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漫画中“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多模态隐喻和共同体身份意义共建研究
2022-03-09张晓雪郭松
张晓雪,郭松
(天津商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天津300134)
一、引言
自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国内外各级政府积极响应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控。此次公共卫生事件,不仅引起了世界公众的高度重视,还在学术界掀起了一片热议和研究热潮。在应对疫情的过程中,语言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如与病患进行沟通、传播防控意识、宣讲健康知识、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等。除此而外,以多模态形式出现的宣传海报、新闻漫画等也遍布我国的大街小巷。多模态隐喻指源域和目标域分别以不同符号模式表征的隐喻[1]。采取这种以文字、图像、声音等构成的符号系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刺激社会公众的心理,有利于形成“团结一心、共克时艰的共同体意识”[2]。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日益得到普及和应用,交际中越来越广泛地使用“多模态文本”[3]。运用“新闻漫画中的图像、色彩等非语言符号与语言符号间的意义共建”[4]来传递信息。新闻漫画用于报道新闻事件时具有相关的语类(Genre)特点,通常会借助隐喻手段让人们在理解语篇的认知过程中,受到以往同类语篇或自己记忆中相关情景模式的影响[5],以此获得透彻的意义解读。本文主要以概念隐喻理论和架构理论为分析框架,探究以“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为主题的新闻漫画中多模态隐喻对抗疫相关意义及共同体身份的构建,旨在揭示我国新闻媒体及国家和公众对“抗疫”的态度,进一步阐释该主题背后所隐藏的社会文化内涵及价值观取向。
二、多模态隐喻研究及理论框架
Lakoff & Johnson在其著作MetaphorsWeliveby中提出概念隐喻理论,并指出隐喻是一种认知机制,它由从相对具体的始源域(Source Domain)到相对抽象的目标域(Target Domain)形成跨域映射[6],帮助人们从具体和相对熟悉的自身经验出发,理解一种抽象并相对陌生的结构。2004年,Lakoff拓展了他的研究并提出了架构理论。他指出,“架构(frame)是一种认知结构,它塑造了人类认识世界的方式”[7]。人们在理解隐喻表达时会激活某种架构,例如,当人们在了解一场奥运盛会时,他们会激活奥运会的架构:运动健儿、裁判员、比赛项目、竞技精神等。其中运动健儿、裁判员等具体元素激活的架构被称为表层架构;而比赛精神、荣誉感等抽象元素构成其深层架构。事实上,当隐喻构成的深层架构中所隐含的价值观与人们脑海中的意识形态(ideology)相吻合时,隐喻便会成为一种催化剂,起到鼓励、劝说和凝聚的作用。因此,运用架构理论可以深层次了解人们的认知心理过程。
以Charles Forceville为代表的一批学者认为隐喻不应囿于语言符号,他们试图将隐喻研究拓展到多模态隐喻研究的平台上[8]。例如由平面图像拓展到漫画、电视广告等多模态隐喻的动态研究[9]。在多模态语境下,通过两种或多种符号协同作用、相互补充构成概念隐喻[5]。而这种基于语言研究的概念隐喻运用到非语言模态隐喻的研究中,无疑是多模态隐喻研究的又一次创新,也是概念隐喻理论的扩展性应用。
基于此,本文从人类认知学角度出发,探讨以“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为主题的新闻漫画中多模态隐喻及共同体身份的意义构建,旨在揭示我国媒体以及大众对于此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态度,以及所体现的“共同体”意识。为研究新闻漫画中所建构的意义,本文采用Lakoff等人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和架构理论对所收集的语料进行多模态隐喻分析,以期获得合理的解读并全面体会漫画中的隐喻内涵。
三、语料分析及讨论
本文所研究的语料来自中国新闻漫画网(简称新漫网)。该网由《中国日报》网站主办、中国新闻漫画研究会协办的国内第一家专业漫画网站。因此,该网站所提供的漫画作品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说服力。首先,本文所选取的分析语料是在该网站以“抗击疫情”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得到了776个结果,且漫画发布日期的跨度为2020年1月22日至2020年4月25日。其次,在已得到的776个搜索结果中,经过严格筛选,剔除了不含多模态隐喻、多模态隐喻不以“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为主题以及个别漫画重复出现的情况,最后得到184幅漫画。本文按其漫画内容进行分类,并根据概念隐喻理论和架构理论依次分为战争类架构、围棋类架构、科教类架构,以及春耕整地类架构。
