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 味
2022-03-07杜熳
杜 熳
过去常说,一进入腊月就闻到年味儿了。而如今却言,这年过的越来越沒年味儿了。这年味儿到底是个啥?究竟哪儿去了?
年味儿是种气氛,是种感觉。
有比较才能有感觉,品说年味儿的人大多是上了年纪的人。因为年轻人没有经历过过去的岁月,认为年就是现在的这个样子。而过的年稍微多了一点儿的,就拿过去的老皇历同如今的新信息作比较,总觉得没有了以往,将一丝丝乡愁变成了埋怨。觉的今不如昔,却忽略了今非昔比。
这要怪就怪我们在思维嗅觉上出了偏差。
所说的一进入腊月就闻到年味儿了,也就是一进入腊月人们就为年而忙乎开了。什么碾米磨面,刷房整院,为一家老小拆洗衣服。什么做豆腐,制粉条,生豆芽,做点传统小吃。稍有点条件的再为小孩做几件衣服,买点糖圪蛋儿(水果糖),割几斤猪肉。为了过好一个年,不惜倾其所有地把一些自认为能端上桌面的东西一股脑儿地都往上堆砌,不这样仿佛就不是个过年的样子,仿佛过的就不是个年。一番的穷折腾,忙得不亦乐乎,就营造出了所谓年的气味儿。为了过好一个年,将一年辛苦的精华都拿出来晒一晒,还穷心宽地捏诌了一个豪言壮语曰:硬穷一年不穷一天。
岂不知,做了一锅豆腐,早上也吃,中午也吃,晚上还在吃。还得天天换清水,以防变质腐烂。最终,用一句大同方言讲,搁的有点祖奶奶气了,年味儿变成了异味儿。那也舍不得扔,都吃了。买了一大堆白菜,天天吃脱帮菜(因根部腐烂而脱落的菜)。吃到底,最终也没能吃上个新鲜的白菜。
如果说过去腊月之忙的一切充满了年味儿,那如今不就成了天天在过年?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不知比过去好了多少倍。若说现在的年没年味儿,实属错觉。说的严重点,是怨枉了好时代。你感觉不到有年味儿,是因为你的日子天天像过年,在物质的所有上已没有了新鲜感。习惯成自然了,自然你就感觉不出个年味儿了。现在谁还屯白菜,谁还有了新衣服就等到了年上穿?如果不是日历上写着个春节,真还不知道距年还有几天。
过去的年味儿何以浓,何以能让人回味无穷。除了有诸多的传统元素烘托之外,而更有切身感受的还是因为物质上的过度匮乏,物稀为贵,能罗列出来的屈指可数的东西也只能是在那个特定的日子特定的场合才能享受的。从吃的方面讲,以大同地区在大年期间的一般食谱为例,大年那天中午吃黃米糕炖猪肉,晚上吃饺子;初一吃油炸糕;初二吃饺子;初三吃前三天剩下的东西,那初四呢,对不起了,本来就所剩无几的东西都吃光了。大多数的人家便都恢复如初地一如继往。好吃的东西吃的时间太短了,连个瘾都没过。犹意未尽的年饭香味儿实在是令人永远的垂涎三尺,终身难忘。也不知是嗅觉过分地灵敏还是那时的饭确实香,拿现在任何一个饭店的饭都是不可比拟的。从穿衣打扮上说,那时的大人们很少有穿新衣服的時候,有谚语说,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一件衣服除非是已穿的破烂不堪,实在是没有利用价值了,才能换上一件新的。有了一件新衣服也舍不得穿,非得等着到了年上穿。孩子们的衣服也不是年年换新的穿,偶尔做上一件新衣服,大的不合身,象袍子。那是有意做大的,为的是随着孩子的长大,说不定让孩子准备穿几年呢。在腊月期间做好的衣服不让孩子穿,顶多先让孩子试一试,然后叠的整整齐齐的又放进木箱里,安慰孩子说,等到了年上穿。
就是这样子,大人从小就对孩子们把个大年渲染的格外地神圣庄重。孩子们从小就意识到,只有在过大年时才能吃好的穿好的。那年味儿是盼来的,是根深蒂固的记得牢。
现在的社会向前发展了,日子一天比一天地好。吃饭穿衣已不再是多大的问题了,过去年上享受的东西那是普通不过的再普通了。甚至垃圾筒里扔的东西都比那好得多。那年味自然而然的就被淡化了。
若说现在的年比过去的年有所欠缺,那就是少了响炮竹,垒旺火。过年响炮竹、垒旺火,热闹是热闹,却充满了危险的隐患。不说空气污染弄得个烟喷雾罩,没有绿水青山造福后代的意识罢了,单说那乐极生悲引起火灾,炸毁面目的案例比比皆是,或者是侥幸没有发生在你的身边,或者是信息闭塞你不知道。若真发生在自己身边或身上,那真是人间的悲剧。千日打柴一日烧,没有加入个保险,烧了谁苦了谁。烧得个干干净净,众人的好言相劝难以弥补惨重的损失。何而为之?用大同方言又讲,像那样的年味有也相沒也相。
对于传统的东西,不能一慨而论也不可一陈不变。社会总是在向前发展,尤其现在是在加速度地发展,日新月异,一天一个样儿。你还用浑浊的昏花眼光去寻逐过去的年味儿,既不切合实际也有些地方是难以办到的了。烟花爆竹已在源头上斩草除根了,实行煤改电,连煤也难以买到了,为何垒旺火。若你非要硬着头皮地鼓捣那些个东西,一觉睡醒来,说不准得和法律打交道了,连后悔也来不及了。
相反,对于那些过年团聚,尊老爱幼,走亲访友,张贴春联,清洁卫生,文娱活动等温馨和睦的人间烟火,中华美德,还有吃香喝辣,穿着光鲜的美好生活,永远是人们的追求。注定是薪火相传,永远会发扬光大的。年味儿是永远的存在,只是有所不同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