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田园综合体模式下的养老建筑设计研究

2022-03-07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内蒙古绿色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城市建筑空间 2022年1期
关键词:综合体田园养老

文/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内蒙古绿色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袁 帅 郭 彦

1 田园综合体模式下田园养老的现存问题

1.1 缺乏整体规划,无自成一隅的养老区域

田园综合体被规划为田园生活区、农业生产区、生态景观区、配套服务区及休闲娱乐区。养老人群与一般人群对上述功能区块的需求具有差异性,一般田园综合体为追求经济效益更侧重于农业生产、旅游观光,而对配套服务重视度不够,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养老建筑一般设于田园生活区,虽位置独立,但每逢旅游旺季,其便成为“喧嚣闹市”,给喜欢独享幽静的养老人群带来困扰,难以保障其生活品质。此外,田园生活区与其他区块相距较远,对于体力不足的老年人来说,已脱离15min步行舒适圈范围,故对其利用率较低。

1.2 缺乏精神层面设计,无法满足养老人群的精神需求

现阶段,我国田园综合体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各方建设经验不足,相互模仿抄袭的现象比比皆是,忽视对本土文化的挖掘运用以及怀揣“乡情”养老人群的精神享受。休闲空间无法给养老人群带来较好的精神体验,许多细节未能与适老化设计对接,无法满足养老人群的精神需求。

田园综合体的经营者多为当地居民,采用临时聘用制,缺乏针对性的相关服务技能培训,其管理经验不足,安全意识淡薄,无法与有较高标准要求的养老产业匹配。田园生活区内相关民宿是自营自利式,缺少外来资金支持,在室内居住环境方面,存在卫生条件差、房间功能分区混乱、基础设施不足、安全系数较低等问题,无法为长期居住的养老人群提供优质的生活环境。

2 田园综合体与田园养老

田园养老概念并非近年兴起,早在19世纪就有了“田园”这一理念,达官贵族利用住宅空闲用地种植瓜果蔬菜,将菜地逐渐规划设计为可开展田园活动的场所,关注建筑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室外环境的营造,探索田园情怀。

近年来,我国城市高速发展,出现了许多一线城市甚至超一线城市。一方面,随着城市用地开发饱和,养老用地逐渐减少;另一方面,嘈杂恶劣的城市环境让养老人群更注重室外环境,对自然淳朴的田园生活产生向往。在此背景下,田园养老模式兴起,在对其积极探索下,田园养老模式既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又注重老年人的精神需求,融入医疗、康养、休闲、旅游、娱乐、文化等养老产品及服务。

2.1 田园综合体与田园养老的异同点

田园综合体、田园养老均依托于生态田园,不同的是田园综合体更注重科技创新带来的生态田园的社会价值创造,而田园养老更注重老年人的农事体验,是一种精神活动。在产业方面,田园综合体与田园养老均融入休闲旅游产业,不同的是田园综合体对休闲旅游产业的需求远大于田园养老,其根本原因是针对的使用人群不同;在规划选址方面,田园养老比田园综合体要求更严格,既要有优美的自然环境,又要有安静舒适的居住环境;在建筑形象方面,田园养老更倾向于低层、低密度建筑群。

2.2 田园综合体与田园养老的结合点

田园综合体是一种乡村综合发展模式,其最初定义为一种乡村振兴战略,注重乡村经济发展,田园养老仅为其中的一部分。田园养老重点在于养老,但不同于居家养老、机构养老、家庭养老等,并非给予老年人居住环境简单的医疗保障以满足其最基本的生存需求,而是需要满足老年人的文化休闲需求。

田园养老需要舒适的居住环境、完善的休闲场所、健全的医疗服务、系统的基础设施。田园综合体兼具以上条件,但建设之初按照满足老年人使用需求为标准设计,聚焦适老化细节,打造全龄化田园综合体,田园养老是田园综合体的一部分,田园综合体是田园养老的基石,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激发乡村活力,吸引城市养老人群,实现城乡协同发展。

3 田园综合体模式下的养老建筑设计策略

3.1 规划布局

田园综合体模式下的养老建筑因建造于乡村,故应在因地制宜并充分尊重原有居住建筑的前提下,采取新建、加建、改建等方式建造符合老年人需求的养老居所,位置选择偏于乡村一隅的安静环境,但应与田园综合体其他相应产业设施有便捷的交通联系。规划设置与外部联系的过渡功能区,该区域主要安置外来人员,方便其参观或开展公益活动,因其对环境健康的需求较高,故应设置于上风口,利用良好的通风带走室内病菌以利于老年人身体健康。

采用分散式与整体式结合的布局方式,对老年人使用功能进行合理有序的布置,既营造相互分离、舒适安静、自成一体的居住环境,又提供集于一体的多种类服务(见图1)。空间布局加入庭院元素,既有利于室内外空气交换,又是室外造景的优势条件。田园综合体打造的田园风光、农业原野是庭院借景的优势资源。

