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
2022-03-10张馨月
张馨月
(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山东青岛 266100)
一、青岛红色文化的内涵
青岛位于山东半岛的胶州湾畔,是中国北方的重要门户,也是中国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和国际性港口城市。青岛占据着陆上交通和海上交通的双重优势,极佳的地理条件在给予青岛更多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让西方列强对青岛虎视眈眈,一直以来都希望将青岛收归己有。在同西方列强不断作斗争的过程中,青岛红色文化逐渐形成并久久传承下去,最终形成独具特色且内涵丰富的宝贵文化瑰宝。
自1897年,刚刚建置不过七年的青岛,时称“胶澳”,就被德军侵占,青岛步入了水深火热的殖民时期。[但是在这种困境下,青岛人民并没有屈服,也没有放弃,而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同殖民者进行革命和斗争。青岛先后经历了康纱厂工人大罢工、抗日民主运动、德县路事件等众多革命事件。在同日本、德国的激烈斗争中,造就了青岛人民坚忍不拔、勇于反抗的优良红色基因和崇高革命精神。
文化就是一个民族的根,是一个国家的命脉。文化同我们的关系是同呼吸、共命运的关系,子子辈辈都需要依靠文化的哺育,然后再产生新的文化。青岛红色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地域文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青岛人民在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形成,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指导、毛泽东思想的正确引领下,同西方列强在长时间的抗战过程中,凝结着无数共产党人智慧和崇高革命精神。
二、青岛红色文化的表现形式
青岛红色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内涵极为丰富,外延更为广泛,主要表现为制度、精神、物质三个层面,代表着优秀传统文化、崇高革命文化的前进方向,是青岛人民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制度层面的青岛红色文化主要表现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政策制度文件。政治制度上即青岛市职工联合总会制定的《青岛工人阶级斗争纲领》和《总会组织暂行章程》,经济制度有市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制定通过的《关于加强城乡物资交流以积极恢复生产的决议》《关于生产救济问题的决议》《关于积极完成推销人民胜利折实公债任务的决议》。军事制度有青岛市军管会制定的《青岛市反动党团登记实施办法》,青岛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关于动员征集补充兵员的报告》等。
物质层面的青岛红色文化又叫表层文化,是由物化的知识力量构成,它是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是可感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事物。因而通常以博物馆、英雄纪念馆、革命旧址、烈士纪念碑等实物的形式存在。具体表现为:一是革命烈士纪念馆,如中共党史革命纪念馆、前保驾山党支部旧址纪念馆、青岛黄海学院雷锋纪念馆、李慰农公园、姚庆祥烈士纪念馆、中共即墨县委纪念馆、大泽山抗日战争纪念馆。二是革命烈士陵园,如莱西革命烈士陵园、崂山烈士陵园、黄岛烈士陵园。三是名人故居,如刘谦初故居、杨明斋故居、姚庆祥烈士纪念馆、解文卿烈士就义处。
精神层面的青岛红色文化又叫中层文化,主要是以物质为媒介表现精神的形态,包括艺术、礼仪、风俗等红色文化作品。主要表现为:一是戏剧作品,由莱西市吕剧团排演的吕剧《民心安处是吾乡》,以“莱西经验”为素材,用文艺的形式展现优秀基层党员带领村民勇于改革创新探寻发展道路的故事;由即墨区柳腔艺术中心排演的柳腔《泉海谣》,通过一系列的好事情侧面反映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将青岛红色文化融入地方戏曲中;由平度市吕剧团排演的剧目《党的忠实儿子——刘谦初》,用一段段慷慨激昂的戏曲表演表达了对共产党人刘谦初同志赤胆忠心、浩气长存的崇高革命精神。二是歌舞作品,《红色•印记》《岁月•奋进》《如歌•岁月》《使命•辉煌》四个篇章,采用音乐、舞蹈、朗诵、合唱、独唱等多样艺术表现形式,颂扬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征程中不同时期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三是民乐歌曲作品,《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长城随想》《丝绸之路》,展示和弘扬了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走向新时代的辉煌历程,再现了青岛人民在抗击日寇、西方列强时不卑不亢、英勇斗阵的辉煌史诗。
三、青岛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时代价值
