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投影艺术在近代历史街区中的应用探究
——以昙华林光影节“寄明月”建筑投影为例

2022-03-09蔡新元CaiXinyuan

华中建筑 2022年2期
关键词:投影历史建筑

蔡新元 | Cai Xinyuan

陈 泱 | Chen Yang

唐思慈 | Tang Sici

近代历史街区是指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标志性建筑和街区,由于在这一时间段部分区域受到东西文化的碰撞交融,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建筑形式和街区风貌。它们在许多城市中有着成片的物质遗存甚至还具备了较好的建筑质量,同时目前我国的文物保护法规尚未重点涉及它,其室内功能置换、室外景观重塑都有着较大的空间,给夜景营造工作创造了很大的弹性[1]。这种弹性建设的背后也导致了大量的近现代历史街区以历史文化传承为旗号,过度营造商业环境。在消费社会的引领下使得我国一些历史街区的地域特色表达不全[2-3]、产品体验趋向同质[4]、夜景体验活动缺失[5]。尤其是在我国文旅夜游繁荣发展阶段,作为城市经济魅力的另一个展示面[6],这种同质化严重的近代历史街区已经满足不了游客在夜间对文化体验的需求,近代历史街区的夜间体验亟待寻求新的突破口。旅游体验价值开发是振兴历史街区的必由之路[7],建筑投影艺术因其具有极佳的互动性、传播性和趣味性等诸多优良品质,已经在商业街区、文旅景区、地标建筑中进行广泛运用,近代历史街区可利用建筑投影艺术这些特质来优化街区夜景建设“千篇一律”的问题。

1 建筑投影艺术概述

1.1 建筑投影艺术的发展脉络

建筑投影艺术是指通过投影设备将动态影像投放在建筑物表面,将动态效应与建筑物的表面结合起来,从而产生强烈的视听效果的艺术表现形式[8],第三次科技革命后技术的突破为建筑投影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动力。20世界60年代,索尼的第一款低成本便携式录像机的上市,为艺术家们提供了批判电视媒介和深入“基于时间”美学探索的路径[9]。80年代中后期,由于录像技术的快速迭代和对于应用领域的持续探索,录像艺术家们利用录像投射的方式作用于物理空间场所、表演艺术和商业空间中的应用,使得建筑投影艺术崭露头角。从90年代开始,爱普生和索尼同时开发出了液晶板的核心技术,同期爱普生制造出世界上首台LCD投影机,这不仅为艺术家们提供了创作的技术手段,同时也为影像与建筑艺术的融合提供了条件。克日什托夫·沃迪奇科(Krzysztof Wodiczko)首次将虚拟影像投影在官方建筑与历史遗迹上[9],标志着建筑投影艺术正式脱胎于录像艺术独立出来。千禧年前后,投影技术的创新和价格的稳步下降扩展了建筑投影艺术的应用领域与具体功能、交互技术的革新增强了建筑投影艺术的体验内涵与设计创新,如今,随着我国大力发展夜间文旅经济的要求提出,建筑投影艺术在夜游中的应用越来越广,从2013年的江汉关元宵投影秀到2020年的夜上黄鹤楼行浸式光影演艺,建筑投影艺术正在重新定义我国夜游业态。

