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现代海洋文化 增添向海发展动力

2022-03-09

唯实 2022年2期
关键词:盐城海洋文化

李 梅

文化是城市独特的基因和代码,是城市的根脉与灵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文化:城市未来》一文中指出:“文化能够让城市变得更加繁荣、更加安全、更加可持续。”盐城地处黄海之滨,海岸线绵长,海洋资源丰富,祖祖辈辈依海而居,“煮海为盐”,形成了独特的海洋气质和深厚的海洋文化底蕴。站在“十四五”发展的新起点上,盐城确立了“向海发展”的目标,而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现代海洋文化的支撑。因此,盐城要深入了解盐城海洋文化发展历史,挖掘海洋文化资源,积极探索现代海洋文化发展新路子,推动现代海洋文化建设,为“向海发展”增加澎湃动力。

一、盐城海洋文化的演化历程

盐城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我国东部沿海开发利用海洋较早的地区之一,在远古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海洋文明的曙光。此后,伴随着沿海地区漫长的开发利用,盐城海洋文化逐步形成并持续发展。据相关资料考证,盐城海洋文化大致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

萌芽阶段。从盐城古遗址孢粉、动植物遗存等考古资料分析,在距今5000年以前的远古时期,盐城地区气候温暖、水草肥美、水网纵横,是典型的亚热带地区。优良的气候环境为盐城先民在此开展生产、生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也为灿烂的史前海洋文化创造了条件。尽管此时的海洋文化发展轮廓还不够清晰具体,但是包含盐城在内的东夷海岱文明和吴越文明开始向黄河中上游及长江中上游延伸和推进的脉络却十分清晰。

融合阶段。距今5000年前至春秋战国时期,由于海岸线的不断运动变化,盐城先民不断探索新的生产生活方式,生存空间逐渐由陆地转向海陆并重,渔猎、农耕等成为主要的生产生活方式。随着这一改变,盐城海洋文化与南方的崧泽文化、良渚文化,以及北方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逐渐开始相互交流融合,产生了新的海洋文化。据碳-14测定表明,东台开庄遗址出土的文物带有典型的江南地区崧泽文化晚期到良渚文化中期的特征。

定型阶段。春秋战国至清末民初,江苏沿海地区海岸线基本上处于稳定状态。此时,“煮海为盐”成为盐城地区最主要的生产方式。历朝统治者也都把“煮海为盐”作为富国强兵的主要渠道。据《汉书》记载,春秋时期吴王阖闾招募游民、遣送囚犯到江苏沿海一带生产海盐。汉时吴王濞于此,“煮海铸钱,富可敌国”。这时,农耕、渔猎等生产方式虽有所发展,但与海盐生产相关的各项产业成为社会生产的主导。因此,海盐文化成为这个阶段海洋文化的主要内容。

发展阶段。从民国初期至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海岸线进一步东移,煮盐所需卤水日益淡化,“煮海为盐”的条件不断弱化,海盐产量逐年下降。此时,清末状元、南通人张謇等人在盐城沿海滩涂发起了“废灶兴垦”运动,开地种棉成为盐城地区一种全新的生产方式。此时,虽然海盐生产在盐城国民经济中仍占有一席之地,但是海洋文化随着新生产方式的出现,内容和内涵开始得到新的延伸和发展。

创新阶段。20世纪90年代,盐城做出了开发沿海的战略决策,迈开了向海洋进军的脚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盐城已形成一港四区的空间格局,四个港区全部获批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海上大通道与世界直航实现全覆盖,成为我国沿海地区重要的新型工业基地、农副产品供应基地、能源储备基地以及国家级湿地生态旅游基地。伴随着沿海大开发,海洋文化的内容逐步向海洋生态文化、海洋工业文化、海洋旅游文化等方面创新延伸。

二、盐城现代海洋文化建设的基础条件

盐城几千年的海洋文化发展历程为现代海洋文化建设奠定了深厚的历史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现代海洋产业的发展为现代海洋文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新时代“向海发展”的政策导向为现代海洋文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证,黄海湿地世界自然遗产等生态资源为现代海洋文化建设绘就了亮丽的生态底色。

历史底蕴深厚。盐城人民世代靠海而居、依海而生,从事着与海洋相关的社会生产。从远古时期的海洋渔猎,到后来的“煮海为盐”“废灶种棉”“开港兴市”,再到现在的“向海发展”,几千年的海洋开发利用历史孕育了丰富的海洋文化元素,铸就了深厚的海洋文化底蕴。在传统海洋文化的熏陶下,盐城形成了像海洋一样开放、包容、进取、低调的城市精神特质,整个城市的海洋意识空前提高,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成为盐城人民的共识。

产业根基扎实。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沿海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盐城坚持把海洋经济作为拓展发展新空间的战略抓手,充分利用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资源禀赋,加快推进现代海洋产业发展。目前,海洋新能源、海水淡化等生态型产业初具规模,海洋渔业、港口物流业、盐土农业、滨海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生物医药等重点发展产业通过强化全产业链招商,着力引进一批产业链龙头项目和补链、强链的关键项目,初步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海洋新兴产业集群。

政策导向鲜明。自2009年江苏沿海开发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开始,盐城拉开了向大海进军的大幕。2018年,中国共产党盐城市第七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确定了“两海两绿”的发展路径,进一步明确把开放沿海作为实现盐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路径之一。2021年,江苏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提出“面朝大海、向海发展、赋‘能’未来,成为绿色转型的典范,让老区人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为盐城未来发展明确了方向目标。由此可见,发展政策一再表明,“向海发展”已经成为盐城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生态资源独特。盐城是集海洋、森林、湿地三大绿色基因和生物多样性于一体的沿海城市,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生态资源宝库。在广袤的沿海滩涂上,分布着全球最大的丹顶鹤越冬地和世界上面积最大、基因库最全、野生种群最多的麋鹿保护区。近年来,盐城强化“生态立市”战略,积极探索“绿色转型、绿色跨越”新路径,突出创新驱动引领,依托资源打好生态牌,大力做足“生态绿+海洋蓝”文章,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苏北苏中前列。2019年,黄海湿地成功列入《世界遗产目录》,“盐城好空气”叫响全国,“盐城蓝”成为自然常态、生态品牌和城市标识。

