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河南慈善事业概况与发展路径
2022-03-07代育雪
代 育 雪
(河南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0)
进入新时代,随着慈善力量的进一步壮大,河南省的慈善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针对河南省慈善事业发展情况,学界总结了河南省近年在慈善事业发展方面取得的经验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1],探讨河南省慈善总会如何从运作型组织转变为支持型组织[2],通过调查分析目前河南省的慈善组织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对策[3]。基于河南省慈善事业的喜人成绩,笔者从宏观上分析河南慈善事业的发展态势及未来的发展路径,梳理近年河南慈善事业的新动态和新内容,并进行归纳论述,希望能对推动河南慈善事业的发展和该领域进一步的研究有所裨益。
一、河南慈善事业发展的态势
在社会转型时期,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很多,为顺应时代变化,慈善事业逐渐成为新时代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河南省慈善事业呈突飞猛进之势,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各地慈善组织数量日益增加并不断开拓募捐新方法,参加慈善活动的社会群体日益增多,慈善信息透明化程度也大幅提升,社会关注度与日俱增,慈善事业成为河南省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
(一)党和政府的规范与引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党在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在全社会范围内支持慈善事业发展的要求。在党的领导下,河南省政府高度重视慈善事业,提出了“大力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的目标,将慈善事业提升到一个新高度。首先,慈善事业的法治化、制度化进程不断提高。2016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召开全省慈善工作座谈会并公布《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该意见是基于《慈善法》的延展性制度,对慈善组织标准、公益捐赠、志愿服务等做了进一步的细化认定,象征着河南省慈善事业正式步入法制化轨道。其次,有关慈善组织的监管体系逐步完善。近年来,河南省政府部门在日常监督、年检、税收优惠资格审查等多方面加大了对慈善组织的监督力度。2011年,河南省民政厅发布了《河南省慈善捐助信息公开办法》,对慈善组织的募捐活动、财产管理和使用、信息公开等事项做出明确的制度安排,该政策的颁布极大地加强了对河南省慈善机构的监督管理。再次,政府对慈善事业的激励政策逐渐完善。一是政府通过税收减免政策降低捐赠成本,对符合资格的非营利性组织、慈善企业给予免税、减税政策,利用税收杠杆撬动慈善事业;二是民政部门将慈善捐赠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2017年,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河南省民政厅联合下发了《“河南慈善奖”奖励办法》,办法规定:“‘河南慈善奖’由省政府主办,省民政厅承办,每3年评选一次。”该奖是河南省慈善领域政府最高奖,通过开启“河南慈善奖”的评选活动,社会各界参与慈善的热情被进一步激发。
(二)慈善组织功能不断完善
慈善组织是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载体,随着《慈善法》的实施,河南省慈善组织逐渐合法化、正规化,推动了慈善事业的持续升温。首先,河南省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慈善组织网络。目前,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省级慈善机构已有18个,省内17个地级市均设有市级慈善总会,其下辖的县、乡镇(街道)成立的慈善机构不计其数。河南省已经形成了省、市、县、乡镇(街道)四级一体的、庞大的组织网络体系,慈善行业布局初步形成。其次,慈善组织积极开拓新式募捐渠道。多年来,慈善组织不断创新捐赠方式,不仅建立了“慈善超市”“慈善医院”“慈善餐桌”“慈善饭店”等线下捐赠平台,还积极通过“腾讯公益”“新浪微博”等网络平台发起线上募捐。如2015年,河南省慈善总会联动全省多个民间公益机构、企业与爱心人士,积极参与“腾讯公益”发起的“99公益日”活动,并对有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开创了河南省网络募捐新局面[4]。另外,其他地市及下辖市县还推出了形式多样的募捐方式,如林州市开办“纪念日救助活动”[5]、周口市开展“马拉松慈善比赛”[6]、郑州市开通“慈善信托计划”[7]等,这些新型募捐方法将在更大范围内整合社会资源,救助弱势群体。最后,各组织间加强学习交流,实现资源共享。2012年,省慈善总会在郑州开设公益慈善文化沙龙,会上,来自40个慈善机构的百余人围绕“公益慈善的思与行”[8]490主题互相交流,分享经验。开展此类活动不仅增进了社会各界对现代公益的了解,同时,通过分享慈善思想,各组织间加强沟通,实现了慈善公益界的资源整合,优势互补,为本省慈善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水”。