1.2 建筑投影艺术的艺术特征

临时性、动态性、沉浸性和媒介性是建筑投影艺术的核心艺术特征。临时性:受到投影技术和成本的限制,目前大部分的建筑投影艺术往往是临时性的,但是这不影响在公众娱乐、商业传播和形象塑造中的地位和作用。动态性:建筑投影艺术作为新媒体艺术的分支,较传统而又固定的架上艺术来说,能够展示动态的图片、视频和其他预先渲染好的内容,更为灵活多变。沉浸性:一方面,建筑投影艺术突破了平面屏幕的常规模式[10],因其巨大的体量感和音乐、环境灯光的交融,给予观众极大的沉浸视听氛围;另一方面,一些建筑投影艺术通过空间再现、3D视错觉、矛盾空间等表现手段,让实体建筑与虚幻影像间的相互融合,带给观众一种虚实交融的全感官融合体验。媒介性:文丘里认为工业时代建筑讲究空间,信息时代建筑讲究交流[11],建筑投影艺术的介入将建筑立面变成信息传播、交互的“媒体立面”(media facade),产生了一种基于标志和符号的新语言形式,不仅使其本身具有媒介属性,同时也构筑起新的媒介景观。这些区别与架上艺术的艺术特征使得建筑投影艺术作为一种新的城市奇观,正在重新定义历史街区文化传承和城市形象塑造的手段。

1.3 建筑投影艺术的应用价值

目前建筑投影艺术有以下三大核心应用价值。第一,娱乐价值。建筑投影艺术因其自身内容具备动态文字、色彩和图案极能抓人眼球,给人带来良好的视觉体验;同时,联动一些如LeapMotion、Kinect、雷达等体感交互设备,将只可观看的建筑立面变成了可以玩赏互动的游戏界面,能够极大增强受众与建筑投影的互动性与趣味感。第二,商业价值。一方面,建筑投影艺术将品牌的广告词和广告片通过片段化、视觉化、趣味化、灵活化的手段投射到建筑立面,直观地传递商业广告与信息(图1);另一方面,通过在一些商业活动中融入建筑投影艺术,不仅能够达到迅速吸引人气、高效投放信息的作用,而且能够提升商业街区的时尚感和独特性。第三,文化价值。建筑投影艺术因其影像表达的灵活性,能展示各式文化的精华本质,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的背景下,这能够能极大增强文旅景区的夜游文化内涵,带来一定的文化价值。如由2019年元宵节在故宫举办的“紫禁城上元之夜”文化活动,不仅很好地传承与弘扬了元宵节这一中国传统文化节日,同时也是建筑投影艺术促进文旅融合的典范之一。未来,随着MR、AI、5G等技术的快速更新,建筑投影艺术的价值将持续被挖掘、拓展与丰富。

图1 可口可乐为庆祝品牌成立125年在亚特兰大总部大楼开展建筑投影艺术

2 建筑投影艺术在近代历史街区中的应用原则

2.1 创作理念要遵循“文化创新”原则

在一个文化系统内部,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的生命之源,而文化遗产又是文化创新的源泉[12],历史街区作为一座城市地方文脉的重要物理空间载体,记录着过去一段时期的城市风貌、建筑艺术、生活方式等方面的信息[13]。近代历史街区作为城市文脉传承的重要区域,依托建筑投影艺术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可充分利用其灵活性,融合历史街区当地文化遗产内容并进行创造性转化,通过各种视觉元素进行艺术化表达,最终利用建筑这一特殊媒介进行展示,做到了对建筑投影内容和文化内容的双重创新。在近代历史街区中进行的建筑投影艺术设计可以充分挖掘其建筑装饰、传统技艺、历史故事、民俗民风等文化元素,通过艺术再创的手法将文化符号通过投影技术转译到建筑表皮之上。

2.2 形式内容要遵循“多元互动”原则

建筑投影艺术在形式内容上的多元互动原则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文化内容的多元化,另一方面是表现手法的多元化。近代历史街区作为一个近代与现代多元文化碰撞交融的地区,不仅带有强烈的地域文化色彩,还从侧面展示了该地区的时代特性,这些具有历史底蕴的地区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丰富了内容层次的多元性。在此进行的建筑投影艺术表演一定要融合这一特色,让观众通过视觉甚至是其他感官全方位地进行文化体验。同时,建筑投影艺术作为一种不断发展的公共艺术,公众参与是第一核心要素,为适应逐渐多元化的媒体环境,建筑投影艺术的表现手法已从单一视觉感知模式转向了多元互动模式,用更具趣味性和交互性的内容吸引公众参与。利用VR、AR、MR、体感交互、声音交互、屏幕交互等互动形式,将近代历史街区这一底蕴丰厚的文化符号灵活地、趣味性地展现在公众面前。

