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融入广播电视学专业的教学实践探讨
——以贵州师范学院为例

2022-03-05帅泽慧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广播电视课程思政

贤 娟,帅泽慧

(1.贵州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贵州 贵阳 550018;2.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前言

高校专业课程融入“思政元素”,有利于形塑学生良好的思想,树立正确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2019 年3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课程思政”注重思想道德情感的培养和专业知识技能相结合的传授方法,利用专业课来培育学生,能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育人的功能,帮助学生开拓专业视野,养成自主学习思想政治知识的习惯。广播电视学专业的学生因专业素养要求,需密切与媒介接触,掌握媒介发展新动态、新趋势,并保持较高的新闻敏感度。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本专业的学生如何过滤、甄别与筛选信息是必备技能,故“课程思政”融入广播电视学专业的教学实践成为一项重要工作。目前,广播电视学专业的教学正逐步引入“课程思政”理念,立足于培养学生更敏锐的思辨能力、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进取精神,确保为传媒行业输送优秀的人才。

一、“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广播电视学专业教学的必要性

“我们生活在‘媒介化’社会中,媒介不仅是我们认知世界的‘中介’,也是这个时代的特征。媒介勾连了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构建了我们与他人的关系。媒介影响着我们对于自我、他人和世界的理解判断。”[1]就广大的学生而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有利于在“媒介化社会”中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在新传播技术下,人们将进入新的媒介时代。广播电视学专业主要培养对象为将来的新闻传播者。新闻传播者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它包含记者、编辑、编辑部主任、制片人、总编辑等。新闻传播者是媒介的使用者、信息的生产者,同时他们也是社会环境的“守望者”。这一角色要求他们站在公共利益的角度,敏锐地发现社会发展进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及时发出预警;在日常的信息生产中,能帮助受众筛选、甄别出关于他们生存、发展的问题,并将这些问题相关联的事件及时的记录下来,供人们决策与判断。新闻传播者要以参与者的姿态,积极能动地以专业手段守护人类的精神与社会价值,从另一个向度维护整个社会的良性运转[2]。广播电视学专业培养的学生需结合社会实际,需要高水平的专业技能和过硬的思想政治素养,因此,“课程思政”融入广播电视学专业的教学具有急迫性。传播理念的不断更新,对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任务,也对本专业学生的思政素养提出新的要求。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课程思政”的引领,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方向是一致的,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专业教学中,是培养新时代新媒体人的重要路径,是适应新传播理念的直观呈现。

二、“课程思政”融入广播电视学专业的教学实践路径

广播电视学专业是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培养掌握扎实的新闻基础知识,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能够适应职业和社会发展,在各级媒体机构、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全媒体新闻传播工作的应用型人才。本研究以贵州师范学院广播电视学专业为研究对象进行探讨,就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涉及的思政元素进行深挖和实践,实现专业教学与思政培育双轨道并行的发展目标。

贵州师范学院广播电视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立足贵州本土,培养政治素质过硬,忠诚于党的新闻传媒事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系统的新闻与传播理论知识和新闻传播业务技能,具有全媒体新闻传播知识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的地方传媒人才。由于专业的特殊性,培养政治素养过硬的新闻传播工作者是专业培养的核心目标。从专业角度而言,系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是专业培养的重要目标。可见,专业技能型教学与思政培育在本专业呈现出融合培养趋势。

(一)深挖与确立:“课程思政”元素与目标

本专业课程结构分为5 个模块:通识教育模块、专业教育模块、职业课程模块(非师范)、集中实践教学模块和第二课堂模块。通识教育模块中含有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这一类理论课程是基础性质的思想政治教育。职业课程模块、集中实践教学模块和第二课堂模块是拓展性质教育课程。专业教育模块则是专业性质的教育课程,课程类别分为四个方向,其中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两个方向是通选课程,挖掘思政元素重点则放在这两个方向中进行。

