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平台在气象服务中的高效应用
2022-03-08张靖萱安昕张思瑶
张靖萱 安昕 张思瑶
【摘要】在互联网技术支持下,新媒体环境日新月异,带动了视频领域的快速发展,促使受众与媒体互动日益深入。特别近年抖音和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不断涌现,凭借庞大的用户规模,有着强劲的发展势头,已成为网民获取信息、社交互动最主要的方式之一。为了打造健康生态、高质量的气象服务内容,促进短视频良性发展,气象政务短视频也随之出现在大众视野中。本文根据短视频的特点及传播特性,重点探究了短视频平台在气象服务中的运行机制,并在分析气象短视频现状、存在问题及未来发展基础上,探讨提出了有效应用短视频的发展思路和方法,为更好地发挥短视频平台在气象服务中的作用提供技术指导。
【关键词】短视频平台;气象服务;高效运行机制;方法探讨
中图分类号:TN9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2.02.056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用户的规模不断增长,传统纸质媒介已经开始被新媒体取代。而近年来短视频更是深受社会大众的广泛青睐。通过最新CNNIC资料数据了解到,截至2020年底,我国互联网用户数量已经有9.8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0.4%。其中,短视频用户数量达8.73亿,占互联网用户总数量的88.3%,且仍在不断上升。短视频已经逐渐发展成为社会大众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各级气象部门跟随新媒体时代发展步伐,积极开启了政府短视频平台账号,发布更多符合群众需求的气象短视频。近几年,在节假日期间、重大天气过程和重要活动等过程中,我国许多地区气象部门纷纷开始通过短视频的形式也为大众提供气象服务,并取得了较好的气象信息传播效果。
短视频平台凭借庞大的用户规模和强劲的发展势头,已成为大众获取气象信息和社交互动的最主要方式之一。因此,如何通过短视频平台,有效传递天气预报、气象科普等气象信息,进一步提升气象服务高质量发展显得十分迫切和至关重要。
1. 短视频简介
1.1 短视频的定义
“短视频”由字面上分析就是时间短小的视频(相对于长视频来说的),是在网络技术变化和媒体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衍生的,可追溯到2011年美国一家公司发行移动短视频社交应用程序Viddy。目前,国内外学者尚未对短视频进行统一定义,国内一些学者将其视为“15s的故事革命”,也就是说,在15秒内轻松阐述一个故事的视频。虽说当前的短视频持续时间通常控制在3分钟以内,并且内容不限于叙述性文字,但这一定义充分体现了其本质。短片凭借技术支持,限制时间长度来激发用户的创造力,较好地实现了个人表达方式的形象转变,同时还形成了新的社交方式。有研究显示,Bida Consulting将其定义为“以新媒体为传播渠道,由用户依托移动终端实现快速拍摄和美化编辑,创作为集制作、观看、上传、分享于一体的,长度在5分钟以内的,具有低门槛、强社交和碎片化特点的包含热门、明星、搞笑等多种类型的网络视频”,此定义涵盖了短视频的各种元素。
简而言之,短视频是一类以秒计的视频形式,基于允许用户拍摄、美化和编辑且可以及时共享的移动终端。按照短视频的定义,短视频平台能够理解为提供服务的频道,以及短视频的技术支持,大部分以APP(手机应用软件)的形式出现。
1.2 短视频的特点与平台
“短视频”依托互联网,以及智能移动终端作为平台来展示的,由用户拍摄,以及剪辑、创作的新移动视频媒体。这些媒体能够及时传播,又具有灵活多样的内容。伴随着移动终端的广泛普及以及Internet的加速,“短、平、快”的短视频传播内容开始受到社会大众的喜爱和追捧。
