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数西算”大时代:布局长牛

2022-03-10

股市动态分析 2022年5期
关键词:东数西电东算力

“东数西算”在近期的市场认知中,被惯性的称为一个“概念板块”。但当我们稍微深入的去综观“东数西算”涉及的地理范围、产业链条、众多的上下游公司,就会发现它明显不会只是一个简单的阶段性概念——时间上,它很可能绵延成数十年的长线工程,同时作为重资产投入、投资链条长的项目,投资体量或在数千亿级别!

我们更愿意用“大时代”来描述这一伟大的工程,而在投资逻辑上,则应该是有“风物长宜放眼量”的思维:放弃短期的概念性炒作,着眼于布局这一板块的长牛个股。

在2月17日由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工信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的通知中,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等8地成为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这标志着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完成总体布局设计,继“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之后,又一个跨区域资源调配的超级工程——“东数西算”正式全面启动。

“东数西算”概念中,“数”指数据,“算”指算力,即对数据的处理能力。其核心就是通过构建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一体化的新型算力网络体系,将东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优化数据中心建设布局,促进东西部协同联动。

如同水利之于农业时代,电力之于工业时代,支撑数字经济时代发展的基础则是算力。

实际上,“东数西算”工程作为国家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从构想到落地已经酝酿已久。“东数西算”一词,最早出现在2021年5月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联合印发的《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中,再往前追溯,早在2016年,工信部首次公布的《全国数据中心应用发展指引(2017)》中就对数据中心均衡分布有所考虑。

在過去的一年里,国家发改委、工信部、中央网信办、能源局等部委印发的文件中,“东数西算”及“建设全国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等核心内容的出现频率也不断提升,并在2022年1月12日出现在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中。随着政策层级逐步上升、脉络逐步清晰,终于在2月17日实现工程规划的正式落地。

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是重要的生产要素。“东数西算”本质上是为了提升“数据”的资源配置效率。通过推动数据中心合理布局、优化供需、绿色集约和互联互通,从而实现提升国家整体算力水平,促进绿色发展,扩大有效投资,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四大核心目的。目前我国数据中心大多分布在东部地区,由于土地、能源等资源日趋紧张,尽管当下东部发展数据中心的基础相对成熟,但存在后劲不足甚至难以为继的问题。

西部地区资源充足,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具备发展数据中心,承接算力需求的潜力。依托八个算力枢纽,有利于集中政策和资源,着力优化网络、能源等配套保障,更好地引导数据中心集约化、规模化、绿色化发展,促进东西部数据流通、价值传递、带动数据中心相关产业由东向西有效转移。枢纽内设立十大集群,每个集群是一片物理连续的行政区域,具体承载算力枢纽内的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建设,可以减少数据传输时延,降低传输费用,保障底层资源,优化计算效率。

申万宏源研究指出,“东数西算”政策核心是对数据中心产业链进行分类、分级管理,完善供给配套设施,从需求端进一步引导格局优化和产能增加。当前的导向是将需求分成两大类,其中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东部枢纽将主要满足对网络要求较高、有低时延要求的数据处理的业务,如以工业互联网、自动驾驶、金融证券、智慧城市等代表的创新性应用;西部枢纽主要承接后台加工、离线分析、存储备份等非实时算力需求业务。对于东部是格局优化,对于西部是增加需求,对于存量是优化升级、优胜劣汰。

正如发改委高技术司副司长孙伟所说,“要像‘南水北调’、‘西电东送’一样,充分发挥我国体制机制优势,从全国角度一体化布局,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资源使用效率”。

与“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三大工程相类似,“东数西算”带来的直接及间接经济效益预计将达数千亿级别。

据长城证券分析,“东数西算”工程思路上通过“先统筹管理,再创新迭代”,实现数据中心稳健发展,最大程度优化资源使用情况。整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推动全国数据中心适度集聚、集约发展;二是促进数据中心由东向西梯次布局、统筹发展;三是实现“东数西算”循序渐进、快速迭代。

为避免数据中心盲目发展,在当前起步阶段,规划设立八大枢纽、十大集群,划定了物理边界,并明确了绿色节能、上架率等发展目标。通过多方指标约束,促进集群高标准、严要求,最小化起步。对集群发展情况将进行动态监测,科学评估集群算力的发展水平和饱和程度,结合发展情况,今后还将不断优化完善布局,适时扩大集群边界或增加集群,论证新设算力枢纽,实现算力统筹有序、健康发展。

从建设周期来看,由于涉及广泛跨区域资源调配,因此工程周期也较长,时间可能达数十年,分多期建设完成。根据“南水北调”工程管理司的项目简介,“南水北调”的建设周期长达半个世纪;而“西气东输”工程自2002年一线工程启动到当前的三线工程,建设总时长已经超过20年,因此能够持续拉动相关工程建设投资。

从投资规模来看,直接投资规模在数千亿级别。如“南水北调”工程,截止2014年相关数据显示,已经累计投资超过2400亿元。“西电东送”和“西气东输”均为“西部大开发”重要工程,初始投资规模则分别超过5000亿、1500亿元。尤其随着项目的持续进行,市场投资空间大概率将进一步扩大。

从项目效果来看,南水北调的水利建设、西电东送的特高压电网建设,西气东输的天然气管道建设都实现了飞跃式发展。“东数西算”工程的实施预计对相关土建、5G网络建设、IDC数据中心、绿电等新基建行业上下游也将有巨大的拉动效应。

由此可见,无论是工程政策层级、项目建设规模、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东数西算”都可以称得上是比肩“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的超级工程。

资料来源:来源:国家发改委、券研社

3395500338232

猜你喜欢

东数西电东算力
基于网络5.0的重叠网形态算力网络
南方电网“西电东送”30 年送电量突破3 万亿kW·h
卫星通信在算力网络中的应用研究
东数西算
“东数西算”能为我们算出怎样的未来
“东数西算”,亿万蓝海
“东数西算”全面启动
基于SiteAI算力终端的交通态势感知系统
南方电网“西电东送”通道损耗特性及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