教师在教授专业课相关知识时,可通过结合具体时政事例,深度挖掘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加深学科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实现价值引领。广播电视学教学中重点可挖掘的思政元素如表1、表2 和表3 所示。

表1 广播电视学专业课程教学中的部分思政元素

表2 专业基础课程中部分知识点的思政元素

表3 专业核心课程中部分知识点的思政元素

从上述图表中可见,具体的课程章节中融入思政元素,教师在专业讲授的同时需要包含这些具体要求。如《新闻学概论》通过章节概念的阐释,“什么是新闻”“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线”这些理论知识点融入具体案例使学生认识到新闻真实原则的重要性,将专业知识与辩证唯物主义等思政相关内容相结合,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论认识事物发展规律,同时展示优秀示例作为学习榜样,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政教育,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同时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鼓励学生追求奋斗创新。《传播学概论》重点放在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的分析中,教师可以挖掘国内外的传播学案例,通过图文并茂、视频观看的形式呈现,以正反两类案例举例,让学生增强正向传播意识,进一步要求学生遵守传播伦理规范,养成诚实守信的品质和敬业的精神。《广播电视采访》课程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采访的基本规范和技巧,同样也要重视思政内容的学习。《新闻报道》《新闻联播》以及《新闻1+1》等优秀的新闻报道视频是本课程结合思政元素的重点,教师带领学生从中分析采访案例,解读案例中涉及的社会责任感、法治意识和理想价值等思政元素。采访课作为实践教学课程,教师带领学生学习优秀采访案例的同时,也要让学生自身在参与采访作品的拍摄中,在学习采访技巧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深入思政教育。《摄像基础》是实践教学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同样必不可少,优秀的摄像作品能展现出拍摄者的文化表达。学生在观看这些优秀摄像作品的同时要读懂他们的文化内涵与意蕴,继承前人的工匠精神,实现作品的创新发展。

“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广播电视学专业后,应在现有教学目标中继续扩展思政元素作为专业中的思政教学目标。本专业的课程中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知识点较多,在修订教学目标后,应对教师队伍进行培训,让教师熟悉新教学目标,结合以往教学经验,研究新的教学方法,达成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规范与激发:教师队伍建设

教学目标是在长期的教学经验总结中不断完善的,“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建设中,与培养教师的专业“课程思政”元素分析能力密不可分。学校应做好教师的思政格局和大局意识的培育工作,激发教师的教学主动性,实现教育与教学的有机统一,有利于提高“思政”教学质量。教师应立足专业课程中含有的思政元素知识点,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形成教案,再进课堂,作用于教学,才能提升教学效能。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需不断构建教师的立德树人意识,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评价机制,激励老师提升个人“课程思政”教学水平,并能以身作则用实际行为进行耳濡目染地价值引导。贵州师范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工作的根本标准来构建思政教育大格局。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学校应定期组织专家名师讲座,让教师学习优质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思路,实现“课程思政”和专业知识的有效融入,用新的教学方式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努力强化教师队伍的“课程思政”教学水平。“课程思政”理念融入教学实践后,学校会组织教师开展相关座谈会展示教学成果、分享教学经验,在教师之间形成互学互进的良好风气,提升教师的育人育德能力,提高“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在学习经验和成果不断转化的过程中,建设一支师德师风过硬、教学态度端正、工作责任心强和教学效果良好的队伍,是最终落实“课程思政”的关键环节。学校应经常鼓励、引导教师积极主动学习好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学习优秀教学经验,将经验转化为实践,培养出具有较高政治素质和专业技能的时代新人。

