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凡·高艺术风格形成的因素

2022-03-05庄宇星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2年1期
关键词:印象派手稿艺术风格

庄宇星

摘 要:艺术风格是艺术家在长期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稳定的、独特的、有代表性的整体风貌,是艺术家独特审美的体现,其形成过程往往受到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从创作者的内在及外在两个方面,讨论后印象派画家凡·高的创作历程中对其风格形成具有较大影响的因素。

关键词:凡·高;艺术风格;绘画创作

艺术史上重要的架上绘画艺术家都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美术史演变至今,艺术家的个人风格也越发鲜明。法国启蒙思想家布封提出“风格即本人”①,而吴冠中在讨论风格时也谈到“风格是作者的背影,自己看不见”②。本文以内外两个角度,分析在凡·高③的创作风格形成中对其影响较大的因素。

一、艺术风格形成的外在因素

(一)来自生活环境的影响

生活环境往往能给艺术家提供直观真切的创作素材,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艺术家的取材范围。凡·高在1880年前后才正式作为职业艺术家创作,在此之前凡·高曾在比利时南部的博里纳日矿场担任基督教传教士,那里生活环境恶劣,处处是矿土和煤渣,可想而知不能为凡·高提供色彩斑斓的视觉经验。当凡·高在1888年去往法国南部的阿尔勒时,身处灿烂的阳光下,他激动不已地回信向朋友说道:“我迫不及待要告诉你,就天空的澄澈和色彩的缤纷来说,这里的某些地方就像日本一样美丽。在地面的景色之上,湖水就像有层层细纹的翡翠,或是印花布上常见的蓝色浓郁阴影。淡薄的夕阳让地面显现出一种蔚蓝色调。金色的黄昏真耀眼!……在周日的大街上,能看到一些简单又舒适的色彩组合。到了夏天,这里的景物无疑会显得更加愉悦。”④而凡·高著名的“向日葵”系列正是创作于这段沐浴于阿尔勒阳光下的时期。

(二)来自印象派的影响

凡·高创作生涯中一次重要的转变是在1886年接触印象派后。在此之前创作于1885年的代表性作品《吃土豆的人》中,用色以褐色为主,包括他同一时期的自画像也是灰沉的色调。去到法国接触到刚刚兴起的印象派后,他用色也变得丰富大胆起来,印象派的色彩观念影响了他,我们可以从他的两幅自画像中明显地感受到这种变化。创作于1886年的《叼着烟斗的自画像》是早期灰沉的色调,而一年以后创作的《戴着毡帽的自画像》已是我们熟知的高饱和色调了。同时在用笔上,凡·高也开始做了一些新的尝试,已经出现了标志性的并排式笔触,笔触的走向和安排显得更自由。仅一年时间,凡·高的绘画风格判若两人。

二、艺术风格形成的内在因素

(一)凡·高的理想主义信念

1879年,青年时期的凡·高在矿场当传教士时,怀揣着宗教济世的强烈憧憬,竭力照顾当地的村民及伤员,自己却节衣缩食还得了热病。之后愈演愈烈几近疯狂,终日衣衫不整,邋里邋遢,还不肯进食……他以近似于基督教苦修士的方式工作生活,村民们却因这个狂热的传教士过分怪异拒绝接纳此人,最后教会也认为凡·高的举止有碍教会形象,辞去了他的职务。

崇高的理想与残酷的现实形成的强烈反差让凡·高备受挫折,他因此投身绘画以寄托理想信念。而那种近似于基督教苦修士的工作方式也被延续到了他后来的绘画事业中。1880年,凡·高决定以职业画家的身份进行创作并在信中写下:“换羽期对于鸟儿来说,就像我们人类面对逆境或者不幸一样,是痛苦的时期。你可以选择停留在痛苦中,也可以由此脱胎换骨,重新做人。但是,这并不是一件值得张扬的事,也不是一件可以调侃的事,正因如此,你才需要藏起来。”⑤面对生活中的苦难,凡·高选择藏起来。只是,或许凡·高也没想到这些痛苦的时期伴随他度过了余下生活,作品不被看好、被周围的人拒绝接纳、遭受精神疾病的折磨……但是即便如此也没有压倒凡·高,哪怕是后来在疗养院内接受治疗⑥时他也不忘进行绘画创作,这一状态如同当传教士时的状态。在背后促使他不计后果工作的原因并不是在简单地模仿苦修士的生活,而是他自身的理想主义情结。他愿意为他所认定的理想毫无保留地付出所有,因此他的作品中透露出的狂热气质,有一部分是出自于此。

