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在校医学生遗体捐献态度及意愿的相关因素分析*

2022-03-06许阳阳李筱贺宋浩宇李志军

解剖学杂志 2022年6期
关键词:遗体解剖学意愿

孙 昊 许阳阳 李筱贺 高 尚 熊 峰 宋浩宇 李 琨 李志军△

(内蒙古医科大学,1 学生工作管理处,2 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呼和浩特 010000)

遗体捐献是一项对于推进医学教育有着重大意义的崇高事业。近年来医学人文教育的发展逐步走向主流,遗体捐赠成为医学界乃至全社会的热点话题。医学生作为遗体捐赠的“受益者”,也是未来医疗活动的实践者及医学知识的传播者,他们对于遗体捐赠的态度及认知情况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在遗体捐赠方面工作的开展和实施。但目前对于在校医学生遗体捐献认知、态度和意愿的调查研究较少[1-2]。本次研究于2021年7月以内蒙古医科大学在校学生为例,在遗体捐赠态度、知识、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600余人,行统计学分析,研究影响遗体捐献的各类因素,探讨促进遗体捐献工作健康发展的措施,为内蒙古地区有效开展遗体捐赠工作,科普捐赠知识提供了新的思路。

1 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本调查采用分层整体随机抽样方法,对内蒙古医科大学1~4年级本科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首先按照专业类别整群抽样,专业包括临床、护理、中医、预防。再在各专业各年级随机抽取1个班级。

1.2 调查问卷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与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人体解剖学实验室教师及统计学专业教师咨询形成调查问卷。问卷调查表包括:①一般资料,包括性别、民族、宗教信仰、年级、专业等;②知识掌握情况及信息来源,如:之前是否听说过遗体捐献,通过何种途径了解到遗体捐献知识,对遗体捐献的法律了解程度,是否了解遗体捐献的具体流程和程序等;③对遗体捐献的态度,采用5点评分法,共计15分。采用匿名问卷调查方法,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当场发放,并且当场收回。

1.3 统计学处理

调查问卷结果数据分析,利用t检验及方差分析对可能影响医学生捐献意愿程度的原因进行单因素分析,数据不服从正态,故采用Brown-Forsythe and Welch ANOVA tests,利用多元回归分析对可能影响医学生捐献意愿程度的多种原因进行多因素分析。

2 结果

2.1 被调查学生一般资料

本次调查共发放650份问卷,回收616份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94.8%(表1)。

表1 基本情况描述

2.2 知识掌握情况及信息来源

问卷调查了医学生对我国遗体捐献方面的法律法规的了解程度,其中了解占8.31%,了解不足占73.83%,完全不了解占17.86%。

调查结果显示医学生通过多途径获取遗体捐献相关知识,主要为参观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课堂教育以及通过电视、广播、网络传播。

2.3 影响在校医学生遗体捐献态度的因素分析

学生捐献意愿程度得分11.89±2.66。利用t检验及方差分析对可能影响医学生捐献意愿程度的原因进行单因素分析,调查对象年级、院系、有无接受宣传,了解程度,不同组别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2.4 影响在校医学生遗体捐献意愿的因素分析

以调查对象的态度得分为因变量,单因素分析有意义者为自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表2)。结果显示,捐献意愿程度比较:大四>大三>大二>大一;中医>预防>临床>护理;接受多途径宣传>没有接受过宣传;了解越多捐献意愿程度越大(表3)。

表2 变量赋值

表3 医学生遗体捐献意愿程度相关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医学生对遗体捐献的认知现状分析

医学生对遗体捐献的认知与态度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社会其他群体的认知与态度。医学高校会将遗体捐献融入到医学伦理学、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等课程中,同时,学校每年为遗体捐献者举办悼念活动,因此,医学生对遗体捐献的意愿程度相对较高。但被调查的学生中,了解遗体捐献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学生仅为8.31%,了解不足占73.83%,完全不了解占17.86%。也与一些研究类似[3-4]。医学生对于遗体捐赠的了解程度介于中等水平,一方面可能与我国至今还未出台全国统一性的遗体捐献法律法规有关。我国第一部关于遗体捐献的法规是上海于2003年实施的《上海市遗体捐献条例》[5],之后北京、广州等地也出台了相应的区域性法规,但目前内蒙古自治区还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由于相关法律制度的不健全,所以医学生对于遗体捐赠了解不足。另一方面由于医学生对医学人文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在应试教育下仅仅注重专业必修课程的学习,对于伦理、人文等课程重视不足,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医学生未来职业素质发展。我们可以从这两个角度出发完善遗体捐赠短板。