青岛红色文化是自五四运动以来,在中国共产党英勇顽强的领导下,在同西方列强不断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产生、凝练出来的物质遗存,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青岛人民共同奋斗、坚强抵抗的历史见证,凝结着中国共产党和青岛人民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崇高革命精神,是青岛红色文化同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内在联系。将青岛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切实的可行性、必要性,青岛红色文化所蕴含的丰富史料素材对于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正当其时。
(一)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理想信念,绝不是一纸空谈,而是一切实际行动的首要前提和内在动力。坚定理想信念是青岛红色文化的精髓,是青岛崇高革命精神的内在养分,是青岛地区的共产党人和人民在长期革命和斗争中、实践中形成的可贵道德品质,是青岛地区能够最终获得革命胜利的根本原因。
青岛人民为信仰而活,为实现自身的价值而奋斗,为坚定理想信念最终实现革命胜利而不懈斗争。无数个共产党人倒下了,又有无数个共产党人站起来,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们去克服内心的恐惧、击溃敌军的层层包围,正是因为他们矢志不渝地坚守理想信念。青岛地区的革命先烈们,他们都是为了内心的抱负、为了理想信念而活着。
伟大的共产主义革命家,抗战时期青岛地区牺牲的第一位知名烈士,周浩然烈士,为了在青岛地区发动群众,建立基层党组织,壮大革命力量,不惜前往敌军所在的阵营,结果惨遭不幸,牺牲时年仅24岁;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山东党组织早期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王烬美同志,他将自己的光与热全部挥洒到党的事业中去,直至在工作的最前线溘然而逝;李慰农是在青岛为革命献身的第一位共产党人,他一生都在报国为工农的路上,他召集工人举办青岛大康纱厂工人联合大罢工、组织了“胶济铁路总工会沪青后援会”,揭露和控诉日本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的罪行。在被敌人捕获时,他没有透露任何信息,而是坦然地说:“青岛的工人全是我的同党!”
理想信念是补足精神上的钙,如果缺少理想信念,那么人就会得软骨病。当代大学生正是处于思维发育最为关键的时期,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极为重要。革命先辈的崇高革命精神、震撼人心的革命事迹,是新时代大学生学习的宝贵精神财富、文化财富,是对大学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最好素材。在网络信息极为迅达的当下,很多不被证实的史料记载比比皆是,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引领,利用青岛红色文化补足学生精神上的“钙”,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极为重要。
(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巩固文化自信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风骨,是一个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是一个民族被击溃仍能重新站立起来的资本。青岛红色文化为青岛人民注入了刚毅不屈、勇往直前、永不言弃的钢筋铁骨,为青岛百年来即便遭受列强屈辱但仍能奋勇反抗的崇高民族精神。
文化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重要性,就在于文化它内在将一个民族上千年、上百年一直传承下来的重要骨髓流传至今,让子子辈辈的人民都能够品尝到带有民族精神的骨髓的真正味道,感受到民族精神的伟大之处。
青岛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意义重大。其一,可以深化大学生对青岛红色文化的认知。当下,很多大学生对于青岛文化的认知并不充分,他们在意的大多都是青岛的名胜古迹、特色美食、网红打卡地点,甚少在意青岛当地的特色文化。将青岛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恰好可以补足文化短板。其二,可以塑造当代大学生的民族气节、民族风骨。将青岛百年历史中涌现的烈士名人的先进事迹,以学生喜于接受的形式输入进他们的头脑中,让他们在灵魂深处感知到青岛红色文化中所特有的精神风貌、民族气节、民族底蕴。其三,巩固大学生文化自信。文化自信,说到底最重要的就是文化所内在蕴含的强大精神力量,只有充分让大学生了解和掌握青岛红色文化,他们将会从青岛红色文化中吮吸到其中的精华,补足精神之钙,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巩固文化自信。
(三)恪守道德规范,提升道德素质修养
德乃立身之本,立国之魂。古人云:“令名,德之舆也;德,国家之基也。”美好的德行就如同大海中的珍珠一样珍贵和令人欣赏,如果人没有了德行,那么他就缺少了安身立命的根本,无法在这个社会中立足。
当下网络飞速发展,各种自媒体、直播、运营公司等为了盈利、吸引大众的眼球,对各种真实事件进行改编、伪造、再造,导致社会中存在很多虚拟的假象,是非曲直、黑白对错我们无法进行正确的判断和辨认。
将青岛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基本道德规范有着极高的教育价值。青岛红色文化中蕴含着无数优秀共产党人的革命故事、感人事迹、宝贵精神财富,将他们踏实务实、实事求是、恪尽职守、乐于助人的优秀道德品质传承给大学生,让他们敢于说真话、办实事,以求真务实、实事求是的态度生活下去,树立道德模范标杆,引领大学生规范自己的德行和操守,提升道德品质修养。
四、青岛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
(一)编写青岛红色文化特色教材,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课堂
