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养文旅交融下秦皇岛民歌市场化传播*

2022-03-10金红莲

大众文艺 2022年4期

金红莲

(燕山大学,河北秦皇岛 066004)

旅游是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体现,健康长寿是人类长期奋斗的目标,文化与旅游融合康养有助于达到这目标,且文旅交融是极具有前景的产业,为此我国出台了多个政策文件,《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等文件明确发展“文旅”产业的国家方向,进一步说明支持文化与旅游的政策,并部署到每一具体环节。诚然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具有前景,深耕秦皇岛地区传统民歌有助于文化与旅游的发展。

一、康养文旅交融与民歌传播市场化问题

民歌是世代传承下来的人民的心声,发展秦皇岛特色文化,以传统民歌文化助推秦皇岛康养文旅产业,人民获得高质量生活体验,秦皇岛民歌文化是凝聚秦皇岛地区人心的纽带,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的需求,又能增进民生福祉,康养文旅交融下秦皇岛民歌保护事业建设是惠益人民的文化民生工程。

学术上产业融合是由斯坦福大学的内森•罗森博格提出的概念,他研究“机床行业的技术变革”(1963)发现工科技术融合走向产业融合。国内研究虽然周期短但发展迅速,国内的产业融合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如黄巨鹏等认为文化与旅游是有机结合相辅相成相互渗透的产业(2019),林峰指出文化旅传统产业之间具有很高的关联性(2021),注入文化创意因子,使顾客取得富有文化内涵与深度参与体验,文旅融合作为新兴“朝阳”产业相关理论有待深入研究。

随着南宁市国际民歌艺术节、昆明市原生民歌节,以及基于民歌创作的《印象刘三姐》《云南映像》实景演出等项目取得璀璨成果,对此国内学者的多维关注。学者黄允箴敏锐地发现民歌失去生活土壤的21世纪展示了文旅产业的商机(2006),言唱研究“原生态”民歌中发现不仅有文化价值,民歌中据有产业化潜力(2016),而苗晓琴研究的陕南民歌指出该地区利用民歌资源促进了康养文旅发展,打造出具有聚德地域特色的全新品牌(2020)。可见他市民歌市场化案例丰硕,而秦皇岛市民歌市场化有待优化,相比他市丰硕成果秦皇岛市传统文化助推文旅产业研究成果并不多,为了促进秦皇岛文旅产业下面以昂普分析了资源、市场与产品的RMP研究。

二、昂普分析秦皇岛康养文旅资源与市场化

昂普分析模型由北京大学吴必虎先生研究河南省洛阳市提出的旅游开发分析模型,研究者以R资源、M市场与P产品来分析该地区旅游可开发性潜能,其中产品P性分析以R性与M性为前提条件,剖析旅游RMP功能。秦皇岛以康养文旅交融产业来探索民歌市场化传播的路径,有必要从民歌文化与康养旅游资源优势分析,厘清文旅产业中民歌市场的需求,通过市场规律优化文化艺术产品。康养文旅产业规划中渗透民歌文化品牌,以求科学营销推动民歌市场化传播。

秦皇岛康养文旅R性分析。旅游产业是秦皇岛支柱产业,有丰厚的旅游资源,北戴河滨海资源、山海关长城资源等良好资源吸引国内外旅游。秦皇岛市单一自然旅游模式营销难以吸引更多的旅客,而其他城市挖掘文化特色取得傲人的成绩,桂林的《印象•刘三姐》,西安的《长恨歌》,安顺的《阿依朵》等。秦皇岛市积极营销秦皇岛民歌为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秦皇岛创造新时代文化品牌。下面表格是秦皇岛康养文旅资源的构成,由人文资源、地文资源、水源资源、气候资源与动植物资源分类如下:

表1 秦皇岛康养文旅资源构成

旅游平台秦皇岛民歌市场化M性分析。民歌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早期民歌内容反映当时生活情境,如《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春秋公羊传》记载“男女有所怨恨,相从而歌”。再则北戴河《渔民号子》,渔民捕鱼劳作齐心唱《拉网歌》,土建工程劳动唱《打夯号子》,妇女劳作唱《捡棉花》。现代工业声场方式与科学技术发展而生产环境与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民歌传播呈现出多元化渠道,而新型康养文旅融合模式为秦皇岛传统文化提供了市场化的契机。秦皇岛市抓住新的重要机遇助推秦皇岛优秀民歌的传播。依据秦皇岛市场监督管理局2021年9月发布的部门决算公开文本,2019年度收支为15066.97万元,而受影响的2020年度降低了3.6%。在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39行次,金额为341.83万元。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分析,2020年增加值是44945亿元,比上年增长1.3%。而2020年度全国旅游及相关产业,旅游业增加值为36429亿元,旅游相关产业增加值是4199亿元,如下表格:

表2 2020全国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5]

