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视域下小初衔接学生适应问题与应对策略

2022-03-07陈湘萍管春华

江苏教育·班主任 2022年11期
关键词:班主任

陈湘萍 管春华

【摘 要】小升初是学生从儿童过渡到青少年、从幼稚走向成熟、从依赖转变为独立的重要阶段。身心发展的不一致和环境的变化会导致初一学生一系列的适应问题的产生,包括环境适应、人际适应、学业适应和心理适应等问题。班主任应从入学准备、活动引领、学法指导和心理建设等方面帮助学生度过衔接期,让他们尽快适应初中的角色和生活。

【关键词】小初衔接;班主任;心理适应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87-0010-05

【作者简介】1.陈湘萍,江苏省昆山市教师发展中心(江苏昆山,215300)心理研训员,高级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昆山市心理学科带头人,苏州市心理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苏州市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昆山市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指导中心负责人;2.管春华,江苏省昆山市娄江实验中学(江苏昆山,215300)教师,一级教师,昆山市英语学科带头人,苏州市教坛新苗。

从小学升入初中,既是学生学习生涯的重要转折点,也是他们身心快速成长的关键期。由于初中和小学在教学管理、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初一学生很难马上适应新环境、新同伴、新任务,再加上该阶段学生正好进入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变化明显,如何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成为所有教师、学生和家长亟须解决的问题。学生在面临这样一个巨大的飞跃和变化时,必然有一个从不适应到适应的过程,作为班主任若能在心理视域下有针对性地开展小初衔接工作,必将对学生快速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生活起到积极作用。

一、小初衔接学生存在的问题与表现

小升初是学生从儿童过渡到青少年、从幼稚走向成熟、从依赖转变为独立的重要阶段。进入初中标志着个体进入青春期,身心各方面迅速发展并趋向成熟,但身心发展的不一致和环境的变化会导致初一学生一系列的适应问题的产生。

首先,初一学生的具象思维仍占主导地位,如何转变思维适应更高阶的学习是一个艰难的过程。面对更多的学习内容和更长的学习时间,学生很可能出现自信心动摇、学习兴趣降低、学习困难甚至厌学等情况。

其次,十一二岁是个体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自我意识的高涨使得他们的内心世界越发丰富。情绪表现形式变得更加复杂和强烈,一方面强烈渴求独立,希望获得尊重;另一方面情绪剧烈波动,自律常常面临挑战。

再次,在同伴关系上,学生的交往方式从小学的关注团体交流转向关注志趣相投的少数好朋友。成人形象在初中生眼中已不再那样至高无上,他们不再盲目接受家长和老师的意见,开始有自己的想法并对成人进行评判甚至质疑。

最后,心理上的不成熟也意味着学生适应能力相对较弱,面对新环境反应强烈,如面对学业要求的提高感到无力和无助,面对成绩的退步感到失落和自责等。

以上是小升初阶段可能集中出现的问题,如何让学生顺利度过这一阶段,尽快适应初中生活,是初一班主任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二、小初衔接学生适应问题的类型与因素

小初衔接学生的主要问题,本质上还是青少年个体在青春期身心发展不平衡导致的适应问题。这类适应问题主要的类型和因素有以下四种:

(一)环境适应问题

小升初后,学生离开原本熟悉的校园和成长环境,进入崭新的校园,面对不熟悉的校园设施布局以及迥异的文化环境和氛围,部分学生会产生陌生、紧张、焦虑、失落、恐惧和担忧等感觉。一方面,小升初的学生心智尚不成熟,环境适应能力不强;另一方面,升学作为一个可预知事件,个体对新的环境往往有一定的期待,面对现实与预期的落差以及新环境与原有认知的冲突,学生会出現一定程度的失落和排斥,出现短时间无法适应的状况。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人在认识周围环境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认知结构。面对新环境的心理反应可以归结为适应过程,适应环境的过程其本质是个体与环境平衡的过程。

(二)人际适应问题

根据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理论,当个体遇到环境的转变,父母、亲人、同伴等人际关系将成为他们面对困难时重要的保护机制和主要的抗逆元素。小升初的个体在人际关系方面的不适应主要表现在三方面,即新的同学关系、师生关系以及亲子关系。首先,面对新同学,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开启新的友谊,会出现迷茫、焦虑等情绪状态。进入新环境后,一些学生没能及时交到朋友,同辈支持系统还未完全建立,新变化带来的各种情绪感受无人分担,会表现出压抑、烦闷等状态。其次,面对新的老师,一些学生会感到陌生紧张,不敢主动求助,感到茫然孤独。再者,青春期的亲子关系也会发生变化,学生与父母之间往往不再像小学时那么亲密,他们渴望独立和尊重,与父母的矛盾冲突逐渐增多。

