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文关怀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的应用

2022-03-05丁东海

黑龙江科学 2022年7期
关键词:关怀人文管理工作

丁东海

(山东华宇工学院,山东 德州 253000)

随着国内高校的扩招,在校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加,为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挑战。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不仅要培养大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要加强对其科学的教育,引导其健康成长。传统的高校教育管理是以规章制度为主,约束学生的行为,是一种硬性的管理方式,但是这种管理方式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要求。在新的发展形势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融入人文关怀,探寻更加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以提高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实效。人文关怀是以人文教育为主的实践教育模式,以学生为本,更好地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需求,进而通过高效的管理方式促进学生的发展。

1 人文关怀的价值

人文关怀并不仅仅是对他人进行物质上的关怀,更多的是对个体情感、需求、尊严等精神方面的关怀,这些精神层面的需求与个体的发展密不可分,因此,人文关怀更多的是关注人的精神需求。人文关怀主张的是维护民众的基本权利,满足人的基本需求,更是一种人文精神的关怀。通过人文关怀要提升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进而在整个社会形成一种文明的标尺,解决个体在自身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最终实现个体的价值。人文关怀体现的是一种对人的核心价值的关怀,是人的精神层面的温情关注。

近年来,新的发展理念越来越多,对社会以及个人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在高等教育领域,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得到了广泛应用,高等教育管理的核心理念就是以学生为本,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认知规律,科学地开展教育工作,更好地服务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学生管理中融入人文关怀,可以更好地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根据学生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工作,这不仅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培养新时代人才的根本要求。在高校学生管理中融入人文关怀要做到切实关注学生的发展实际,坚持科学性、实践性、自主性的原则。要坚持以科学教育理论为基础,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方法,通过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自我管理,最终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较好的创新能力以及较强的社会环境适应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融入人文关怀的意义

在高校学生管理中融入人文关怀,是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既注重学生当下的实际需求,也更加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培养学生健康的道德素养。对于教师、学生以及教育管理工作效果的提升都有积极的促进意义。

第一,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由于高校的师生比例失衡,一个教师需要管理众多学生,管理方式比较简单直接,利用规章制度约束学生,强调学生的服从性,忽视了学生的自我价值和需求,容易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在教育管理工作中融入人文关怀,需要教师以规章制度为基础,探索新的教育方式。如何走进学生的内心,如何利用学生更加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教育工作,都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实践后反思总结有没有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进而指导实践,逐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第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高校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让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的行业发展,满足岗位要求。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一方面需要理论知识的传授,另一方面需要大量的课外实践。在教育管理中融入人文关怀,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在实践学习环节投入更多精力,提高自身实践能力。

第三,提高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效果。传统的教育管理中学生处于被管理的地位,管理者大多依照规章制度对学生进行管理,很难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在这种管理模式下难以达到预期的教育管理效果。融入人文关怀的管理方式,使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而是平等的相互交流的关系,学生的实际需求会被关注到,学生会感受到自己被尊重,更愿意主动配合教师的管理工作,管理效果自然就会提高。

3 人文关怀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3.1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教育管理者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确保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围绕学生来进行,让学生以正确的价值观、较强的自律能力规范自己的行为。首先,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很多学生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很深,已经习惯了服从教师的安排,缺乏自我主体意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很少主动思考问题,都是教师讲、学生听,对于教育内容的学习是被动的。因此,教师要学会在教育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知识,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教育过程中既需要教师系统的知识讲授,也需要学生自主的学习讨论,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对学生开展教育工作,既要强调学生的整体性,又要兼顾学生的个体性。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思想、行为、家庭背景等方面各有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也很明显。教师采用统一的管理方法可能多数学生能接受,但仍有少部分学生不能接受。因此,教师应该因材施教,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去塑造个性不同的学生,要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要从“管学生”向“育学生”转变。最后,关注学生的精神需求。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物质需求,还要关注学生精神方面的需求,尤其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大学生的思维活跃,具有一定的辨别能力,但社会经验欠缺,容易被误导。教师要多与学生沟通,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为学生排忧解难,促进其健康成长。

