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医院建设评价标准背景下的医院信息化顶层设计
2022-03-07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信息科张家庆
文 |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信息科 张家庆 赵 迎
一、背景
近年来,国家卫生健康委陆续发布了《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标准体系(试行)》、《医院智慧管理分级评估标准体系(试行)》等智慧医院建设标准规范及评价标准,指导医院通过“智慧服务”“电子病历”“智慧管理”建设,构建医疗、服务、管理“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系统。在国家新一轮智慧医院评价体系下,截止2021年11月,全国公立医院通过“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五级乙等的有53家,四级甲等的有451家;电子病历应用水平分级达到7级的有4家,达到6级的有22家,达到5级的有146家;通过智慧服务分级评估四级的有1家,三级的有28家,智慧管理分级评估暂未开展。
我国医院从上线HIS系统开始,便开启了现代信息化建设征程。经过《全国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管理办法(试行)及评价标准(试行)》《国家医疗健康信息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方案》等一系列对标建设后,目前我国大部分三甲医院已完成基于医院信息平台的临床诊疗、患者服务、临床管理、运营管理等系统的建设,并开启新一轮智慧医院建设,着力打造覆盖院前、院中、院后的线上线下一体化便捷就医服务体系,大力发展互联网医疗,智慧医院服务网络已初具规模,但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二、当前主要问题
(一)业务支撑仍有短板
目前一般的三甲医院已建设应用的信息系统涉及临床诊疗、运营管理、患者服务等多个方面,业务系统数量庞杂,面向的用户对象众多,用户需求也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而不断变化。若信息系统未及时升级迭代,则会导致用户使用体验不佳,例如电子病历系统的AI技术应用、护理系统的物联网技术应用等。另一方面,虽然已建设信息系统达百余个,但医院实际的业务流程中仍有短板,例如运营分析、后勤管理等方面。
(二)硬件基础设施落后
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包括医院信息机房空间狭小,建设异地灾备机房条件不足,硬件基础设施缺乏计划性,服务器等硬件基础设施未建立更新淘汰机制,无线网络的建设和规划存在不足,网络和信息安全设施和体系不健全,应急演练和预案仍有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的空间等。
(三)全流程业务闭环管理仍有差距
目前仅有小部分完全实现医院业务闭环的要求,大部分医院整体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仍显不足,一定程度上无法满足数据共享及业务闭环管理要求。在临床诊疗方面,如电子病历系统与健康管理系统没有实现系统对接;在运营管理方面,如人事、财务与临床、教学、科研等未实现完整对接;总之,系统建设没有达到整体协调的效果。
(四)数据价值未充分体现
一方面,无法为医院全面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存在数据统计相对困难,存在手工统计和处理方式。没有统一的数据统计规则,导致各统计口径数据存在差异。没有开展数据治理,数据管理使用缺乏统一的机制,未建立合理有效的数据统计、提取、使用等的全面管理制度。另一方面,对于诊疗数据的应用不充分,例如经典病例的分享、辅助科研临床决策等方面都未充分应用到历史诊疗数据。
(五)全国三甲医院信息化现状与高水平智慧医院评价标准仍有差距
目前全国有三甲医院1611家,全国通过“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四级甲等及以上的医院有504家,为全国三甲医院数量的31.28%。通过电子病历应用水平分级达到5级及以上的医院有172家,为全国三甲医院数量的10.68%。通过智慧服务分级评估三级及以上的医院有29家,为全国三甲医院数量的1.80%。智慧管理分级评估暂未开展,但根据同行交流的自评估结果,各医院智慧管理水平普遍不高。
(六)信息化建设缺乏全局性和规范化
过去近30年,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大多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医院缺乏统一的需求目标,医院信息化的主要内容是急需的基本业务,而相对不急迫的需求便长期搁置。另一类是各部门信息化热情高,“各自为政”建立管理系统,但都是一个个“孤岛”,信息无法共享。即使到近几年,多数医院开始引入第三方咨询公司开展整体规划,但最终决策者仍是医院领导和专家,他们对于医院信息化的认识和理解更多会从临床工作出发,对于信息化建设需要长期规划、不断升级优化、短期难以取得明显经济效益的特点不理解。因此,现阶段医院急需从系统和全局的高度,规范有序地进行信息化整体战略构想和顶层规划设计。
三、医院信息化顶层设计目标及原则
(一)目标
围绕“健康中国”、“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为宗旨,坚持服务患者、服务医护、推动医院精细化运营管理,不断完善信息系统建设。结合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及发展趋势,对信息化未来发展的全局性、关键性问题进行研判,提出解决思路和方案,进行整体谋划,描绘出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路线图,作为医院一定时期内信息化建设的依据和标杆,以适应未来医疗生态、助力医院中长期发展战略。
(二)原则
一是从医院发展的实际和自身特点出发,注重医疗、服务和管理的全面统筹、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逐步深入;二是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用、以评促改,以智慧医院评价体系标准为指引,以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为抓手;三是分级分类分阶段建设,合理利用已有资源,确保建设不重复、不交叉,保证资源的合理配置。
四、思路及策略
(一)提升对信息化顶层设计的认识
信息化顶层设计是医院信息化整体发展理念的具体化,首先需要各参与者目标认同和理念一致,其次要对顶层设计的理论和方法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因此,在顶层设计工作开始前,需要面向医院领导和专家进行一次医院信息化顶层设计思路和方法的专题宣讲,以便后续工作的顺利协调和开展。
(二)开展现状调研与分析
基于医院战略发展目标和业务发展趋势,通过现场访谈和调研问卷的形式,全面深入调研医院信息化现状,包括信息化应用现状、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对标情况等,分析总结问题和整体状况,形成调研报告、需求分析报告等。
(三)梳理业务流程、数据分步和流向
梳理业务流程,明确各业务流程中的数据类型、数据分步和流向,进行业务流程整理和规划。将医院战略目标分解到关键业务目标,对关键业务流程进行优化设计,明确医院信息化战略目标,描绘信息化建设蓝图,并最终落实到医院信息化具体实践。
(四)形成智慧医院建设方案
根据前期调研分析和设计情况,进行风险与效益评估,拟定实施策略与计划,合理的资源与投入估算,最终形成智慧医院建设方案和项目清单,清单包括投资概算、年度计划、年度投资概算等,并提交医院领导和专家评审通过。
五、实施路径及保障措施
实施路径主要分为六个方面:一是面向患者,重塑患者全流程就医服务体系,提升患者就医体验和满意度;二是面向临床业务,夯实基础业务系统,提高临床诊疗的工作效率;三是面向医疗管理,围绕医疗质量和安全,提升管理可及性和效能;四是面向运营管理,打造业财融合,提升管理效率、实现精细化管理;五是面向科研教学,强化科研教学信息支撑平台,提升科教管理水平;六是面向区域医疗,促进跨机构的互联互通,推动联盟建设和业务发展。
保障顶层设计的顺利实践,还需要提供一系列保障措施,第一要有健全的管理机制,实施“一把手”工程。第二是信息化建设投入保障,包括项目新建和已建设项目的升级运维。第三是信息化专业人才保障,以构建全面的信息化人才体系。第四是筑牢医院信息基础设施,提供安全可靠的信息网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