表1 新闻漫画中的“抗疫”隐喻
(一)战争类架构
在184幅漫画中,与“战争”相关的漫画出现频率最高,这种现象符合中国主流文化的历史渊源,因而构成了“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战争”的隐喻意义。袁影指出,“战争隐喻是具有普遍性和文化渊源的”[10]。纵观中国文化的历史长河,战争给人们的心灵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战争无不改变着人们对于生命的敬畏,战争无不影响着人们的意识形态。因此,战争对于语言的影响根深蒂固。社会许多领域都涉及战争隐喻,如经济霸权、政治矛盾、体育竞技等。
对于媒体而言,战争隐喻是民族在遭遇灾难时使用最频繁的语言策略。大量的战争隐喻能够唤起民众的危机意识。在应对此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新闻漫画创作者运用多模态隐喻将目标域“抗疫”描绘成一场不流血的战争。
图1呈现出“医务工作者与普通民众共同撑起一支巨型针管瞄准新冠病毒”的场景。创作者通过人物、巨型针管以及病毒三个元素架构了一场战役。在这场战役中,战士由医务工作者和普通民众担任,他们所抗击的对象就是病毒,所使用的武器便是被放大了的医疗注射器。除此之外,这则漫画除了对医生、民众抗疫进行形象刻画,还体现出他们默契的合作过程,因而构成了实践共同体(Community of Practice),即在一个群体中有密切的交往、共同的事业以及共享的资源[11]。他们秉持合作共赢的态度,共同抗击疫情、激发斗志、形成共同体意识,即全社会团结一致投入到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同时,这也是新媒体通过文字、色彩、图像等多模态符号所建构的共同体身份的体现。因此,多模态隐喻资源在建构共同体身份的同时,体现了医务工作者与社会民众在抗击疫情时肩负的巨大社会责任。
图1 全民出击战疫情(2020-02-02)
图2呈现出的元素相对复杂。首先,漫画作者点明主题,这是一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并将此次“抗疫”描绘为战略部署的指挥部情景。显然,这种情景会立刻激活人们对于战争中存在的指挥中心的架构:指挥者、参谋长、士兵、沙盘、红旗、不怕牺牲的精神等。在这幅漫画中,身穿防护服、面带口罩的人物元素,从微观上构成了应对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医疗团队,而在宏观上构成了中国政府的总指挥形象。指挥者面前的沙盘和旗子是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大战场,以湖北武汉为主战场,全国各地为辅战场,在政府的指挥下,在医疗专家团队的部署下,医务工作者白衣执甲,逆行出征投入到疫情防控第一线,他们与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万众一心,坚决奋战到底。由此可见,在民族危亡时刻,战争类架构能够激起中国人民不畏艰险、乘风破浪、奋勇抗敌的民族精神,这与人们脑海中的共同体意识相契合,并以此构建了中国人民的共同体身份,以及全民族保家卫国的英雄形象。
图2 各个击破(2020-02-17)
(二)围棋类架构
本组以“围棋”为主的新闻漫画仅有8幅,通过图中棋盘、棋子等元素架构了围棋活动,因而产生了“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围棋对弈”的隐喻意义。在《围棋词典》中,对围棋是这样定义的:围棋也称弈、碁、弈棋。多为两人对局,双方在棋盘的交叉点上轮流下子,每次只能下一子,下定后不准再移动位置,以围地多者为胜[12]。因此,围棋架构包括对弈双方、棋盘、棋子、布阵、智慧、耐心等元素。如图3所示,“抗疫”被呈现为四面八方的棋子包围病毒的博弈情景,由此可见,新冠病毒得到有效遏制。在这幅漫画中,抗击疫情的中国和来势凶猛的病毒,是这场围棋对弈中的博弈双方;以高风险地区为主,中、低风险地区为辅的全国各地是整个棋盘;医疗工作者、医院、疫情防疫站、爱心物资(防护服、口罩、药品等)、疫苗,以及病毒等都是棋子;中央指挥和医疗部署形成整个抗疫的总体布阵;全国人民拧成一股绳的力量、社会各界的智慧与耐心激活围棋活动的深层架构,这与人们心中的价值观相契合,因而激发了整个中国屏气凝神、心向往之的抗疫精神。另外,围棋属于竞技类的智力游戏,一方面它可供人们娱乐,另一方面它也可以锻炼人们的思维能力。因此,把“抗疫”描述为“围棋对弈”,折射出中国人民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总以泰然的心理和缜密的思维相抗衡。
图3 你们被包围了(2020-02-10)
除此之外,这则漫画中,所有构成抗疫的元素都是中国医疗体系的符号表征(semiotic representation)。漫画作者通过这些符号表征与读者建立起共克疫情的信心和底气,鼓励和敦促读者形成共同体意识,在团结中凝聚力量,继而构建其共同体身份。
(三)科教类架构
