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自己和解”,拥抱灿烂阳光
2022-03-08徐素萍
徐素萍
最近,关于如何疏解内心的心理书籍风靡一时。“内在疗愈”“同自己和解”这些词的普及率正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在年轻人中传播。人们似乎从中找到了某种人生的智慧,不是强调“竞争”“敏锐”,而是强调“自愈”“平和”的生存智慧。那么老年朋友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吗?
同衰老“和解”
我们的生命总在不可避免地流逝着,成年人更容易感觉到时间在飞逝。每当老年人经历一个标志性事件——60岁生日、80岁生日等,难免会感慨:“真怀念年轻时候的好时光啊!”如果与自己的祖父母对比一下,人们就会发现“死亡”已经被推迟很多年了。最近几十年,男性的平均寿命延长近75岁,女性则延长至80岁。这是因为老年人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医学不断发展进步,无数曾经的不治之症现在都可以被治愈,许多由年龄增长导致的病弱现在都可以得到医治,为老年人恢复视力的白内障手术也已经普及,还有避免让老年人与世界隔绝的助听器以及其他医学进步……老年人享受到了这一切的福利。
我们对于死亡的理解正在随着生物学以及神经生物学的最新发展而变化,进入了理性时代。但是还是有一些老年人面对疾病这条通向死亡之路时都心存焦虑与恐惧。于是他们跑遍了医院,做了各种越来越泛滥的放射检查和生理检查等。专家的名号和所谓的最新技术总能让他们安心。而情绪刚刚平复下来,他们又会产生新的焦虑,继而开始新一轮的检查。古代哲人说过:“智者从不惧怕死亡。”然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如何做到不惧怕死亡才是关键。
俄罗斯的文学巨匠托尔斯泰在他的《伊万·伊里奇之死》中描述了一个忍受着巨大生理痛苦的癌症患者在生命中的最后一段时光的故事。故事发生在一个多世纪以前,当时用以减轻病痛的手段少之又少。可最折磨伊万·伊里奇的是精神上的痛苦,那是一种深深的不安。确实,虽然这一生他都过得坦坦荡荡,但他感到自己的精神生活十分空虚,并且很后悔没能理解生活的真谛。
想要消除对死亡的焦虑,靠无用的幻想是行不通的,而是要针对自己的内心进行哲学思考,就是所谓的“同自己和解”。生活告诉我们,即便会有生病和残疾的情况出现,活着仍旧是一种幸运。如果你懂得尊重他人,做到慷慨无私,乐于助人,理解他人的痛苦并帮他们解除痛苦,你的生活就是充实而完整的。老年人应该一直经营自己的幸福生活,享受现时的快乐,不要为过去感到遗憾,并学会给自己的内心留一点空间。
最新的心理学研究表明,我们完全可以做到泰然处世,这对身心健康都有好处。在生活的滚滚洪流中,我们必须给自己留一点时间去思考,去冥想。
同过去“和解”
其实,“同自己和解”不等于退缩、保守而是强调的是对困境的一种耐力,是积极开朗、从容淡定的心态,是一种不让自己受伤的力量。面对生活、工作中层出不穷的琐碎烦恼,“同自己和解”就像一件厚厚的铠甲,能把伤害反弹回去,消于无形,任你是大风大浪,也如清风拂过山冈,就像太极拳,用的是以慢打快、四两拨千斤的功夫。看似没心没肺,实则心胸开阔。
无论做出怎样的努力,你都无法改变已经发生的误会,也不能让不愉快的记忆彻底消失。如果你把时间和精力都花在追悔那些往事上面,那么很难感受到幸福。让生活重回正轨的唯一办法就是创造新的记忆,这样,从前的懊悔就不会占据你的全部心思了。我们不能改变过去,但我们可以从现在开始改变今后的自己。如果你曾有过痛苦的经历,那么无论你多么厌恶它,多么希望它从未发生过,它仍旧是你生命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对我们来说,重要的东西并不一定是美好的东西,而是那些改变了我们的东西。
看看惹您生气的那个孩子,想想令你郁闷的老伴,随着时间的推移,或许有一天你甚至会为他端茶倒水,与他握手言和,而不仅仅是宣布停战而已。为那些不幸的记忆保留一席之地,会感到自己已然平静下来,并准备好继续前行,去创造新的记忆。
