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策略探思

2022-03-08

建筑与预算 2022年2期
关键词:装配式人才建筑

苏 阳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装配式建筑是一种比较优质的建设模式,在20世纪中期就已经有相关的专家提出这一理论,这也使得其自身发展速度相对比较理想,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了突破。目前在我国建筑行业中,装配式建筑占据较高的运用比例,特别是近几年的城市化发展中,运用装配式的工程占据当前总工程量15%之多。不过目前来看,由于行业发展速度相对较快,对于相关的人才需求量也比较高,这也使得我国比较缺乏相关的专业人才,高校方面应该进一步加强此类人才的培养,从而更好的推动行业的整体发展。

1 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的有效意义

当前面对我国整体行业的发展与变化,高校方面需要对专业进行改善,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增删改进,这样能够让专业更好地匹配现代化发展,原有的培养人才模式早已不能适用于当前的产业链,从而使得一些问题不断出现[1]。为此,高校方面应该根据当前建筑市场情况做好相应的转型与改善,并树立全心地人才培养模式理念,结合学生情况制定对应的教学方案和课程体系,以此更好的培养对应人才,这样的教学形式能够更好地让学生融入社会,从而使得装配式建筑产业链实现全面地对接。

目前地方应用型人才培养是一种比较高效的教学手段,它可以更好地匹配当前的建筑产业需求,高校方面应该积极地运用该项教学模式,并对我国当前建筑行业的发展做出分析,结合产业融合做好人才方面的培养。现代高校应该采取全新的教学理念,并推动当前产业的整体发展,从而确定专业人才的培养形式,再根据地方岗位的需求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计划。高校方面还需要及时做好教学内容的更新,同时还需加强实践方面的完善,这样能够确保整体的质量,确保相应的培养机制,以此形成较好的装配式人才培养模式[2]。

2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化的不断推动,社会对于人才衡量标准形成了较大的变化,在当前用人的过程中比较重视人才的综合素养和整体能力,不仅仅体现在个人的证件方面。目前我国对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比较高,这也使得高校在对于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需要采取多元化、多形式的手段,这样才能够具有更好地培养相关人才的整体能力[3]。但是目前来看,我国高校相关人才的培养问题不断增多,需要进一步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改善。

2.1 培养模式比较单一

根据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的培养目标来看,采取有效的方法让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才是高校培养人才的关键点。目前,我国高校之间在攀比和模仿形式较多,很多高校相对比较注重学生的专业能力,所以在具体的教导中比较重视人才的专业能力,而对于学生的应用能力以及实践能力重视度明显不足。很多学校在具体设定目标时比较宽泛,而没有结合整体的目标做好设定,更没有发挥地方优势展开培养,从而使得自身的特色缺失,导致人才的培养缺失,加上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做好相应的内容创新,从而失去了自身的优势[4]。

2.2 专业教学和市场需求不匹配

根据当前本科高校来看,相关院系的课程并没有设定相应的特色课程和专业方向,从建筑专业而言,虽然有不同的类型,但是在课程的开展上比较相近,而且大多情况下都是理论课程开展,缺少相应的实践内容和应用课程,再加上很多因素导致教学条件受到限制,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存在欠缺,在这样的情况下,缺失相应的教学目标,从而无法保障当前人才培养[5]的质量。

2.3 实习实训情况与基地建设不足

当前实习实训情况与基地建设不足体现在以下几点:(1)多数应用型本科高校实习学生大多都设置了实习实训的相关环节,而且在实习方面也设定了一定的保障,但是,在实际的设置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实习效果并不理想。很多情况下,学校方面将学生送到企业后,完全由企业进行管理,学校对于学生管理不再重视,这也使得学校对于学生的实习情况了解不够透彻[6]。(2)实习内容比较单一,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实习的过程中很多情况下都是让学生参考为主,并没有让学生融入生产的过程中,导致学生缺少锻炼,而且整体的实习效果也不理想。(3)学校与实习单位一般情况下很少沟通和练习,进入实习的学生需要完成企业安排的工作,而且还有一部分企业会将实习期间的学生作为廉价劳动力,并将一些其他方面的事情安排给学生进行工作。

3 装配式建筑人才的培养策略

3.1 建立产业融合的全新人才培养模式

从目前来看想要进一步培养装配式人才需要根据建筑工业化的产业链做好改善,当前高校对于装配式建筑人才的培养,应该从设计、生产、施工等多个方面设定为目标,并结合地区建筑产业化方面做好改善,从而构建相应的整体内容,这样建立以人才培养的全新标准和知识体系,以此提高他们的整体能力和素质,探索高校相关的产业链转型,这样可以探索全新的教学模式,培养建筑相关的专业人才。在具体的设定方面可以根据岗位情况以及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作为导向,根据学生的能力设定一个主线,从而深化产业融合与校企合作,制定相应的方案,结合建筑产业链和专业链整合课程内容,这样能够实现教育目标和职业培养的衔接。例如,在培养方面可以加强学生管理能力的培养,让他们掌握更加复杂的知识结构,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在知识方面,让他们了解相关的图形结构,从而掌握建筑结构的拆分与深化,以此实现现场拼装和控制质量,了解相应的装配式生产工艺流程。

3.2 构建校企合作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

在当前装配式建筑教学新体系的构架中,将绿色建设和拆分深化设计进行结合,同时还要对于施工进行全面优化,做好现场装配全过程管理内容的有机融合,通过这样的方式形成相应的教学模块,具体可以参考图1。该方法可以结合课程的整体体系,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的结构设计、施工以及管理等内容,从而帮助学生学习一些综合型的知识,让他们拥有更强的综合能力。高校方面还应该根据课程的情况进行改革,并合理设计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果,以此确保内容与行业的内容衔接,从而提高他们的技能掌握情况,在具体设定培训内容时需要与相关的专业教学进行融合,这样有利于更好地解决存在的问题,并以学生的视角出发,加强他们的合作能力,促进他们全面发展[7]。

图1 装配式建筑方向课程体系

3.3 根据岗位技能要求,设定装配式建筑新课程

高校方面应该适当地引进信息技术手段,并将其融入当前的装配式建筑专业理论课程之中,如虚拟仿真、VR技术、装配式电子实物沙盘等,它们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做好载体,并结合虚拟和实践两种不同的形式展开教学,这样有利于更好地开发装配式建筑新课程内容,从而实现以电脑教学达到进步强化学生记忆的目的。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将一些技术经验和实际开展的项目案例导入教学之中,这样可以利用科学技术为学生营造一个“虚拟”的现场,让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理论和专业技术进行操作,从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通过导入对应的案例内容可以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高校应该结合当前学生的情况建设对应的资源数据库,培养他们的知识运用能力,采取有效的方法做好内容整合。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我国快速发展的状态下,市场对于建设人才需求度较高,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需要重视教学模式的改革,地方应用型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不过目前来看,高校地方型应用教学还暴露出较多的不足与缺陷。高校应结合现代社会发展形式完善教学内容,并构建人才培养的模式,这样有利于更好地培养装配式建筑人才。

猜你喜欢

装配式人才建筑
装配式建筑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人才云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装配式建筑EPC总承包管理模式研究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