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其文 达其义 共其情
——第十三届“中南大学—《英语世界》杯”翻译大赛汉译英点评
2022-03-07符白羽
文/符白羽
本届“中南大学—《英语世界》杯”翻译大赛吸引的参赛人数创下新高,说明该翻译比赛的社会认可度在持续提升,也体现出广大英语学习者通过比赛不断提高翻译能力的强烈愿望。然而与此同时,组委会收到的译文也暴露出不少理解与表达方面的问题。本文将根据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和需要注意的地方,从准确理解原文、调整篇章结构及打磨细节部分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原文节选自2002 年由岳麓书社出版的《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前言部分。作者唐浩明是研究曾国藩的大家,对曾国藩其人其事有着深刻见解,一些核心观点体现在该书前言中。
准确理解原文
翻译的第一步便是理解原文。所谓理解,不光需要反复通读全文,还要针对原文做一些背景研究。
原文的标题为“一个大人物的心灵世界(节选)”。值得注意的是,括号里的内容是需要翻译的,因为它是原文标题的一部分。“大人物”究竟如何翻译,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最常见的翻译版本有:a great man、a big shot、a great figure,还有的将之译为a giant、 a big wheel、a powerful figure 等(此处暂且忽略标题中应注意的大小写问题,下同)。类似的表达还有:a prominent person、an eminent figure、an influential person 等,不一而足。对“心灵世界”的翻译也出现了多个版本,比如psychological world、psychic world、spiritual world、spirit world、inner world、mind、mind world 等。“心灵世界”不等同于“心理世界”,因此psychological world 和psychic world 没有契合原文,spirit world 和mind world 的表达不够地道,mind 过于简单。相较之下,spiritual world 和inner world 是较好的译法。
原文以“十几年前,随着《曾国藩全集》和以曾国藩为主人公的文学作品的出版”开头,时间线的处理看似简单,其实不然。有人曾指出,应当将准确的时间线翻译出来,建议使用20 世纪90 年代为妥。这种说法是将文末的2002 年往前倒推了十几年而来,但在给出准确的翻译之前,我们需要弄清楚的是,《曾国藩全集》到底是何时出版的?其实,《曾国藩全集》早在20 世纪80 年代就已经出版,后又经历了多个版本。我们只需要将“十几年前”按字面意思直译为a dozen years ago 或more than ten years ago 就可以了。
“望文生义”是翻译过程中的大忌,对于高频词汇而言尤为如此。正是因为它们相对其他词语,出现在更多不同的上下文中,因此意义的搭建也有了更多可能。建议译者在提交译文之前,要将译文再对照原文反复熟读、推敲,对口吻、节奏、语言的感情色彩、意义的内涵以及表达形式等方面进一步润色。下面试举几例以探析翻译过程中对词语的选择。
绝大部分参赛译文把第一段的“早已被遗忘”译为long-forgotten 或who had been forgotten for a long time。还有少数译文给出的是who had passed into silence for a long time 或who had been left behind 这样的表达。如果我们细细品味,会发现“遗忘”和单纯的“忘记”是有区别的。我们可以考虑使用短语had long since passed into oblivion,以增加译文的文学性。
“引起国人的广泛兴趣”中的“引起”从字面上看有很多译法,如trigger、draw、lead to、give rise to、generate、spawn 等,要让这一动作更为传神,可以考虑用spark 或ignite,两个词均有由动到静的含义,让由曾国藩作品引发的人们对其人的兴趣跃然纸上。
第二段中“叱咤风云的人物”的译法也是五花八门,比如figures who have reigned、influencers、people enjoying significant reputation、characters who roared and raved at the whirlwind、influential and honorable figures、masterful figures、figures who have ridden the whirlwind、all-powerful figures、dominated celebrities、figures who dominated the history for one time、earthshaking figures。这当然体现了人们对何谓“叱咤风云”的开放式解读,但我们同时也不要忘了,翻译是戴着镣铐跳舞的行为。原文使用的是夸张的写作手法,如果在翻译的过程中没有领会到这层意思,仅仅在“人物”前面加上不痛不痒的important 或者powerful,译文就无法体现出原文中的力量。“风云”暗指变幻莫测、波诡云谲的历史时局,“叱咤风云”指的是大声怒喝便能使风云变色,形容声势威力极大。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把此处译为figures who wielded enormous influences in modern Chinese history。
