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氯吡格雷片联合杏芎氯化钠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

2022-03-10邱婷易达松

药品评价 2022年23期
关键词:氯吡格雷氧化应激

邱婷,易达松

1.江西省第五人民医院,江西 南昌 330002;2.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西 南昌 330006

脑梗死又名缺血性脑卒中,据流行病学显示,我国每年大约有150 万~200 万的新发缺血性脑卒中病例,且死亡率和患病率呈现上升趋势,严重危害中老年患者生命健康[1]。目前,临床对于脑梗死患者多采取抗凝、改善微循环、控制脑水肿等常规治疗,虽可在短期内改善患者脑循环,但远期疗效不佳。氯吡格雷片有抗血小板凝聚、稳定易损斑块、保护血管内皮的作用[2];杏芎氯化钠注射液是由磷酸川芎嗪和银杏叶提取物组成的复方制剂。研究证实,二者协同具有保护脑神经、改善脑循环、拮抗自由基损害、预防血管形成等多种药理作用[3]。考虑将杏芎氯化钠注射液与氯吡格雷片联合用于脑梗死治疗,但现阶段临床关于二者合用的报道相对少见,鉴于此,本研究将分析氯吡格雷片联合杏芎氯化钠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江西省第五人民医院2020 年1 月至2022年1 月收治的79 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试验组(n=39)、对照组(n=40)。试验组女15 例,男24 例;年龄(64.35±3.25)岁,年龄范围51~79 岁;梗死部位:丘脑5 例,颞叶8 例,额叶11 例,基底节15 例;梗死灶体积(46.25±3.14)cm2,梗死灶体积范围35~57 cm2。对照组女17 例,男23 例;年龄(64.49±3.36)岁,年龄范围51~82 岁;梗死部位:丘脑6 例,颞叶9 例,额叶12 例,基底节13 例;梗死灶体积(46.39±3.25)cm2,梗死灶体积35~58 cm2。两组基线资料比较(P>0.05),研究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江西省第五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脑梗死[4]相关诊断,并经超声、头颅CT 等检查证实;初次发作;6 h ≤发病时间≤72 h,不适行溶栓治疗;患者及近亲属知情本研究,且签订相关协议。排除标准:伴其他脑部(脑肿瘤、脑外伤、脑出血等)疾病者;既往有颅脑手术或外伤史者;患精神障碍者;伴传染性疾病者;合并严重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病症者。

1.3 方法

两组均予降颅压、控制脑水肿、改善微循环及营养神经等常规治疗。对照组于此基础上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Sanofi-aventis groupe/Sanofiaventis groupe,国药准字HJ20171237,规格:75 mg)75 mg,每天1 次;阿司匹林肠溶片(Bayer Vital GmbH,注册证号H20130339,规格:100 mg)100 mg,每天1 次。于此基础上,试验组加用100 mL 杏芎氯化钠注射液(弘和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8893,规格:100 mL)静脉滴注治疗,每天1 次。两组均治疗2 周。

1.4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治疗2 周后,参照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ESSS 评分)[5]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判定两组疗效。基本痊愈:MESSS 评分较治疗前降低>91%,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证候积分较治疗前降低≥95%,残疾程度为0 级;显效:MESSS 评分较治疗前降低>46%,临床症状/体征减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降低≥70%,残疾程度为1~3 级;有效:MESSS 评分较治疗前降低>18%,临床症状/体征好转,证候积分较治疗前降低≥30%;无效:MESSS 评分、临床症状/体征、证候积分均未达上述标准。治疗总有效率=(基本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采集患者治疗前、治疗2 周后空腹3~5 mL 肘静脉血,2 000 r/min 离心10 min,取上层清液,置于-50 ℃低温环境保存,待测。①血液流变学指标:应用全自动血液流变仪检测纤维蛋白原(FIB)、全血低切黏度(LBV)、血浆黏度(PV)、全血高切黏度(HBV)水平;②氧化应激反应: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氧化低密蛋白(ox-LDL)、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3)不良反应,记录并对比患者用药期间胃肠道不适、头晕、四肢疼痛等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治疗后,较对照组,试验组总有效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例(%)]

2.2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对比

治疗后,两组LBV、PV、HBV、FIB 水平均有所下降,且试验组较对照组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对比()

