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2021年数据统计与发展分析

2022-03-10冯爱军

隧道建设(中英文) 2022年2期
关键词:市域号线里程

冯爱军

(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37)

1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统计数据

1.1 运营数据

截至2021年底,我国拥有轨道交通的城市达50个,运营总里程约8 939 km; 开通地面电子导向式胶轮系统(简称“智轨”系统)的城市5个,里程约79 km; 若统计智轨系统,合计53个城市开通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约9 018 km,通车线路291条(含智轨线路5条)。2021年新增洛阳、绍兴、嘉兴、文山、芜湖、株洲、盐城、南平、蒙自9个城市开通轨道交通,新增开通线路45条(段),新增运营里程约1 363 km。

在开通运营的9 018 km线路中,开通地铁约7 305 km,包括40个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天津、重庆、大连、沈阳、长春、成都、武汉、西安、佛山、苏州、杭州、昆明、哈尔滨、郑州、长沙、宁波、无锡、青岛、南昌、东莞、合肥、南宁、福州、石家庄、厦门、贵阳、乌鲁木齐、济南、兰州、常州、徐州、呼和浩特、太原、洛阳、绍兴);开通轻轨285.6 km,包括5个城市(北京、天津、武汉、长春、大连);开通单轨143.8 km,包括2个城市(重庆、芜湖);开通市域快轨约577 km,包括7个城市(北京、广州、南京、西安、温州、大连、嘉兴);开通磁悬浮58.7 km,包括3个城市(上海、长沙、北京);开通有轨电车543.6 km,包括22个城市(大连、长春、天津、上海、沈阳、南京、广州、苏州、淮安、青岛、珠海、武汉、深圳、北京、成都、佛山、天水、三亚、文山、嘉兴、蒙自、南平);上海、广州、重庆开通APM和自导向胶轮系统(云巴)25.6 km;此外,株洲、宜宾、盐城、上海和苏州开通电子导向式胶轮系统约79 km。其中,有轨电车、自导向胶轮系统、电子导向式胶轮系统的低运量系统约648 km。另有北京、上海、成都、兰州利用既有铁路开通通勤列车,总里程610 km。截至2021年底,轨道交通开通城市及线路情况见表1。表中总里程不含电子导向式胶轮系统和既有铁路开行市郊列车的线路,若含这2部分线路,总里程分别达到约9 018 km和9 628 km,比2005年的444 km增长约19倍。

从表1看出,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超出400 km的城市有7个,分别是上海、北京、广州、成都、武汉、南京、深圳;运营里程为200~400 km的城市有9个,分别是重庆、杭州、青岛、天津、西安、苏州、大连、沈阳、郑州;运营里程为100~200 km的城市有8个,分别是宁波、长沙、合肥、昆明、南宁、南昌、长春、无锡;以上24个城市的运营线路均在4条或4条以上;拥有2条及以上线路的城市达到37个。逐步形成网络化运营格局。

表1 截至2021年底我国轨道交通开通城市及线路统计 km

2021年,除地铁制式开通里程较多外,市域快轨和低运量轨道交通系统线路里程增加较多,分别增加了128.9 km和142.7 km,单轨制式增加了46.3 km。各制式分布比例分别是地铁81%,轻轨3%,低运量系统7%,市域快轨6%,单轨2%,磁悬浮系统1%。截至2021年底,各系统制式分布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地铁仍是城市轨道交通的主要系统制式。

图1 各系统制式分布

自1969年我国开通第1条地铁以来,历年城市轨道交通开通线路及城市情况,见表2。

表2 1969—2021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开通线路及城市情况

2021年全年累计完成客运量237.5亿人次,比2005年的年客运量18亿人次增长219.5亿人次,约为2005年的13倍。

1.2 新增建设规划批复情况

2021年,国家发改委共批复了3个城市的新一轮建设规划,共计13条线路、314.6 km,投资约2 233.51亿元。新增项目所涉及的线路制式均为地铁制式。

1)佛山市城市轨道交通第2期建设规划(2021—2026年):建设2 号线2期、4 号线1期、11 号线等3 个项目,总长度115.8 km,其中佛山市境内110.8 km、广州市境内5.0 km。近期建设项目总投资为772.13 亿元,其中佛山市境内736.18亿元、广州市境内35.95 亿元。

2)青岛市城市轨道交通第3期建设规划(2021—2026年):建设2 号线2期、5 号线、6 号线2期、7 号线2期、8 号线支线、9 号线1期、15 号线1期等7 个项目,线路规模139 km,估算总投资980.7 亿元。

3)无锡市城市轨道交通第3期建设规划(2021—2026年):建设4 号线2期、5 号线、6 号线等3 个项目,总长度59.8 km,近期建设项目总投资 480.68 亿元。

另外,2021年国家发改委印发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发改基础〔2021〕811号)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发改基础〔2021〕1788号)。《长江三角洲地区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包含30条市域(郊)铁路,共计约1 367 km,直接工程费3 934亿元;《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包含8条市域(郊)铁路,共计约478 km,直接工程费1 162亿元。

