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参与幼儿园课程建设
2022-03-09陈未娅庞芸芸
陈未娅 庞芸芸
隨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深入,家长参与课程建设逐渐成为常态。我们对家长参与幼儿园课程建设进行了实践与探索,创新家长参与课程建设的样态,形成家长参与课程建设的内容体系,提炼家长参与课程建设的策略。
一、家长参与的形式,从单一到多元转变
由于家长多数不是专业教育人士,因此我们开发设计了有趣、丰富的互动平台,向家长传递教育理念,带领家长走进课程建设。
(一)主题式亲子任务:目标的物化与落实
以任务为主线、以问题为导向的亲子任务,激发家长了解并参与幼儿学习,是教师引领家长参与课程建设的重要方式。
1.明晰价值,厘清核心与节点。
我们遵循幼儿的学习特点,以课程主题目标为基础,明晰任务目的和其所在的主题节点,进行亲子任务单设计。例如,在“声音”主题的活动中,先期投放“我是声音寻宝大王”亲子任务单,让幼儿去寻找、发现身边的各种声音,并尝试模仿。主题节点和设计意图明确的亲子任务单,能凸显主题价值,引发幼儿有效学习。
2.聚焦问题,站在家长视角看问题。
亲子任务单的设计要站在家长视角,便于家长理解。例如:亲子调查类任务单“我的妈妈调查表”(见表1),通过“调查妈妈每天照顾我们要做什么事情”这一问题直接传递任务目的,并在亲子任务单列明“目标”与“请您配合”。家长只有对注意事项、任务单的价值与具体操作等内容了然于胸,才能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最大价值。
3.记录适宜,结果呈现多元化。
亲子任务结果呈现形式可多样化,教师要善于灵活变通,除了纸质任务单,还可根据不同的任务内容、幼儿能力等,选择适宜的照片、音频、视频、实物演示等呈现任务结果。
(二)主题嵌入式家长助教:内容的联结与拓展
幼儿园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让家长走进课堂,直接参与幼儿园的主题活动,构建一个教师、家长共同参与,形成合力并共同发挥作用的教育环境。
1.基于需求,联结主题。
不同的文化背景、职业特点、专业特长,使家长成为深入和拓宽课程建设的宝贵资源。为了更好地运用家长资源,我们制定了家长助教预约制度,基于家长或幼儿的需求,联结主题内容,向家长开放助教机会并提前预约。比如:在“娃娃乐”主题进行期间,不少家长对“小玩具”“小动物”子主题提出绘本分享预约。考虑到幼儿的兴趣和主题进程,教师和家长共同寻找助教内容与主题联结点,对绘本进行取舍,并根据内容适宜性,安排家长入园,在餐前故事分享和游戏分享环节开展绘本妈妈座谈会。又如:在“春天”主题活动时,啦啦和妈妈带来了小蝌蚪,幼儿对小蝌蚪充满了好奇和疑问。教师发现这是拓展幼儿问题与主题的衍生点,便在问题墙上反馈了这一主题。啦啦妈妈看到后,与教师预约助教,在为幼儿讲述关于蝌蚪的故事的同时,解答了他们的一系列疑问。
2.分类分层,全员参与。
本着“吸纳家长,合力共育”的工作宗旨,我们根据家长的文化程度、能力水平、职业特点等进行分类分层,争取全员参与,发挥家长在各自领域的优势。比如:在“感官游乐园”主题活动中,我们请做工程师的家长为幼儿开展“有趣的光”活动。又如:在种植主题活动中,我们请农民家长从种植时间、方式、管理等方面和幼儿、教师对话,带领幼儿开展种植活动。
3.及时评价,鼓励肯定。
家长不是专业的儿童教育者,他们对助教工作的关注与理解和教师存在着差距。进行评价时,我们从专业的角度帮助家长分析助教活动的成效与幼儿的发展,并注意调动家长参与的积极主动性,在两个维度之间实现动态平衡,提升家长的教育观念。助教活动后,我们及时给予家长肯定,提供反馈建议。此外,我们也重视互动分享,通过公众号、微信群、家园互动墙等方式发布家长的助教经验,提高家长对助教的价值认同。我们还根据助教类型不同,授予家长“助教之星”“种植专家”“美食达人”等称号。
(三)审议式家长会:课程的审视与转化
审议式家长会以课程核心价值、课程主题目标及幼儿的可能发展为基础,家园共同对课程建设的关键要素或问题进行审议。教师与家长分享课程理念,引导家长主动参与课程建设,共同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见表2)。
1.对比分析,审课程主体。
在一次审议式家长会上,教师出示了两张“搜集声音”的亲子任务单:第一张是尧尧的家长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制作的任务单,上面呈现了各种动物发出的声音;第二张是尧尧自己画的任务单,上面有许多红点、绿点以及一个不明形状的物品。教师请家长谈谈喜欢哪张任务单,并说明理由。刚开始时,有很多家长选择了第一张任务单,主要理由是家长制作得图文并茂,可见其用心和重视程度。后来,教师播放了尧尧解说自己任务单的视频:“绿绿的是薯片桶,里面是圆圆的珠子,红色表示发出来的咚咚声。”家长们都惊叹于尧尧独特的视角和趣味化的表达。通过对比分析,家长们逐渐明白了亲子任务单对幼儿学习与主题推进的作用,意识到幼儿才是课程与学习的主体。