课堂是大学生学习、研讨、交流的重要场地,是高校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利用好高校课堂这一主阵地,更好地将青岛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编写青岛红色文化资源特色教材,将青岛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堂,从红色故事、红色景点、红色人物三方面来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讲好青岛红色故事,将青岛革命历程中发生的一件件小故事以时间的形式串联,汇编成脍炙人口、生动感人的故事集。课堂上所讲授的知识必须用大学生喜欢接受的方式来,趣味横生代替枯燥无味、惊险悬疑代替平铺直叙、通俗易懂代替晦涩拗口。其次,要走好青岛红色景点。思政课堂上虽不能让学生亲自实地到访青岛红色景点,但是可利用网络技术、多媒体设备,通过虚拟模式帮助学生更清晰、直观地浏览到青岛红色景点。通过学、看、思、辩等形式,让青岛红色文化“活”在大学生的脑海中。最后,要讲好红色人物。利用思政课堂讲好青岛革命历程中涌现出的伟大英雄、革命烈士,通过讲述他们成长的历史背景、儿时趣事、生平事迹、个人品性,让大学生们能够在内心中塑造一个有血有肉、情感丰满的英雄形象,更加近距离感受和接近革命伟人,传承好、学习好他们身上的光辉品质和伟大精神。
(二)营造良好育人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良好的育人环境,是大学生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磨炼品质的绝佳场地,也是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行为举止等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营造良好育人环境,将青岛红色文化中蕴含的优良基因、经典元素糅合进校园文化建设中,能够更好地将青岛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来。
王充曾在《论衡•卷二•率性篇》中指出:“譬如练丝,染之蓝则青,染之丹则赤。”该要义十分鲜明,青少年时期的孩子,其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外界环境对于青少年的成长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如环境对于人的后天培育无关,也就不会有孟母三迁、曾子杀猪、断机教子的典故了。青岛红色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可从色彩搭配、地标建筑、名人雕塑三种元素着手研究。首先,要选好色彩元素。红色、黄色这两种颜色是青岛最为经典的配色。纵观青岛八大关、石老人沿岸搭建的房屋、五月的风等经典景象,我们不妨会发现其颜色均为红黄两色。在校园文化中用好这两种色彩,在视觉上会让大学生产生亲切之情,从而感受到青岛文化的气息。其次,要选好地标建筑。青岛标志性的建筑有五月的风、纺织厂等地,其均是青岛人民同外国列强抗争时发生激烈斗争的主要场所。将这些地标元素融入校园文化建筑中,会让大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青岛红色文化地洗礼。最后,用好名人雕塑。很多大学生对于很多青岛革命烈士所知甚少,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重视对于名人雕塑的建设。将李慰农、王烬美、邓恩铭等优秀共产党人的雕像放置在校园中各个场所,能够让学生们更快速地了解、认识他们,加深青岛红色文化的渲染力。
(三)搭建红色网络教育平台,增强思政教育渗透力
搭建红色网络教育平台,是顺应当下网络信息科技迅猛发展的现况,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目前为止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达1.69亿,其中青少年占网民总数的27%。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因此,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方式,跟紧时代步伐,将青岛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搭建红色网络教育平台不仅迎合时代要求,同时能够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力、吸引力。
将青岛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搭建红色文化网络教育平台应从网站页面设计、内容呈现形式、加强同学生的互动模式三个层面着手进行。第一,创新红色文化网络平台页面设计。在建设网站时,要注重将青岛红色文化的经典元素融入网站的创作设计中,将二者相结合,提升青岛红色文化的渗透力。第二,改变内容呈现形式。打破以往循规蹈矩、缺失活力的呈现形式,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即VR技术,使青岛红色文化形成一种交互式的三维动态视景。当点击网站页面时,呈现给大学生的是动态的、生动的虚拟现实场景,提升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他们学习青岛红色文化的热情。第三,加强同学生的互动模式。在青岛红色文化网络教育平台中加设微博和论坛,建立一支专业化的思政政治教育团队,专门解答学生们在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承担传道授业解惑的使命。专业的事情就应该由专业的团队去做,思政教育团队正式恰好弥补这一短板,帮助学生寻求真理和答案,更好推动青岛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