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丁解牛
2022-03-07二林
二林
时间:战国
地点:大梁(今河南开封)
人物:丁、梁惠王
(旁白:从前,有一个名叫丁的厨师替梁惠王宰牛。在他宰牛时,手接触的地方,肩膀靠着的地方,脚下踩着的地方,膝盖顶着的地方,都会发出轻响。刀子刺入时发出的骨肉剥离声竟然和传说中商汤时的乐曲《桑林》、尧时的乐曲《经首》合拍。梁惠王听说这件事后很好奇,决定亲自看看丁有什么神奇之处。)
丁:大王,您怎么来了?
梁惠王:我听人说,你宰牛的技艺非常高超,特意来看看。
丁:唯手熟尔,大王谬赞了。
(丁边说边宰牛,骨肉剥离的声音果然有着独特的韵律。)
梁惠王:你的技艺怎么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呢?
丁:在学习宰牛的过程中,我逐渐摸索出宰牛的规律。我刚开始宰牛的时候,并不了解牛的身体构造,看见整头牛,便盲目地宰割。经过三年的练习,我才摸索出牛的肌肉骨骼分布,整头牛在我眼中变成了几部分。
梁惠王:果然,高超的技藝需要不断练习。
丁:确实,现在宰牛的时候,我无需用眼睛看就可以动手。顺着牛身体本来的结构,劈开筋骨间大的空隙,沿着骨节间的空穴下刀,就能避开不好切割的经络、肌肉和大骨。
梁惠王:怪不得你宰牛的速度这么快。
丁:我还有提高的空间。技艺高超的厨师每年换一把刀,因为他们用刀子去割肉。技艺平平的厨师每月换一把刀,因为他们用刀子去砍骨头。我这把刀用了十九年了,宰牛数千头,而刀刃却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锋利。
梁惠王:让我看看你的刀。
丁:您看,用这样薄的刀刺入有空隙的骨节,根本不会切到骨头,磨损刀刃,因此这把刀用了十九年,仍像刚磨出来一样。即便如此,每当碰上筋骨交错的地方,我都难以下刀,只能小心翼翼,集中目光,放慢动作。
梁惠王:在我们眼中,你的动作如行云流水,少有停顿。
丁:您谬赞了,每当我宰割完一头牛,就会环顾四周,摆出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实际上,宰割牛并没有看起来那么轻松。
梁惠王:好啊,听了你的话,我仿佛明白了人生的道理。身处复杂的环境中,只有先了解背后的规律,顺应规律,避开锋芒,不硬碰硬,才能长久啊!
(旁白:庖丁解牛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才能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