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奥之城”为什么这样“绿”?

2022-03-08张岩

中国报道 2022年3期
关键词:冬奥北京市北京

张岩

编者按 2月20日晚,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闭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隆重举行。北京冬奥会见证了竞技体育的荣耀与梦想,凝聚了人类社会的团结与友谊,再次书写了奥林匹克运动新的传奇。16天里,来自91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0名运动员奋力拼搏、挑战极限、超越自我,刷新了两项世界纪录和17项冬奥会纪录。中国秉持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全力克服疫情影响,办出了一届无与伦比的精彩盛会。

“绿色冬奥”是北京冬奥会自筹办以来坚持践行的理念,可持续发展是《奥林匹克2020议程》三大主题之一。作为世界首个“双奥之城”,北京的生态文明建设为“绿色冬奥”不仅在城市层面绘就了绿色的底色,而且向世界展现出可持续发展的中国风采。

北京因奥运和绿色结缘,2001年申办第29届奥运会时提出“绿色奥运”理念,2008年成功举办绿色奥运盛会并在2009年转化为“绿色北京”战略一直实施。近年来,北京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严格执行新版城市总规,坚持可持续发展,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全市重点工作,一体推进绿色发展与绿色办奥,生态文明之花在京华大地绚丽绽放,成为北京一张新“名片”。

雪后的北京,阳光灿烂,碧空如洗,让人格外心旷神怡。在北京冬奥会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的赛场上,当运动员们纵身一跃,在蔚蓝的天空下腾空翻转时,后方绘有北京冬奥会会徽“冬梦”的首钢冷却塔也格外醒目。“这是我见过最酷的景色之一!”2月8日在这里夺冠的中国队选手谷爱凌,也发出了由衷的赞美。

如今的北京,蓝天白云已经成为常态,水清岸绿处处美景。“在冬奥会赛事期间,北京也有很好的空气质量。”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于建华介绍,“2021年PM2.5浓度为33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首次全面达标,优良天数增加到288天,占全年的78.9%。”

2021年10月6日,鸟瞰位于北京市延庆区张山营镇西大庄科村的2022 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场馆延庆冬奥村。

2月8日,在北京首钢滑雪大跳台举行北京2022 年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图为中国队选手谷爱凌在比赛中。

在申办、筹办、举办北京冬奥会的过程中,北京市始终坚持一体推进绿色发展与绿色办奥,将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例如在场馆建设方面,北京所有新建冬奥会场馆均达到最高等级的绿色三星标准,并在奥运历史上首次实现场馆全部由绿色电力供应。

在赛区选址和规划方面,也与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同步,依托历史文化、工业遗产等资源打造各类景观公园和绿地。石景山区北京冬奥公园的选址紧邻北京冬奥组委和首钢滑雪大跳台,总面积约1142公顷。延庆区同时作为北京的生态涵养区,在冬奥工程建设的6年内完成了赛区及周边2000公顷范围内的动植物资源本底调查,以及赛区216万平方米的生态修复工作。

“北京市集中开展大气污染防治以来,已经累计实施了300多项治理措施,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实现了大气主要污染物濃度持续下降,2004年开始二氧化硫(SO2)稳定达标;2019年开始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二氧化氮(NO2)持续达标;2021年,北京市PM2.5年均浓度和臭氧(O3)浓度首次同步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各项大气污染物实现协同改善,北京市空气质量创历史最优。”于建华表示。

同时,冬奥会的举办也推动了北京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水平。“2021年北京新增有水河道27条、有水河长452公里、水面32平方公里,81处干涸多年的泉眼复涌;完成年度63条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任务;全市河流、水库等健康水体占比达85.8%,城乡河湖再现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勃勃生机。”北京市水务局副局长杨进怀说。

小径幽深,碎石铺地,绿草如茵,鲜花盛放……漫步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的广阳谷城市森林公园,万物“争春”之景跃然眼前。这个首都核心区内面积最大的城市森林公园,总面积为4.4公顷,是通过拆迁腾退、生态修复而营造出的“近自然”的森林生态系统,如今已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天然氧吧”。

“开窗见景、出门见绿”,是如今北京的新底色。很多茂盛的森林散落在城市中,像广阳谷城市森林、新中街城市森林等。它们不但成为市民家门口的“诗和远方”,也为动植物创造了良好的生境。