3.2 通过多途径宣传对捐献愿意程度的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遗体捐献相关知识,其中,主要为参观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课堂教育及通过电视、广播、网络传播。本校是国家教育部授牌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基地,在解剖学教学楼有刘其端纪念馆及遗体捐献纪念馆。刘其端教授是内蒙古医学院建校初期北京医学院支边建校的著名专家,去世后将遗体捐献给学校供教学使用,学校师生编排了话剧《生命之歌》缅怀刘教授。学生在每年上解剖学课前都要到刘其端纪念馆纪念缅怀,并观看话剧了解刘教授的生前事迹,增强医学生使命感和责任感。此外,每年大一新生都是以致敬“无语良师”的方式开始解剖学的学习,引导学生向无语良师鞠躬致意,并庄严宣誓,以这样庄重的方式迈进医学殿堂,增加了学生的感恩意识,强化人文素质教育。

同时,教师应主动承担起责任和义务,通过课堂的教学传授遗体捐献相关知识[6]。医学院的标本陈列室应定期向学生开放,并安排讲解,开展各种面向医学生基础知识讲座。此外,通过电视、广播、网络传播也是医学生获取相关知识的主要途径,网络和媒体的快速发展有利于医学生获取前沿的知识,但也存在一些弊端,可针对医学生特点,将遗体捐献纳入医学生课程,针对各学校特点编著遗体捐献的系统教材。

3.3 不同年级、专业的医学生对遗体捐献愿意程度的分析及改善方式

不同年级对遗体捐献的态度有显著差异,赞同率随着年级的增高而增加,低年级赞同率低,这与一些调查结果一致。可能是随着年级的升高,医学生接触了更多的医学课程,了解了更多遗体捐献的知识。尤其在大三、大四有实习课进入到医院与患者接触,长时间在这样的医疗环境中增强了学生的使命感,使其对捐献遗体有更大程度的意愿。因此,建议提早给低年级的学生介绍遗体捐献的知识与相关法律法规,可在低年级增加遗体捐献的课程,培养学生积极的信念。同时,针对大一、大二等基础年级,也可以开展假期志愿医院服务活动,使低年级的学生提前进入临床工作环境,培养人道主义博爱精神。

本次调查中,医学生所在院系不同,对遗体捐献态度有差异。护理专业学生对捐献的认同度较低,分析可能是护理专业在人体解剖学教学安排上,只开设了系统解剖学,没有开设局部解剖学、断层解剖学等课程,接触和认识遗体捐献的机会较少,缺乏实际接触和感受,为改善护理专业学生对于遗体捐献态度及意愿,我们可以针对该专业学生多开展遗体纪念活动,如参观本校刘其端纪念馆、标本陈列室等,定期带领学生参观人文教育基地,拜访已签署遗体捐赠书的捐赠者,举办关于遗体捐赠无言师者等主题征文活动等,让学生更真实体会到捐献者的崇高精神。

3.4 本研究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

本问卷调查仅在内蒙古地区医学类院校在校医学生中开展,本校学生对于遗体捐献的认知及捐赠态度会不同程度的局限于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医疗文化水平。同时学校前期已顺利展开的各类人文教育活动等可能也会影响本次问卷调查。

根据本次调查结果反映的现状,内蒙古医科大学应加大宣传力度,拓宽宣传途径,充分利用校史馆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平台,发挥校园道路两旁宣传栏的作用,向学生广泛宣传,鼓励更多医学生参与到这项公益事业中。

猜你喜欢

遗体解剖学意愿
《钟世镇现代临床解剖学全集》(第2 版)12 卷隆重出版发行
健全机制增强农产品合格证开证意愿
CBL结合微课在神经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支持基层创新创造
许集美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榕举行
提倡捐献遗体器官 免丧葬费甚好
各界群众参加陈忠实遗体告别仪式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
正常人体解剖学知识竞赛的规划设计与组织开展
不同教学模式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