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公共选修课教学改革思考
——以金属基复合材料课程为例
2022-03-05梁向锋赵玉涛
梁向锋,陈 刚,赵玉涛
(江苏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 镇江 212013)
0 引 言
金属基复合材料在新材料技术领域占有重要地位,对于促进军事和民用领域的高科技现代化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备受社会各界重视。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了解目前金属基复合材料发展现状,把握未来新材料应用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金属基复合材料是江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面向全校各专业学生开设的公共选修课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自由选修,一般为32学时。该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向学生普及复合材料基础知识,使其了解金属基复合材料相关前沿热点问题,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优化学生知识结构,提高综合能力与素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分析问题、自主学习、团队协作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在遇到相关领域的特定问题时,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书籍、文献、数字技术等手段,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该课程具有宽、浅、新、精、趣、综合等特点[1]。针对目前高校公共选修课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金属基复合材料为例,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并将其付诸于教学实践中,加以验证,以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强化学生对金属基复合材料的认知,感受科技创新带来的时代发展。
1 高校公共选修课程教学现状
1.1 学生缺乏学习动力
在坚持“人的全面发展”的大背景下,高校非专业类公共选修课数量急剧增加,由此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课程管理较为粗放,公共选修课大多属于自主研修课程,根据高校培养方案,对非本专业课程也有学分要求,因此部分学生只是为了达到学分要求而选修,学校、任课教师和学生对该课程不够重视,主要表现为出勤率低,课堂注意力不集中,利用公选课做其他课程作业等现象[2]。另外,公共选修课大多为“满堂灌”的授课模式,这种授课方式会带来三方面不利影响:第一,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认为掌握了基础知识即可;第二,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态度和专业水准产生质疑;第三,减少了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机会,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课堂氛围沉闷,学习效果较差。
1.2 授课内容专业性太强
公共选修课是本专业教师面向非本专业学生开设的课程,授课内容的难易程度相对难以把控。例如,金属基复合材料对于复合材料专业学生来说是必修课,他们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采用必要的专业术语,有助于其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对于非本专业学生来说,专业术语的使用会加大其理解难度,使其丧失学习动力和兴趣[3]。此外,金属基复合材料主要集中于高科技领域,学生接触较少,理论联系实际难度较大,学生难以全面、深刻理解工程问题,不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教学模式及考核方式单一
高校教学大多采用PPT讲解的授课模式,这种模式可以帮助学生在讲解中理解和掌握该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实现专业人才的培养。公共选修课是为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知识面而开设的,若采用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授课模式,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难以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和既定的教学目标[4]。信息化时代下学生认识事物的习惯与以往不同,应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转变。传统的公共课程考核方式注重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考核,这种知识记忆考试方式难以真实反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只要通过短期记忆就可以通过考试,导致学生过于依赖考试前的突击复习,不注重平时的积累和思考,严重影响学生课上和课下学习的积极性[5-6]。
1.4 课程思政教学薄弱
在传统公共选修课程教学中,教师一般会融入部分思政教育内容,如通过材料研发历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育学生的探索精神。但是,讲授内容较少涉及复合材料行业的具体问题(如国家安全、生态文明、工匠精神等),且前期缺乏系统化的思政教学设计,无法形成系统的课程思政教育格局。专业课教师擅长专业知识教学,缺乏思政教育方法与经验,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7-8]。知识、能力教学与思政教育同频共振的目标没有实现,不利于激发教师开展思政教育的积极性。
2 公共选修课教学改革对策
2.1 加强公选课规范化管理
在高校公共选修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出勤率较低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加强公共选修课的规范化管理势在必行。首先,加强对教师开课的规范化管理,在教师提交开课申请时,加强对教学计划、授课内容、授课方式等材料的审核力度,根据课程的难易程度、学生评价表、学生喜爱度等反馈意见,合理确定公共选修课的开设科目。其次,加强学校对授课过程的监管力度,组织教学督导不定时开展教学巡查,完善课程评价机制,建立合理的奖惩机制。最后,加强课堂的规范化管理,提高学生出勤率,可以通过直接点名或者点名回答问题的方式加强考勤,丰富考勤手段。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增加师生互动环节,如要求学生记笔记或者增加相关热点话题的讨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2 优化精炼教学内容
