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湿陷性黄土路基填筑施工技术探讨

2022-03-08

建筑与预算 2022年2期
关键词:陷性黄土土层

张 刚

(甘肃信合工程设计有限公司,甘肃 庆阳 745000)

湿陷性黄土集中分布在我国的黄河流域,该土质遇水性质便会发生变化,强度快速下降。在此情况下,湿陷性黄土结构遇到较大的压力便会出现土体下沉的状况,会降低道路行驶的安全性。为了提高道路交通利用水平,构建安全的驾驶环境,需要加强对湿陷性黄土路基施工质量的控制力度,让其拥有较强的承载力,可以达到规定的使用年限。

1 湿陷性黄土分析

在过往由于我国施工技术水平不足,在黄土地带施工没有办法保证工程达到施工要求。在国家道路网建设工作进行期间,为打造大规模交通网,满足地区发展对道路的使用需求,需要关注黄土地区建设工作。在黄土地区开展道路建设工作,必然会面对湿陷性黄土,其一般指在上覆土层自重和附加应力作用下,破坏土层结构并出现变形的土。经过统计湿陷性黄土存在于我国西北、东北、华东与华中等地区。黄土和水是形成湿陷性黄土的基本条件,湿陷性黄土孔隙发育、结构疏松、土质均匀。在没有遭到浸湿时,黄土的压缩性小、强度较大。然而,受水浸湿后,黄土因压力作用,破坏土层结构,还会使土层强度快速下降[1]。

2 湿陷黄土引发的道路问题

2.1 路基塌陷

道路建设工作会受到路基的影响,一旦路基存在问题便很难达到建设要求。黄土路基渗水后,黄土的性质便会发生变化,黄土物质组成结构也会发生改变。黄土渗水后,土层重量逐渐增加并产生较大的附带力,同时黄土结构的强度也会随之下降。在黄土结构发生变坏后,路基的稳定性快速下降,在重力的影响下出现路基塌陷的问题[2]。

2.2 边缘固定性下降

黄土路基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出现边缘固定性下降的问题,但是在黄土渗水后,由于黄土的湿陷性,将导致黄土层结构的稳定性和强度下降,黄土层路基的边缘固定性也会随之下降。如果后期遭到雨水侵袭,可能出现道路路面塌陷等问题,更为严重时会出现道路路面断裂的情况;如果道路下方为黄土路基,便会为该道路驾驶人员增添不确定因素,一旦黄土层渗水会降低土层的稳定性,难以保证驾驶人员的人身安全,容易引发交通事故,还会降低道路的通行效率,对地方经济发展造成不小的冲击。道路建设和工程施工存在不可分离的关系,在我国道路工程项目逐渐增多的过程中,应该提高道路施工整体水平,保证道路建设工作达到标准。

3 湿陷性黄土路基问题解决对策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存在不小的难度,在工作进行前需要清楚湿陷性黄土特点,应该选择科学的手段提高黄土地基的承载力。土桩、灰土垫层、重锤夯实法、预浸水法、压实法等为处理地基常用的手段。需要围绕湿陷性黄土特性与道路建设要求,灵活地选择建设方法,强化路基的承载能力。

3.1 压实法

处理湿陷性黄土层时,大部分工作者常使用压实的方法,该方法拥有便捷、经济性高的优势。道路建设工程工期紧张,选择压实的方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层,有助于工程在工期内顺利完工。压实法与其他处理方式不同,不存在过大的技术难度,确定需要处理的湿陷性黄土层厚度后,使用压实路面的机器和辅助器材进行压实工作。压实法作业就是利用压实机器的重力加固湿陷性黄土层,在压实法应用阶段也可以使用具备同样效果的设备,确保工作可以按照规划要求良好地进行。在湿陷性黄土层施工问题处理方面,常采用以下三种方法:为达到稳固道路的目的,通过振动的方式处理道路;使用达到夯实路基要求的重力设备碾压土层,由此达到夯实土层的目的;借助冲击的力量推进路基加固工作,该方法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定的难度,从高效施工的角度,应用此种方法会带来不便。因此,选择压实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层时,常选择借助设备碾压路面。该种方法可以提高施工的经济性,防止施工污染环境,同时碾压路面不会花费过多的成本,在施工进度管理与成本控制方面均有良好的效果[3]。

