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孙过庭《书谱》书学理论与写法分析(三十一)

2022-03-05

老年教育 2022年12期
关键词:书谱结字范本

□ 杨 勇

(四)从临摹到创作

临摹作为一种进入传统的路径,由来已久。唐人之临魏晋,明清之临唐宋,越到后来可供临摹的资源越丰富。所以临摹的时候需要选择,需要讲究方法和策略。《书谱》的形神妙得二王正脉,既“穷变态于毫端”,又“合情调于纸上”,非常适合作为草书学习的范本。

1.临摹

临摹的目的是掌握字帖的技法,并以之为标准纠正自己书写时的不良习惯,进而在字的形态、韵味上向字帖靠近。康有为说:“学书必须摹仿,不得古人形质,无自得性情也……欲临碑必先摹仿,摹之数百过,使转行立笔尽肖,而后可临焉。”这是康有为学书经验的总结,也是书法学习的客观规律。临摹主要分摹和临两种不同方法。

(1)摹摹是用一张半透明的纸直接覆在字帖上“描”。经常摹帖可检验对字帖的理解程度,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用。学习书法,合理的做法是先摹帖后临帖。姜夔说:“临书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笔意;摹书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意。”

(2)临临是对字帖的仿写,其易得笔法,能逐渐提高对作品的感知力。因此临写是学书的主要手段。从与字帖“似”的程度看,临可分为实临和意临;从对字帖的依赖程度看,临可分为对临和背临。

实临和意临刚开始临帖,落脚点要在“像”,即形似。实临阶段要无我,其目的是“移写”范本的形式,体会范本的用笔和结字方法,因此以“似”为最高目的。解决了“形似”后,可考虑“神似”,即进入“意临”阶段。但此“意”,并非范本作者的“意”或原帖的“意味”,而是临写者对范本的审美感受,即实临重再现、意临重表现。当然,意临还要受字帖的束缚,其关键在于对字帖的领悟。

对临和背临对临是“对”着字帖临写,背临则是凭记忆还原范本。在对临的同时,还要经常背临,因为背临能发现对临时忽略的笔法细节和结体特征,提高我们的观察能力。

临摹过程中我们要多读帖,重点放在对范本气韵的感受上,同时可参看二王一脉的作品,如智永、米芾、王铎等人的草书,在对比中体会《书谱》特色。临摹的目的在于从原作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笔墨语言,并最终自成一家。

2.创作

对《书谱》的笔法、结字特点以及章法构成有所掌握后,就可逐步向创作过渡。下面分三个层次来谈如何过渡。

(1)集字创作集字创作是在确定书写内容的情况下,到范本中找出这些字,并以作品的形式写出来。因草书中的字缺乏独立性,其结体、笔势等受周围字的影响较大。所以,《书谱》集字创作关键在协调集出的字,使整体能够顺畅自然。遇到范本中没有的字,要找出这个字的偏旁部首在字帖中的书写情况进行“拼合”。

(2)模拟创作在集字创作的基础上,要逐渐摆脱对范本“亦步亦趋”的依赖性。在书写内容上增加字帖中没有的字,书写时从用笔到结字都向范本靠近,在章法上可参考字帖中的某一部分,使作品整体具备《书谱》的风貌。而且,要及时与字帖对照,使自己的拟作慢慢向《书谱》的感觉靠近。同时学习二王一脉字帖,不断丰富技法和手段,为下一步自由创作做准备。

(3)自由创作自由创作不再是对范本简单地模拟,而是在熟练掌握范本技巧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理解,同时还要参照其他书家的笔法、结字特点及章法构成,使作品初步具备自己的审美取向。这要求我们有较好的意临训练和对技法的全面把握,同时进行大量的书写实践和对创作的反复尝试,在不断尝试和调整中趋于成熟。

3.从临摹到创作

在学习的过程中,方法是很重要的。首先,要不间断地书写和临习。因为无论怎样对字帖进行分析和解读,如果缺乏书写训练,仍不能做到“心手双畅”。其次,临摹和创作并重,反复交叉训练。从临摹进入创作时,最好先从帖中找出现成的句子,并将其作为创作的原材料。如“心手双畅”“风规自远”“会古通今”等。最后,对字帖的笔法、结字、章法及墨色变化有了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后,便尝试“化出”。“化出”重在“变”。在创作时,我们要有意识地加强字与字之间的空间观照,同时注意邻行间的照应,这将对作品的章法构成起到极其微妙但至为关键的作用。

《庭院暖风池塘微雨 桃花春岸杨柳画桥》《书谱》集字

猜你喜欢

书谱结字范本
摘《书谱》孙过庭句
隶书“接笔”论
临帖孙过庭《书谱》
回到中国古代书法现场的书法理论再探索——刘兆彬《秦汉简牍笔法与结字研究》序
临帖孙过庭《书谱》
“引子”教材观:聚焦语文要素与课文范本的阅读教学模式——以部编版教材为例
《石门铭》技法探微(二十)
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智能化之吉林范本
书法“结字意识”的训练和培养(课堂实录)
高桥搬迁:沉重的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