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之冕:既妙且真百花之王

2022-03-08隽晖

中华瑰宝 2022年3期
关键词:图卷吴门设色

隽晖

2021年12月12日,中国嘉德“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古代”拍卖专场上,一幅花卉巨作《百花图卷》惊艳亮相,最终以1.4835亿元人民币成交,这幅画的作者是明代画家周之冕,此次拍卖也创造了周之冕作品拍卖的最高价纪录。

百花折枝图式始于宋代,在明代中期十分流行,折枝花卉也是花鸟画家非常青睐的创作题材。国内各大博物馆收藏的历代画家所作《百花图卷》有百余幅,其中有80多幅集中在明代,陈淳、孙克弘等花鸟名家都有同类作品传世。周之冕创作的《百花图卷》也非止一幅,唯独此幅独占鳌头,成为“百花之王”,彰显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也进一步提升了研究周之冕绘画艺术的热度和价值。

吴门画派的一颗星

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周之冕出生于长洲(今江苏苏州)。苏州经济繁荣,为文人墨客云集之地,俗称“吴门”。此地的灵秀之气和人文环境涵养了数代书画名家,如吴门画派的引领者沈周、文徵明、唐寅和仇英等。

与那些留下诸多趣闻逸事的艺术家不同,周之冕是一个没有故事的人,关于他的艺术经历,史料也少有提及。周之冕主要生活于明万历中后期,从作品时间来看,从隆庆六年(1572年)至万历三十年(1602年)这30年是其绘画艺术的巅峰期。现今传世周之冕近百件作品中,仅有天津博物馆收藏的一件为山水画作品,其他均为花鸟画作品,而且每一件都是精品。一个没有故事的人,却独以艺术享誉画坛,赢得后人敬仰和尊重,只能说他的画太优秀。

明代花鸟画坛的发展有两条脉络:一条是受到明初统治者审美风尚影响,注重写真的宋代院体工笔重彩得到发展;另外一条是吴门地区文人写意花鸟画的崛起。周之冕的出现,使吴门画派花鸟画变得丰富多彩,也为明代花鸟画坛带来新鲜色调。他的一生似乎只为绘画而生,而且一心专注于花鸟画。他在自家园子里种植四季更替的花草,饲养珍禽异鸟,没事就饮酒观鸟赏花,寻找灵感,日夕观摩,用功最勤,将各种花卉鸟虫形态熟记于心,这为他打下了良好的写生基础,因而他的画才能生动传神。

以沈周为首的吴门画派对于写意花鸟画的探索和推进,在中国花鸟画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也为周之冕的创新创造了必要条件。周之冕整体绘画风格源于沈周、文徵明和陈淳,他集众家之长,将正统的文人笔墨心性和平民审美趣味相调和,把陈淳的水墨写意和陆治的设色工致熔于一炉,独创“勾花点叶”法,衍生出更适合大众审美需求的花鸟画新风貌,从而成为吴门画派的佼佼者,被视为“勾花点叶”派宗师。

有关周之冕画艺的经典评述主要源自明王世贞所撰《弇州续稿》。王世贞认为,明代花卉之成就以吴门为最,吴门自沈周之后,又以陈淳、陆治、周之冕为代表。陈淳长于写意,但“妙而不真”;陆治擅长写形,却“真而不妙”;只有周之冕恰能集二者之长,形神兼具,达于既“真”且“妙”之境地。这与他长于写生有很大关系。周之冕依托写生塑“形”,把陈淳所追求的“脱略形似”的花卉拉近现实物象的形态表现,赋予其生命的神采,从而使之呈现出一种鲜活生动的艺术特征。放眼明代吴门水墨写意花鸟画坛,周之冕可谓沈周之后最耀眼的一颗星。

勾花点叶的韵与神

周之冕平生创作过多幅《百花图卷》,在故宫博物院、河北省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机构均有珍藏。此次拍品《百花图卷》就尺幅而论,堪称其同题材作品中尺幅最长、规模最为恢宏者。

《百花图卷》纵32厘米,横1717厘米,周之冕在长17米的画卷上描绘了兰花、梅花、辛夷、桃花、梨花、玉兰、绣球、菊花、荷花、水仙、牡丹、灵芝、月季等近80种折枝花卉,是其“勾花点叶”技法的成功实践和代表作品。四季花卉跃然纸上,色彩鲜明,布局疏朗,一枝一枝,如同刚刚采折下来,鲜艳欲滴,作品将百花盛开时那种生机盎然、鲜活诱人的神韵表现得淋漓尽致。画面上每一种花卉所表现的情态、颜色和韵味各不相同,即便描绘的是同一种花,如菊花,作者也用不同的表现手法、不同的颜色和姿态加以区分,令其争奇斗艳,各具神韵。画卷中几乎应用了花卉写生中的所有色彩,由以白色、浅粉色、浅黄色为主色调的蔷薇和桃花过渡至春兰的红色和紫色,再至黄菊和墨菊的浓丽色彩,由淡及浓,横跨多个色阶,这是很多花鸟画中不多见的丰富色彩层次,极富表现力。周之冕一生将勾花、染叶、写形、敷色、经营位置及状物传神的绘画本领,尽融于画卷之中。

