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曲艺IP的打造途径初探

2022-03-11沈建萍

曲艺 2022年2期
关键词:曲艺互联网+文化

沈建萍

曲艺是中华民族各种“说唱艺术”的统称,它是由民间口头文学和歌唱艺术经过长期发展演变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据不完全统计,至今活在中国民间的各族曲艺曲种约有500多。曲艺作为一门表演艺术,是用“口语说唱”来叙述故事、塑造人物、表达思想感情并反映社会生活的。而作为地域特性如此强烈的曲艺艺术,如何在当今信息社会获得自己的一席之地,是曲艺人应该思考和探索的。本文结合曲艺发展的现实情况,探索“互联网+”时代下,如何打造曲艺IP的发展之路。

(一)曲艺IP的由来

IP(intellectual property)原意为知识产权,伴随着新媒体的崛起,文化IP已经成为一种文化产品之间的连接融合,有着高辨识度、自带流量、强变现穿透能力、长变现周期的文化符号。曲艺IP是文化IP的其中一种,包含在文化IP的内涵之中。

近日的中国文化IP及创新设计展上发布的《2018中国文化IP产业发展报告》,分析了当前文化IP的发展趋势、特征和问题。目前IP经济已成为文化产业各领域高速发展的重要动力,应如何看待IP热现象,如何打造高品质、有影响力的文化IP,是曲艺人应该思考、探索和借鉴的。

(二)曲艺IP的特点

《2018中国文化IP产业发展报告》指出,从消费者角度看,文化IP代表着某一类标签、文化现象,可以引起興趣,用户的追捧可能转化为消费行为;从运营商角度看,文化IP代表着某一个品牌、无形资产,可以通过商业化运营、产业化融合,转化为消费品,实现价值变现。文化IP通过优质的原创内容聚合初代粉丝,并通过衍生为影视剧、游戏等方式几何级扩大粉丝群体的方式,带来大量经济效益,形成与原始文化IP相互支撑、相互融合的生态链条。

聚焦当下文化消费市场,IP热已是绕不过的关键词,曲艺IP的打造成为曲艺文化产业领域高速增长的重要引擎。在此基础上,小说、动漫、影视、游戏等文化娱乐形式彼此渗透交融,构建了跨界融合的文化产业链。

曲艺界一直以来热衷于对文学作品的改编、整理,一部《三国》被评书演绎得酣畅淋漓,一本《唐伯虎点秋香》被无数曲种借鉴。曲艺市场反响良好,也被很多曲艺大家一再“说唱”出各自的风格和味道。

近年来,一些曲艺团体、社团开始致力于打通文化各领域全产业链,以娱乐为基础,构建打通文学、影视、戏剧等多种文化业务领域的曲艺新生态,形成融合跨界发展的粉丝经济,打造“曲艺IP、多种文化创意产品体验”的创新业态。

“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影视行业上市公司将陆续转型成文化产业公司,除了电影、电视剧、游戏外,企业还要结合衍生品、文创电商、综艺节目、主题乐园等,进行IP的二次、三次开发。”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指出。

随着IP热的来袭,不仅仅局限于文学、动漫、影视作品,诸如清明上河图、曾侯乙编钟等国宝重器,敦煌飞天壁画、秦兵马俑等景区文物古迹,马拉松、世界杯等顶级赛事均成为文化IP。旅游业、特色小镇与IP结合的形式也备受关注,例如主题乐园亲子游、节庆活动融入知名IP带动旅游发展,一些旅行社推出“跟着电影去旅行”等IP主题的旅游产品。具有鲜明特色的曲艺IP也可以融合当地文化资源特征,打造自身的IP文化品牌,实现自身价值。