金属基复合材料课程属于公共选修课程,因此教学内容不像专业必修课那样系统完整,学生只需要了解这门公选课的框架结构即可。教学内容虽少但要精,在课程规划中,教师应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点。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有些学生会提出想要了解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具体实验步骤,观摩生产过程,增加实践环节;也有些学生会希望授课内容要贴近日常生活,强化与其他专业课程的结合度等;还有些学生会要求课程教学中加入一些生动有趣的案例,以激发其自主学习动力。教师应努力将学生的兴趣点有机融入到课堂教学内容中,如结合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铝合金、镁合金、钢铁等金属材料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及汽车领域中的典型应用,引入高科技发展过程中先进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和应用前景,融合成16个金属基复合材料应用案例,平均每两个学时讲解一个应用案例。另外,在授课过程中应注重强调相关技术的应用背景,使学生能够联想到国家重大项目及技术突破等重大工程,既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也培养了学生的家国情怀。
2.3 采用多元化的授课方式和考核方式
授课方式、教学安排以及教学内容是一脉相承的,不能过于强调专业知识及使用专业用语,需要为学生提供更为通俗化的讲解。可以在课程中加入图片、视频、动画及实物演示,使课程不再枯燥难懂,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程内容[9]。应突出公共选修课轻松、愉悦、简单、实用的特点,课堂中多引入一些实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PPT中增加关于“技术流程”方面的动画,或让学生判断一些生活中的实物是否与金属基复合材料相关,开展小组汇报演讲,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可以增加课堂讨论环节,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成小组参与互动交流。针对教学内容中典型应用案例涉及的相关热点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充分参与课堂讨论,活跃课堂氛围,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在金属基复合材料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结合信息化时代学生的学习习惯,运用雨课堂、慕课堂等信息化教学手段和虚拟仿真平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随机提问、弹幕、投票、手机答题等功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教学效率,实现学习过程和考核成绩可追溯,并开展调查问卷、热点问题讨论等活动,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传统的考核方式缺失了“评价—反馈—改进”闭环中的后两环,无法实现课程的持续改进。有些公共选修课的考核方式仅局限于期末作业或撰写论文,评价结果不够全面、客观,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应注重过程性评价,加强考核结果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2.4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在授课过程中,如果教师只讲专业知识会显得过于单调,融入思政元素后不仅增添了趣味性,还在无形中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国家自豪感,有效发挥课堂育人的作用。未来,公共选修课程教师需要更加注重提高思想认识,充分发挥思政教学中教师队伍的“主力军”作用、课程建设的“主战场”作用以及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使公选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由此可见,课前进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实现育才、育人的高度统一,势在必行。例如,金属基复合材料课程的原位复合材料教学板块蕴含的思政元素包括:其一,原位复合材料对于国家安全的重要意义。其二,原位复合材料生产对于社会的影响。其三,我国对于原位复合材料的研究与生产的不足。其四,从事原位复合材料研究所需的道德品质。在教学过程中合理穿插讲解,可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传输正确的价值观。通过讲授复合材料先进制备技术、材料研发、典型应用等思政教学案例,使学生在学习中掌握客观规律,领悟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致力于国家发展的崇高事业。
3 结语
公共选修课是高校旨在为学生提供均衡的教育资源,拓展学生视野,向学生展示本专业外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使学生兼备人文素养与科学、艺术素养,健全学生心智,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增进对自身、社会、自然及其相互关系的了解,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10]。但随着高校公共选修课数量的剧增,引发了学生缺乏学习动力、授课内容专业性太强、教学模式及考核方式单一、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薄弱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本文以金属基复合材料公共选修课为例,提出了课程的规范化管理、优化精炼教学内容、采用多元化授课方式和考核方式、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等改革措施,使学生在知识和能力的学习中领悟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认识到自己的使命、担当,产生致力于国家发展崇高事业的高尚情怀,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希望为高校其他公选课的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