒介短视频景观消费的建构本质

手机媒介短视频景观主要依靠声音和画面符号营造了一种有效观看的从手机屏幕延伸到现实生活场景的影像场域,这种场域构建的关系性空间景观作用于人的视觉感官以生成捕捉人们心灵的表象幻象和虚假繁荣。因此,面对让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广告式牧领的短视频景观,受众很容易陷入短视频景观的娱乐消费,而传播平台贴心的智能推送和大数据支撑助力让受众迷入短视频场境和他性伪构境与实际的消费伪场境存在中难以自拔。短视频景观在手机自媒体的文化消费语境中建构了一种日常生活的场境,这种场景通过虚假的虚幻的追逐流行的时尚潮流生成伪交往场境,在受众特殊的消费意识形态中布展从欲望制造伪构境到疯狂消费的奴役性场境关系。景观消费的所有人都不愿意被阉割于短视频景观幻象,内容文本中他者的幸福生活“我”也要必须拥有,“我”的欲望投射在他者欲望对象之上,人际之间的交往异化并转化为消费“伪交往”统治支配着真实现实的情境构建,促使攀比性的互景观化支配机制形成,被消费意识形态洗脑的消费者之间开始盲目的相互影响,巨大的伪构境和控制关系网络被建构。

手机媒介短视频影像技术幻象制造出来的虚假形象和虚假欲望(比如漂亮有型貌美肤白等实际是美颜滤镜技术加持的结果;幸福愉悦等感觉是刻意在镜头前的伪装展示。)正是媒介文化景观所制造出来的部分无思群体所追逐的幸福生活,这正是消费者被异化后形成的形式主义。在手机媒介短视频消费文化和欲望不断膨胀的作用力之下,人们的身份/认同具有了一定的流动性,并且脱离了其所处的真实的“社会世界”,让人们生活在一个以短视频文化景观消费体验为中心的世界,让人们误以为手机媒介短视频消费就是他们的生活方式。在一系列持续性的手机媒介短视频的宣传推广活动中,如何正确生活、正确消费应该成为短视频消费正常建构和成长的网络文化建设,如何构建和重新构建合理的新的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也应该在网络文化市场上不断运转下去,消费者对于其社会地位、社会关系和社会角色的正确认识应该在消费者的工作、休闲时间、兴趣、态度和生活观点中建立正确的信念和价值观为核心,实现媒介产业和短视频消费的正确的自我规制。

猜你喜欢

媒介景观受众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