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场所精神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研究*
——以柳州市曙光西路为例

2022-03-07艾相仁

城市建筑空间 2022年1期
关键词:西路曙光场所

刘 悦 ,姚 璐 ,艾相仁

(1.柳州工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广西 柳州 545616;2.长春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0 引言

刘易斯·芒福德曾经将城市比作一部人类历史文化的记录簿,其重要章节就是特色区域和历史特征鲜明的街区。历史文化街区是文脉传承的核心区域,是城市记忆与文化的载体,而老街的存在则是一座城市对于历史文化、地域特色、民俗风情的最好体现。本文梳理出柳州市曙光西路历史文化街区亟待解决的问题,从场所精神的视角为城市历史街区空间的景观研究提供“活化”保护和发展新思路,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路径,希望对探索历史文化街区空间的保护和发展规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为未来的历史街区再生和延续过程中实现城市特色的塑造提供借鉴和思考。

1 场所精神理论概述

“场所精神”最早源于古罗马人的信仰。20世纪70年代初,挪威建筑理论学家诺伯舒兹在《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一书中提出“场所理论”,首次将现象学范畴的认识引入建筑领域,主要指“场所就是具有特殊风格的空间”[1]。现象学立足于还原事物的本质,探求人的内在感受和身心体验。建筑现象学是利用现象学的研究思路,探讨人、建筑、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场所精神是基于建筑现象学为人与场所发生亲密关系呈现人对空间事物的感知和对地方记忆的存储,使人对场所产生情感上的依赖,引起人们对场所价值、意义的认同感和强烈的归属感。

2 曙光西路历史文化街区的调研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二批自治区级历史文化街区名单的通知》(桂政发〔2018〕44号)将柳州市曙光西路历史文化街区、东门历史文化街区定为第二批自治区历史文化街区。曙光路曾是一条极为兴盛的官商要道,见证了柳州从1926—1949年的革命斗争史。这里保留了大量历史文物与遗存,如中共桂柳区工委驻地旧址(曾为中共广西城工委书记陈枫的旧居)、曙光西路民居群、中山西路骑楼街和小南路后街民居群等历史建筑,同时也是地方小吃汇集、市井气息浓重的地方,是柳州极富历史意义与价值的传统街区。

以下从历史建筑立面、街道、景观环境3个方面对柳州市历史文化街区进行分析。

2.1 建筑立面

长青路48号街区老建筑原为政府收回项目,如今租赁给居民作为商业运营,目前主要经营服饰生意,大门保留建筑初期的木构式(见图1)。一部分老旧建筑已经荒废(见图2),年久失修无人居住,安全系数降低,建筑立面保留着原有模样,阳台采用红砖砌筑,门窗是木结构。另一部分老旧建筑,房屋结构没有发生改变,一楼大部分以商铺为主,二楼以上用于居住,门窗洞口部分有所保留,建筑立面上做了现代化的装饰处理(见图3,4)。曙光西路38号建筑的立面重新做了装饰,唯一保留的是原住宅前的门楼(见图5)。如图6所示,中山西路的骑楼群经过柳州市政府斥资修缮,以全新面貌展现给居民。对建筑立面的保护,是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应对传统建筑元素进行现代转译。

图1 长青路48号街区老建筑木构大门

图2 长青路98号荒废建筑

图3 曙光西路43号宋宅

图4 曙光西路43号宋宅立面改造

图5 曙光西路38号建筑立面改造

图6 中山西路的骑楼群

2.2 街道

街道空间是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鲁道夫斯基将街道比作城市的“房间”,街道空间对建筑物来说是外部空间,对城市来说是内部空间。街道是城市的基础,街道因周围建筑而存在,没有建筑街道将不复存在。由此可知,建筑是街道组成的重要元素,街道的空间形态与肌理则取决于两旁建筑物和地面的组合排列方式[2]。

曙光西路历史文化街区位于柳州市城中区,西起红光桥,东至小南路,南临柳江,北至中山西路,主要为曙光西路两侧的建筑物。曙光西路的街巷形态自明代时已呈鱼骨状的街道肌理,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呈现出目前的曙光西路历史街区的空间肌理(见图7)。

图7 鱼骨状的街道肌理

2.3 景观环境

景观环境是承载着居民集体记忆的空间场所,可以将其划分为动态景观和静态景观两个方面。前者主要指的是街道中穿梭的车辆及人群,使得街道充满活力;后者主要是指街道两旁的绿化、环境设施、建筑物和小品等,使得街道景观更好地为人们提供舒适的环境和愉悦的享受。

曙光西路街区内主要以原住居民为主,保留原生态露天市场的购物方式。街道两侧建筑物的一楼大多是商铺,街道狭窄,下雨天的青石板路只能采用古老的地上排水系统,环境相对较差(见图8)。建筑群密集,基础设施不完善,植被以及绿化的覆盖率很难实施。但商铺集聚当地手工制作的各种传统特色小吃,吸引了不少外来游客和周边的市民(见图9)。伴随着店家的吆喝声以及居民打牌的嘻哈声,大街小巷在用实际行动讲述着老柳州的城市文化与传统精神,市民生活在其中愉悦而舒适,给人带来繁荣安定之感。