周之冕的点染之法融合了五代黃筌、徐熙两位名家之法,既保留富贵之气,也不乏野逸之韵;既有工整细腻的写生勾描,也有水墨挥洒的写意点染。他的创作多来源于写实,对景写生、涉笔成趣是其花鸟画创作的一大特色。周之冕在写生的基础上更注重传神,加之“勾花点叶”法的大胆创新,使得他在明代花鸟画坛流行复古之风的大环境下脱颖而出。

所谓“勾花点叶”法,即用勾染点簇手法描绘花卉形态,先以墨线勾勒花卉轮廓,再进行敷色渲染,使得轮廓分明,花色饱满。周之冕的“勾花点叶”笔法对于墨和色的运用与同时代徐渭的泼墨写意不同,以设色为主且较为工致,但又与明初边景昭、吕纪为代表的院体风格有所区别,设色鲜雅,兼工带写,别具特色。时人称周之冕的写意花卉最有神韵,把他视为小写意花鸟画的开拓者。“勾花点叶”法作为花鸟画的重要技法流传后世,其后的花鸟画家如恽寿平的“没骨画法”,对其风格多有借鉴。

一件《百花图卷》收尽繁花百态,可以看作对周之冕的艺术总结,无论从研究价值还是艺术性方面,它都无愧于“百花之王”的称号。尤为难得的是此画历经数百年,不仅流传有序而且保存完好,画卷展开,其色如新。当习惯了中国画的墨色淡逸之美之后,《百花图卷》鲜雅的色彩瞬间吸引了人们的目光,那种新鲜的着色令人如沐春风,仿佛置身于百花园中,甚至闻到一种隐隐的花香直入肺腑。擅用鲜雅之色,也是周之冕花鸟画的重要特征,在当时以水墨为基调的画坛,这种用色无疑是大胆的,同时也把花鸟画推向了一个新的艺术高度。

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一幅周之冕的水墨版《百花图卷》,从另一个艺术层面呈现了他的水墨表现力,也说明其花鸟画具有多面性特征。此幅画卷长7米,上有9位明代文人题记、30首乾隆皇帝题诗。与拍品《百花图卷》相比,一设色一水墨,一以尺幅、花卉规模为最,一以题跋之多为最,可称“双美”。

动静传神的鸟与禽

周之冕的花鸟画不独花色鲜艳,其对鸟禽的描绘也精妙入微,有独到之处。他曾在住所饲养多种鸟禽,时常观察它们飞行啄止的动态,加以描摹体会,因而其笔下的鸟禽不仅形态逼真,而且动感传神。

辽宁省博物馆收藏有一幅周之冕的《梅花野雉图》,纸本设色,纵134.5厘米,横33.6厘米,作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是其晚年佳作。此图彩绘老干白梅,野雉栖于其上,竹石映带前后,构图匀称,工笔精细逼真,而无板滞痕迹,具有极强的写生意味。作品采用典型的“勾花点叶”技法,树干呈“S”形,以淡墨勾染,表现老树之苍劲;树枝造型虬曲,花瓣疏密得当,勾画之后以白粉点染;竹枝斜垂,映于树后,竹叶以墨线勾勒轮廓;石头以重墨勾勒,以淡墨略作皴擦。与周之冕花鸟画一贯的设色鲜丽不同,此画设色精雅,以浅墨为主色调,只在野雉头部施以红色,背部施以淡彩,野雉垂羽缩头,正是春风未至,梅花初绽之时,画面在萧索之中蕴含一种生气。也许,周之冕正是以野雉梅花自喻,借此表达自己晚年寂寞却洁身自好的情志。

与《梅花野雉图》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苏州市博物馆藏的其《杏花锦鸡图》。此图画奇石兀立,一株杏树占据画面中心,干老枝遒,花荣色艳,旁有辛夷伴立;石坡上有两枝蝴蝶兰迎风招展;两只锦鸡,上方一只静卧于石端,下方一只玄腹白羽,尾端上翘,翎羽振动,姿态威武,欲飞还落,两者一静一动。画面呈现出春日的融融生机,体现了画家描绘飞禽和花卉的精妙笔触。《杏花锦鸡图》设色鲜明,画风清朗,春风骀荡,神韵天然,观之令人顿生愉悦之情。

周之冕对水禽描绘也极为生动,如南京博物院藏《莲渚文禽图》,描绘夏日荷塘、鸳鸯戏水的场景。

几株荷花或含苞,或盛开,荷叶或低垂,或翻卷,姿态不同;蒹葭丛立,水草点点,浅水清澈见底;一对鸳鸯正在水中嬉戏,毛羽丰美,情趣盎然;一只翠鸟斜立于荷茎上,作势欲展翅掠出。以“没骨画法”写叶,以白粉勾花,笔墨自然,设色淡雅,意境清俊舒朗。此画也是周之冕花鸟作品中的佳作。

一幅《百花图卷》让我们看到了繁花似锦背后艺术家的踏实与执着,唯其孜孜以求、勇于创新,才能迎来艺术上的百花盛开。周之冕留给我们一个艺术的春天,也留给我们无尽的遐想……

猜你喜欢

图卷吴门设色
基于CNN卷积神经网络和BP神经网络的冬小麦县级产量预测
明代《销闲清课图卷》中的山居生活意象探究
《岩高千尺虎》
吴门画院师生书画作品联展开幕
乾隆《具有生趣》图卷初考
《独白系列之三》
《鹿鸣》绢本设色
《鹿语系列之二》 纸本设色
学诗3
明中期狭长画幅绘画构图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