短视频主要提供大众喜欢的、实用的、娱乐化的零碎信息,并充分利用社交传播功能,以满足用户对知识的获取、好奇、社交互动等需求,增强较好地用户体验。它的主要特点如下:一是短视频时长短小,不超过5分钟,能够满足大众碎片化的阅读需求和习惯;二是短视频需要表达的核心内容更清晰、明了,各类题材的短视频更有利于大家去索引,为大众获取更多信息提供了便利条件;第三,短视频使社会大众的视觉体验更加多元化,相对于简单的图片及文字而言,短视频更加直观,同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习惯比较相符。
目前,社会上的主流短视频平台包括抖音、快手、西瓜视频、B站、火山、美拍、小红书等。这些短视频平台也有不同的内容特征,在属性、运营模式和受众群体方面也有所区别。从属性上来看,小红书、抖音都是基于U系平台,可以较为轻松地实现曝光度和口碑;快手、美拍、火山都是P+u平台,自媒体合作的程度更加容易控制;从产品定位角度来看,B站如同二次元文化交流平台,小红书更喜欢用户共享社区,抖音、快手大多对大众生活进行记录;从内容方面来看,快手走的是好奇的方式,西瓜视频则比较喜欢生活百态的视频,小红书已开发了一个女性美好事物的垂直分享平台;从受众的角度来看,抖音、火山、快手等平台更受欢迎,受众人群特别广。
2 . 气象政务短视频的发展
政务短视频主要指由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等正式发布的公务类短片。随着短视频的广泛兴起,政府部门短视频也有了新的发展。在短視频开发的早期,它只是一个用于公共娱乐的平台,当积累了诸多用户时,政府媒体终于亮相。2018年,中央和地方党政机关均开始进驻短视频平台,政务短视频发展势头迅猛。截至2020年12月,各级政府已开通26098个政务抖音号账户,政务短视频账户已在全国各个地区各个领域使用。
而气象政务短视频入驻的主要平台为抖音和快手。根据短视频平台特点,其定位、内容及受众更加符合政务新媒体推广的效果。2019年3月23日,以中国气象局为主的70家气象系统抖音号正式矩阵入驻短视频平台;2020年12月17日,全国气象快手矩阵启动活动在京举行,由全国气象部门百家快手号共同构成的宣传矩阵集体上线,形成了传播矩阵。依托短视频这一深受社会大众喜欢和追捧的新媒介,气象部门能更高效地传递气象信息,普及气象科学知识,弘扬气象精神,并且最大限度地增强新时期气象知识传播与宣传的影响力、引导力及公信力。
而面临社会上大批量的短视频平台,气象部门是否能更有效地应用,以及如何为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气象服务,也是气象部门亟需科学思考的问题。如果应用不当,势必会造成负面效应。所以,气象服务行业在短视频平台中的运行机制需要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
3 . 短视频平台在气象服务中的应用
3.1 短视频气象服务现状及特点
近年来,我国各地气象部门都纷纷跟上政务短视频,大力探索气象服务短视频平台的运行和应用。通过短视频平台,可以制作和发布天气预报、预警信息、主持人出镜等气象视频,服务短视频,特殊天气短视频(直播)、气象科普等各类短视频。社会大众在刷短视频的同时,还可以了解天气状况及气象知识;还能在台风、暴雨、暴风雪、雾霾和其他公众高度关注的极端灾害性天气情况下,实时跟踪和推送天气情况,时效性极强,同时还能及时与社会大众互动、沟通,并不断优化短视频天气信息内容等,可以说,我国各地的气象服务在短视频平台的运行中均取得了较大成绩。
3.1.1 气象传播内容吸睛
