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说说《故都的秋》中的声、形、色

2022-03-07陈继文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上旬 2022年1期
关键词:故都的秋秋蝉北国

陈继文

《故都的秋》是郁达夫先生于1934年创作的一篇写景抒情类散文。作者以故都的秋景为摹绘的重点,从秋晨、秋槐、秋蝉、秋雨、秋果五个方面写故都之秋的清、静和悲凉,表达了他对故都的热爱之情。在文章中,作者从声、形、色三个方面入手,详细地描写了故都的秋景。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

一、声

“声”即声音。通过对声音的描绘,能调动读者的听觉感受,让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在阅读散文的过程中,讀者是透过语言文字来体会作者的情感、理解作品的主题的。在欣赏文学作品时,描写声音的文字总能给读者带来听觉上的冲击。在《故都的秋》中,作者在描写秋院之景、秋槐之景、秋蝉之景、秋雨之景时,都细致地描写了自己所听到的各种声音。

比如,在描写秋蝉的残声时,作者提到秋蝉的声音是“衰弱”的,突出了秋蝉声音的特点。无论在北国的什么地方,人们都能听见这样的声音,因为这是“北国的特产”,突出了北国之秋的“悲凉”。又如,在描写秋雨时,作者提到“雨”是“息列索落地下”,“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用“缓慢悠闲的声调”打招呼,这里以动衬静,写出了故都之秋的宁静。再如,在描写秋槐的落蕊,作者提到落蕊会“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也没有声音。在描写秋院时,作者说人在院中只能听到“驯鸽的飞声”。

对于故乡,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情感。故乡的一景一物都会在每个人的心中刻下深深的烙印。作者带给我们的,是留在他心灵最深处、有关北国之秋的印象。他是真的热爱故都,才能记得这些微小的声音,才能描绘出这些真实的声音,才能把内心深处对故乡的情感抒发出来。作者用心倾听了故乡的声音,才能用手中的笔将这些声音描写出来。那是最能打动人的乡音。

二、形

“形”即形态。在文学作品中,描摹景物或事物的形态往往能给读者带来更加直观的感受。正因为如此,作者才会抓住故乡最典型的景物,通过描绘其形态来表达对故乡的情感。

在文章中,作者并未写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等故都有名的景物,而是从小处着笔,写了牵牛花、槐蕊、秋蝉、秋雨、秋枣等细小的东西。在《故都的秋》中,屋子是“破屋”,给人以破败之感;天色是“碧绿”的,而且很高很高;坐在槐树下,能看到一丝丝的日光;破壁腰中,有像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牵牛花底,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槐树的落蕊“像花又不是花”,极微细、极柔软,“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铺得满地,说明花落得多且时间长,但整整一夜,没有人发觉,说明花落是寂静无声的,突出了故都之秋的“静”;灰土上有扫帚留下的一条条丝纹;枣子“像橄榄又像鸽蛋”;叶子的形状是“小椭圆形的”……作者观察得非常仔细,甚至连“扫帚的丝纹”都不放过。可见,这些故乡之物都寄寓着作者对故乡的深情。

三、色

“色”即色彩。描写景物的颜色,往往会给读者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但在《故都的秋》中,作者笔下景物的色彩并不鲜艳夺目,而是清丽淡雅的。作者通过描写故乡景物的颜色,突出了故都之秋的清、静和悲凉。

在秋天的院中,天是碧绿色的;喇叭花有蓝色的,也有白色和紫色的;地上的落蕊是灰白色的;树影是暗灰色的。这些景物都是冷色调的,突出了故都之秋的“清”。日光是暖黄色的,秋草是黄色的。这些景物又是暖色调的。整个画面给人一种清冷、悲凉的感觉。

其实,在秋天,故都也有鲜艳明媚的颜色,也有繁华热闹的景象。但是,作者却避而不写,只写秋天的“清、静、悲凉”。这主要是和他当时的心境有关。白色和蓝色给人一种冷清的感觉,最能突出那个“清”字。蓝色宁静,白色素雅,这些景物与高远的蓝天形成了和谐的秋的基调,给人一种清静疏朗的感觉。

总之,在《故都的秋》中,作者悲秋也爱秋,通过描写故都秋景的声、形、色,表达了对故都的热爱之情。

(作者单位:山东省-城县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故都的秋秋蝉北国
村口那座山
秋蝉礼赞
白桦生北国
蚂蚁和秋蝉
我不想让离别拧出泪水
让人痴迷的瑰丽世界
秋蝉
由《故都的秋》谈高中散文教学思路
以《故都的秋》为例谈谈如何指导学生有效学习
谁的雪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