(三)精准慈善与多元化帮扶
不同于先前传统的助学与救灾帮扶,近年河南省在扩大救助范围的基础上,开始针对不同的困难群体实施定向救助。其一,针对贫困家庭的儿童开展“生命之树常青项目”“点亮生命计划项目”“爱心接力助学项目”“守护天使行动”等,并且为了照顾服刑人员的未成年子女,郑州市专门成立了“晨露国际郑州爱童园”[9],这是国内首个为无人照料的服刑人员的未成年子女提供救助服务的项目;其二,针对大病患者开设“微笑列车项目”“为生命续航项目”等;其三,针对残障人士,开办“大爱助行活动”“圆梦行动”“爱的光芒活动”等;其四,针对孤寡老人,设立“公益爱眼行动”“贺重阳献爱心捐赠活动”等。这些项目既照顾到了不同类型的弱势群体,又体现了河南省慈善事业的多方位发展。为助推文化强省建设,河南省加大了对文化事业的资助力度,这也是河南省慈善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创新性实践。2010年,宇通集团和天瑞集团两大企业为发展文艺事业,共同向文艺剧团捐款6000万元人民币;中粮集团为资助河南戏曲艺术事业的传承与发展,向河南豫剧文化促进会捐赠1000万元人民币[10]。2013年,慈善家黄如论先生捐赠3亿元,用于建设河南省第一家文化艺术类本科院校[11]。2016年,河南省慈善总会副会长马文章先生向河南慈善总会捐款500万元,并在河南省慈善总会设立传统文化公益基金,以支持发展中原文化事业[12]。
(四)参与慈善的群体日益壮大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近年来,随着河南省物质基础逐步坚实,社会公众的慈善意识开始苏醒,社会治理已经进入多元协作时代,慈善事业成为全社会共同的责任[13]。新时代,河南省参与慈善的群体越来越多,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公民个人积极参与慈善活动。为营造全民慈善的环境,2010年河南省慈善总会打造了“小额冠名爱心基金”项目,该项目以个人名义或家庭名义进行小额捐赠,公民可以指定爱心基金的用途、确定救助项目和救助对象[14]。自2014年开始,郑州市每年9月都开展“全民慈善一小时”活动,鼓励市民踊跃为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众提供义务服务。其他地级市也纷纷开展“全民慈善”实践活动,使得公益慈善越来越“人人皆可为、人人皆能为、人人皆愿为”。
二是公益慈善逐渐成为媒体与自媒体所关注的话题,越来越具有社会影响力[15]。一方面,《河南日报》《大河报》、河南电视台等主流媒体纷纷开辟慈善栏目,及时向社会报道慈善工作的动态及相关信息,如郑州电视台开办“爱满绿城”节目[16],将纪实专题与新闻报道相结合,全方位展示本地慈善的发展状况;另一方面,日新月异的新媒体技术为慈善救助提供了新的平台,网络募捐成为慈善募捐的重要方式之一。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河南省慈善总会、河南省红十字基金会与“水滴筹”共同发起网络捐助,数百万河南网民进行在线募捐,所得捐款全部用于支援武汉。
三是河南省的艺术家们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支持慈善事业。如2010年12月,河南省慈善总会联合河南省文化厅、河南省曲剧团共同创办“南召县夕阳红老年公寓”活动,专为空巢老人进行募捐,活动当天众多表演艺术家出席,并当场捐款30万元,捐物价值180万元[17]。
四是近年来民营企业纷纷成立公益专项基金支持慈善事业。如2010年河南台兴房产公司建立“王超斌基金”、2011年河南大行汽车家园建立“大行汽车爱心基金”、2011年河南九洲天中投资发展集团成立“九洲公益基金”、2015年周大生珠宝股份有限公司建立“周大生关爱留守儿童专项基金”等。企业通过创立社会公益基金,既承担了社会责任,又为河南省慈善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五是宗教团体积极开展公益活动,规范慈善行为。2013年,新乡市基督教会自筹资金200多万元,在新乡市卫滨区建了一座面积为2000平方米的养老院,用以解决空巢老人生活困难的问题,同时还发挥自身优势,组织人员到养老院陪伴老人,给予老人精神关怀[18]。2015年,河南省伊协召开公益慈善委员第一次会议,会议通过了《河南省伊协公益慈善委员会章程》,该章程的制定标志着河南省伊斯兰教界的公益慈善事业沿着现代化、专业化轨迹发展[19]。
(五)慈善信息透明化水平日渐提升
慈善信息透明化,是对陷入困境的救助对象负责,也是对公众的捐助负责。2010年,河南省慈善总会召开“打造透明慈善”座谈会,会议决定今后定时向社会公布机构的基本信息、财务信息以及捐赠信息,并成立监事会作为监督层,聘请慈善监督员进行监督。2012年河南省慈善总会创办的“河南慈善网”正式上线运营,在尊重捐赠者和被捐赠者意愿的前提下,河南省慈善总会把所筹集善款和资金去向及年底的审计报告及时、准确地公布在网站上。此外,该网站还推出了“河南NPO”板块,为全省慈善组织提供信息公开服务[8]490。通过河南慈善网,社会公众不仅可以获得及时有效的慈善信息动态,而且困难群众也可以通过该网站直接进行求助。郑州市慈善总会还成立了集内部监督、社会监督和媒体监督三位于一体的监事会,主要对总会的日常工作及项目进行督导检查、评估推动[9]。
