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爱和自由的教育
2022-03-07尹超
尹超
1984年,我师范毕业来到北京大学附属小学(以下简称“北大附小”)。30多年来,北大附小培育了我、成就了我,让我从一位普通的语文教师成长为一名校长。自2002年开始担任正职校长以来,我和我的团队一起推动并见证了北大附小一系列重要的发展变化。
1.明晰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制定阶梯式发展规划
学校确立了“以人为本,让师生在爱与自由中快乐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和“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独具特色的发展,为使之成为健康的、幸福的、有价值中国公民和世界公民”的育人目标,以及“快乐、进取、儒雅、大气”的八字校风。
2002年至今,北大附小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02年7月—2006年7月:以硬件建设为主的内涵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明确提出“夯实基础、苦练内功、广泛汲取、韬光养晦”的发展战略。第二阶段为2006年7月—2010年7月:以软件建设为主的主动提质阶段,在这个阶段,学校在四年发展规划中提出了“抓细节,促内涵;搭舞台,推名师梯队;拓视野,与国际接轨”的战略方针。第三阶段为2010年7月—2014年7月:硬软件建设并行,提出了“科研引领、课程助力、特色发展、多元开放”的战略规划。第四阶段为2014年7月—2018年7月:集团发展为主,提出了“文化润泽、课程助力、名师引领、集团发展”十六字方针。第五阶段为2018年7月至今:创新发展为主,提出了“创新引领、科研助力、夯实内功、优质均衡”的发展战略。
2.建设有北大气息,让学生能自由呼吸、心灵释放的花园式校园
我们对北大文化寻根溯源,沿用青砖、灰瓦、红廊柱等北大文化元素,对3栋欧式别墅、1栋明清古建修旧如旧,完整地保留了176棵古树,确立了“依树而建”新思路,自筹资金在北京市率先建立起了第一栋生态教学楼。筹建体育馆,我们同样从传统文化与北大文化中汲取智慧,让师生共同参与设计,最后建成了多功能的泡泡馆。现在,北大附小文化古迹众多,人文氛围浓郁,学生们在这里耳濡目染,得到了浸润和滋养,学校成为学生们自由呼吸、心灵释放的花园式校园。
3.构建一支“宽口径、厚基础、大视野”的多元异质的教师队伍
我们的教师团队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多元异质。其中,有国内著名院校毕业的,也有海外留学归来的;有师范专业的,也有新闻、出版、法律等非师范专业的。因为专业背景不同,这些教师能够跳出国门看教育、跳出教育看教育。除了教师团队的“宽口径”,在“厚基础”上,我们也有自己的规划和追求。随着课程建设和改革的深入,学校的特色课程建设越来越需要能够起专业引领作用的教师,如引进清华美院毕业的硕士研究生以及拥有国家二级翻译、二级笔译资格的翻译系硕士等。这样“宽口径、厚基础、大视野”的教师团队为学校发展积聚了强劲的动力。目前,学校一共有教师201名,其中硕士研究生103人,特级教师4人、市区骨干教师61人。
4.建构学玩合一、多元开放的生命发展课程体系
我们以爱(Love)、包容(Inclusion)、自由(Freedom)、尊重(Esteem)为核心思想,构建了三层五类的课程架构模型。“三层”指的是面向全体的基础类课程、面向群体的拓展类课程、面向个体的研究类课程;“五类”指的是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健康艺术、社会交往、国际理解五个学习领域。三层五类课程体系一共包括10余个学科群、25个课程模块、145门课程。
“双减”实施以来,学校为学生开设了“百家讲堂”课程。课程内容涉及文学、科技、经济、法律、国际理解等多个主题和领域,共203门课程。“科学小实验”“走进宇宙的世界”“神奇的大脑”“科技改变生活”“财经素养知识”等,深受学生喜爱。
1991年,冰心先生给学校题字:“专心地学习,痛快地游玩”,现在这句话已深刻浸入教师的心田,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中玩、玩中学,轻负担、高质量已成为学校的鲜明特色。
5.推动教育均衡发展,让优质教育惠及更多的家庭
放眼天下,心怀人民,始终是北大的文化精神。作为北大人,应有开放、包容、共生的胸怀,让更多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多年来,北大附小始终是国家教育均衡发展战略的积极响应者、践行者。
2015年至今,学校先后承办了3所公办分校、2所民办学校、1个市级师训中心,形成了集团发展的新格局。不同办学区域、不同办学体制和谐共融,探索研训结合、浸润式成长的教师专业发展新路径。所有师生理念共进、文化共育、管理共商、教学共研、资源共享,在北大附小这所百年老校引领下,催生出一批新的优质学校,整个集团生机蓬勃,发展态势良好。
作为校长,尊重、关爱、引导、激发、唤醒教师的内在动力,点燃他们的创新热情,这是我一直以来的坚守,只有真爱,才有资格真说、真批评、真指导。“办学就是要办出个温馨舒畅、贯通学与玩、融汇情和理的人文氛围。放飞孩子,是学校教育最终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