在处理本段最后的“此人身上有着民族和文化的负载”时,也存在不少值得商榷的地方。很多译文干脆直接使用机器翻译,将“负载”译成he has a load of、ethnic and cultural load on him 等。“文化负载词”确实一般译为cultural-loaded words,但我们是否可以跳出字面意义的范围,找到更多的可能呢?毕竟,翻译也是一项“百花齐放”的活动。有的译文给出了he is the embodiment of 或he embodies 这样的表达,也就是说此人身上承载或体现了民族和文化的特点,值得大家参考。而如何翻好“民族和文化”也是需要动脑筋的地方。在翻译“民族和文化”时,要清楚这两个概念在上下文中的内涵,故在两个名词前加上限定性定语,译为traditional Chinese nation and Chinese culture。
对“众多领域和层次”的翻译需要弱化阶级的概念,避免使用different classes 这样的表达,可译为a wide spectrum of people。
“这些原本不是问题的问题”中出现了两个“问题”,翻译时该如何处理?第二个“问题”,指的正是前面一个句子中提到的各种以问号结尾的问题,因此译为questions 是没有疑问的。而“原本不是问题”指的是人们之前没有考虑过这些问题。依据本段开头信息,“原本不是问题的”是指“以往从未出现过的”,可译为never arose in the past。
调整篇章结构
第一段中的“官场士林、商界军营乃至市井百姓”是并列结构,但句意却并不并列,有的指场所,而有的指人群。其实,我们可以把官场士林和商界军营看成是对官员、学者、商人和军人的指代。这样一来,英文的句式和句意都可以并列起来了,结构也变得对仗工整。试译如下:…officials, scholars, businesspeople, soldiers, and even ordinary folks.
“中国近代史上叱咤风云的人物岂止千百,为何此人能得到众多领域和层次的关注”这个问句出现在第二段的开头。作者显然是想要突出曾国藩在叱咤风云的人物中得以脱颖而出的魅力。不少译者对作者的语气揣摩不够仔细,只是简单地译成there are 的句式结构,这样一来,译文的意思就变成了“在中国近代史上千百个叱咤风云的人物中,此人得到了众多领域和层次的关注”,与原文在语气上是有较大偏差的。的确,英语中似乎很难找到与“岂止”对应的词语,但我们不妨借用电影《卡萨布兰卡》中的经典台词“Of all the gin joints in all the towns in all the world, she walks into mine.”的句式结构来强调原文的后半句,增加感情色彩。这样一来,译文的结构可以是:Of countless figures who wielded enormous influences in modern Chinese history, what is it that makes Zeng Guofan stand out to gain attention from a wide spectrum of people?除了借用台词中的句式结构外,后半句英文还以what is it 开始,进一步突出了问句的分量。有的译文则将“此人”译为this man alone。alone 一字十分传神,不失为另一种聪明的处理方式。
我们再来看第三段的第一句话:“当今的时代,是一个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西方文化仗着经济实力的强大,正在向全世界各个角落风卷残云般扑来,大有排斥、压倒一切文化的势头。”在这样一个长句中包含了大量的碎片式信息,由于没有连接词,看似不同的分句之间结构松散,给英文处理造成一定困难。我们在翻译时首先要考虑的是找出句子的主干和枝干部分,使分句之间形成明显的逻辑关系,并保持平衡。“当今的时代,是一个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提供的是背景,在英文中作为状语给出,把“仗着经济实力的强大”作为插入语,“大有排斥、压倒一切文化的势头”以动名词作为补语结束。试译如下:In an era of global economic integration,Western culture, on the strength of economic power, is sweeping across every corner of the world, putting other cultures under threat of being overwhelmed and even superseded.