图1 田园综合体规划布局平面

3.2 建筑设计

为体现田园主题,田园综合体在建筑形象上遵循“求同存异”特点,既尊重原有建筑风貌,又讲究时代特点,就地取材,积极利用本土材料,节约建设成本,发展当地民间特色,激发建筑活力。田园综合体虽是时代进步的产物,但其建筑风格应避免过多使用现代符号而破坏其固有特点。田园综合体要保证老年人的居住、休闲等活动,故在对原有建筑改造的同时应赋予其新的使用功能。在融入时代元素符号的前提下应找到与田园形象的结合点,不能背离传统建筑特色,田园综合体模式下的养老建筑可在更大程度上吸引周边城市的养老人群(见图2)。

图2 田园综合体整体设计

建筑设计整体应具有丰富的田园属性,喜欢农事的老年人可利用宅间空地进行作物种植,喜欢鸟类的老年人也可将宅间空地开发为鸟类栖息地,喜欢宠物的老年人也可利用宅间空地建造宠物房以专门收养城市被遗弃的宠物(见图3)。宅间绿化可利用各类果树代替,设置老年人可短暂停留休憩的室外活动空间并配以亭台步道、蔓藤瓜果。针对老年人喜爱晒太阳的特点,可在室外设置阳光休闲场所并在室内设置阳光房,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便利。

图3 田园综合体模式下的养老建筑效果

3.3 室内空间设计

为满足适老化设计要求,增加警示性安全标识,增设安全扶手,并对老年人活动路线进行去棱角化处理。针对老年人身体状况,进行潜伏性设计,在设计之初预留可改造的空间,如部分老年人随身体状况的改变需借助轮椅完成日常生活,可适当加宽过道以适应轮椅所需通行宽度,扩大停留空间以方便轮椅变向转弯,提高老年人的居住安全系数(见图4)。

图4 田园综合体整体设计模式下的养老建筑平面

1)卧室 除设置单人卧室外,增设双人卧室,便于老年人协同互助及日常生活。为保证屋内正常通风又不至于窗户过大、风流过急使老年人感冒着凉,可设置小窗以保证室内微风气候。每个老年人的生活习惯不同,故室内家具摆放自由多变,宜采用活动推移型家具以方便老年人更换摆放位置。

2)起居室 除保证光照充足外也应关注景观朝向,合理组织室内交通流线。

3)厨房 既可采用一户一厨房,又可采用集中厨房,口味要求不高的老年人可集中用餐,口味要求高的老年人可自行配餐。分设的厨房与起居室设置结合,既提高空间使用率又避免空间浪费。厨房餐厅可进行潜伏性设计,当子女前来探望时,扩大使用空间使其不至于过度拥挤。

4)卫生间 更多关注空间使用的安全性,特别注重防滑处理以及淋浴间坐便器上的扶手设置。此外,应对卫生间及其他功能空间进行干湿洁污分区,以防其他使用空间细菌滋生。

3.4 室外环境设计

室外环境设计重点在于老年人的交往空间,有效的交往空间可增加老年人相互结识的机会,消除老年人的消极情绪,提高其社会参与度,纾解其内心压抑感,发掘老年人的发展潜能,丰富其生活体验。交往空间包括但不局限于庭院空间、门厅空间、走廊空间、公共空间等,每处空间只要营造出氛围便可以催生为交往空间,但上述交往空间多存在局限性,安全性不高、趣味性不足、观赏性不佳。若满足老年人室外交往的需求,须进行合理设计以解决上述问题。

3.4.1 合理的空间序列增加趣味性

各个交往空间都有其特定的空间属性,带给老年人的精神享受不同。合理组织交往空间,使其循序渐进逐一展现,从私密到开放,为老年人提供不同趣味需求的交往空间,促进老年人群体之间的相互交流,逐渐吸引老年人走出居室参与交往空间的集体活动。

3.4.2 简明的可识别性提升安全感

交往空间的定义不局限于区内广场,可发生“情感交互”的场所均可被认为是交往空间,如道路、广场、绿地等。交往空间的可识别性构建元素可分为区域边界、节点标识及道路路径。交往空间的可识别性是上述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只有构成各园区交往空间的要素相互区别才能增加空间归属感。

3.4.3 多层次的空间提升观赏感

丰富的空间层次是提升场景画面感的润滑剂,合理的布景、远景近景相互叠加以及得当的景观小品配备均可提升场景观赏感。此外,还可利用园林中“步移景异”的手法提升老年人漫步的欲望,适当运动可保障老年人身心健康。

4 结语

研究在田园综合体背景下探讨田园养老建筑的设计策略:在规划布局层面,应根据养老需求协调各功能区块的规划比例,科学处理建筑形式与当地文化的协同关系、自然景观与田园整体环境的相互关系,使养老建筑符合田园建筑特色;在建筑设计层面,应尊重原有建筑的风貌特点及时代特征;在室内空间设计层面,应注重适老化设计并使其符合老年人的生理特征;在室外空间设计层面,应注重老年人情感的交互交融,只有实现精神上的享受才能使老年人真正获得幸福感。

猜你喜欢

综合体田园养老
Bořislavka社区综合体
Tikkurila教堂及住宅多功能综合体
养老生活
当“我”老了——“90后”养老护理员的“自述”
西班牙AIGÜES DE VILAJUÏGA建筑综合体
Megapark商业综合体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夏日田园杂兴(其一)
夏日田园杂兴(其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