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嘉兴市南湖区古树名木保护的 调研及思考

2022-03-08孙晓杰张涛萧洁芬

浙江林业 2022年1期
关键词:古树名树龄南湖

孙晓杰 张涛 萧洁芬

古树名木是林木资源中的瑰宝,是自然界的璀璨明珠。通过查阅嘉兴市南湖区古树名木文献资料,笔者对嘉兴市南湖区古树名木的树龄、分布地理位置、主要树种等现状情况进行说明,对其意义、现状问题等进行分析,探索出具有针对性的保护对策。

保护古树名木的意义

古树名木具有极高的自然价值。古树名木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自然和文化遗产,是研究树木生理、古自然史的重要资料。同时,对研究古植物、古地理、古水文以及古气候等也具有重要的应用和参考价值。

古树名木具有极高的景观价值。古树名木在名山大川、旅游胜地自成绝妙佳景,成为名胜古迹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例如黄山的“迎客松”、泰山的“卧龙松”、北京天坛公园的“九龙柏”、北海公园的“遮阴侯”以及戒台寺的“九龙松”“自在松”等,都是堪称世界奇观的珍品。

古树名木具有极高的人文价值。古树名木因其形态、树名等被赋予了新的人文意义。如北京故宫御花园的“连理柏”,双干相对生长,上部相交缠,成为忠贞爱情的象征。

古树名木具有极高的社会历史价值。许多古树跨朝历代,饱经沧桑岁月的洗礼。如周柏、秦松、汉槐、隋梅等均是树龄高达千年的树中“寿星”,系中国悠久历史的见证。

古树名木是大自然和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财富,保护好这些古树名木,就是保护了一座优良林木种源基因库,保护了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南湖区古树名木概况

南湖区是嘉兴千年古城保护地,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美誉。饱经风霜的古树,成为了南湖区人文历史的见证。

南湖区古树名木树龄。经统计,南湖区现有古树名木187株,树龄集中于100—200年间的共有168株,占到总数的90%;200年以上的有19株,仅占10%。树龄最长的是挺立在石佛寺的2棵1255年树龄的银杏树,它们见证了石佛寺的兴衰。而烟雨楼前最为有名的2棵古银杏树,相传为明代嘉兴知府赵瀛在湖心岛上建烟雨楼后亲自栽种,距今已有470年的历史。烟雨楼虽多次遭遇灾毁,甚至曾一度成为废墟,但这2棵古银杏却不屈不挠,顽强生长。另3棵600年以上的古银杏生长于余新镇普光寺中,如今依旧枝繁叶茂。在精严寺街新大楼夹缝中艰难生长的4棵270年的古银杏树,以坚毅的力量,传递着老精严寺的传奇故事。

古树名木地理分布情况。南湖区的古树名木集中在南湖景区、梅湾街、文生修道院、精严寺等地。其中,文生修道院有105株,占56.2%;市中心有32株,占17.2%;南湖景区有20株,占10.7%;大桥镇有6株,占3.2%;梅湾街有5株,占2.7%;精严寺有4株,占2.1%;新丰镇有4株,占2.1%;余新镇有4株,占2.1%;望吴门广场有3株,占1.6%;凤桥镇有3株,占1.6%。

古树名木树种情况。南湖区古树主要有樟树、银杏、榉树等20余种。其中樟树数量约占50%,古银杏占20%,本土树种榉树和朴属占18%,其他树种数量很少,如龙柏、三角槭、乌桕、柘、柿树等只有1株。

综上所述,南湖区的古树名木树龄偏年轻,分布较集中,树种较单一。

南湖区古树存在问题

近年来,南湖区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在政府的重视和市民的配合下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针对辖区七星街道和新丰镇的2棵古树专题编制抢救技术方案并组织实施。影响古树名木树种保护的原因比较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受自然因素和病虫害影响较大。浙江沿海地区每年夏季会遭遇台风袭击,以及台风带来的暴雨、飓风,易导致古树受到重击。同时,由真菌和细菌引起的古树病害,如腐烂、溃疡、流胶等病害,常造成古树枯枝、腐烂、空洞等。虫害主要有白蚁、天牛等。

部分群众对古树名木的保护意识不够强。某些群众还未养成爱惜古树名木的习惯,会做出在大树上乱刻乱画、拴绳挂物、剥皮取材、乱搭建筑物或堆放物品等举动。同时,若城市建设在施工过程中处理不当,也会危害树木的健康。如银杏需要通畅排水,若施工队在施工过程中,未充分考虑古树名木排水问题,会造成银杏树基部排水不畅,致使古树受到伤害。

对本土树种开发、培育力量较弱。江南水乡一带本地树种榉树、朴树等树形优美,以前农村居民门前屋后皆有种植。由于城市开发建设等,本地树龄长的古树大幅度下降。且城市新开发建设的居住小区、公园等种植的绝大部分是苗圃育种的香樟树,对本土树种种植数量少,培育力量弱。

古树名木保护对策

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古树名木保护与管理,对加速生态建设、维護生态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保护古树名木的意识。古树名木保护是一项社会性很强的工作,只有把增强全民的保护意识建立在广泛的群众基础之上,才能使古树名木得到真正有效的保护。因此,各级政府应将古树名木保护工作作为当前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社会文化发展规划,加强宣传教育。

依靠科学技术,加强古树名木的保护和管理。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保护好古树名木的重要手段。要加强现代管理技术手段的应用,在普查和现有森林资源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开发古树名木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建立起古树名木保护管理体系和有效的动态监测体系,利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定期对古树名木的生境、生长势、保护现状等项目进行动态监测、跟踪管理,为决策提供依据。

培育后备资源,加强对本土树种的开发与驯化。中国古树名木资源丰富,但现有资源破坏严重,特别是后备资源十分匮乏。各地应在保护好现有古树名木的同时,大力培育后备资源。一是划定一部分50年以上的珍贵树种、稀有植物,或树形奇特、有科学价值和纪念价值的大树、树群作为后备资源,有意识地进行培育。二是在古树名木资源贫乏的地方,选择在当地生长旺盛、寿命长、价值高的优良树木,发动群众栽植长生树。

广泛增加渠道,加大对古树名木保护资金的投入。古树名木保护是公益性事业,保护所产生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将造福于全社会。古树名木保护投入,应该依靠全社会力量。在旅游业收入中,以税收形式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古树名木保护。要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古树名木保护,开展古树认养活动,设立古树名木保护基金,接受国内外的资助、捐赠、馈赠等,从而推动古树名木保护工作有序开展。

猜你喜欢

古树名树龄南湖
南湖之春
南湖
宁海县完成2020年度古树名木保护工作
长兴县上线首批古树名木认养活动
保护古树名木
不同树龄杨树叶片对杨扇舟蛾生长发育的影响
泰安市古树名木保护与复壮研究
南湖早春(节选)
高接改优对不同树龄枣树嫁接成活率与生长量的影响
美丽的南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