第六段的最后一句是:“佛家说一叶一菩提,一花一世界,古人说一经通而百经通,说的都是这个意思。”不论是一叶一菩提,一花一世界,还是一经通而百经通,都体现了古人的智慧。译者不仅要努力传达文字背后的思想深意,还要看到两个“说”之间的联系。《西游记》第二回里说到“我如今一窍通,百窍通”,也有异曲同工的道理。余国藩对这句话的翻译是“But this Monkey King was someone who, knowing one thing, could understand a hundred!”。在此语境中,我们可以不用过于追求字面含义,将作者想要传达的意思译出即可。试给出参考译文如“Buddhism has it: It is a wisdom to see a bodhi tree in a leaf and a world in a flower, just the way the ancient Chinese people advocated that the fundamental knowledge about the segment is always the key to understand the whole.”。两个分句中间加上just the way,便能将前后意思很好地联系起来了。
打磨细节部分
细节成就完美,却常常成为译者忽视的问题。究其原因,恐怕是因为很多人认为这些细枝末节的地方既不影响整个句子的结构,也不会颠覆原文的意思。然而事实上,不地道的表达会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到不顺畅,从而影响整个阅读体验。因此,再小的细节也不能被当成小问题。我们只有不断夯实自己的英文功底,在翻译过程中“多拘小节”,以求达到准确的表达,才能有更好的译文产出。
我们可以把格式问题划分到细节部分。《曾国藩全集》这一书名译成英文时要用斜体,而不少译文没有用斜体,有的则用引号将书名括起来,有的甚至直接挪用中文中的书名号。这些显然都是不符合规范的。
通常来说,中文人名的翻译使用拼音即可。原文第一段的最后一句中出现了“曾文正公”的说法。纵观全文,只有此处将“曾国藩”的名字改称为“曾文正公”。“文正”是曾国藩的谥号。作者之所以在这里使用“文正”,其用意在于指出曾国藩的声名显赫及其影响力,与前文中的“大人物”“一度曾经改变历史走向”等说法遥相呼应。如果直接使用拼音来翻译这一人名,会让读者不知所云。而如果仅仅为了增强阅读译文时的顺畅体验,摒弃翻译其谥号而仍然使用Zeng Guofan,则忽视了作者的言外之意,也是不可取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推荐使用加注的翻译方法,以达到对等的效果。注解的形式不一而足,可以在他的谥号后用括号加以补充说明,也可以用尾注的方式附在文末。当然,如果不仅在注解中说明“文正”是谥号,还能补充谥号的文化意义和“文正”二字的含义,译文质量会更上一层楼。我们从提交的译文中试举例一二:
译文一:his canonized name
译文二:his posthumous title
译文三:Wenzheng, a term used to highly summarize the life of a historical figure, and this title represents the fact that Zeng Guofan was highly respected and admired by the literati.
译文四:Wenzheng Gong is a posthumous title given to highly talented scholars.
参考译文:a posthumous title “Wenzheng” (literally meaning “literary uprightness”, the highest honor ever conferred on a late civil official)
经典作品常常会出现很多不同的译本。读者在选择译本的过程中,往往会把是否有注解作为考虑因素之一。因为大量的注解不仅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原文中晦涩的信息,也体现出译者严谨勤勉的态度。比如,读者在阅读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许多“网格版”世界名著经典译本时,会发现里面的注解详细准确,为他们打开了一扇了解异域文化的窗口。这些译本也成为翻译工作者们学习的范例。
单词首字母的大小写问题也应当进行规范。第三段中的“西方文化”更准确的译法应为Western culture,类似的还有Western world、Western civilisation、Western hemisphere 等。
介词的搭配也是译者容易忽视的地方。原文最后给出了出处,即选自《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前言。根据英文搭配习惯,preface 后面的介词应是to。类似的情况还有prelude to、reply to、answer to、response to 等。然而大部分的译文要么没有翻译出处部分,要么使用的是preface of 的搭配。
另一个需要指出的是单词的单复数问题。比如,大多数译文在翻译第二段中的“个人经历的传奇性”时都调整了结构,即“传奇性的经历”,但“经历”一词应译为experiences。之所以用复数,是因为此处的experience 是一个可数名词,同时从侧面说明了主人公经历的丰富。
虽然要给出一篇“完美”的译文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译者至少可以通过秉持严谨的翻译态度,勤用工具书,朝着“更好”的译文不断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