抗击疫情期间,出现了多种不尊重科学且散布谣言等问题,为此,科教类架构应运而生。在这些以“抗疫”为主题的新闻漫画中,科教类漫画占到13%。这组漫画通过文字口诀、人物示范等元素架构了科学教育课堂,产生了“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科教课堂”的隐喻意义。漫画创作者把目标域“疫情防控”放置于始源域“科学教育”中,把人们相对陌生的语境具体化,将之描述为教师传授科学知识的课堂,把遵纪守法、认真听讲的学生视为这门学科的学习榜样。这一具体场景激发了人们对科学教育课堂的一系列情景认知。科教架构包括科教施动者、对象、手段等。在该科教架构中,政府、社区、学校等是施动者;社会民众是科教对象;宣传口诀是科教手段;遵守防控规定及积极配合防控工作的人员是科教榜样。如图4所示,这幅漫画通过图像表征和文字表征向大众传递出以下信息:疫情防控不仅迫在眉睫,还要注重科学防控,任何人、任何环节的疏忽大意都有可能全盘皆输。因此,疫情防控需要科学指导,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传播正确防护知识,弥补公众防护意识和科学知识不足之短板,小到出门戴口罩,大到不信谣、不传谣,从而建立起科学防控指南链,环环紧扣,直至病毒彻底消除。总之,这类科教架构隐含并强化了科学防控才能有效战疫的道理,激活了人们“崇尚科学”的深层架构,激发了人们战胜疫情必须依靠医学科学以及医疗技术的意识,促进了智慧战疫、硬核战疫、科技战疫的发展。
图4 温馨提示(2020-01-22)
另外,这则漫画中,最醒目的两个人物形象是科学防控、理性战疫的代表,他们背后则是中国千千万万相信科学、依赖科技攻关的人民。两个人物形象补足了抗疫需要树立榜样的指导意义,刺激了中国人民“见贤思齐”和“反躬自省”的意识,有效强化了全民科学抗疫的信心,并以此突出中国人民共克时艰的共同体身份。
(四)春耕整地类架构
这组以“春耕整地”为主的新闻漫画共有15幅,是疫情取得阶段性胜利的体现。通过现代化耕种机械、土地、害虫等元素架构了春季农耕活动,因而产生了“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春耕整地”的隐喻意义。根据Bolognesi等人提出的“概念规约性”(Conceptual Conventionality)[13],即在概念层面,尤其是抽象概念,读者可以依靠个人直觉(personal intuition)、检索关键信息,形成一种概念规约性,以此获得某种互通理解。如下图所示,漫画创作者将目标域“抗击疫情”以相对具体的始源域“春耕整地”得以呈现,这一架构激活了人们对于农耕的一系列认知。春耕整地架构涉及耕种者、农具、害虫和不怕吃苦等元素。在该漫画中,医务工作者是耕种者;医疗器械、疫苗等是农具;新冠病毒则是害虫。除此之外,该漫画向读者展示的是一幅现代化农耕景象,因此,农具的现代化也是医疗技术现代化和创新性的表征,体现了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高效性。
另外,这幅漫画表达的意义远不止此,其隐含意义还有,看似一片肥沃的土壤中(抗疫取得阶段性进展),事实上,还有大量害虫(病毒)潜藏在人们肉眼看不见的地方。因而,人们需深刻意识到消灭害虫工作(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与不确定性,要始终绷紧深耕灭虫(防控)这根弦,决不能有丝毫松懈。只有这样,播种后的庄稼(中国)才会稻谷飘香、欣欣向荣,迎来真正收获的季节。
最后,中国人民要取得真正的胜利就必须团结一心、并肩作战,担当起人民守护者的身份。再者,图中耕种者不辞辛苦、认真负责的态度,不仅表现出医务工作者的职业操守,更体现了他们作为社会公民所担负的巨大社会责任。
图5 春耕整地(2020-04-25)
四、结语
本文基于Lakoff等人的概念隐喻理论和架构理论,对184幅主题为“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新闻漫画进行了多模态隐喻分析,印证了该理论能够在更大范围内激活并调取读者对于相关语境的背景知识及相似经验,并且能够让始源域和目标域相互映射,建立一种概念规约性,进而使得解读意义的过程更加清晰与丰富。同时,本文在考察语料中的多模态隐喻时发现:首先,新闻漫画通过将“抗疫”分别描述为战争、围棋、科教和春耕的架构认知,多维度呈现了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状态、疫情发展程度、医务工作者及广大民众的表现,以及中国人民共同的期望。其次,这些漫画通过读者对战争等隐喻元素的普遍认知,加强了他们对于“战胜疫情”的坚定信念,传递了攻克疫情亟须合作共赢的理念,激发了共克时艰、坚决打赢疫情阻击战的共同体意识,构建了全国人民的共同体身份,凸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敬业、和谐的本质。最后,本文通过对其语料的分析与考察发现,新闻漫画的主题不是单一地以讽刺、批判的视角反映社会问题,而是在针砭时弊的同时,也能依据具体情形以积极的身影出现,旨在传播良好的社会风气,提升疫情期间全国人民的斗志,宣扬人类命运共同体精神,彰显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
总而言之,新闻漫画通过运用多模态隐喻从吸引人的眼球,到深入人的内心,对社会问题以惊奇、生动、幽默的方式得以反映,体现了公众对于抗疫的积极态度,有利于全民共同携手应对此次波及面广、来势凶猛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高了指导、劝说和宣传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