二、影响河南慈善事业发展的因素
在河南省慈善事业发展态势良好的同时,我们还必须看到,目前仍然存在一些因素影响了慈善事业的发展进程。只有客观剖析影响慈善事业发展的因素,才能找到促进慈善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着力点。
(一)相关配套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
《慈善法》规定,慈善事业依法享受税收优惠。但因慈善事业涉及主体广泛,从事慈善的方式又存在差异,所以税收减免政策需要针对现实情况加以完善,以便更有针对性。如河南省一些草根公益组织的税收减免、受益人依法享受部分税收优惠、爱心企业开展慈善活动享受特殊优惠等都需要在政策上加以细化。
(二)各慈善组织的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
近年来,省内慈善组织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但慈善组织大多分布于省会或市级城市,县级以下区域大多只有一家慈善机构。基于目前河南省慈善组织的发展情况,为确保慈善公益事业能覆盖到河南省的每个角落,大力扶植中小型民间慈善组织成为一种可行的方式。同时,各慈善组织之间也需要加强互动,这有利于形成有组织、有规模的行业协会,从而发挥更大的效能。另外,慈善组织的信息透明程度还存在提升的空间。虽然慈善组织都相继开通了官方网站方便公众查询信息,但现有的信息公开内容比较有限,进一步加大信息公开力度,群众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慈善组织以及慈善项目,做到信息互通,提高慈善资源利用率。
(三)慈善教育的植入力度有待进一步提升
开展慈善教育既能够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社会引导,又能够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慈善事业人才。目前,河南省内大学和职业高等院校中仅少数高校设有慈善公益研究中心,而慈善教育对于培养慈善事业发展的后备力量,价值不可低估。因此,进一步加大慈善教育的培植力度,为慈善事业培养理论人才和专业人才。
(四)慈善事业宣传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社会各界对慈善事业的认知度大为提高,为了使群众更深层次地树立现代公益慈善理念,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慈善事业的宣传。宣传慈善事业首先要加大对《慈善法》的普及教育。2016年,我国出台的《慈善法》意义重大,不仅为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而且有助于健全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但目前全省对《慈善法》进行宣传的范围有限,社会公众尚未全面了解《慈善法》,对慈善事业的理解也容易存在偏差。基于此,《慈善法》以及与慈善事业相关的慈善理念、慈善项目、慈善文化等都需要通过积极宣传真正走进人民群众的心中。
三、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路径
河南省慈善事业的发展,呈现出政府、民间慈善组织与媒体相融合的趋势,做慈善已不再是政府或者慈善机构单一的行为。慈善事业的发展进步,要求政府、慈善组织、媒体以及社会公众各尽所能、各司其职。
(一)坚持党委与政府的引领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党委和政府在慈善事业中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慈善事业发展只有在党和政府的指引与推动下,才能更好地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首先,各级政府要加强对慈善事业的领导和支持。在物质方面,可以通过购买慈善服务、开设福利彩票等进行资金支持;在精神方面,可以通过建立表彰制度、赠予锦旗等方式激励公益事业参与者。其次,要响应社会需求,把慈善教育纳入河南省现行教育目标体系中,在高校内开设慈善学科,加强慈善专业人才培养,完善慈善教学体系,弥补行业人才空缺。再次,应合理利用税收杠杆,通过税收优惠鼓励慈善组织、民营企业以及社会人士参与慈善事业。最后,要注意给予慈善组织一定的独立发展空间,科学培育发展不同类型的慈善组织,既要避免监管不力任其“野性生长”,又要避免监管过度使慈善组织失去独立性。
(二)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目前我国以《慈善法》为核心初步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慈善法律体系,河南省民政厅可以基于《慈善法》起草一些规范性文件,完善相关制度,对慈善机构认定、慈善事业范围、税收优惠以及“互联网+慈善”等进行进一步的规范,为慈善事业的发展提供良性制度保障,助推河南省慈善事业的法制化。另外,要建立起合理、透明的审计监督机制及相应的处罚制度,并设置专门的执行部门,保证政策得到有效落实,推进依法治善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慈善组织发挥主体作用