3.2 打桩

处理湿陷性黄土层时一般很少使用打桩的方法,但是存在特殊情况——地下水聚集部位,对此种情况使用打桩法,可以解决湿陷性黄土层路基不稳定问题。打桩会应用钻孔和沉管等方法,利用相关方法在路基处,建设满足工作需求的梅花孔(孔的大小固定且相等),打孔后在该部位灌注混凝土或水泥,由此完成加固路基的任务。通过打桩处理地下水聚集部位的黄土层,不会花费过多成本,但缺点是花费的时间较多,难以保证工程进度达到规划要求,出现延期交付的可能。

3.3 换填法

处理湿陷性黄土层常使用换填法,该方法常处理土层较薄部位的塌陷问题。施工人员确定黄土层厚度(由于垫层不是受力主体,厚度的设定时按照经验和规范设计,一般垫层厚度在15~20cm的区间中),选择稳定性良好的土质更换,确保工作区域道路路基的稳固程度达到规定要求。施工人员使用换填法需要规范操作行为,注意换土量并保证替换土质均匀。黄土层换填阶段必须关注土层压实工作,判断压实操作是否到位。在压实过程中,需要关注黄土含水量的控制方式,将黄土密实度控制在合理区间,还需要凭借土的压实系数进行控制。公式1为土压实系数的计算公式。

工程资金使用是否达到要求也尤为重要,按照工程造价控制施工成本。换填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层,仅适用在黄土层较薄部位,如果处理的黄土层过厚,必须分析施工成本是否超标,选择就地取材的方法控制施工成本,为施工可靠、安全的开展奠定基础[4]。

4 提高道路建设质量的策略

4.1 增加道路使用年限

在国家推进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公路交通运量逐渐增加,车辆荷载也不断提升,这些对道路会形成一定的冲击。为提高道路的经济效益,需要尽可能提高道路的使用年限,应该凸显公路建设的两面性。在国家公路网建设阶段整理工程施工经验,分析施工技术的应用要点,为后续道路施工提供坚实的保障。湿陷性黄土道路能否达到使用年限,是否可以拥有更长的使用年限,已经成为国家相关部门和工程建设单位较为关注的内容。在我国大力推进交通网络基础建设的过程中,应该调整工程建设工作的重心,需要加强对湿陷性黄土层施工技术的研究力度,引进先进的施工技术,在最大程度上延长道路的使用年限[5]。

4.2 优化道路设计内容

湿陷性黄土路基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导致道路整体质量会受到影响。在道路建设设计方面,应该意识到工程设计对道路质量控制起到的作用,需要在施工前勘察实地环境,结合掌握的地形地质信息,选择科学的手段规避地形地质坍塌等问题。与其他土质相比,湿陷性黄土地区地质稳定性较差,因此需要结合工程作业区域的土质情况,合理地设计施工方案。另外,在施工现场一旦发现施工方案存在问题,需要快速向上级报告,由设计人员结合现场情况调整设计内容。完成设计变更的动作后,按照最终确定的施工方案工作。当下提高设计道路工程建设方案内容的合理性,已经成为解决湿陷性黄土结构稳定性不足的有效支撑。

设计质量直接关乎道路承载力,设计人员应该增加对该项工作的重视程度,细致、全面地分析施工场地的地质情况,按照道路使用年限方面的要求,科学地设计施工方案。在施工前需要组织技术人员研讨设计方案,及时发现设计与实际不符之处并要求设计单位更改,从而可以规避后期出现设计变更的状况,对道路工程成本控制有极大的帮助[6]。

4.3 分析道路承载能力

道路设计与施工需要花费较长时间,道路设计对工程建设工作还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必须提高道路设计方案的合理性。项目设计难以在短时间内完成,需要1 ~2 个月的时间,还需要由工程师团队负责跟进方案的研讨工作。在此过程中,工程师会围绕项目概况和测量得到的信息,分析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判断建筑承载力是否满足建设要求。为提高道路结构的稳定性,需要关注设计在承载方面的富余量,保证设计图纸承载富余量高于道路最大承载量。

5 结语

交通和社会经济建设存在密切的联系,应该在国家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完善交通网络。道路作为交通网络的重要内容,其是否拥有良好的质量直接影响区域经济建设与发展。本文介绍湿陷性黄土路基概念,按照道路建设要求提出打桩、压实法、换填法等路基填筑方法,施工单位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填筑技术,确保工程可以保质保量地按时竣工。

猜你喜欢

陷性黄土土层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案优选的研究
土钉喷锚在不同土层的支护应用及效果分析
公路路基湿陷性黄土及处理对策
各路创新人才涌向“黄土高坡”
黄土成金
只要有信心 黄土变成金
土层 村与人 下
土层——伊当湾志
土层 沙与土 上
《刘文西:绘不尽是黄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