在当前多元文化共存的环境中,曲艺面临着式微的挑战,曲艺在自身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发现自身发展的道路。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曲艺如果无法占领“互联网”的领域,而始终停留在传统发展道路上,那么必然会发展受限。所以,曲艺探索“互联网+”模式的发展道路势在必行。在此过程中,曲艺IP的打造有其文化和经济价值。那么如何构建“互联网+”时代,曲艺IP作品的发展模式呢?这就需要让观众把握曲艺作品的人物身份以及故事情节,这样就能够为曲艺作品的创新提供新的发展思路,这是当前曲艺发展的一大特色,但是我们也需要意识到曲艺发展也面临着重重的阻力,而当前我们不能仅关注曲艺IP中的挑战。曲艺IP打造过程之中,要融合教育、科研、创作等领域的成果,实现“互联网+”时代曲艺IP打造的价值发展。

(一)创作高品质的文化IP精品

对于从事曲艺艺术工作的人而言,无法实现品质与市场的共同发展,就难以实现曲艺文化的民间性与专业性之间的平衡,从而将品质与市场的发展优势凸显出来,这是因为吸收民间传统优秀文化,能够实现曲艺质量与层次的显著提升,并提升曲艺作品的市场占有度。从曲艺IP打造的现实情况而观之,我们能够发现曲艺的IP化路径是一种曲艺作品的精品化发展路线,而中国作为文化大国,曲艺IP的发展具有相对坚实的文化基础,这说明中国曲艺拥有与生俱来的优势,能够在未来成为IP产品的标签,而当前曲艺IP的打造能够为中国文化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也能够充分展现出千百年来人们的艺术生活之中的点滴成长,并让中国各民族的人民都能够从曲艺IP打造的过程之中,汲取优秀文化的魅力,从而把握曲艺IP的市场价值,为今后曲艺IP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曲艺作品的表现艺术始终是以演员为中心。而演员在曲艺发展的过程之中,需要将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融入到舞台表演的过程之中,这是对曲艺作品的深度理解与认识。同时曲艺作品中演员必须具备“四功五法”的基本功。按照创作的故事情节,自身对故事环境以及故事内容的理解进行演绎,具体借助创作方式、念白等,即演员需要明确剧中人物的情感之后,才能够将人物情感准确表现出来。

无论是从曲艺作品的文本还是作品风格,我们都能够看出当前曲艺作品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曲艺作品的创作方式有数十种,每一种创作方式的特有之处在于能够发挥表演者的演绎技巧,而且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作为当前曲艺传承者,需要结合“互联网+”内容形式,打造创新曲艺IP,本文旨在为本领域的相关研究作出借鉴。

随着曲艺市场的发展,伴随着经济带来的大量流量变现,曲艺界也引发了一些只重增长、忽略品质的不良现象。在“短平快”的喧闹背后,一些唯数量论、恶意炒作、粗制滥造等问题开始凸显。随着涉及范围越来越广泛,消费至上主义带来的隐忧值得深思。

业内人士指出,粗制滥造、流量圈钱的曲艺作品,将过度消费观众、透支消费者的信任,最终将不利于IP品牌的持续性建设和长久发展。要打造高品质的曲艺IP精品,就应注重曲艺产品的质量与价值,创造既能传递文化价值,又让人们喜闻乐见的形象和品牌。

“资本追逐IP的现象反映了业界的浮躁心态,一味地依赖IP,只想着尽快变现,而不将重心放在作品创作和制作上,最终将会伤害原创能力本身。”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副教授赵晖提出。

陈少峰则认为,这些急功近利的乱象折射了一种非理性心态,应当认识到IP开发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少曲艺IP都拥有再开发的价值,具有知名度的IP最重要的价值是持续开发能力,而不是一次性消费、一次性开发。

也有专家指出,我国曲艺IP工业体系有待完善,各环节之间兼容性较差,专业化水平不够高,高效运行的供应链体系难以有效建立,短期商业变现行为对曲艺IP竭泽而渔,后期衍生困难,造成产业链下游运营困难以及后续文化IP难以迭代更新。

