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原市主要河湖健康评估成果及对策浅析

2022-03-07史碧娇

山西水利 2022年10期
关键词:太原市河湖完整性

史碧娇

[太原市河湖管理中心(太原市水旱灾害防御中心),山西 太原 030002]

开展河湖健康评估工作是河湖管理的重要内容,基于河湖健康概念从生态系统结构完整性、生态系统抗扰动弹性、社会服务功能可持续性三个方面建立河湖健康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将为判定河湖健康状况、查找河湖问题、剖析“病因”、提出治理对策等提供重要依据。

2021年底,太原市率先完成境内9条主要河(渠)和3个湖泊的健康评估工作,依据《河湖健康评价指南(试行)》及《河湖健康评估技术导则》(SLT793-2020)从“盆”、“水”、生物、社会服务功能四个层面对河湖进行“体检”打分,将其结果作为诊断水体健康和指导生态修复的重要依据,为河湖长长效管理河湖、开展河湖健康生态治理提供重要支撑。

1 基本概况

1.1 流域概况

太原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建城史,“控带山河,踞天下之肩背”、“襟四塞之要冲,控五原之都邑”的历史古城,三面环山,草木繁茂。太原市境内河流,分为黄河和海河两个水系,其中黄河水系的流域面积约占总面积的89.5%。汾河是黄河的一级支流,由北至南纵贯全市,境内汾河河长188km;沿途有狮子河、屯兰川、杨兴河、北沙河、潇河、太榆退水渠、玉门河、虎峪河、冶峪河等共26条一级支流汇入,支流多属季节性河流,枯水期基本断流,汛期受局部暴雨影响发生洪灾机遇较高,且多为山地河流,上游山区段源短流急,河道比降大,洪水历时短、流速快、侵蚀切割严重,行至中下游段进入城区,河道比降减小,洪水流速减缓泥沙逐渐沉降,河流多存在淤积问题。

1.2 评估河湖基本情况

本次河湖健康评估工作围绕市内主要河(渠)9条、湖泊3处,分别为北部退水渠、天池河、杨兴河、北涧河、北排洪渠、化工排洪渠、岚河、龙泉河、北张退水渠以及森林公园湖、龙潭湖、迎泽湖。

本次评估的9条主要河(渠)均属于汾河水系,其中北部退水渠、北排洪渠、化工排洪渠及北张退水渠为人工渠道,主要承担城镇排退水功能;天池河、岚河、龙泉河及杨兴河上游段为农村河道,规划防洪标准均为20年一遇;北涧河及杨兴河中下游段为城市河道,规划防洪标准50~100年。河(渠)道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境内9条主要河(渠)道基本情况

本次评估的3个湖泊均为人工景观湖泊,主要补水途径均为汾河一坝东干渠。湖泊基本情况见表2。

表2 湖泊基本情况表

2 河湖健康评估方案与监测方法

2.1 评估指标体系

根据《河湖健康评估技术导则》(以下简称《导则》),河湖健康评估指标体系从“水”、“盆”生物及功能4项出发,主要围绕河湖的水文完整性(水量)、化学完整性(水质)、结构形态完整性、生物完整性及社会服务功能可持续性5大准则21项具体指标进行全面评估工作。指标类型包括必选指标和备选指标,其中基本指标为必选指标,备选指标可结合实际选择[1]。

结合太原市实际,按照“不同河湖定位不同”原则,制定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与赋分原则。人工渠道以承担城镇排退水功能为主,在进行评估时应着重考虑防洪达标率及水质状况;天然河流作为城市发展和人类生存水源供给的重要通道,应在保障其社会经济功能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河流自然生态功能,故在评估时既要考虑“盛水的盆”更要考虑“盆里的水”;人工景观湖泊具有一定的生态效应与防洪蓄洪功能,在评估时应两者兼顾。

太原市主要河湖健康评估指标选取及体系见表3。

表3 太原市主要河湖健康评估选取体系

2.2 调查监测方法

根据《导则》,长度低于50km且河流上下游差异性不明显的河流(段),可只设置1个评估河段,并根据指标特点设置1个或多个监测点位。结合太原市主要河湖基本情况,仅对境内河流长度大于50km的杨兴河设置3个评估段进行评估,其余河(渠)道均按照1个评估段进行评估。湖泊的分区根据其水文、水动力学特征、水质及生物分区特征进行划分,本次涉及3个湖泊规模较小,故本次评估按照1个分区考虑。

河道检测断面按照河道深泓水深小于5m的河道,在合理分析不同河湖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进行布设。湖泊的监测点应在湖泊分区的水域中心及其代表性样点,设置水质、浮游植物及动物等检测断面。以杨兴河为例,其分段如图1所示。

图1 杨兴河健康评估分段示意图

3 主要河湖健康评估成果及分析

在构建河湖健康评估体系、明确评价指标的前提下,对照《河湖健康评估技术导则》的赋分标准,对9条河(渠)道3个湖泊各项指标进行监测、统计、计算及综合赋分,赋分权重可结合河湖流域特征、社会服务、经济环境等各方面进行差异化调整。河湖健康状态分为5级:非常健康(80≤HI)、健康(60≤HI<80)、亚健康(40≤HI<60)、不健康(20≤HI<40)、病态(HI<20)。太原市9条河(渠)道3个湖泊评价结果如表4、表5所示。

