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些“孝顺”并非出于爱

2022-03-07诗铭

科教新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孝顺伤心小溪

诗铭

小溪和男友认识7年,妈妈以“为她好”为由一再催婚。面对妈妈的着急,小溪感觉自己很不“ 孝顺”。在内疚感的驱使下,小溪催逼男友将結婚事宜筹备了起来。可小溪对即将真正要确定下来的婚姻感到犹疑,并决定悔婚,同时感觉自己仿佛做了大逆不道的事情。

小溪说她一直以来都非常“孝顺”,从没说过让父母伤心的话,也没做过让父母失望的事,因为她很爱父母,不忍心让他们伤心、失望。但她隐隐觉得,这份爱有些沉重。

在讨论中,她慢慢意识到,之所以感觉沉重,是因为她把“让父母不开心”等同于“不孝顺”,等同于“不爱”父母,于是她一再妥协,为了父母开心而放弃“成为自己”。

成为自己、按照自己的意愿而活,与顺从父母、按照父母的意愿而活,一定会发生某种程度的冲突,这是两种独立人格之间的较量。所以,对那些特别“孝顺”的人来说,其实是放弃或者说是压抑了自己的独立人格。这种“孝顺”看似情感度很大,但爱的能量层级却很低。

就好像小溪谈到,她妈妈非常节俭,常常会吃一些已经过期的东西。每次妈妈这样做时,小溪会劝妈妈,过期就扔了,吃了不健康。可只要妈妈坚持,小溪就不再多说了。我问小溪,那你会担心吗?小溪听完,内心一震,好像也没有那么担心。她忽然发现自己好像没有想象的那么“爱”父母。在她心里,有一样东西凌驾于“爱”之上,那就是对父母的“顺从”。

这种放弃自己独立人格的“孝顺”,实则是一种“共生”的状态,父母和孩子之间要发展出真实、健康的爱,需要从这种“共生”的状态之中抽离出来,各自发展出自己独立的人格。抽离的方法可以运用“课题分离”思想。如小溪的案例中,“要不要结婚”是她的课题,“为此感到着急、焦虑”是父母的课题。父母要体悟自己的着急和焦虑,而不要因为自己的情绪就去干涉小溪是否结婚的问题;小溪不需为缓解父母的情绪而在未下定决心前就匆忙步入婚姻。

猜你喜欢

孝顺伤心小溪
这么写,才伤心
春天的小溪
伤心人之伤心语
小溪上有桥了
分快乐,分伤心
孝顺
La cultura de la piedad fi lial en China
“孝顺”孩子
对不起,我所理解的孝顺就是与你为敌
伤心泪·幸福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