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可视化分析我国近10年工业遗产更新改造研究进展及趋势

2022-03-07蓝毕玮

城市建筑空间 2022年1期
关键词:遗产文献工业

蓝毕玮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建筑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0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近30年来的快速发展和迅猛扩张,城市规模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扩大,但这样粗放的城市扩张模式引发了城市内部发展的不平衡,尤其是近代形成的工业城市在“退二进三”政策的影响下,导致大量工业建筑遗留在城市中心[1]。如何正确对待城市内部的工业遗产,建设有机的城市生命体[2],成为亟待关注和解决的问题。我国虽然已有众多学者对工业遗产更新改造进行研究,但缺乏整体性及可视化分析。本文试图通过近10年(2010—2021年)国内工业遗产更新改造主题相关期刊文献为分析样本,重点分析工业遗产更新改造领域的主要研究聚类,总结归纳2010—2021年工业遗产更新改造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未来研究趋势。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工业遗产更新改造内涵与发展

自20世纪50年代工业考古学在英国产生以来,西方国家通过60年的发展形成了系统完整的工业遗产研究体系,我国伴随着城镇转型发展,对于工业遗产更新改造的研究与实践也在不断发展与进步。2006年《无锡建议》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工业遗产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3]。其明确了工业遗产的概念和保护内容,强调了我国工业遗产在“去工业化”进程中所面临的威胁。尤其是2006年至今的主题化研究阶段[4],涌现了刘伯英等一大批具有代表性的学者,相继发表《工业遗产的构成与价值评价方法》、《城市社会学视野下历史工业空间的形态演化研究》和《国内外工业遗产研究述评》等相关论文[5-7]。过去10年间,我国工业遗产更新研究的水平不断提升,使得工业遗产建筑逐渐被多方关注和重视。

1.2 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本文利用CiteSpace对收集文献进行分析,包括关键词共现及聚类、研究时间线程等知识图谱。选用中国知网(CNKI)作为本文的数据来源,利用中国知网的高级检索功能检索国内以“更新、改造”为主题词的工业遗产期刊文献,发布时间范围选择2010—2021年。经过检索和剔除“会议通知”“访谈”等非学术性文章之后得到文献1 079篇,所有文献以Refworks格式导出后作为本次研究的样本数据导入CiteSpace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2 工业遗产更新改造领域文献特征分析

2.1 文献发表数量分析

文献刊发数量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该领域的研究发展情况。从工业遗产更新改造领域刊文数量上看,主要可以分为3个阶段(见图1)。第一个阶段是2006年以前的研究起步阶段,相关论文总数不超过5篇;第二阶段是2006—2018年的缓慢增长阶段,各年份发表论文数量整体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第三阶段是2019年以后的快速增长阶段。2019年以后,我国城市进入了由增量发展转向存量更新的发展模式,工业遗产的保护及再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并且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2021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中明确提出推进工业遗产改造的城市更新行动,推动本年度工业遗产更新改造研究论文预计将达到196篇。

图1 2001—2021年CNKI工业遗产更新改造相关论文发表数量总体趋势

2.2 期刊载文数量

使用知网可视化工具对发表工业遗产更新改造论文的发表机构进行可视化统计分析可以得出,对于工业遗产更新改造关注度较高的为国内各大高校。在工业遗产更新改造研究的文献来源中,高校有29家,设计研究院1家,发文数量分别是458篇和9篇。在高校发文中,同济大学刊文量最高,发表文献数量达到65篇,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中心度。其余发文量超过20篇的高校有重庆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在研究内容上,高校对于工业遗产更新改造偏向于城市更新层面和文化价值层面的理论研究,而设计院明显偏向于实践导向研究。

2.3 关键词与研究热点分析

文献的关键词是对文献主要内容和研究主题的高度凝练,所以统计分析关键词也是对该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指标。使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工具对2010—2021年范围内的有效文献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和聚类分析(见图2),导出的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中,包含477个节点和1 137条节点连线,可以推断出各时期工业遗产更新改造的研究前沿和热点,并最终得到工业遗产、再利用、工业遗产保护、工业建筑遗产等15个不同的聚类。通过对我国工业遗产更新改造研究关键词共现图谱和关键词聚类知识图谱加以整合,得出近年来我国工业遗产更新改造研究的3个研究热点。