根据各方信息,有超过100个城市提出了轨道交通发展规划和设想,规划总里程超过1 万 km,城市轨道交通仍然呈大规模快速发展态势。

2 行业技术发展方向

2.1 政策动向

城市轨道交通是具有公益属性的重要基础设施,是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一头连着城市发展的重大民生工程;是引领和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改善城市居民生活品质,连接城市生产和消费,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的重要载体;是重塑城市空间形态,增强城市承载能力,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但同时,在网络一体化融合程度、安全风险应对能力、运营效率、服务水平以及财务可持续能力等方面还存在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因此,在国家陆续出台的相关政策方面,都凸显了对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重视。

202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加快交通、能源、市政等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深入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低碳转型。

2021年3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指出,推动能源体系绿色低碳转型,提升交通基础设施绿色发展水平,将生态环保理念贯穿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运营和维护全过程,打造绿色轨道交通。

据相关消息:“十四五”期间,国家发改委将进一步细化城市轨道交通审批条件,不受理不具备条件的城市和一般地级市的首轮建设规划;同时规定,开通运营3年后客流不达标的,不能上报新一轮建设规划。

对于市域快速轨道交通(市域(郊)铁路),2020年12月7日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等单位关于推动都市圈市域(郊)铁路加快发展意见的通知》(国办函(2020)116号),对市域(郊)铁路的功能定位、技术标准、规划编制、公交化运营、地方政府投资主体、综合开发等方面给出了明确意见。明确都市圈所在地城市政府为发展市域(郊)铁路责任主体,支持科学编制市域(郊)铁路建设规划;明确规划的报批和审核比照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管理的相关规定执行。运营管理方面,提出加强客运组织优化,采取灵活的运输模式,推进多元化、公交化运输组织;提升运营服务水平;鼓励运营方式、运营主体多元化,支持有经验的市场主体参与运营。

对于低运量轨道交通项目,国家层面也出台了相关政策。原则上,低运量轨道交通项目直接工程投资(即工程费用和车辆购置费)不得超过1亿元/km,初期客流强度不得低于0.1万人次/(km·d)。对不满足条件的项目,要反复论证才能开展审批程序,且相关情况要提前报国家发改委。低运量轨道交通项目建设期总投资中的财政资金比例不得低于80%。项目所在地市县区列入债务风险预警和隐性债务风险等级较高的,应暂停项目审批。

2.2 技术发展方向

2021年10月,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组织其轨道交通分会,并联合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等多家理事单位共同编制并发布了《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发展纲要建议》(2021—2025)。纲要明确指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技术创新与发展,应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交通强国和城市化发展战略,以服务人民群众出行为根本目标,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遵循网络化发展规律,在规划、勘测、设计、施工、运营、维保等全生命周期各阶段,通过不断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绿色建造和智慧运维水平,搭建城市轨道交通数字化基础平台,提升运营服务品质,有效降低建设和运营成本,强化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减少碳排放,使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逐步实现城市轨道交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发展的总体发展原则是更融合、更绿色、更智慧、更高效、更安全。主要技术发展方向如下:

1)网络规划融合化。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与城市国土空间规划、土地资源利用相结合,统一规划;轨道交通场站周边城市建设与综合交通枢纽一体化同步实施;构建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实现轨道交通网络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发展规模合理、经济适用的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系统和中低运量轨道交通系统,有条件时优先选择节能型地面和高架线路敷设方式。

2)基础设施绿色化。拓展以装配式技术为主的轨道交通建造技术应用场景;推进车站及车辆基地建筑的绿色节能技术应用;开展超深埋地下工程勘测及建造技术、大跨度地下空间建造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形成标准化设计、装配化施工、智能化建造的成套技术体系;以数字化建造为基础,形成智慧工地管理技术;形成基础设施运营病害诊断、评价、治理的成套关键技术及工艺工法。

3)机电设备智慧化。大力推进智慧城轨建设,与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产业深度融合,改善和优化机电设备系统配置、提高可靠度,构建基于数据驱动的轨道交通智能化机电系统;优化推广自主化全自动运行技术;推广弱电系统综合集成技术;推动可靠性、可用性、可维修性、安全性(RAMS)管理体系应用,优化系统配置。

4)运营管控高效化。搭建运能精准投放的调度指挥平台;构建智能化的综合服务平台;打造无人值守的车站智能管控一体化平台;构建智能、联动的安全应急处置平台;构建设备设施综合检修管控平台;构建综合运营碳排放测算平台。

5)系统安全韧性化。建立健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勘测—设计—施工—运营—维护”5个维度的安全评估体系;建立多灾种的防灾体系;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提高设施监测、预警及处置能力;建立城市轨道交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保护机制;建立关键技术装备认证体系。

注:文中未包括中国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地区的数据。

猜你喜欢

市域号线里程
纯电动汽车续驶里程影响因素
增程式电动汽车续驶里程的延长优化
农村公路总里程突破435万公里
以地方立法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市域没有局外人 治理没有旁观者
2020?年中国内地预计开通?91?条城轨交通线路
杭州地铁1号线临平支线接入9号线通信系统的改造
市域(郊)铁路功能定位与系统制式选择分析
腾势400 用在上海市区的来回穿梭克服里程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