在政府简政放权的背景下,慈善组织正从拾遗补缺的角色逐渐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22]。慈善组织作为慈善事业的重要载体,其作用与价值不可忽视。首先,慈善组织要积极发挥社会组织的优势,推动设立河南省慈善联合会,并制定行业标准,搭建交流平台,加强资金募集、自我管理及对外宣传的能力建设,在努力确保自身建设完善的基础上与政府共同织牢社会生活安全网。其次,慈善组织要提高信息披露意识。组织的公信力是该组织生存发展的基础条件,建立信息透明化制度,打造透明的监督体系极其重要。一方面,慈善机构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对有关活动、捐赠信息等进行详细记录,并严格按照《河南省慈善捐助信息公开办法》的要求,定期向公众公示相关信息,接受社会的监督;另一方面,为了防止以权谋私行为的发生,应在组织内部建立有独立监督权的监事会。最后,慈善组织要完善激励机制,加强人力资源建设与管理人才培养,加强对内部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四)建立多元监督机制
合理、多元的监督机制是慈善事业发展的催化剂,规范并制约着慈善事业不偏轨。一要注重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新闻媒体的显著特点是时效性较强,能够及时跟踪报道慈善活动、慈善组织的信息与动态,媒体要切实履行第三方监督的责任,对慈善组织的财务信息、资金募集信息以及后续资金流向等进行实时报道,针对慈善事业发展中的不合理现象,应科学、客观、公正地进行批评与监督。二要充分发挥民众的监督作用。成立社会监督小组,征集社会各阶层人员,对慈善机构及社会公益项目进行监督。
(五)加大慈善宣传力度
从孔子的“仁者爱人”,到孟子的“行善”说,都证明了慈善文化在中国深入人心,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慈善意识、慈善理念,培育积极包容的慈善文化,并将慈善事业纳入本省社会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政府要积极推动慈善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开展慈善政策法规讲座,举办公益活动,将慈善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培育民众慈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公众正确认识社会公益事业。同时要深入挖掘河南慈善文化元素,加强具有河南本土特色的慈善文化传承与创新。新闻媒体要积极传播慈善事迹,增加对慈善事业的报道。一方面要重视对慈善组织、慈善活动的报道,加强正面宣传,做好舆论引导工作;另一方面要密切关注群众,既要报道慈善机构、慈善企业、慈善名人,还要挖掘普通民众参与慈善的公益题材,加深社会对慈善的认识。
(六)发展互联网公益慈善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使用,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空间进一步延伸,慈善事业逐渐常态化、多元化,“全民慈善”理念深入人心。我们要重视互联网的作用,大力探索“互联网+慈善”模式,通过运营新媒体平台,开展慈善募捐活动,形成慈善宣传矩阵,引领和带动民众力量参与慈善事业。同时,在信息发达的大数据时代,大胆创新和引用人工智能与VR技术,利用大数据实现慈善信息共享。由于互联网慈善体系建设尚未完善,对于慈善监管也是项挑战,因此要加快推进行业规范发展,加大网络慈善的信息公开力度,建立信息反馈制度,提高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的安全度。
四、结语
作为第三次分配的主要方式,慈善事业使社会资源在社会各阶层之间进行再流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缩小了贫富差距,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保障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河南省慈善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不仅能够促进公平正义,一定程度上解决社会问题,还有助于推动河南省委提出的“两个确保”,助力河南省现代化转型与发展。
通过对新时代河南慈善事业发展动态与内容的归纳梳理,可以看出近年来河南省慈善事业发展迅速,成绩令人瞩目。良好融洽的政社关系、充满活力的慈善组织、推陈出新的慈善项目、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都促使河南省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只要继续坚持党委与政府的引领,积极营造良好的慈善法治环境,全方位发挥慈善组织的优势,建立多元的慈善监督机制,全面宣传慈善事业,打造河南省特有的慈善文化,大力发展互联网公益慈善,就能够全面释放慈善发展正能量,进而实现河南省慈善事业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