(三)丰富与拓展:“课程思政”教学内容

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在专业课程知识点中找到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课程思政”的重要任务。一是打造1~2 个思想教学的典型案例。教学课程内容贴近地方元素,结合贵州丰富的红色历史资源,教师可从自身经历出发,分享个人经验或他人的经验,形成思想教学课程群,启发学生思想觉悟,做爱国敬业、具有坚定信念的文化传播者,强化实践育人;二是编订符合本专业特点的思政元素的教材。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通常会涉及众多新闻作品、文艺作品等案例,本专业可依据课程特点,编写能讲解知识重点、展现知识脉络、同时融入思政元素的教材,帮助学生从经典案例中学习和接受正确的理想价值。三是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采用网络课程及资料库等教学资源,以媒体的形式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掌握专业知识和思政知识内容,创造良好的“课程思政”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授课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丰富课程教学内容。

专业课程的教育教学内容设计要致力于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教学内容要结合学科特色,引导学生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引导学生锻炼吃苦耐劳精神,勇于挑战并攻克难题。学校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将与专业知识教学相关的蕴含爱国主义教育的知识点制作成教学短视频,上传至传媒类专业学生群,进行知识资源共享,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观看学习,突破教学空间和教学设备的限制,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实现全方位全过程“课程思政”教育。在教学内容上,高校教师还可以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内容,让学生学习时政,不断扩充“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广播电视学专业教师要善于从媒体新闻、领导讲话、教育部最新文件中归纳思政素材。专业课的时长有限,教学任务也多,思政元素占比要适当,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提前准备好教学内容,合理的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思政元素的课程内容要与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保持高度一致,培养目标的制定要逐层深入,开启内化育人动力。

(四)创新与发展:“课程思政”教学方法

课程思政并不同于传统的思政课,教师不能把专业课完全当成思政课去教学,能动地将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结合在一起,避免思政元素满堂灌。教学方法的运用要有技巧性,不能千变一律、照本宣科。一是采用案例教学法,用经典的、优秀的采访作品、文艺作品做依托,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二是采用发现式教学法,用身边真人真事作为采访案例或者拍摄题材,面对面向学生讲解演示,让学生置身其中,感悟身边的向上力量。教师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提高其学习效率。广播电视学专业教师应在向学生讲授广播电视学专业知识时,用案例和言行来感染和引导学生,使他们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爱岗敬业的精神。教师只有创新教学方式,将思政元素巧妙地寓于课堂教学中,才能真正做到“润物无声”;三是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在广播电视学教与学的方法改革过程中,教学实践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多鼓励教师参与各级教学竞赛。在“课程思政”这个大环境下教师之间通过参赛的形式进行沟通交流,学习不同地方院校的教学方法,进而创新教学模式,提高讲课水平。教师也要多鼓励学生参加“大广赛”“挑战杯”等比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师要主动积极地研究学习新的教学方法,根据新的传播理念的要求,与时俱进地完善教学方法。此外,师生之间的交流也十分重要,鼓励教师通过面对面交流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结合专业共性与学生个性,创新教学方法,引发学生感情和价值观方面的共鸣。教师是学生学习课堂知识的引领者,应站在更高的角度对课堂进行调度,组织思政元素知识点的教学引导,通过引导使学生亲身体悟教学案例中的思政情感,最终达到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的创新要紧扣思政元素,广播电视学专业的教师在知识传授的基础之上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学生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能力,保障广播电视学专业德才兼备高水平人才目标的实现。

三、结论

传统的高校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会因偏重于专业知识的传递,忽略了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家国情怀、理想价值、人文素养及社会责任感等方向的引导,造成了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相分离的现象。广播电视学专业的课程中还有很多的思政教育观点需要教师结合自身的教学方式去剖析和挖掘,从而应用到教学实践中。专业课程是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基本内容,在传媒人才的培养中,应最大程度地发挥专业课程在思政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课程思政”教学实践路径具有普适性和借鉴性,能为其他相近的学科“课程思政”改革建设提供经验参考。各高校专业要立足于专业学科特点,在探索“课程思政”建设的道路上发挥优势,不断创新,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出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广播电视课程思政
基于“互联网+”的应用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康复专业课程多媒体教学新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