2.3 展示区域要遵循“因地制宜”原则

近代历史街区构成复杂,涵盖政府、公共、商业、居民等多类型用地,建筑形态不一,因此在进行建筑投影艺术的展示区域上要谨慎选择,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需要从投影面、观看面、场地容纳度、安全性与施工难度等多方面进行考量。投影面:结合建筑表面构造、颜色、材质和面积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投影表面进行内容投放,同时避免扰民因素,选择特殊建筑时应征求相关人员意见。观看面:考虑观众视线角度和周边遮挡物体的干扰,所选位置不能过远或过近造成观看不便。场地容纳度:建筑投影艺术作为表演型公共艺术,放置位置前需有一定大小的空间容纳观众,且与投影尺度相配合,使观众与观看面保持相对舒适的观看距离。安全性与施工难度:基于近代历史街区的特性,部分建筑历史悠久,且周边环境复杂,在位置选择上一定要充分考虑观众的安全问题,避免有安全隐患的区域,同时也要考虑施工难度、设备摆放区域和道路畅通性等问题。

2.4 投影灯光要遵循“节能环保”原则

在保障人们正常夜晚生活需要的前提下,建筑投影艺术所使用的投影灯光或装置必须遵循相关规范,并选用节能环保的灯光设备,达到创造和谐的城市光环境、保障行人安全、防止光污染、节能环保的目的。由国际照明委员会(CIE)拟定相关的规范文件中将指定方向上灯光设备的发光强度的最大值划分为E0E1E2E3E4五个等级(表1);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也于2017年发布了《室外照明干扰光限制规范》,其中对城市环境亮度分区和干扰进行分类,同时提出一系列限制要求、限制措施和测试方法(表2)。在近代历史街区这一特殊区域内进行建筑投影艺术表演,特别是涉及媒体立面照明时,一定要严格遵守相关规范,做到不扰民、安全环保并减少光污染。

表1 表面平均亮度的最大允许值①

表2 媒体立面墙面亮度限值②(cd/m2)

3 建筑投影艺术在近代历史街区中的应用实践

3.1 实践背景

昙华林历史街区位于武汉市武昌老城区东北部,面积约123.98hm2,拥有约2600栋建筑,包括数十处近代历史建筑[14],构成了集自然、历史、人文和艺术等特征于一体的“山·城·街巷·建筑”的街区结构[15]。其作为武汉重要的近代历史街区与创意街区之一,集深厚的历史底蕴、多元的建筑形式和丰富的商业业态于一体,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2020年9月30—10月3日每晚7:00—9:00,为致敬抗疫工作者、增强游客体验、重塑街区形象,武汉万科携手武汉市文旅局举办了“英雄武汉·城市之光”昙华林光影节。该光影节结合具有辨识度的设计元素,综合利用建筑投影艺术、灯光装置、激光等数字光影艺术语言,通过声、光、电的交织、武汉英雄之城的描绘、昙华林历史和故事的注入,极大地颠覆了传统近代历史街区的营造方式,为昙华林品牌推广、武汉城市形象建立和近代历史街区转型带来了新的契机。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投影艺术在近代历史街区中的应用实践之一则是“寄明月”艺术作品(图2~图3)。