利用短视频平台开展气象服务工作更富有趣味化,发布的内容也更加引人注目。例如:在2018年底,浙江经历了一个罕见的连续多雨的冬天。浙江气象单位制作的气象短视频作品——《不出太阳砸招牌》迅速走红网络。一群气象学家诙谐幽默地向浙江省气象台的招牌发誓:“如果周末不出太阳就砸招牌”,并成功地蹭了明星易烊千玺的热度,该短视频获得694,000多次的观看,还吸引各大媒体进行转载。2019年底,中国气象局作为气象政务短视频的大V,将短视频的话题带到了微博的前5名。借助具有“雨神”形象的萧敬腾,拍摄一部《天气播报员养成记》的短短视频。萧敬腾的自身幽默,在短片中努力播报的有趣经历,使这部短视频迅速上热搜,且得到社会大众的广泛点赞及转发,这表明气象政务媒体尝试着用更接地气、更受大众喜爱的方法来缩小天气与每个普通人的距离,并使气象短视频更接近大众生活。
3.1.2 极端灾害性天气传播迅速
在快手、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中发布预警只需一分钟的操作,即可实现预警短视频的自动发布和定向区域精准传播,极大地提高了预警发布的时效性。例如,2020年8月4日夜间到5日受切变线影响,邯郸市出现了一次明显的降雨过程,市气象科技服务中心闻雨即动,小编及时整理雨情信息,将《2020.8.5邯郸降水排行榜》动态数据展示视频发布到相关平台,气象服务产品在第一时间呈现在大众的眼中,让大众通过短视频及时获得降水天气预报信息。
3.1.3 气象科普宣传成效显著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短视频平台已成为宣传与普及防灾减灾知识的重要工具。例如,2019年11月7日,在“华运杯”首届全国气象短视频创作大赛中,常州气象局参赛的短片《风云莫测在路上》获得了2项大奖——最佳创意奖与创作大赛二等奖。这段短片通过天气预报员的朋友来阐述,他是一位自行车运动爱好者,他经常在骑行过程中碰到雷暴、高温等气象灾害,在视频中以幽默和生动的形式表现出来,最后通过天气预报员的权威气象科学解释,向社会大众普及了如何防止雷电、高温和其他灾害性天气的生活技巧。简短的视频避免了无聊的讲道,并增加了内容和表达形式选择的乐趣。在选择人物时,讲解人物的认真性和骑车人的嘻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深受大多数网民的喜爱,不仅获得视觉享受,还使网民在不知不觉中以娱乐性的形式接受诸如雷电和高温等气象知识。
又如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各级气象部门将短视频作为气象宣传科学工作的创新形式,改变过去的图形出版方式,积极利用短视频讲述天气故事并展示天气精髓,促使气象知识的传播、短视频创作能力,新媒体运作水平和媒体关注度都得到了显著提高;区局还成立了一个短视频创作工作组,该办公室与气象站、气象服务中心密切合作,制作了一系列24节气视频,许多媒体都发布了这些短视频,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3.2 短视频平台在气象服务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3.2.1传播内容缺乏新意
气象短视频大部分都是文本科学知识,视频的创造力不够;科普视频的内容没有新意,缺少原始视频,许多都是复制他人的。长时间未更新的“僵尸”账户比较常见,各地视频的建设方向仍具有不确定性。
3.2.2 大众互动交流不够
短视频用户交互直接关乎于短视频制作是否成功。在发布了许多短视频后,他们没有回答社会大众提出的问题,从而导致观看者开始对该账户失去兴趣,一旦各类问题累积,将会影响到气象信息的及时传输。
3.2.3 账号运作的不适宜
从目前气象政务短视频运行情况分析来看,通过精心策划制作发布的短视频不足总数的三分之一,大多数制作与发布的短视频比较模糊的且太过任意,整体看起来有些混乱;同时,内容同质化现象比较显著,不能较好地适应社会大众的更多精细化气象服务需求,这对短视频账号的传播会带来负面影响。此外,账户大多数是独立运行的,因此许多平台的推荐功能无法得到充分利用。
4. 短视频平台在气象服务中高效运行探讨
