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融合下的“创新型”教学团队培养模式研究
——以机器人学院为例*

2022-03-09陈建丽童杰徐志伟

科技与创新 2022年4期
关键词:创新型技能智能

陈建丽,童杰,徐志伟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机器人学院,广东 珠海 519090)

为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挑战,中国制造必须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企业是智能制造产业的排头兵,需要大批高端复合型技能人才支撑产业发展。符合智能制造产业需求的人才培养已成为高职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

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产业转型升级的生力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要进行“双创型”人才培养,需要拥有过硬的师资队伍。建设高效的“创新型”教学团队,对于专业与课程建设、教师技能水平提升及学生培养质量提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根本保障[1]。2021 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20 条》”)。《职教20 条》从7 个方面提出了20条措施,要求下大力气抓好职业教育,经过5~10 年作业时间,职业教育基本完成由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转变,由追求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转变,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大幅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过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机器人学院始终以学生培养为中心,在教学团队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深化改革[2]。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机器人学院由国际专家领衔,企业精英、教学名师带头,一批年轻博士为主的教师为骨干,组建符合“四有”标准,数量充足、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年轻化、创新型”教师团队,为双创人才建设提供高素质的人才保障,在教学、理论研究和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突出成果。

1 身正为范,将师德建设放在发展首位

将师德建设融入教师专业发展全过程,实现师德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一体化。“立德树人”一直是中华民族追求的永恒教育价值。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它提示我们:教育的根本对象、根本目的及根本任务都是人,要将教育的本质落实到育人上。立德树人,为国育才为党育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仅关系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和长远。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角色。“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人格修养和道德品质对学生的德育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早在春秋时期,《论语》中便有记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新时代下,对于师德的规范和要求更为重要,首先需要的就是继承传统,把优秀传承发扬光大。新时代下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更注重师德的培养。国家层面提出“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等师德建设具体标准和要求。

首先,需要的便是崇高的教育理想。理想励志于为祖国培养更多的栋梁之才。立足于三尺讲台,胸怀全局。机器人学院为工科类专业,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及珠江西岸智能制造业。地区产业面临转型升级,需要更多的智能制造人才,而学校则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教师不能安于一份工作,而应带有一份情怀,带有为智能制造培养产业人才的使命[3]。

其次,发挥党员教师的模范示范作用。将教工党支部建在专业群上,充分发挥教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着力培养专业群党建和学术双带头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层党组织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要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抓紧补齐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的各种短板,把个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4]。

中国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期,以德国“工业4.0”为代表的第四次世界工业革命浪潮席卷而来,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出更高要求。职业技术学院肩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智能制造产业培养合格产业工人的使命。如何通过党员教师示范作用,通过基层党组织卓有成效的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党员教师需要思考的时代课题。

通过加强团队思政培训与传统文化培训,将思政精神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植入教学团队中,将中华优秀创统文化与师德建设相结合,要求教师在人才培养全过程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建立教师师德负面清单,对学术不端、漠视学生、不恰当言论等教师失德失范行为进行约束。

2 权威领军,建设“创新型”双师队伍

2.1 国际职业教育和产业技术权威引领专业群建设

聘请国际工程教育协会知名教授为职业教育标准建设领军人才,指导国际水平职业教育标准建设,建成一套中国特色的工业机器人专业群职业教育标准,形成可输出的中国职业教育品牌。聘请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学者为科研领军人才,打造4 个科研创新团队,在智能制造关键技术研发方面取得引领性成果,具体如表1 所示。

表1 专业群领军人才专家团队一览表

2.2 行业精英和教学名师联手指导专业群发展

聘请广东省机器人龙头企业高管作为专业群校外带头人,由省级教学名师作为专业群校内带头人,指导专业群在专业建设、国际标准内化、课程建设、校行企联动等方面取得突破。专业群带头人培养规划具体如表2 所示。

表2 专业群带头人培养计划一览表

2.3 内培外引、专兼结合构建高水平骨干教师队伍

通过校企互聘共培,建成一支“年轻化、创新型”高水平骨干师资队伍,重点培养校内骨干年轻教师25名。通过承担科研教改项目、专业教学任务、担任企业科技特派员、参加国内外培训、指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等途径,在工业机器人技术、数控技术、工业网络技术、智能控制等关键技术领域提高教学科研能力。3 年建设期内,新引进博士学位或具有5 年以上工作经历的智能制造企业技术骨干20 名,聘请企业技术专家50 名担任专业群兼职教师,建成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

2.4 技能竞赛、建设高技能实战队伍

通过技能竞赛,建设高技能实战队伍。有效利用学校弹性人才引进机制,积极引进全国技术能手、省技术能手等高水平技能人才,建设技能大师工作室,为提高团队技能水平提供技术支持。鼓励团队成员参加技能竞赛,为参赛提供政策与资金支持,通过实战提高团队成员技能水平。建立指导学生参加技能竞赛长期政策,对教师指导与学生参赛分别提供政策与资金支持,建立学生选拔与培训机制,形成“传帮带”良性循环,参赛同学与集训队同学将培训所学技能知识传授到班上,一点带面,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建立团队分享机制,每年技能竞赛后进行复盘与总结,逐年提供团队技能竞赛水平[5]。