2012年以来,北京市持续开展了以两轮“百万亩造林”为主的大规模绿化建设,对优化北京的绿色生态空间格局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北京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4年来完成绿化造林85.3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4.6%,平原地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1%,森林蓄积量达到2690万立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6.6平方米。”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副局长高大伟表示,“今年北京将再增加15万亩的绿化面积,实现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的圆满收官。”

北京一直突出生物多样性保护,注重野生动物栖息地的营建,建设了一批城市休闲公园、口袋公园和小微绿地等绿色休闲空间。2021年,北京全市口袋公园及小微绿地建设已有50处,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87%。

而随着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已有596种野生动物在北京繁衍生息,其中野生鸟类超过500种。“大家在城里的小区内,经常能看到刺猬、黄鼠狼等野生动物。珠颈斑鸠、戴胜等鸟类更为常见,食物链底层的野生动物数量增多,导致红隼等猛禽在北京市内也变为常见种。黑鹳、天鹅、鸳鸯、鸿雁等都会在北京过冬。”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副主任纪建伟表示,2021年,救护中心全年监测到的鸟类有360多万只。这些数据证明,北京已成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大都市之一,“在城市看见自然”已经不再是梦想。

北京冬奥组委此前发布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环境遗产报告(2022)》指出,环境遗产是北京冬奥会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包括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持续改善、低碳奥运的措施与机制、可持续性管理的政策与体系等方面。北京冬奥的筹办全面推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再上新台阶。冬奥之后,绿色低碳理念将会成为宝贵的生态环境遗产,一直在“双奥之城”北京延续。

多年来,北京持续聚焦能源、建筑、交通等领域的碳减排,2021年万元GDP碳强度约为0.41吨,在全国保持最优水平,并比2015年下降28%以上。碳交易成交额超30亿元,积极承建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中心。北京的机动车排放结构正在不断优化,新能源车保有量达50.6万辆,国五及以上排放标准车辆占比超过70%。

另外,北京强化“两线三区”的空间管控,生态控制线面积达到73%,其中生态保护红线超过全市面积的26%。同时,建立自然保护地体系,推动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出台《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条例》,实施生态涵养区综合性生态保护补偿等经济政策,保护好山好水好风光,加快宜居宜业宜游新发展,在筑牢首都生态安全屏障的同时,加快“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目前,北京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已经覆盖延庆区、密云区、门头沟区、怀柔区、平谷区5个生态涵养区,并辐射到中心城区。

此外,北京市加快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光盘行动”“绿色出行”等成为更多市民自觉选择;通过碳普惠项目鼓勵公众积极践行绿色低碳出行,启动至今,平台累计用户量达30余万人,绿色出行量累计2100万人次。垃圾分类深入人心。节约型机关、绿色商场等绿色生活创建行动全面铺开。市民通过12345热线主动监督环境违法行为。

而中国全面落实绿色办奥举措,北京冬奥会的绿色低碳实践,已经成为美丽中国靓丽底色的实践典范。“在打造绿色赛区方面,充分改造利用鸟巢、水立方、五棵松等原有奥运场馆,新增场地从设计源头减少对环境影响。在推行绿色科技方面,国家速滑馆、首都体育馆、首体短道速滑训练馆等冰上场馆首次大规模采用二氧化碳环保型制冷剂进行制冰,合计减少900吨二氧化碳排放。在推进绿色管理方面,探索建立碳补偿工作机制,通过林业碳汇和涉奥企业赞助核证自愿减排量以及面向公众推广碳普惠制等多种形式的碳补偿举措,实现北京冬奥会碳排放量全部中和的目标。”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表示。

在于建华看来,“冬奥时间”会过去,但绿色低碳理念将会一直在这座双奥之城延续,在全体市民心中生根发芽。“蓝天之下,白雪之上,北京将带着冰雪运动的无穷魅力和冰雪之约留下的生态环境宝贵遗产,一起向未来。”他说。

猜你喜欢

冬奥北京市北京
北京市:发布《北京市2022年能源工作要点》
北京市丰台区少年宫
我们的冬奥
喜迎冬奥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
悦住冬奥村,保障展新观
北京,离幸福通勤还有多远?
北京春暖花开
北京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