图2 项目现状

图3 “寄明月”建筑投影艺术现场图

3.2 设计思路

“寄明月”作为建筑投影艺术在近代历史街区中的典型运用,集双节文化、互动技术和配套设施为一体,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的身体的盛宴。该艺术作品的展陈时间正值国庆和中秋双节之际,因此在数字化内容上融入了祝福祖国、中秋月圆和孔明灯祈福等设计元素,其中孔明灯祈福制作成互动装置;此外,为突出近代历史街区优秀的人文文化,在数字化内容中又融入了我国近代文艺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可以说这是一个展现了多元文化的创新型建筑投影艺术作品。为了增强该作品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在结合建筑结构特色的基础上,介入了互动技术:通过雷达监测观众行为,将建筑下方“福禄寿”画像设置为互动点,引导观众触摸画像,达成触发条件后,通过主机控制摄像机播放互动内容(图4),即放飞写有祝福语的孔明灯。昙华林历史街区环境复杂且区域范围较广,为扩充该作品的丰富性还参入了多种配套设施,如祝福中秋团圆的玉兔群、展现武汉文化的灯光装置和遍布街区的互动灯球等。为达到较好的投影效果又不干扰居民生活,考虑到设备投影距离较近,因此选择了3台31K投影机进行灯光融合从而铺满投影面,设备放置位置选在了投影面斜对面的闲置二层阁楼,利用三扇窗户放置三台投影机(图5),既不影响观众和居民,又符合投影角度。

图4 全局硬件构成及工作原理

图5 投影机投射区域及互动区域

3.3 效益解读

该建筑投影艺术作品的效应体现在历史街区营造和社会影响两方面。对于昙华林历史街区本身营造来说,第一,该艺术作品建立起了一种基于建筑投影艺术的近代历史街区夜间营造路径,为其他近代历史街区夜景建设提供了参考范例;第二,它助力昙华林旅游业复苏,通过市民游客对建筑投影艺术的新奇感,短时间内聚集了大量人气,为昙华林及其周边商区零售、餐饮、娱乐等提供了客流量;第三,它促进了昙华林的形象再造,在历史感塑造的基础上,通过为期四天的光影活动,为其快速贴上“艺术”、“时尚”、“前卫”等形象标签,使其在千城一面的同质化近代历史文化夜景塑造中脱颖而出。从社会影响层面来说,一方面该活动具有极强的社会影响力和传播度,在各方媒体的介入下,央视直播、湖北省电视台及各自媒体平台对活动和作品进行实况转播,表演视频及现场照片也被新闻联播、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网易、新浪、长江日报、楚天都市报等国内外内多家顶级媒体争相报道;另一方面它激发了市民游客对传统文化的兴趣,通过数字化的技术手段赋活传统节日文化,丰富了传统节日文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的艺术表达语言,加深了人们对传统节日文化传承意识。本建筑投影艺术作品通过艺术与科技的结合,创新艺术手段弘扬传统节日文化、塑造城市品牌形象、创造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

结语

建筑投影艺术介入近代历史街区夜景营造的模式顺应了文化和旅游消费提质转型升级的新趋势,利用街区文化的融入、互动技术的介入和配套设施的渗入,提炼成体验型旅游产品,可以有效地形成与其他同类型旅游产品相区别的创新点和记忆点,不仅为近代历史街区文化转译指出了一条新的发展路径,也为近代历史街区夜间旅游提供了一套新的发展模式。未来,随着游客于光影体验式旅游需求上升、投影技术在夜间文旅和数字光影方面的创新以及设备价格的稳步下降,建筑投影艺术和虚拟景观雕塑[16]的结合与其在近代历史街区中的应用将变得更加艺术化、多元化和普遍化。

资料来源:

表1:《CIE 150—2017 室外照明设施的干扰光影响限制指南》;

表2:《GB∕T 35626—2017 室外照明干扰光限制规范》①;

图1:https://www.eventmarketer.com/article/projection_nation/;

文中其余图片均为作者自摄、自绘。

注释

①这些值适用于宵禁前后,但0和1区域之间的值在宵禁后应为0,标志的值不适用与交通控制项目。

② 对特别重要的景观建筑墙体表面,或强调远观效果的对象,表2中数值可相应提高50%;对于使用动态效果的表面,限值应取表2中数值的1/2。

猜你喜欢

投影历史建筑
全息? 全息投影? 傻傻分不清楚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基于最大相关熵的簇稀疏仿射投影算法
建筑的“芯”
找投影
找投影
新历史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