2.5 各尽所长,打造高水平理论研究和科技创新团队

由职业教育专家领衔,选拔教学能力强、经验丰富、高职教育理论功底深厚的骨干教师担任“高等职业教育标准研究中心”研究员,组建高职教育理论研究团队。学习并内化IHK 国际职教资源,通过对智能制造产业、行业、企业、岗位、职业等进行调研,在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教学运行标准、教师标准、毕业学生质量标准、实训条件建设标准等方面形成系统化理论研究成果,形成中国特色专业群标准,培养一批职教理论研究专家[6]。由专业群领军人才带领,成立“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选拔科研服务能力突出的教师,组建“创新型、结构化”科研创新团队。

在智能制造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等方面取得引领性成果,具体如表3 所示。同时,积极推进智能制造产业领域关键技术与教学、科研内容深度融合,与龙头企业、科研院所的骨干力量协同攻关,增强专业群科研创新能力;以科研创新促进教学改革创新,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表3 高水平科技创新团队研究方向一览表

3 文化引领,保障师资队伍建设水平

3.1 提供学习交流机会,鼓励教师深入生产一线锻炼

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培训经过多年的实践,在各地已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发展模式。职业教育不同于学科教育,更加注重教师技术技能水平。《职教20 条》提出:从2019 年起,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相关专业教师原则上从具有3 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中公开招聘,特殊高技能人才(具有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人员)可适当放宽学历要求,2020 年起不再从应届毕业生中招聘。加强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建设,优化结构布局,引导一批高水平工科学校举办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建立100 个“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每年至少1 个月在企业或实训基地实训,落实教师5 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制度。探索组建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团队,教师分工协作进行模块化教学。选拔多名优秀教师赴德培训3 年,重点学习德国工业机器人、机电一体化专业双元制教学模式,IHK 职业教育认证体系、课程及实训条件建设经验,并内化成专业群建设标准。加大与香港科技大学、澳门大学等交流,每年派出3~5 名教师赴粤港澳大湾区知名高校研修,提升学术水平。鼓励骨干教师积极参加省级以上教指委、行业协会的各种交流学习,积极创造条件,为年轻教师担任教指委或行业协会重要职务提供帮助,使专业群教师具有良好的产业发展前瞻性。每年选派若干名骨干教师分批参加智能制造龙头企业实践研修、技术改造,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提升教师科技服务能力。

3.2 建设专业群文化,完善教师发展保障制度

在专业群营造“守正笃实,久久为功”的文化氛围,使教师热爱教书育人,潜心钻研、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地开展教学科研,在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上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打造中国特色专业群文化品牌。在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培养等方面建立具体的指标体系,完善教师发展保障制度,制定专业群教师标准。

建设期内,建成专业群国家级优秀教师团队。培养职教理论研究专家5 名以上,科技领军人才5 名以上,专业领军人才5 名以上,国家级教学名师1 名以上,引进博士学位或具有5 年以上工作经历的智能制造企业技术骨干20 名以上,建立一支由50 名以上企业技术专家组成的专业群兼职教师团队。“高等职业教育标准研究中心”和“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有重要影响力的职业教育理论研究与科技服务组织。

3.3 建设全方位多元化培养机制,提升教师发展途径

在培训对象上,包含从专任教师到兼职教师到辅导员的全员培训。对各类人员开展专门培训与继续教育。专任教师针对实践动手机会少,企业经历少的实情,提高下企业人数比例,提高下企业灵活性,可以用寒暑假或课程少的时间段,灵活机动下企业。兼职教师主要开展职业教育理念培训,提升其职业教育意识。辅导员加强对行业发展动态培训,了解行业发展趋势,更好指导学生就业创业[7]。培训形式多样化,如国培、省培、访问学者、下企业实践、继续教育、行业企业培训等全方位多内容,以促使教师紧跟行业发展动态,提升职业技能水平。

4 结语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指出:“以珠海、江门、佛山为龙头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产业,推动制造业智能化发展”。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培育一批具有系统集成能力、智能装备开发能力和关键部件研发生产能力的智能制造骨干企业;以机器人及其关键零部件、高速高精加工装备和智能成套装备为重点,大力发展智能制造装备和产品,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中之重。与之相适应,培养一大批工业机器人产业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成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当务之急。教师是人才培养的智库,借助校企人才互培共聘,打通“学校—企业”通道,增加教师生产实践能力,提高校外企业家教学育人水平,共同打造服务于双创教育的“创新型”教学团队。

猜你喜欢

创新型技能智能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智能制造“四维”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天津推出创新型企业领军计划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