三、加快盐城现代海洋文化建设的若干建议

盐城是海洋大市,却非海洋强市。在实施向海发展的实践中,盐城要深入挖掘传统海洋文化资源,充分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元素,培育建设现代海洋文化,打造城市特色文化标识,擦亮城市精神底牌,增强城市文化自信,为“向海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做好现代海洋文化顶层设计。现代海洋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加强顶层设计。盐城要根据不同海洋文化元素,对标盐城产业发展、环境建设、人文建设等内容,对盐城现代海洋文化在未来几年甚至几十年发展过程中的战略定位、指导思想、发展原则、重点任务、重点工程、政策保障等内容进行详细的、系统的谋划。首先,盐城市委、市政府要坚持人民立场,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为目的,根据盐城海洋文化发展实际,科学制定《盐城市现代海洋文化发展总体规划》,从原则和方向上指导盐城深入推进现代海洋文化建设。其次,根据目前盐城海洋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围绕战略目标,科学制定《盐城市现代海洋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对现代海洋文化建设的基础设施、重点工程、政策支持等进行专项设计。

塑造现代海洋文化产业体系。海洋文化产业是现代海洋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海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文化产业对于推动海洋文化传播、促进海洋经济与科技文化融合发展、推进海洋建设、发展海洋文明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因此,盐城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整合海洋文化资源,优化海洋产业发展布局,推动海洋文化产业大项目带动和集群发展,让海洋文化不断焕发生机和活力。在产业形式上,不仅要做好海洋文化旅游、海洋文化节庆等传统产业,而且要创新理念,深挖传统海洋文化内涵,积极推动做好“文化+”“科技+”和“互联网+”,打造现代海洋文化新业态,构建盐城海洋文化产业特色体系。在产业空间上,要放大战略格局,不能只把眼光聚焦在滨海海洋文化产业上,而要逐步推进滨海、近海和远海文化产业发展,形成盐城海洋文化产业特色空间体系。

打造现代海洋文化特色品牌。在现代城市竞争中,文化品牌竞争是一项重要内容。海洋文化是盐城城市文化的底色和标识。因此,盐城要全力打造现代海洋文化品牌,全力做好“海洋生态文化、海洋历史文化、海洋工业文化、海洋渔业文化”四篇文章。以黄海湿地世界自然保护遗产为重点,全力盘活江苏黄海海滨国家森林公园、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优质生态资源,打造全国一流海洋生态文化品牌;全力盘活大丰港、射阳港、滨海港、响水港四大港区及海上风力发电等产业项目,打造盐城海洋工业文化特色品牌;依托中国海盐历史博物馆、废弃盐场等资源,深度挖掘盐城海盐历史,打造全国独一无二的海洋海盐文化品牌;以黄沙港中心渔港等港口为载体,打造海洋渔业风情小镇,盘活海洋渔业、海洋风俗等文化资源,打造海洋渔业文化特色品牌。

构建现代海洋文化传播体系。广泛深入宣传海洋文化,能够大力提升盐城全市人民的海洋意识,引导全市人民树立正确的海洋观,推动海洋文化事业和海洋产业的发展。新的媒介生态让海洋文化传播在信息载体、内容生产及制度保障等方面具备了条件。盐城要全面推进现代海洋文化传播体系建设,充分利用网络、短视频等现代传播载体,通过海洋文化科普讲座、海洋系列题材图书、海洋题材影视作品、海洋旅游节庆活动等形式,向全体市民广泛深入宣传现代海洋文化,提升全市人民的海洋文化意识和海洋文化价值观。

壮大现代海洋文化人才队伍。人才是现代海洋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盐城要大力加强现代海洋文化人才队伍建设。首先要着眼“准”字,做好选才文章。要抓紧制定盐城现代海洋文化人才选拔识别办法,通过海洋文化技能大赛等活动,全面、客观、科学地把真正的海洋文化人才选拔出来。其次,要着眼“精”字,做好育才文章。依托市内外高校和职业教育资源,建立长期的合作培养关系,培育一批高素质的现代海洋文化人才队伍。再次,要着眼“爱”字,做好留才文章。从关爱人才的角度,不断完善相关配套措施,着力创新住房、医保、子女教育、配偶就业、社保等方面的体制机制,切实解决海洋文化人才的后顾之忧,用真情打动人才、用真爱留住人才。

构建现代海洋文化合作网络。从世界海洋文化发展趋势看,以海洋文化为主题的国际合作已成为对外合作的一种新趋势。盐城要在文化领域加强国际合作,积极构建海洋文化国际合作网络,全面推动现代海洋文化发展。充分利用黄海湿地世界自然遗产,全力推动环黄海生态经济圈建设;充分利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城市的有利条件,全面深化与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借助海洋文化纽带,搭建海洋文化合作交流平台,创新海洋文化国际合作交流机制,通过举办海洋文化学术会议、海洋文化节、海洋文化旅游节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与环黄海地区和东南亚地区的国家、城市在文化领域开展深层次的对话与交流,推动现代海洋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猜你喜欢

盐城海洋文化
盐城监:跨越千年的海盐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台湾蝴蝶兰:绽放盐城滨海 助力乡村振兴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透鲜的盐城话
见证,抑或赞美:在盐城思想的盐分间
谁远谁近?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