目前来看,文化IP创新力不足也是现在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有数量、缺质量”的重要原因。《2018中国文化IP产业发展报告》指出,过度迎合粉丝、过度娱乐化的倾向,使得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文化精品IP尚未爆发式涌现,以文物文化IP为例,52%的公司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IP的开发难点在于人们对文化衍生品的付费意愿较低。因此,曲艺IP的打造应从迎合消费需求向主动引导消费需求转变,逐步打造有文化内涵的文化品牌。

(二)加大对版权的保护力度

随着数字内容的大爆发,IP衍生开发的盛行,版权关系日益复杂,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改变了版权作品的复制传播形式,作品依托互联网得以降低成本和快速复制传播,网络盗版和互联网数字版权保护问题日趋严峻。互联网上“免费的午餐”对于原创者的冲击和伤害是巨大的。而版权保护不仅是中国的问题,更是全球面临的问题。要促进产业内版权的健康发展,让内容产业保持原创力及创新精神。

(三)IP融合发展促进消费再升级

随着中产阶级的扩大与消费的升级,IP深化的势头依然明确,IP各消费模式的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IP+”,即IP跨行业立体化发展初现端倪,曲艺IP将进一步与其他行业进行融合,实质是消费再升级。比如:曲艺IP+旅游,可以搞一个“跟着曲艺游”系列,用曲艺说书人的形式带着游客体验景点;IP+教育,可以在线下集中搞一个曲艺基地,既是新IP的设立,又是休闲的场所。这里面最佳模式是强强联合的,至少是强带弱,本质是由消费升级所带来的IP多维度深化拓展。此外,投资方式将更加多元化,未来文化产业的投资将更加根据不同内容多样化,投资将呈现股权投资和IP项目投资互相结合的态势。

“传统文化+互联网”造就最有价值曲艺IP。我国丰富的传统曲艺文化是曲藝IP的最大资源库。实际上,不少传统历史文化都深受广大人民喜爱,近年来,出现了越来越多取材于古典文学和历史题材的曲艺作品,成为具有文化认同感和有价值的曲艺IP。

与此同时,互联网和新技术的发展对曲艺IP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正在积极布局曲艺IP市场的各大互联网平台,都加强了与传统文化IP的碰撞,逐步打造文化IP建设的重要舞台。曲艺正赋予传统文化更强的生命力,形成既有大量受众又具有文化价值的产品。

虚拟显示技术广泛应用于网站显示和新显示方法。尽管这个技术比较小,但有广泛的应用开发前景,比如西安将各种景点集中维护,发展旅游技术虚拟展示。科学技术广泛地存在于各个景点,可以带来更好的观光体验。只有技术属于高科技产业的范畴,可以延长产业链。在曲艺IP品牌打造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媒体类型可以实现如下1+1>2的效果,鼓励中型媒体公司注册数码产品,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的通信请求。鼓励曲艺产业发展,提高曲艺文化作品的层次与质量。

曲艺艺术一直发展到今天,这与其艺术价值与人文精神密不可分,因为曲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曲艺作品能够从众多的艺术作品中能够脱颖而出,就代表其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因此笔者认为打造互联网+时代下曲艺IP的打造,能够为今后的曲艺更长远发展提供有利契机。

参考文献:

[1] 吴玉:《互联网时代下旅游文创品牌IP开发策略探析》,《滁州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第71页—74页。

[2] 刘疆昕:《互联网时代下吉剧的新生与反思——评<中华大IP:互联网时代传统戏曲的新生与反思>》,《新闻与写作》,2020年第8期。

[3] 季静:《“互联网+”时代IP热的冷思考》,《今传媒(学术版》,2018年第1期。

[4] 常珺宜:《以互联网思维改造传统曲艺演出——浅析“金陵相声大会”的创新元素》,《剧影月报》,2016年第4期。

(作者:绍兴市柯桥区文化馆综合行政部主任)(责任编辑/邓科)

3860500338277

猜你喜欢

曲艺互联网+文化
思诗史为曲艺批评与创作赋能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曲艺泉城》
谁远谁近?
媒体时代曲艺批评应以曲艺活动为中心
烘云托月:聚焦曲艺音乐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