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研究
2022-03-10耿秀华任宪臻郑淑晖
耿秀华 任宪臻 郑淑晖
(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北京 100018)
为深入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适应国家和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探索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新路径[1],整合融通各级各类优质教育资源,统筹安排高中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本科教育,打造人才培养“立交桥”,构建符合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北京市教委自2015年起开展了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试验项目(以下简称“贯通培养”),旨在培养符合北京“高精尖”产业需求的新型人才。
贯通培养从2015年实施以来,已历时7年,每年的招生规模、项目类别、培养模式、参与学校等都在变化,本文拟梳理分析这些变化,为承担贯通培养任务的院校及拟报考的考生和家长提供参考。
1.招生规模及招生院校数量
2015年,参加贯通培养项目提前招生的学校有中职学校2所,高职学校3所,合作的本科院校8所,招生计划为2190人,实际录取1180人,2016年招生计划数量稳步提升,达最高值7822人,随后又开始逐年下降,至2021年,参加贯通培养项目提前招生的学校中职学校上升为5所,高职学校7所,全部是入选“北京市特色高水平职业院校”的学校,招生计划2810人。历年招生规模见图1,历年参与贯通培养学校数量见图2,由图2可见,贯通培养学校数量比较稳定的是高职学校,中职和本科学校数量及参与学校变化都比较大。
图1 北京市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历年招生规模
图2 北京市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历年参与各类学校数量
2.招生专业
2015—2021年,贯通培养的招生专业和数量都在大幅调整,其中中职的招生目录基本处于递增趋势,从最初的2个专业到2021年的26个专业;高职的招生目录保持在30+~50+,虽然数量上变化不是很大,但是具体的专业内容每年都有大量的增减;本科院校从2016年开始招生,当年的招生专业数量是28个,之后趋势是减少,到2021年时减少至最低数量5个。援引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的话:“本着‘社会需要、学生想学’的原则,结合职业院校的办学特色,撤销一批与首都产业转型发展匹配度不高的专业,新增一批人才紧缺领域的专业。”
图3 贯通培养历年招生专业数量
3.贯通项目类别
2015年贯通项目第一年开始招生时,培养模式有2种:高等职业院校招生模式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模式,2016年培养项目增加为5种,达到最高值,其中的“高精尖创新人才培养试验”项目及“中外国际学院贯通培养”项目仅在2016年招生,之后又开始减少,至2021年,贯通项目类别又恢复为2种:高本贯通和中本贯通,各年度项目类别及各类别招生人数如表1所示。
表1 北京市贯通培养历年项目类别及各类别招生人数
4.贯通培养模式
表2汇总了贯通培养近七年高职贯通和中职贯通的培养模式,2015年及2016年的“北京教委开展高端技术人才贯通培养试验的通知”都明确提出高职贯通培养中:“前2年在高等职业院校接受基础文化课程教育,中间3年在高等职业院校接受专业课程及职业技能教育”,因此这几年学制为“2+3+2”,2017年之后不再提及,只提到“对于高等职业院校和本科高校招录的学生,1~3学年执行中等职业学校学籍管理办法,4~7学年执行高等学校学籍管理办法”,依此学制为“3+2+2”。2015—2018年,学籍管理办法有“高等职业学校学籍管理办法”和“高等学校学籍管理办法”之后,2019年之后,学生进入高职阶段之后统一执行“高等学校学籍管理办法”。关于中本贯通中间部分2年(护理专业3年)的培养地点,2015—2016年招生文件中指出在市属高校,2017—2019年未明确指明,2020年又指出在高校,2021年发生变化,第一次提出这段时间的培养地点在中职学校,“从2021年起,贯通培养的前5年都放在职业院校培养,本科院校只承接最后2年的培养任务。”预计这个模式会延续下来。
表2 贯通培养历年高职贯通和中职贯通的培养模式
5.结语
贯通培养是北京实行教育改革的积极探索,由这几年政策的不断变化可见,北京市教委一直在总结经验,努力进行优化调整,下一步将努力推动首都职业教育“高质量、有特色、国际化”发展,拓宽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让学历、能力充分对应岗位需求。相信该项目会越来越成熟,朝着“做精做简”的方向发展,为满足首都“四个中心”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