4.1 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气象服务是气象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目标。从2018年开始,国家集中治理了短视频平台内容,同时有许多政府机构的官方账户开始入驻短视频平台。在通过短视频传播气象信息及科普知识时,短视频作者有必要提升政治定位,坚持党对气象宣传工作的领导,制作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密切相关的内容,把握正確的舆论导向,以求实务实的态度,为大众提供一些积极向上的正能量短视频。
4.2 制作高质量内容的视频
各级气象单位应认清气象服务内涵,准确定位自己,精心制作适宜的原创作品内容。以抖音“沈阳气象”为例,粉丝年龄以31-40岁为主,其中女性占45%,男性占55%,针对这样的年龄分布,应增加实时拍摄的视频,以及具有积极性主题的视频,尤其具有本地特色的视频。视频主题选择应灵活,不能过于刻板;视频内容可涵盖与天气有关的穿衣、风景、热门舞蹈等多种类型。主题选择应该与社会大众的日常生活密切关联,这样更易吸引广大受众的关注力度。另外,可策划高质量的气象系列爆款视频,以增加大众的持续关注,甚至社会大众可加入视频创作中,从而保持气象短视频的热度,形成良性循环。还可以增加气象科普专栏视频,扩大气象短视频专栏的影响力,迎合大家碎片化的阅读习惯。具体方法探讨如下:
以“沈阳气象”抖音视频来看,在日常天气情况下,按照每周五天的更新速度,可以保持账号的活跃度,常规型播报会给受众带来视觉疲劳,所以在平时没有天气的情况下,加入气象科普等,增加观赏度的同时,完播率也稳定在1000-7000次。
短视频的特点是“短、平、快”,观看到的时间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因为天气预报有它特有的时效性,每天更新,口播第一句应加上“今天是几月几号”,以免受众在错过有效的时间刷到视频产生异议。文字稿件应做到言简意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大众传递气象信息,将最重要的信息发布出去。短视频平台的稿件应与传统媒体的播报稿件不同,短视频面向的受众群体都是在空闲时进入到平台中,开启碎片阅读的模式,所以我们所做的气象视频,更要以简明扼要为中心,这样既能将天气信息传递,又能保证完播率。
目前在短视频平台中,有很多自媒体账号在预知天气,所以在有天气过程出现时,应加入类似“沈阳气象”官方等标识。让受众更容易区分出官方与自媒体的区别,也确保了我们传播信息更具有专业性,精准性,掌握极端天气对我们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合理安排出行,避免城市内涝,车辆受损,对农业带来的危害影响达到最低。2021年8月9日,针对沈阳即将迎来短时强降水天气过程,在短视频平台进行对外发布,播放量达到88.1万次,点赞3625次,转发857次,留言111条,當晚8时,登上同城热搜榜第八。
在极端天气时,要把握好天气预报的预知能力。一般在做极端天气预报的短视频时,应提前五天的时间进行短视频发布,临近极端天气时,平台也会将视频推上热搜榜。视频内容的前三秒是关键。要利用好视频标题的独特性与配乐选择,主持人要把握好语言语速,文字稿件也要精炼简短,并准确推送极端天气信息,切忌长篇幅播报。2021年7月23-31日,关于台风“烟花”路径预测、风雨影响预报及防御科普知识等内容制作五条短视频,总播放量达到1755万次,总点赞12.4129万次,转发3.3807万次,留言1.1035万条,粉丝净增长2.7万。
极端天气过程结束,适时做相关极端气象知识科普知识宣传。灾害性天气一旦发生,如果能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就能最大限度减少损失,减轻危害。只有掌握防灾知识,才能保护生命安全。2021年8月2日,台风“烟花”天气过程结束,推出“烟花”到东北是把双刃剑,气象科普知识视频,播放量59.8万次。
