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蜗牛”成长记

2022-03-10王伟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蜗牛陪伴我会

王伟

教育孩子是一项慢的艺术,陪伴孩子的路上我们一起成长。

——写给一路同行的“我们”。

初次遇见,满怀喜悦:

带着对教师工作的向往,我来到了这个偏僻的农村小学,满怀期待地见到了我的“朋友们”——一群活泼、可爱而又朴实的孩子。他们将是我职业生涯的开始,细细端量着这些稚嫩的面孔,我们彼此的眼神中都透着疑问。这时坐在最后面那个胖乎乎的小男孩引起了我的注意,个子虽不高但也挺帅气,看起来很亲切。经过几天的观察,再与老师和同学的交流中,我终于认识了他——这是一个行动慢、写字慢、做事慢,甚至于考试都是经常做不完的孩子。怎么会这样?一系列问号在脑子里盘旋,这是一个二年级的孩子,本应该是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为什么却这么懒洋洋的?职业的责任感告诉我——走近他,去一探究竟。

走进孩子,寻找原因:

走进孩子的生活才能了解他,了解他的前提是我们要成为“朋友”。只有彼此敞开心扉,才能找到问题所在。于是每天我会利用课余时间找他聊聊天,从孩子的视角,聊他喜欢的话题。我发现他是个性格开朗的孩子,一说话就会笑,有时还会有些腼腆,在与他聊天的过程中,我也了解到孩子的爸爸在他刚上一年级时就出国了,妈妈在社区里自己经营一家小超市,所以平时照顾他的任务就交给爷爷奶奶了。我发现每次聊起关于爸爸这个话题时,从他的语言和神态中能深深体会到孩子对爸爸的想念以及对父爱的渴望……

在课上,我也对他“关爱”有加,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经常去提问他、观察他的表现。记得那是一次语文课上,在检查课文朗读的环节我就让他来试着朗读,虽然他读得特别慢,需要一字一顿地指着去读,但他的声音清脆洪亮、读起来字正腔圆,真的很好听、很优美。

终于他的问题在书写中显现出来。通过批改作业我才明白,原来老师和同学眼中的他——书写潦草,基本看不清楚书写的是什么,而且速度很慢,写一笔停一停,一节课下来,其他同学已经完成,可他还趴在桌子上慢慢地写着,看起来很认真的样子,我终于知道老师眼中那只“小蜗牛”的状态了。

改变孩子,用爱呵护:

爱,是一种情感;真正的爱是不要求回报的包容、理解与接纳。那什么是教师的爱呢?教师的爱就是对学生的尊重、爱护和信任,教师的爱就是不放弃任何一个“掉队”的孩子,教师的爱就是走近孩子,发现问题,帮助他们成长,使学生真正感到来自老师的温暖和呵护。抓住孩子的点滴进步去表扬、去鼓励;抓住孩子的特点和心理去教育;抓住孩子的问题用恰当的方式去引导,相信孩子会有“意想不到”的改变。

帮助孩子树立自信,是我开启“呵护”他成长的第一步。抓住他声音优美的特点,上课时我总会让他领读课文,给他展示自我的机会;当他背诵过一篇课文的一个段落时(其他学生早已全篇背过),我会当着全班同学表扬他,因为他比起昨天的自己进步了;当他的书写能让我看清楚,而不是猜谜时,我会在作业本上奖励他一颗星星或画一个笑脸,让他知道老师看到了他的进步;当他课上积极回答问题时,我会和同学们送给他最热烈的掌声。

就这样,他渐渐地有了改变,书写速度快了许多,虽然没有赶上其他同学的速度,但对照自己有了进步;上课时他不会总是走神了,渐渐地注意力开始集中在老师的问题中,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中,更让我高兴的是,在考试时永远做不完的他,竟然能按时完成试卷了……

但教育孩子的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只“小蜗牛”也有懈怠的时刻,当他对表扬失去了“兴趣”,他的状态又有了反复,此时我就像是停留在他身边定好时间的小闹钟,不时会在关键时刻站在他的身边告诉他,你离目标只差一小步,坚持下去就有收获。就这样反反复复,在成长的路上一直陪伴着他。

家校共育,合力教育:

焦急、批评、催促,甚至于我站在他面前看着他书写,可是他仍旧无动于衷的按照自己的步骤慢慢去写。我也说服他,也教育他,可是他一点进步都没有,怎么办?在与孩子妈妈的交流中,我得到了这样的信息。家庭中的教育怎么解决?于是我走进了孩子的家中,与孩子的妈妈促膝长谈。终于我们达成了教育孩子的共识。

第一,与家庭成员达成一致。不要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互相埋怨,爷爷奶奶的宠爱有加要适当,妈妈的严厉教育要适度。多与孩子交流,多陪伴孩子。

第二,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当孩子做作业时、读书时,家长能做到轻声慢语;给孩子适当的时间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内容,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

第三,蹲下来走近孩子。发现孩子的點滴进步去鼓励,发现孩子的问题,尝试陪着孩子去改变。

一段时间过去了,孩子的脸上露出了更多的微笑,有了和其他同学一样的阳光与自信。虽然这只“小蜗牛”还在慢慢爬行,但他却找到了自己的方式去前行。

正如《牵一只蜗牛去散步》中说到的那样:是上帝叫一只蜗牛牵我去散步。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时常会带着成人的标准去审视孩子的表现;带着成人的标准去评价孩子的行动;带着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达成我们的愿望,我们把自己的意愿及想法付诸我们对孩子的教育之中。但我们却忽略了他们的角色——他们只是孩子,他们有自己成长的轨迹,他们有自己成长的方式,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自我,为什么我们要去比较?作为老师、作为父母,我们为何不停下我们的脚步,蹲下来,静静守护他们?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收获的何止是孩子,更是我们自己。

3385500338289

猜你喜欢

蜗牛陪伴我会
陪伴
朱丽仙:用爱陪伴,一路成长
“陪伴”等十二则
陪伴
我会分辨
我会玩
蜗牛说
小蜗牛
蜗牛(共3则)
蜗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