图2 关键词共现及聚类知识图谱

1)工业遗产更新改造与保护 工业遗产由于自身特有的历史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审美价值等[8],使其既不同于传统更新方式般的推倒重来,也不同于历史文物保护般的静态保护,而是特有的一种动态的、发展的保护更新方式,它不仅要注重“新”的部分,更应该注重留下工业遗产自身本真的价值。

2)工业遗产更新改造与城市更新 城市犹如一个不断代谢的生命体,伴随城市发展演变出的拆毁、改造和保留成为主要更新手段[9]。在进行工业遗产更新改造时,有意保留工业遗产自有的地域文化和城市记忆、城市肌理等,实现工业遗产更新改造和保护的平衡互动与和谐共存,是后工业化时代老工业城市更新的一个重要任务。

3)工业遗产更新改造与文化创意产业 目前国内多数文化创意产业园都建于工业遗产的基础上,形成了文创园与工业遗产更新改造的创造性结合,既能带来经济效益,也有助于提升文创产业的独特性、归属感和场所感[10],形成了新兴产业与工业遗产相结合、科技发展与文化传承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3 工业遗产更新改造领域未来研究趋势

将2010—2021年工业遗产更新主题文献以关键词第一次出现年份来划分形成的关键词时区共现知识图谱,每个节点的位置代表节点相应的第一次关键词出现时间,展现了各个聚类发展演变的时间跨度和研究进程,并以两年为单位划分出我国各个时间段新出现的主要研究方向(见图3)。可以看出,早期的工业遗产更新改造研究从关注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以及景观空间设计等方面的更新改造模式,逐渐转向了关注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和注重城市活力、文化、生态、可持续性发展的方向。

图3 关键词时间线知识图谱及高频主题词统计

3.1 关注工业遗产改造的多方利益协调

随着我国的遗产更新模式由单一政府决策向多方非正式多元利益主体的“非正式更新”的转变,形成了政府主导和多方参与的“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双向运行的多元化公众参与模式。能够在工业遗产中设置和预留多功能空间,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在节约各方资源的同时,还能提高当地居民的公众参与度,建立公众参与管理制度,注重本土工业历史文明,避免绅士化改造,促进工业遗产朝着可持续的方向持续更新。只有上下力量协同,才能推动工业遗产更新改造的可持续发展。

3.2 越来越注重工业遗产更新改造与城市的联系

工业遗产更新改造既要尊重城市的历史建设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信息的原真性,又要延续城市发展的脉络和空间肌理。所以,工业遗产改造肩负着延续城市空间肌理和提升周边环境品质的双重任务,同时在不改变历史空间格局的前提下植入现代生活需求的功能;以城市文化为导向,深入挖掘工业遗产的城市文化特色,使其在工业遗产更新后能够更好地延续地域文化,融入城市肌理之中,缝补缺失的城市空间,给原本沉寂的工业遗产及周围环境带来新的城市活力,营造持续性的良性活力,从而进一步推动城市更新的发展。

3.3 多学科多领域交叉研究成为新的发展方向

工业遗产改造面临复杂的城市地理环境和不同的工业文化背景,加之我国相关研究的不完整性,因此,我国工业遗产更新改造应该树立更为长远和全局性的目标体系。构建跨领域的学科合作研究方式能够促使老旧的工业遗产迸发出新的活力。不仅有工业遗产同文化产业相结合形成的新的产业模式、工业遗产更新改造促进的工业旅游模式,还有利用工业遗产改造织补城市功能缺失等,让工业遗产更新改造的关注点不仅是现实中的客观物质空间环境改善,更是将文化、社会、经济等庞大的学科系统相互联系并进行协调,搭建跨学科的学科融合建设平台,以多方力量推进工业遗产更新改造进一步系统化和科学化发展。

猜你喜欢

遗产文献工业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遗产怎么分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千万遗产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遗产之谜
遗产
工业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