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乘『双减』东风,呵护『幼苗』成长
2022-03-07赵丹安徽省亳州市第十六中学附属幼儿园
◆赵丹 安徽省亳州市第十六中学附属幼儿园
遵循幼儿发展规律,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幼儿教育的首要目标。但近年来,功利化、短视化、小学化教育让幼儿教育偏离了教育初心。“双减”政策的施行,为幼儿园教育指明了方向——以生为本,立德树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跟随政策指引,我们不断探索遵循幼儿发展规律、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学方式。因此,笔者以游戏化教学为主要方式,融入生活化教育与自然教育,创新教学形式,优化评价方式,帮助幼儿在游戏与感知中构建认知结构,获得全面发展。
一、自主游戏,促进全面提升
(一)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合作兴趣
每个人都不可能脱离社会独自存在,在游戏中培养幼儿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尤为重要。在游戏前,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恰当的游戏情境,激发幼儿的合作兴趣。
例如在创设“旅游小巴士”的游戏情境时,教师可以先让幼儿观看森林里小动物们乘坐巴士去旅游的短视频,再向幼儿介绍小动物们的不同身份:司机、乘客、乘务员等,同时讲解动物们的合作过程。在幼儿对“旅游小巴士”的游戏兴趣高涨时,教师再引导幼儿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合作将“巴士”开到终点。在幼儿为达到共同目标而团结努力的过程中,他们的合作意愿和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二)设置游戏障碍,增强抗挫能力
抗挫能力指的是对挫折的承受力。幼儿年龄特点与认知水平有限,由于家长的过度呵护,他们缺乏挑战困难的机会与经验,面临挫折时难以独自摆脱困境、解决问题。
在开展游戏活动时,教师可适当为幼儿设置障碍。例如,在幼儿进行攀爬游戏的途中设置障碍物,幼儿要想达到终点,必须设法跨越障碍,在进行纸杯搭建游戏时,将场地设置在户外,幼儿要想维持“建筑物”的稳定性,需做好“防风措施”。这些措施既能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又能培养幼儿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抗挫能力。
(三)丰富游戏材料,发展创造能力
在幼儿自主游戏过程中,教师提供多种游戏材料,可以满足幼儿的不同需求,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除了常用的纸杯、积木、雪花片等,教师还可以提供废弃纸板、鸡蛋托、牛奶罐、彩色卡纸、雪糕棒等。在自主游戏中,有的幼儿将鸡蛋托剪裁、涂色,做成了装饰画;有的幼儿把雪花片拼成花朵,插在牛奶罐做成的花瓶中;还有的幼儿用雪糕棒和卡纸做成了糖葫芦。多样的材料可以构建丰富的游戏场景,发展和提升幼儿的创造能力。
二、拥抱自然,培养感知能力
(一)感受事物变化,培养观察能力
自然中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对幼儿也有天然的吸引力,当幼儿接触自然,他们会自发性地去观察与感知事物的变化。
班级认养了一棵“班级树”,有的幼儿喜欢跟树比高高,记录树苗的生长;有的幼儿喜欢捡拾落叶,惊讶于树叶色彩的变化。一旦树叶上多一只小飞虫,大家都紧张地围在一起,讨论飞虫会不会伤害“班级树”。当他们走进大自然,都变成了善于观察与发现的小能手。
(二)利用自然材料,培养审美情趣
拥抱自然,能让幼儿感受美、发现美以及创造美。
在户外活动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幼儿聆听鸟叫虫鸣,看花草树木,让幼儿感受到自然之美;其次可以引导幼儿说出他们眼中最美丽的事物,如天上飘动的白云、随风摇摆的树叶;最后让幼儿捡拾各种落叶,粘贴成树叶画,或者将树叶涂上颜料,拓印出各种图案。在自然中,幼儿不仅是美的发现者,也是美的创造者。
三、回归生活,构建认知结构
(一)生活走进课堂,培养行为习惯