康养文旅P性分析。秦皇岛以康养旅游目的,为打造一流国际旅游城市,开发了结合康养旅游的北戴河康养旅游区,结合文创的阿那亚文创小镇,利用海岸游艇的帆船游艇小镇。秦皇岛市旅游文广局为了更好地挖掘旅游文创产品定期举办“文创和旅游上平”大赛,2021年创新文创有海味海鲜礼包、秦皇求仙骨瓷茶具等文创产品。秦皇岛文旅融合以康养福地为理念,小到挂件文创产品,大到长城古镇、文创小镇,使秦皇岛由小渔岛越来越发展为山美水美,文化底蕴的城市。尽管如此离国际旅游城市宏伟目标有一定的差距,放在橱窗的文创产品,缺少旅人亲身体验,难以感动人更不容易留下文化印象。

秦皇岛以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获得了康养旅游的青睐,但靠自然的单一模式营销不利于发展康养产业,不利于改善人类生活品质。因此有必要联合深度开发高层次的康养文旅产品,秦皇岛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昌黎民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北戴河渔民号子,抚宁吹歌等优秀传统民歌文化。研究建议康养文旅企业为主体,研发高水平鲜明的秦皇岛民歌特色文化艺术产品,优化秦皇岛康养文旅产业,人民获得高质量生活体验,向全国拿出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与幸福感的“秦皇岛方案”。

三、秦皇岛康养文旅交融携手发展民歌产业建议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文旅融合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并强调旅游是传播文明、交流文化,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文化旅游概念是1977年麦金托什在《旅游学》中首次提出,引起了旅游界与学术界的深度关注,国内学者认为“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李金早提出“文化是旅游最好资源,旅游是文化最大的市场”的观点。鉴于秦皇岛独具特色的民歌文化,将以昌黎民歌为例提出以下建议,希望可以将秦皇岛民歌文化与康养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1.民歌文化是秦皇岛康养旅游的极好资源。秦皇岛民歌是秦皇岛地区人民传承下来的民间歌曲,因其独特的音乐方式成为秦皇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秦皇岛昌黎县文化局进行大规模排查,搜集到珍贵的原始民歌200多首。其中有一批人们耳熟能详的优秀作品如《茉莉花》《绣灯笼》《小看戏》《游难关》等。有必要科学规划和重点开发,找到昌黎民歌与具体旅游景点、项目的结合点,充分利用昌黎民歌资源,将自然资源和文化内涵结合并互动发展,提升康养旅游产业的发展。

2.新文创民歌文化产品来助力智慧赋能康养旅游。在创新的过程中力图保留传统音乐内涵,艺术化民歌本质的内在神韵。将秦皇岛民歌通过智能手段吸引更多的游客,搭建民歌文化传播市场化平台。对于游客来说,通过看一场演出不仅是一种情感熏陶,沉浸式体验地方的一种文化。加强地方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文化成为康养旅游的特色。游客感受到的不仅是视听觉享受,身心体验享受文化感染力。康养旅游产品是感性的产品,区别于第一第二产业产品,耕地、厂房、机器投入,第三产业产品满足人们的精神层面。新文创维度昌黎民歌制作成文化产品促动人们内心柔软的心弦,新文创产品新体验新感动来促进秦皇岛文旅产业的发展,更能使秦皇岛文化事业创造辉煌。

3.小旅游格局多向康养文旅融合大格局转变。旅游是人民向往幸福生活的体现,健康长寿是人类奋发目标。多维机制加快推进“美丽秦皇岛”,以文化来讲秦皇岛的故事,以旅游来传播秦皇岛文化。康养文旅融合需要保障,制定具有前沿性、合理性、操作性和可持续发展秦皇岛民歌市场化战略,康养文旅的企业为主体,适应现代旅游文化与康养需求重构推出民歌文化产品。来秦皇岛感受文化旅游的乐趣。同时通过培养更多秦皇岛民歌艺术人才,从而推动秦皇岛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有民歌文化亮点,有地方特色的优秀旅游城市。积极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拓展“一带一路”旅游路线,从自然景点小旅游格局,融合康养文旅大格局推进旅游产业,让全国人民了解秦皇岛文化,世界人民在秦皇岛交流文化,大力宣传美丽的中国江山与五千年中国文化。

此外,精准把脉康养文旅市场需求,以地方性唯一文化特色提升秦皇岛市的核心竞争力。有利于健康的祖山、北戴河、沙漠、湿地等秦皇岛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满足精神层面的五千年历史、长城文化、红色文化、非物质遗产等文化资源,继续开发有竞争力的文创产品,打造出唯一的精神体验的康养文旅品牌。促进秦皇岛发展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角度合理开发,渗透融入康养文旅实现带动社会经济生产,提高秦皇岛文化知名度双赢效率。

秦皇岛在文化传承在历史长河中历经沧桑并沉淀至今,秦皇岛省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地形地貌类型齐备,秦皇岛民歌音乐文化是当地民族文化的积淀所形成的,内容有的淳朴真挚,有的婉转动听。在大力弘扬秦皇岛民间歌曲,发现传播的渠道较为单一,无法快速而广泛地向外传播,有必须要与旅游产业进行融入发展,二者达到合作共赢。如何发展弘扬秦皇岛民歌文化并帮助推动秦皇岛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促进秦皇岛文化与经济的繁荣,通过对秦皇岛民歌的深入了解挖掘、秦皇岛旅游业现状的调查分析、了解其他地区优秀的音乐文化品牌的创建、推进秦皇岛文化旅游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