每当回想起那段令我十分怀念的年轻时代时光时,我都会问自己同一个问题:为什么当年我没能意识到那时的生活是多么美好?然后又会冒出一个让我担忧的问题:是不是我现在的生活也一样美好,而我却没有意识到呢?难道非要出现什么变故以后才能体味到之前的幸福吗?我是不是应该抓住当下的幸福呢。人只有过去与当下相协调,才能更好地与外界保持平衡,才能更好地维护身心平衡。
同焦虑和解
老年人养生保健更需要培养情绪自愈的能力。身心愉快、放松自在,血液循环畅通无阻,自然身体健康;反之,难过别扭、烦躁郁闷,导致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受阻不畅,自然身体不适。如果能成为心态积极的“情绪自愈的理疗师”,矢志不渝地追求多彩的个人爱好,这会使全身的血液循环畅通,一直保持着身心的健康。
遇到让人恼火的事,需要“淡定”,先别急着做出反应,深呼吸,在心里反复想想“问题是否真的很严重”“有没有补救措施”,情绪平静后再发表意见。
因为“情绪自愈”,没病的时候身体容易抵御侵扰,有病了也容易身受心不受,而更好地康复。有位非常敏感的老太太得了病,总觉得身体哪儿都有病了,总嘀咕要完了,结果,原本不太重的病反而越来越厉害。相反,另一位老太太虽然做了癌症切除手术,却不大往心里去,照样拄着拐杖到处去转,照样乐呵呵,一年多下来,病情反而有所好轉。
同虚荣“和解”
和谐家庭需要“同自己和解”,有位老人说话有点拿腔拿调,子女提醒了一句。他听后就有了种种敏感的猜想:他们讨厌我,对我不满,我成了他们的负担?结果是影响了心情,影响了家庭和睦。
老年人成就幸福晚年需要“同自己和解”,退休后的失落、反差、挫折,都没感觉出来,或者感觉出来了心不为所动。于是,事情照样做,人生照样活。
营造人缘需要“同自己和解”,哪一天老友开玩笑,说了一句有点刺激人的话,你没有听出来,或者入耳没入心。于是,友情依旧,人缘照样好。
老刘在社区的模特队帮忙,她表现平平,有一次,她在演出时上出了个差错。恰好碰上教练心情不爽,在众人面前狠狠地责骂老刘一番。当时在场的队员,都十分同情老刘:“唉,刚才那顿臭骂,是否有些太过分了。”甚至有人担心说:“这样一来,老刘肯定情绪低落,明天不会来参加活动了?”可是和老友们预料的正好相反,第二天早上,老刘和往常一样,按时出现在大家的面前,并且满面笑容地向众人道声:“早上好!”似乎昨天挨骂的事她已经忘得一干二净。
面对这样一位老年人,你会怎么看呢?往好处讲,被别人如此劈头盖脸臭骂一顿,老刘却一笑了之,依然精神抖擞,她也真称得上“脸皮厚”。与老刘相比,另一个老人同样被模特队的教练数落一顿,她却不能像老刘那样迅速改换心情,回到家之后,仍旧没完没了地沉浸在个人的烦恼和思虑之中。“我真没用,真是个无可救药的家伙。”她责备自己,然后开始钻牛角尖:“这些人怎么这么排外,到了这种地步,我怎么可能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接下来,她一直摆脱不了这件事的阴影,一而再、再而三地拒绝参与集体活动,这样下去的结果,恐怕会品尝孤独寂寞的滋味。
由此可见,反应迟钝并不是坏事,它既是一种人格特征,也是一种处世态度。适当的时候,反应迟钝一些,也是人生福分。
“人要脸,树要皮”是不少人贯彻了一辈子的生活准则,尤其上年纪了,更不能丢了面子。有些老人因为脸皮薄、怕羞,不敢穿新衣服、不敢学跳舞,到哪儿都怕因为说错话做错事而被人议论,以至于产生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其实“厚脸皮”也是一种“同自己和解”,有句话说“死要面子活受罪”,这也代表一种豁达开朗的性格,对生活中的得失想得开,更能保持比较平和的心态。
在生活中,拥有这种能力的人却并不多见,每个人都多多少少有着自己迈不过去的那道坎儿,看不穿关系的那层迷雾。每一个人都要意识到这个世界不可能永远按照你的意图运转,当面对层出不穷的麻烦,拥有“和自己和解”的能力无疑拥有着和这个世界和解的最好姿态,老人要学会“同自己和解”,保持年轻,不怕失败的心态,面子该丢就丢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