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结构与基坑支护边坡冲突部位施工技术研究
2022-03-05张矿泉
张矿泉
0 引言
对于地下室工程而言,因为场地面积小、空间利用率低,底板结构施工等活动受到影响。不少区域存在结构与基坑支护边坡冲突现象,想要正常施工,保障基坑稳固,就需要与设计人员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对于能够避让的冲突区域进行避让,对于无法避让的冲突区域采取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进行处理,以便保障后续施工活动顺利开展。
1 项目概述
某工程占地面积7 868.80m,总建筑面积101 985.54m,地下三层、地上四十一层,地上总长度200m,地下室单层面积约857m,由两条后浇带划分为四个区。根据施工图纸,工程地下三层为人防地下室、平战结合,地下二层与地下一层为车库及设备用房。地下室底板、负二层板、负一层板及首层板结构面标高分别为-14.9m、-10.4m、-6.5m、-0.05m,地下室三层层高分别为4 500mm、3 900m、6 450mm。下表1 为该工程项目地下室结构截面特。
表1 地下室结构截面特征表
2 地下室结构与基坑支护边坡冲突部位施工技术
在该项目当中,地下二层与项目基坑边坡部分区域存在冲突,并且突出边坡为滑坡状,导致下方无法支模。通过论证多种方案后,决定将冲突部位延后处理,在地下三层外墙及地下二层梁板交界处设置施工缝,等待地下三层防水层完工后,拆除区域外架。在地下二 层悬挑结构投影边底部浇筑素混凝土反坎,完成上述工作后,浇筑素混凝土,将冲突部位逐渐剔凿。最后,将冲突区域处理过后的梁板、外墙钢筋进行捆扎,浇筑混凝土。
2.1 施工流程
如图1 所示,施工单位需要从施工准备入手,做好预留施工缝、浇筑反坎、剔凿边坡及结构梁板冲突部位、支梁侧模板等工作,严格把控各施工质量,最后浇筑混凝土,为地下室工程后续施工活动奠定基础。
图1 地下室结构与基坑支护边坡冲突部位施工流程
2.2 施工技术
2.2.1 预留施工缝
完成地下三层外墙防水工作后,需要在地下两层、三层梁板交界处预留施工缝,随后应用快易收口网对其拦截。施工缝具体位置在地下三层外墙外边线延长200mm 处,以便后续设置止水钢板,需要注意的是钢筋接头要错开50%。不同钢筋预留施工缝距离有所不同,通常情况下板钢筋统一预留500mm、长钢筋预留施工缝1500mm、梁短钢筋预留500mm。
2.2.2 砖胎膜浇筑
2.2.3 第一次浇筑
完成砖胎膜浇筑工作后相关单位需要检验,质量合格后进行第一次混凝土浇筑工作,此时要考虑支模问题,第一次浇筑工作需直接浇筑至梁底设计标高。
2.2.4 第二次浇筑
为保证工程基坑安全,满足后续结构施工,施工单位需要与设计部门进行沟通,将结构与支护边坡冲突部位剔凿。工作人员要严格把控剔凿程度,剔凿至梁底设计标高-0.1m,若出现多剔凿现象,要铺垫层补救,并将施工区域清理干净。
2.2.5 结构施工
完成上述工作后,需要在剔凿部位的边坡表面浇筑混凝土垫层,垫层厚度100mm,随后支设两侧模板,浇筑C15 素混凝土至底板设计标高。随后,需要支设外墙模板以及底板模板,将该区域钢筋绑扎。
3 注意事项
(1)在预留施工缝时需要考虑建筑渗水问题,结合项目实况选择科学合理的预留方法。在本工程项目当中,因为地下两层东南角区域板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因此要合理留设止水钢板。
(2)若地下建筑结构与基坑结构之间存在冲突,一定要结合实况规划剔凿方案,经专业人士计算论证后方可实施,不能盲目剔凿,以免对建筑物整体结构造成不可逆的损害。质量监管部门在此过程中需对各施工环节质量全面监管,每环节交付完成后才可进入下一施工环节,确保地下室结构与基坑支护冲突区域施工活动顺利开展。
(3)在本项目当中选择填充物为混凝土是因为受到场地条件的限制,在场地环境允许的情况下,优先选择填土,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体效益。
(4)在对地下室结构与基坑支护部位冲突区域正式施工前,施工单位要与技术人员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以便施工方案能够有序开展。此外,在后续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定期召开施工经验总结会,对当周或当月施工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对后续施工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事先预测,以便能够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应对,促使建筑项目施工活动有序进行。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下室结构作为建筑物的重要组成之一,不少房地产企业逐渐重视地下空间的开发工作。由于空间有限等因素,地下室结构与基坑支护边坡极易产生冲突,导致地下施工活动难以顺利开展。针对这一问题,施工单位需要与技术部门、质量监管部门等积极沟通,结合实况确定冲突区域剔凿方案,对方案进行反复计算论证后实施,保障冲突部位得以有效解决,为后续地下工程施工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