(三)学业适应问题

小学和初中的课程设置、作息时间、学业要求等都有较大的区别。初中学习科目多、难度大,课堂时间长、容量大、节奏快、作业多,测试区分度加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相比小学阶段出现一定程度的浮动。面对新阶段,家长和学生尚未及时做好准备,仍旧对学习成绩有着过高的期待,学生感到失落,自信心受挫,家长感到失望甚至指责批评孩子,进一步导致学生学业上的焦虑和自我评价降低,学习兴趣和动力下降,甚至出现厌学情况。另外,随着初中学习难度和要求的提高,小学的学习习惯无法满足初中的学习需求,学生没有及时调整学习习惯和策略,也是造成学业不适应的重要原因。

(四)心理适应问题

心理适应问题主要体现在自我同一性与角色混乱问题和面对压力挫折的心理调适问题。一方面,进入初中,学生开始经历心理断乳期和青春期,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这一阶段的学生会出现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问题。学生独立意识逐渐增强,渴望得到尊重,希望家长把自己当作成人看待,而家长尚未调整角色定位,仍把他们当小学生看待,严控高管,学生就会产生厌烦甚至反抗对立的情绪。另一方面,学业适应问题造成成绩起伏,随着压力的增大,也会让学生产生心理落差,抗挫、抗压能力不强的学生就会明显地表现出紧张、焦虑、失落等状态,短时间内心理上无法适应。

三、应对小初衔接学生适应问题的建议与策略

针对以上问题,初一班主任在心理视域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帮助学生顺利度过衔接期,尽快适应初中的角色和生活。

(一)入学准备,熟悉新环境

1.校园环境参观,增加心理安全感

入学后,班主任可以带学生参观校园,了解校园的基本情况,熟悉教室、食堂、专用教室、操场、体育馆等位置,消除学生对校园的陌生感。参观结束后,可以让学生画一画校园的平面图,做一些简单的标注。也可以给学生看一些校园四季的照片,增加学生对校园的亲切感。

2.校园人文介绍,增强文化认同度

班主任可以带领学生了解学校的历史和文化,了解本校优秀毕业生,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归属感,为学校感到骄傲,帮助学生尽快地融入新的环境、新的生活。此外,也可以给学生介绍学校的校歌、校训以及规章制度等,让学生了解学校的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为后续的教育做好铺垫。

3.学初积极陪伴,提高心理适应力

初一新生需要教师真诚的陪伴和沟通。班主任可以每天找3~5个学生进行个别访谈,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真诚的关心;也可以充分利用早自习、早操、午饭等机会增加与学生相处的时间,消除学生的陌生感和紧张感。班主任通过温暖的陪伴,减轻学生刚入校的茫然无助和孤独感,通过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对新环境的认同感。

(二)活动引领,建立新关系

1.缩短心理距离,建立融洽的同学关系

班主任可以开展制作姓名卡、自我介绍等活动,让学生相互认识;利用班会、课外活动等,适当开展一些心理团辅活动,缩短学生之间的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让学生彼此熟悉,尽快融入集体;开展“我想和你做朋友”等主题班会活动,帮助他们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引导学生以良好的心态适应初中生活。

2.加强心灵沟通,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班主任可以介绍自己的学习和教育经历、兴趣爱好等并附上照片,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拉近师生距离,增进相互了解。课余时间,班主任也可以跟学生们聊聊任课教师,介绍并表扬一下相关老师,激发学生对老师的兴趣和崇拜之情。利用班会或者活动,邀请其他教师一起参与,增加他们与学生接触的机会。平时也可以找学生多谈谈心,倾听学生的困难并分享自己的想法,让学生感觉更加亲切,更愿意与老师分享交流。

3.增加身心交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班主任要经常开展班级亲子活动,帮助学生重新认识自己和父母的关系,适应新角色,重新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如依托家委会以及周边社区资源,举办亲子阅读沙龙、亲子素质拓展等,增加父母与孩子共同参与的机会,增加他们相互的接触和了解;开展线上或线下小型班会、家长沙龙等,指导家长正确认识青春期学生的身心特点,帮助家长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

(三)方法指导,开启新征程

1.指导学习方法,适应学习节奏

初一教材相比小学,在形式、内容、种类、数量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果用老办法应对新学业,必然会遇到一些学习上的困难,所以学生需要一些新的学习方法和策略。首先是学习习惯的养成,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转变固有的思维方式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班主任要让学生意识到,小学时重记忆轻理解的学习模式在初中是不适合的,指导学生转变原有的学习习惯,养成独立思考、主动探究、总结归纳的学习习惯。其次是思维方式的转变,中学学习注重逻辑思维的培养,需要不断拓展思维的深度和广度,班主任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转变思维方式。

2.引导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班主任要想办法增加初中学习的趣味性,从兴趣出发,让学生慢慢适应和爱上初中的学习生活。如设置一些奖励机制,让学生在奖品的激励下更加努力地学习。班主任要与时俱进,善于发现学生兴趣点,结合时事热点,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寓教于乐,激发动力。当班级学习氛围不强,学生缺乏自信和活力时,班主任要放大学生的优点和进步,在各种场合多表扬多激励,也可以开展一些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并获奖,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获得成就感,对初中生活更加感兴趣、有期待。