图8 街区景观环境

图9 传统特色小吃

3 街区的保护与活化策略

阿德里安·高伊策是荷兰最具影响力的景观设计师,其很多作品强调对历史的解读,一些建筑遗迹为后人了解历史提供了渠道,总督岛项目中的遗留建筑是为了让人们看到老旧工业厂房和海军基地遗迹。柳州市曙光西路保留的历史建筑和街区文化具有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两种保护价值:前者是为普通市民乃至后人提供认识老柳州的途径,使其对历史文化街区有更多的了解;后者是景观空间最直接的场所精神表达,为周边居民传递和创建良好的精神家园,通过其解读历史、感染公众,让居民感受到场所的归属感[3]。

3.1 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

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既要注重对历史建筑和文化的保护,也要协调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要采取“保存-更新-延续”的方式,以下主要从历史文化内涵、历史遗存建筑和建筑群特征、景观环境3个方面进行阐述。

3.1.1 历史文化内涵

曙光西路历史文化街区有历史人物——辛亥革命烈士刘古香,为了纪念1947年曾改名为古香西路,最西仍叫铁局街,1950年称兴仁西街,1978年才更名为曙光西路。对该历史街区的保存,传承历史文化,记录历史变迁、历史人物以及历史事件,是对城市文化的延续与传承。

3.1.2 历史遗存建筑和建筑群特征

随着柳州的发展,一些陈旧的观念和物质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是曙光西路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具有历史价值的场所却始终被人们所记忆。这里遗留的历史建筑分别为曙光西路223,225,237,231号民居,中山西路骑楼群2处,小南路骑楼群1处,小南路后街 4,5,7,10,14,15 号民居。

历史遗存建筑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中最重要的内容,它是地域文化的特殊符号,在维护和修缮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两点:①对街道中曾出现过的文化特征、装饰要素等传统符号加以利用,让其以一种全新的符号方式再现,并与现代设计相结合;②老建筑不再是简单的“修旧如旧”,而是要保持新旧共生,在档案保护中还应留存真实照片的新旧对比以及图纸的修复方式,为后人留下可寻的足迹,利用新的符号语言使市民产生文化的认同感。如果一个城市中传统与历史遗迹全部消失,那么这个现代化城市只能是文化断层的光鲜空壳,成为丧失文化根基的灵魂。

3.1.3 景观环境

历史文化街区景观空间的再造与重塑,可以提升生态功能,达到宜人悦目的宜居效果。由于曙光西路历史文化街区地块居住场所较为密集,街道狭窄,缺少植被覆盖,因此可以对其从以下方面进行改造和完善。

1)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对建筑屋顶和阳台进行绿化改善;街道采用树池等方式种植一些适宜生长的小型绿植,形成小的生态系统,作为对历史文化街区景观空间的补充和完善。

2)街区中的历史遗存建筑和建筑群体特征是景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保护好历史街区的完整性,才能实现对街区景观的保护与再造。

3)滨江西路与柳江相邻,保存原有的景观特征,保护生态环境,为居民提供更多交往和交流空间,供休闲、游憩、观景、疏散等。

3.2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策略

历史文化街区是居民活动的主要场所,秉承“以人为本”,体现乡土文化,是历史文化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保护方式。活化作为再造的核心策略,是针对场所意义缺失而提出的,可以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类项目,以下主要从场所的归属感和寻根行动2个方面阐述。

3.2.1 场所的归属感

场所精神是人们被城市景观空间体验所唤醒的情感或精神上的共鸣,因而产生场所的归属感。曙光西路历史文化街区场所精神的营造可采取以下策略。

1)保留街区内外景观空间的置换状态 打破传统的独立空间,一楼开放式的商业空间与街区的公共空间形成一个网络,仿佛一个巨大的会客厅,热情而有朝气,提高人们的参与度,用一种独特的方式唤醒场所记忆,以人的空间体验更好地诠释场所精神。

2)对城市街区的保留 热闹是城市的特点,是最初淳朴邻里间的互帮互助,在这里可以找寻街道空间场所中有温度的因子。当人们离开多年再次归来时,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仿佛都在诉说着曾经的故事,这就是场所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3.2.2 寻根行动

城市在形式上发生变化,但其本质是亘古不变的,我们在追溯城市起源的过程中可以找到现实的影子,这就是寻根行动。曙光西路历史文化街区是老柳州历史中重要的一部分,留住乡愁就是留住柳州的“根”。

1)保留历史性建筑 留下老的建筑就是留下历史的痕迹,如街区中的历史遗存建筑、骑楼式的建筑群体特征、街区文化等。

2)保留民族文化 乡愁是民族文化的烙印,是扎根乡土的浓郁风情,壮族传统节日“三月三”还保留着包五色糯米饭、做彩蛋等多种习俗和活动,隆重的节日有助于乡邻间的团结与和睦。

3)保留传统的生活方式 露天的购物市场、传统特色小吃以及邻里间的日常休闲娱乐活动等都是柳州人乡愁的温度因子。城市街区以居民的生活为中心,有利于维护和睦的邻里关系,景观空间的强化有助于居民场所精神和幸福感的提升。

4 结语

柳州市曙光西路历史文化街区是相对保护比较完整的历史街区,本文从场所精神理论视角探讨了街区内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活化价值。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开发是一个漫长的动态过程,只有注重各个历史时期的人文积淀、提高公众的参与度,才能让居民在街道场所中找到归属感和认同感,记得住乡愁。

猜你喜欢

西路曙光场所
罕乌拉西路
手罢工啦
兴业路的曙光
梦里东方——CoCo都可白塔西路店
广州市荔湾区环市西路小学作品集
2020年5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2020年4 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2019年12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杨曙光作品
2019年11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