表4 评价成果统计

表5 主要河湖评价成果表

根据表4可知,太原市9河(渠)3湖的健康状态,为“非常健康”的3个,占比为25.0%;处于“健康状态”状态的4个,占比为33.3%;处于“亚健康”状态的5个,占比为41.7%。

本次评价的3个湖泊均为“非常健康”状态,湖泊形态完整性(盆)较高,湖泊的生物多样性方面及社会服务功能方面都为健康状态;湖泊通病为水生态完整性与抗扰动弹性方面(水质、水量)存在缺陷,主要原因在于人工湖泊的水体流通性较差,大型水生植物覆盖度较低。

本次评价的4个渠道中,除北排洪渠为“健康”状态外,其余均为“亚健康”状态,相比于天然河流,人工排退水渠在形态完整性(盆)方面存在明显缺陷,主要原因在于其纵向连通性上存在局部覆盖现象及违规开发利用水域岸线等现象;渠道的水生态完整性与抗扰动弹性方面(水质、水量)存在明显缺陷,主要原因在于渠道本身无基流,沿线接纳居民企业生产生活排水,水体整体流动性较差;人工渠道在生物多样性方面也存在严重问题,究其原因在于渠道整体的水生态完整性较差。

本次评价的5条河流中,天池河、岚河、龙泉河为“健康”状态,杨兴河、北涧河为“亚健康”状态,天然河道在水生态完整性与抗扰动弹性方面(水质、水量)、生物多样性方面以及社会服务功能方面均存在较大的缺陷,其主要原因在于河道为季节性河流,无基流,水体自净能力差,除汛期外河道日常基本断流,河道水生态完整性较差,鱼类、水鸟、水生植物等无法健康生存;天然河道在社会服务功能方面的短板主要在于河流堤防及跨河建筑物防洪达标率低,公众对河道内水环境状况及娱乐休闲活动适宜性满意度较差。

4 河湖保护对策

综合太原市9河(渠)3湖评价结果与问题分析,提出以下针对性河湖保护对策。

4.1 提高河道过洪能力

改善河道社会服务功能,关键在于提升河道防洪能力,对于现状过流能力严重不足的河道,如杨兴河,应结合规划实施河道拓宽及跨河建筑物改建工作,增强河道纵向连通性,确保河道堤防最基本的防洪保安功能。

4.2 积极推进河湖岸坡生态化改造

在保证防洪达标的前提下,有条件区域实施堤坡放缓、植绿增绿改造,堤防可采用生态形式或采用表层覆土等工程措施,提高岸坡植被覆盖度。同时可采用乔灌草高低结合的复合植被,使岸线与岸坡植被形成整体呼应,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结合河道拓宽增设河湖周边娱乐休闲活动场所,构建防洪保安、怡人亲水的生态河湖。

4.3 强化水域岸线管理,提高河道水质

加强入河口和污染源监测能力建设,推进城镇雨污分流改造与重点镇和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建设,提高生活污水收集能力与处理能力,保证污水达标排放,提升河道水质。

5 经验总结

5.1 评估指标体系应适应流域特征

选择适宜的健康河湖评估指标体系,有利于更好地了解河湖健康状况与问题所在,《导则》中给出的指标灵活性较高,在选取时应结合本地河湖自然地理、社会服务、经济环境等差异性进行适当删减[2]。太原市河流均为季节性河流,湖泊均为人工湖泊,河湖的整体流通性都是短板,因此在选取时剔除了“流量变异程度”与“入湖流量变异程度”指标。同时考虑到北方气候与河湖自然生态特色,在生物完整性部分用“水鸟状况”代替了“大型无脊椎动物生物完整指数”,评估指标较为符合实际现状。

5.2 评估赋分权重应突出河湖特色

不同指标的赋分权重应根据实际河湖特征有所差别,例如在本次评估过程中既有以防洪排涝为主的人工渠道,也有兼顾社会经济功能与自然生态功能的天然河流,故在制定评估赋分权重时应根据不同的河(渠)道、湖泊定位有所侧重,以此来确保健康评估结果的合理性、科学性。

6 结语

河湖健康评估是河湖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如何构建一套符合流域特征实际、突出河流社会服务与优化经济环境的评估体系尤为重要。通过分析太原市主要河湖健康评估过程及成果,总结部分北方季节性河流评估的相关经验,对地区河湖健康评估体系构建具有重要意义。在评估成果指导下进行河湖保护治理实践,在治理保护实践中不断丰富评估方法与治理经验,是完善河湖保护管理机制的重要途径。

猜你喜欢

太原市河湖完整性
太原市为农村寄递物流补“短板”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打造“三晋”幸福河湖
淮河流域省级河湖长第一次联席会议召开
太原市61个村要建污水处理设施严禁直排入河
石油化工企业设备完整性管理
加强河湖保护治理 改善河湖生态环境
太原市六家药茶企业获省级授权
黑龙江:河湖治理保护成效明显
太原市第四实验小学
莫断音动听 且惜意传情——论音乐作品“完整性欣赏”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