3.2 课程教育中融入人文关怀

在课程教育中融入人文关怀,要求课程内容具有教育性,教学评价具有导向性。课程内容教育性体现在无论是文科类课程,还是理工类课程都要渗透人文关怀。文科类课程中,人文性的内容比较多,教师可以直接在教育过程中渗透思想道德培育方面的内容,让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融合。理工类的学科中,人文性知识比较少,教师要善于挖掘一些隐性的课程内容,利用科学严谨的教学方式,挖掘课程内的人文元素,通过有机融合实现对学生的精神引领。比如,可以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工匠精神等,这些都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必不可少的精神品质。教学评价的导向性体现在能够促进师生朝着人文素质教育的方向努力。对于学生来说,通过教学评价可以更好地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评价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对于教师来说,可以更好地评价、反馈教学中的问题,及时发现教学中的不足,及时优化完善。教学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要利用公平、公正的评价方式更好地评价学生,实现评价指标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除了教师评价外,还要引入家长评价、学生互评、自我评价等,发现学生的优缺点,转变以考试成绩为唯一评价指标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3 课外实践活动中融入人文关怀

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是说教式的,客体化了学生的受教育地位,且教育方式是以理论灌输为主,要求学生被动接受,缺乏与时俱进的实践教育活动,容易使学生对教育管理产生厌烦心理。对学生开展教育不应该是让学生毫无选择地接受教育内容,而应该让学生结合自身经验对教育内容进行选择,并逐渐形成自己的认同。学校要以专业学科教育为主,打造特色的校园活动、校外实践活动等,为学生提供多元的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开展丰富的校内外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才能的平台,在实践活动中融入人文关怀,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通过校内外实践丰富教育形式,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以及情感认同,进而对所接受的教育内容产生更直观、深刻的体会。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到课外实践活动中,指导管理学生的实践活动,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不同问题。学校应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创造实践活动的条件,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不断提高自身实践能力。

3.4 网络教育中融入人文关怀

在互联网时代中,网络信息对于大学生的思想、生活和学习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需要加强对学生的网络教育。在网络教育中渗透人文关怀要做到教育内容合理、教育形式丰富、教育氛围和谐。应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结合院校特色,利用相关主题网站,加强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及职业道德。结合学生特点,选择与社会热点联系比较紧密的内容和话题,开展“两课”教育。要创新教育形式,避免采用简单的说教形式,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及知识竞赛等活动,增加学生对网络教育的关注度。学校还要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网络教育系统,可以在线为学生开展心理辅导、测试、咨询等,以更好地了解学生心理活动,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构建和谐的网络教育氛围,转变说教式的教育方式,积极利用网络平台,加强与学生的交流,通过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增强与学生的互动。采用启发式、引导式的教育模式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解学生学习之困、生活之困、心理之困。

3.5 提高教师的综合管理能力

教师自身的管理能力决定了管理质量,教师要转变管理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管理能力,为开展学生管理工作奠定基础。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讲得通俗易懂,结合学生的思想特点及认知规律,用时代话语和学术话语相结合的方式,增强学生对教育内容的认同感。首先,教师要加强教育管理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先进的管理理念,结合学生的特点将管理理论运用到教育实践中。加强关于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知识的学习,学会从学生的心理方面、思想方面入手,对学生开展教育工作,进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加强教师之间的管理经验交流,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优化调整教育方法。其次,不断反思和总结教育活动。教师管理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依靠单纯的理论学习就能提高的,需要不断实践才能检验教育方法是否有效。因此,教师需要经常反思教育活动的成效,了解新的教育方式是否为大多数学生所接受。教育方式的创新过程就是不断探索实践的过程,就是不断突破旧的教育方式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教师不断进行反思总结,对比各教育方式的优劣,寻找最优的教育方式。同时,要将制度管理与人文关怀相互融合,既要有硬性的约束,也要有柔性的理念渗透,使学生逐步依靠自我约束规范自己的行为。

4 结语

人文关怀和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息息相关,二者的终极目标是一致的。人文关怀的内核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就是要塑造人的真善美的品质,而教育管理也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对学生个体的更好塑造。高校是人才培养的基地,在对学生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加强教育管理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融入人文关怀,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还可以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效果。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融入人文关怀,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贯穿到学生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让学生意识到自身的主体地位,增强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进而促进教育管理工作质量的提升。

猜你喜欢

关怀人文管理工作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人文绍兴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珍惜信任 传递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