2.亲身体验,审课程指导。
幼儿是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等方式来学习的。为了让家长真正看到孩子的学习及其学习方式,我们引导家长亲身体验课程活动,审议课程指导策略。在探究性主题“大玩家”开展前,教师准备了纸、泥、积木、雪花片等多种搭建材料,组织了主题审议家长会,并在会上发布了“小组搭建幼儿园”的任务。家长们一起面对搭建中出现的困难,一起完善搭建方案。亲身体验后的家长更能理解幼儿,知道应用何种策略指导幼儿参与课程活动,并在适宜的时机提供恰当的帮助,支持幼儿的探究。
3.头脑风暴,审路径推进。
小组头脑风暴让家长的思考更具结构性,家长们罗列出关于主题的认知经验、可用资源以及协同幼儿的感知方式等,并通过他们丰富的资源和经验预设多种可能的主题行进路径。比如:在中班“我来显身手”主题审议家长会中,教师根据前期幼儿的梦想职业——警察、教师、医生等,组织家长分组研讨,请从事相应职业的家长担任小组长,带领组员进行头脑风暴式审议。家长们根据他们的资源和经验及对孩子的了解,预设和审议了多个主题行进路径。
(四)研学式亲子活动:学习方式的转变与拓展
研学式亲子活动是指结合课程的目的、意义、需要与幼儿共建经验而设计实施的新型亲子学习方式。研学式亲子活动根据幼儿的学习需求与课程主题推进,承载着不同的价值,让幼儿获得不同的学习体验。比如:在“秋天”主题实施后期,幼儿对“树朋友”子主题下的树根感兴趣,我们开展了研学式亲子活动,家长与幼儿一同走进根雕艺术工作室,与艺术家深度对话,亲子制作根雕作品,感受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研学式亲子活动将学与行结合在一起,在社会实践中进行探究、体验与求真。
二、家长参与的内容,从碎片化到序列化转变
家园共育蓝皮书是我园连接教师、家长工作的桥梁。随着研究的深入,蓝皮书几经调整,不断助推家长参与课程建设从碎片化到序列化的完善升级。
(一)信息告知式:寻求理念认同,关注课程联系
研究初期,家园共育蓝皮书主要起到信息告知功能,内容包括园长寄语、幼儿园简介、课程、一日活动、制度、家长参与方式、三年岗位培训内容等。通过蓝皮书,家长不仅可以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基本课程框架、父母课堂安排等内容,还可以知晓幼儿园管理制度、参与管理方式等信息。此外,家长可通过家长调查问卷主動告知自己的特长、职业等,借助“双向预约制”参与幼儿园课程建设,关注自身和课程的联系。
(二)阶段参与式:根据需求分类推进,认同幼儿主体
为了让家长深度参与课程,我们划分课程建设类型,分为探究性、社会性、表现性等主题,梳理各主题实施路径,根据不同主题类型开展的前、中、后时段来设计家长参与的时间节点、参与内容和推进方式,实现家长从碎片化参与到主题式深度参与的转变(见表3)。
(三)行为指导式:具体情境中发现成长,提升效能感
家长参与幼儿园课程的目的是看到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我们对家园共育蓝皮书的具体情境行为指导进行完善,并通过情境化的行为指导,让家长对半日活动、区域游戏等进行观察评价(见表4)。
三、家长参与策略,从单视角到多维度转变
我们为全园家长提供了参与各类课程活动的平台与机会,拓展家长参与课程建设的广度和深度,并从中提炼了家长参与课程建设的三个策略。
(一)个性定制,参与审慎适宜
不是所有的主题都适合家长参与,也不是所有的家长都能参与课程建设。对于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课程以及不同优势与个性特点的家长,我们根据幼儿学习发展与课程实施的需要,做到因人设计。我们权衡课程建设行进与家长参与的最佳节点,在家长优质资源利用上做到家长参与节点适时、参与内容适当与教师指导适度。
(二)因需而异,形成完整学习链
幼儿是在实际感知、亲身体验、动手操作中学习的。幼儿学习是环环相扣的学习链:感知积累—实践梳理—迁移提升。我们就幼儿的兴趣与困惑及时与家长对话,让家长参与课程审议;家长主动贡献资源、参与实践体验、分享记录幼儿行为、与幼儿共同经历学习,为幼儿的学习提供深度支持,助力幼儿建构完整的学习链。
(三)参与评价,改进课程质量
幼儿园要营造家长参与课程评价的氛围,多途径提供家长参与课程评价的机会。我们通过课程活动现场评价、课程实施情况问卷调查等方式,引导家长参与课程评价。家长对课程建设参与得越深入,越有利于其对课程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家长对课程的评价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课程实施的真正成效,协助幼儿园改进课程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