3.合理规划学涯,设定发展目标

刚进入初中的学生还是比较迷茫和困惑的,所以初一班主任要让学生了解一下初中三年的基本安排和规划。学生通过对比初中和小学的不同,了解初中阶段他们需要做些什么,从而明确大概的方向,初步树立未来的目标。班主任可以引导学生了解生涯规划并制订学习计划,分阶段设定小目标。小步目标,具体行动,让努力有方向,前进的脚步更踏实。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帮助学生设立合理目标、分配适合的任务,让学生能逐步实现目标,从而走得更长更远。

(四)心理建设,强化好品质

1.心理赋能,为学生减压增信

小升初的学生,面对各方面的不适应,很容易出现情绪和压力问题,这就需要班主任及时做好心理疏导,评估识别、倾听引导、宣泄表达、转化挫折,调节学生情绪,缓解学生压力,为学生心理赋能。当学生情绪不佳时,鼓励表达,倾听陪伴。班主任可以鼓励学生通过言语诉说宣泄情绪,做到自我疏解;同时可以用一些有趣的艺术性表达的方式,如绘画、OH卡等引导学生觉察情绪背后的期待,进行自我疗愈。当学生成绩波动时,班主任要调整学生的认知,促使行动,改善情绪背后的不合理信念,帮助学生客观正确看待“失利”,从而缓解心中负担,将“失利”化为“机遇”,积极投入到行动中去。当学生自我评价降低、自信心不足时,班主任要挖掘资源,积极赋能,通过帮助学生具体详实地回忆过去成功的经验,挖掘自身所具备的优势和资源,找到可利用的策略和方法,为学生带去面对未来的信心,同时,看见学生點滴的进步并不断强化,增强学生对自我能力的确定感。当学生存在普遍性的心理适应问题时,班主任还可以开设适应类的心理辅导系列课程,帮助学生从心理上接受和适应新的环境。

2.心理指导,帮家长转变观念

家长的观念和心态会影响到学生的心理状态。因此,初一的班主任要重视对家长观念的引导,积极开展家庭教育指导,调节家长的情绪状态,转变家长的观念,帮助家长合理看待学生小升初成绩和身心变化,了解初中生的特点,注意管理和沟通方式的转变,从而避免家长与学生的矛盾冲突,也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家长的紧张焦虑情绪给学生造成的心理负担。一方面,中学的学习内容难度大,家长要理解适应学生成绩上的起伏,及时调整评价方式;另一方面,中学学业压力大,家长不能再一味地给学生施加压力,强化“考上高中是唯一出路”等思想。此外,面对心理断乳期的学生,家长也要学会用平等尊重的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从而缓和矛盾,减少学生的烦躁和压力。

3.心理调适,助教师重新出发

从照顾好他人首先必须照顾好自己的角度出发,初一班主任也需要调整自己的心态。新教师可以回想一下自己刚上初中时的情形,回想一下自己的青春期遭遇的问题,当时自己希望有个怎么样的老师、想要一个怎么样的温暖集体,同时回想一下自己的身体变化和心理需求,学习遇到困难时希望老师怎么样的帮助……通过这样的心理建设,新教师可能会更理解现在的学生的情感需求和学习需求。老教师重回初一任教时,也应反思总结,面对新的集体、新的学生,可以怎样更好地帮助学生们?老教师要避免职业倦怠,在新一轮的教学中不断挖掘新的动力,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新一届学生,不断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进行良好的自我心理重建,开启一段新的旅程。

四、结语

总之,面对小升初各方面的变化,学生出现的环境、人际关系、学业和心理上的不适应,是一种正常现象,班主任要正视这些问题,在心理视域下了解学生不适应的类型及其背后的原因,采取合适的策略帮助学生及时调整,积极适应。班主任也要注意指导家长转变观念和方式,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让家长成为帮助学生适应的助推器。最后,班主任也要做好自身的心理建设,以积极的心态帮助学生顺利渡过小升初的关键阶段,做好小初衔接工作,让学生开启美好的初中生活之旅。

【参考文献】

[1]雷光舜.小升初转型期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J].甘肃教育,2020(6):30.

[2]郑宏林.小升初新生心理调节的有效途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3):208-209.

[3]周海燕.初一新生入学适应教育的有关思考[J].亚太教育,2016(11):139.

[4]周海燕.初一新生入学适应常见问题及有效对策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1):39,111.

[5]王亚蓉.未雨绸缪,促进学生幸福成長——小升初衔接工作初探[J].中国教育学刊,2017(S1):49-52.

猜你喜欢

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高中班主任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如何做一名智慧的班主任
夸夸我的班主任
《做一个不再瞎忙的班主任》
班主任
25 班的第8 个班主任
当代优秀班主任的人格魅力举隅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