若一周出现两次极端天气时,内容尽量避免重复,可进行前后影响范围对比、交通出行等受众关心的问题给出一些建议,使制作的视频能得到广泛传播。在视频构图上,加载文字颜色要与主播穿搭做呼应,画面构图最多出现三种颜色,这样可保证画面的统一性和谐调性。
视频背景音乐的选择要与视频内容相呼应。日常天气时,可选择以欢快节奏为主的,极端天气时,背景音乐应选择节奏紧凑,易引起高度警觉的音乐为背景;主播在语音语速上以认真严肃为主,体现信息发布的精准性,突出文字提供的信息量,使受众更易获取视频中的气象服务信息。
在气象服务中,人工增雨是防灾减灾工作重要的落实体现之一,也是关乎农业生产安全一项重要保障。例如,2020年7月,沈阳市干旱少雨多日,市气象局抓住时机,组织开展了大规模人工增雨作业,在自然降雨和人工影响共同作用下,全市普降了小到中雨,有效缓解了前期旱情。抖音“沈阳气象”对这次作业进行了前期准备和后期增雨作业的全程跟踪报道,通过此次宣传报道,使大众不仅对气象服务工作的人工增雨有了一定认识,也对作业流程及催化原理进行了科普,视频的完播率分别达到39.5万、15.9万人次,取得良好效果。此外,在今年5月23日的降水过程中,抖音“沈阳气象”对人工增雨作业进行了宣传报道,使播放量突破达到了110.1万人次。“沈阳气象”从2020年7月13日到2021年9月份,粉丝从110人增长到6.6万人。
4.3 提升与大众的互动交流
为了让气象短视频在许多类似的政府事务平台上脱颖而出,那么还需要加强与社会大众的互动交流。短视频的制作围绕受众群体来组织,满足交互式需求。若缺乏大众的共同参与和互动,则短视频势必沦为自我娱乐的牺牲品。所以,规划互动活动或主题选择要考虑到大家的参与性。气象短视频应融入大众的喜好和浏览风格,要求气象视频内容直观易懂,这样会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受众获取信息的门槛有所下降,进一步促进了气象宣传覆盖面的拓展,同时增强了群众的满足感,使广大网民感觉气象短视频非常亲切和乐于点赞、转发一键评论,这样气象短视频流量便会大幅提升,从而尽可能发挥气象服务效益。
5.结语
随着抖音、快手、西瓜视频等视频媒介的迅速普及,以及用户更加碎片化、倾向交互性的阅读习惯,视频内容已成为社会各个领域的必不可少关键传播载体,视频产业掀起新一波发展浪潮。我国各级气象部门纷纷跟随新媒体时代发展步伐,迅速聚集在视频平台生产优质气象服务内容以满足用户所需,但视频创作依然有很高的门槛,要创作出优质的气象服务内容还需要努力。特别是今后随着5G网络的发展与广泛应用,短视频发展势头也会越来越猛,短视频平台传播气象信息的作用也会更加突出。我国各个地区的气象服务应继续保持可视化、移动化、智能化趋势发展。气象部门要制作高质量的气象短视频以吸引更多群众的眼球,树立有趣而友好的形象,创建更多优质的短视频,为社会大众带来更高效高质量的气象服务。
参考文献:
[1]范霖.新媒体时代短视频传播的特点及应用启示[J].新媒体研究,2018年.12期.
[2]李俊佐.短视频的兴起与发展[J].青年记者,2018年.05期.
[3]俞燕,章洁.叙事新方式——短视频的迭代和兴起[J].新闻研究导刊,2019(06):123.
[4]人民网舆论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政务短视频发展研究报告.第七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5G时代的政务传播——视听新媒体发展论坛”,2019.
[5]马亮.政务短视频的现状、挑战与前景[J].电子政务,2019(7):4-5.
[6]王颖,刘娟,徐瑶,等.5G时代浙江短视频气象服务发展探析[J].浙江气象,2020,40(3):19-22.
[7]黎娜 , 蒋余莹 , 阮帆全媒体时代下气象政务短视频该如何发展科技经济导刊2020,28(28):221-222.
作者简介:张靖萱,工程师,从事气象服务主播与编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