陶行知曾说“生活即教育”。在“双减”政策指引下,我们将尝试对幼儿的教育内容从书本知识迁移到生活中,这样可以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例如教师与幼儿一起做蔬菜沙拉,通过洗、切、拌等步骤,帮助幼儿掌握生活的本领;与幼儿一起“开超市”,引导幼儿使用礼貌用语。在“娃娃家”活动中,教师和幼儿一起设计吃饭、睡觉、生病等情景,引导幼儿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生活走进课堂,可以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课堂走进生活,提高自理能力
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可引导幼儿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中,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例如学习了剪窗花、制作鸡蛋托插画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回家后装饰自己的家;学习了交通口令,教师为幼儿设置充当“家庭安全监督员”的任务;模拟完娃娃家,教师引导幼儿在生活中也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习了安全小知识,幼儿再进行情景扮演,帮助幼儿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课堂源于生活,又回馈于生活,课堂走进生活可以帮助幼儿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增强安全意识。
四、故事教学,丰富情感体验
(一)开展情境教学,感受生活哲理
对于幼儿来说,单独听故事,难以让他们理解故事背后的哲理。故事教学中,教师采用情境教学法,利用教具、图画、服饰等可以带给幼儿直观的体验。
在开展故事《懒惰的老鼠搬家》时,教师可以准备老鼠、蚂蚁、猫等卡通动物作为教具,将卡纸剪成陷阱,出示蔬菜水果等食物,让幼儿看到懒惰的老鼠偷取食物,被猫追赶,被陷阱卡住的过程,从而明白偷东西不是一个好习惯,不劳动就没有收获,也不值得别人尊重。在情境教学中,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幼儿生活哲理。
(二)巧用角色扮演,培养道德品质
角色扮演活动,可以让幼儿深入地理解故事内容,感知故事主人公的内在情感。
例如在开展故事《三只蝴蝶》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幼儿自主选择角色进行扮演,引导他们体会三只蝴蝶团结互助、同甘共苦的情感。在开展故事《鸡毛信》的教学活动时,教师将故事改编成儿童剧,幼儿在表演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海娃的顽强与机智,同时激发幼儿敬佩先辈、热爱祖国的情感。故事教学中的角色扮演,可以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
五、多元评价,尊重个体需求
(一)多元评价主体,助力焕发潜能
创设幼儿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可以增强幼儿的自信,激发幼儿的潜能。
例如在“开超市”活动中,为了“招揽顾客”,教师鼓励幼儿说说自己的商店好在哪里,让幼儿认识自己的长处;让幼儿评价同伴的店铺,说出同伴的闪光点,认识他人的优点。针对幼儿的表现,教师即时评价、多元评价,并在课后,将活动过程反馈给家长,鼓励家长对幼儿行为进行赞扬,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多元评价主体,可以让同伴交流、师幼交流、家园交流更进一步,全面助力幼儿潜能发展。
(二)多元评价内容,明确发展方向
教师应遵循幼儿的个体差异与发展规律,在评价时摒弃“你真棒”“你真聪明”之类的通用性评价,将评价内容具体化、差异化。
例如在评价内容方面,教师可以从观察思考、合作协调、关爱他人、卫生习惯、坚持性等多方面进行评价,将评价内容细化到具体某一点上。如“在野战游戏中,铭铭速度最敏捷,如果老师讲游戏规则时,你可以更安静,那你就是一名有战斗力又守规则的士兵。”多元的评价内容与评价方式,可以引导幼儿明确自身优点以及需要努力的方向,促进幼儿的进一步发展。
综上所述,“双减”政策给幼儿教学提供了新理念、新思路。幼儿教师应当积极响应政策号召,以立德树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为教育目标,呵护幼儿的身心健康,帮助他们获得多维度发展,借助自主游戏、拥抱自然、回归生活、故事教学等多种教育方式,构建多元评价,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感知能力、认知结构、情感体验等,让每个幼儿都能在教育中获得成长、收获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