表2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对比()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aP<0.05。LBV:全血低切黏度;PV:血浆黏度;HBV:全血高切黏度;FIB:纤维蛋白原。

2.3 两组氧化应激反应对比

治疗后,两组ox-LDL、MDA 水平均下降,GSH-PX、SOD 水平均上升,且试验组较对照组水平改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氧化应激反应对比()

表3 两组氧化应激反应对比()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aP<0.05。ox-LDL:氧化低密蛋白;SOD:超氧化物歧化酶;MDA:丙二醛;CSH-PX: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2.4 两组不良反应对比

两组治疗间均未出现药物相关不良反应。

3 讨论

脑梗死发病机制复杂,且具有发病急、致残率高、病情进展快等特点,若不能及时获得有效治疗,可致患者神经不可逆损伤,增加致死和致残风险,严重危害患者健康。相关研究[7]发现,血液流变学异常为脑梗死发病的主要诱因之一,LBV、PV、HBV、FIB 为临床检测血液流变学常用指标,其中PV 含量增加可致脑组织缺氧缺血、血流灌注匮乏,继而加速血栓形成;FIB 水平上升可损伤血管内皮,加速动脉粥样斑块形成以及影响斑块稳定性,且可增加血小板凝聚性,促使血液黏度增加,致使血栓形成。因此,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对疾病治疗意义重大。

氯吡格雷片为临床治疗脑梗死常用药,其属吡啶类衍生物,可通过结合血小板膜表层二磷酸腺苷受体占据FIB 与血小板结合位点,促使二者不能聚集活化,进而拮抗血小板凝聚,调节血液黏度,阻滞血栓形成[8];阿司匹林则能通过拮抗血小板环氧化酶,阻滞凝血恶烷A2 产生,进而抗血小板聚集,达到阻滞血栓形成的目的。但仍有少数患者受个体差异等原因影响,病情控制不尽如人意,故探寻更为安全、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案,对促进疾病转归有积极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试验组较对照组总有效率高,LBV、PV、HBV、FIB 水平低,提示氯吡格雷片与杏芎氯化钠注射液联用可改善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水平,提高治疗效果。分析原因在于,杏芎氯化钠注射液组分以磷酸川芎嗪、银杏叶提取物(银杏总内酯、银杏总黄酮)为主,其中川芎嗪有拮抗血小板活性、抗血小板凝聚、扩张血管等作用;银杏叶提取物有化瘀活血、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血液流变学等作用。研究证实[9],银杏总内酯可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脑循环,避免血小板凝聚引发管腔狭窄,进而加速血栓溶解;磷酸川芎嗪有增加脑血流、改善微循环、增强免疫力以及抗血小板凝聚等作用。与氯吡格雷片联用,可从不同途径发挥药物协同、增效作用,进一步扩张血管,加速脑部血流灌注,促进病情转归。

有研究报道[10],氧化应激反应贯穿脑梗死整个病理过程,脑梗死发生时,体内自由基增多,其可损害生物膜中不饱和脂肪酸,造成线粒体功能、抗氧化保护机制(GSH-PX、SOD)异常,增强氧化应激反应,进而加速蛋白质、脂质等过氧化损伤,诱导ox-LDL、MDA 等脂质过氧化物产生,加速神经元细胞死亡。因此,减轻氧化应激亦是治疗脑梗死关键之一。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试验组较对照组ox-LDL、MDA 水平下降,GSH-PX、SOD 水平上升,提示氯吡格雷片与杏芎氯化钠注射液联用可减轻脑梗死患者氧化应激损伤。研究证实[11],银杏总黄酮属天然抗氧化剂,其可拮抗脂质过氧化,强化抗氧化酶活性,加快自由基及活性氧清除,进而减轻氧化应激反应,阻滞神经细胞凋亡。

综上所述,氯吡格雷片联合杏芎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疗效确切,可改善其血液流变学指标,减轻氧化应激程度,安全性较好。

猜你喜欢

氯吡格雷氧化应激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基于炎症-氧化应激角度探讨中药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干预作用
我们生活在格雷河畔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氧化应激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心理解读
乙肝病毒S蛋白对人精子氧化应激的影响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氧化应激与结直肠癌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