(二)敏感、冲动、孤僻的性格因素

凡·高性格中的细腻而敏感的部分在1888年写给妹妹的信件中可窥见一斑:“以下是我对自己对镜自画的一点评论……略带粉色的灰色脸庞,绿色的眼睛,灰烬一样颜色的头发,前额有皱纹,满嘴唇四周的僵硬胡子是火红色的,看着凌乱而哀伤,但嘴唇是饱满的,身着蓝色粗麻罩衣,手里拿着调色盘,上面有柠檬黄、朱红、铬绿、钴蓝,就是除了胡子的橙色之外的所有色彩。人物站在灰白的墙前。你或许会说这有点像凡·伊登书里描绘的死神的脸——也不错,不管怎样就是这样一个人物——画自己并非易事。”⑦在凡·高与亲友的信件中常常能看到这样关于景象的细致描写与自白。此处,他详细地审视自己的外貌后又调侃道有点像“死神的脸”,这更像是对自己每况愈下的精神状态和处境的一种象征性描写,一年后的凡·高就因严重的精神问题不得不入住圣雷米疗养院接受治疗。我们从信中依然可以观察到其狂热顽固性格下细腻敏感的一面。

这种冲动急躁、狂热的性格特质使得凡·高不被周围普通人所理解,尽管凡·高的内心情感细腻,渴望与人交流,但急躁冲动的性格又使他处处受孤立。这种冲动且富有激情的性格同样影响着他的作画方式:“我常常会画得太快,这算个缺点吗?我忍不住啊。比起冷静的笔触,难道我们追求的不是热血沸腾的激情吗?在如此令人激动的环境中,比如在实地或在自然中,真的有可能保持冷静且有条不紊的笔触吗?敬爱的上帝啊,在我看来,这就像击剑时发起进攻一样吧。”⑧但是单纯的激情还不足以创造深刻的作品,凡·高也深知这个道理:“……即使你天生就懂很多东西,也要至少付出三倍的努力,才能从本能的发挥到达理性的创造。”⑨这种作画方式也让凡·高作品表现出激情发挥和理性创造,笔触看起来迅速而肯定,又如同木刻版画一般有力且具有秩序感,这是凡·高内心积蓄的精神能量在画布上的喷发。

(三)精神疾病带来的影响

碍于性格和高强度工作,凡·高经常处于缺少人际交流的环境里,加之长期不被人理解以及生活的压力,长期处于焦虑与不安状态中的凡·高身上出现了类似躁郁症和人格分裂的病征。在生理和心理上的窘境与理想主义信念带来的矛盾作用下,凡·高的补偿心理机制似乎被触发了,使得凡·高对待绘画越发狂热,在此时的他看来,绘画成了他证明自我价值的唯一途径。他于1888年的书信中写道:“我变得越丑、越老、越病态、越穷,就越想用安排巧妙、生动明艳的色彩来报复这一切。”⑩随后的几个月后,他在与高更的争吵中割下自己的耳朵,再过数月,便自愿进入疗养院接受治疗,但是仍在某次神志不清的状态下吞食颜料而被短暂禁止作画。尽管精神疾病最终拖垮了他,但在此期间凡·高却以顽强的意志力迫使自己挥洒出最耀眼的光芒,这段时期也是他艺术风格完全成熟的时期,“丝柏树”系列、“向日葵”系列、《星月夜》等代表性杰作都诞生凡·高生命中最后的两年里。他极力向往着太阳,最后也融化在了太阳的光芒中。

三、结语

正如吴冠中所言:“风格之诞生缘于情感之赤诚。虚情假意与装腔作势,绝对伪造不出风格来。”?輥?輯?訛在艺术风格的形成过程中,外在因素可能会影响材料、技法等作品表面的面貌,但决定艺术品深度的关键因素还是创作者的内在思想和情感。

注释:

①该观点出自乔治·布封于1753年当选为法兰西学士院院士的入院演讲《论风格》,强调风格是作家人格的外化,作品中出現的知识、材料、风格、语言等元素应该服务于作者的思想和理性。

②吴冠中:《永远新生》,中国青年出版社2015年版,第115页。

③文森特·威廉·凡·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年),荷兰后印象派画家,后印象派代表人物之一。出生于基督教牧师家庭,青年时期曾在比利时当基督教传教士(1878年前后),期间几经挫折,被教会辞退职务,于1880年前后尝试系统学习绘画,后转向绘画创作,1886年开始接触印象派,1890年自杀身亡。

④凡·高:《炙热星空下孤寂的灵魂:凡高书信选》,刘永安编译,万卷出版公司2018年版,第165页。

⑤文森特·梵高:《梵高手稿:梵高书信、画作、珍贵手稿》,57°N艺术小组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年版,第12页。

⑥1889年5月,凡·高因意识到自身精神病状越发难以控制,自愿进入圣雷米疗养院接受精神治疗。

⑦同⑤,《梵高手稿:梵高书信、画作、珍贵手稿》,第258页。

⑧同⑤,《梵高手稿:梵高书信、画作、珍贵手稿》,第261页。

⑨同⑤,《梵高手稿:梵高书信、画作、珍贵手稿》,第164页。

⑩同⑤,《梵高手稿:梵高书信、画作、珍贵手稿》,第286页。

?輥?輯?訛同②,《永远新生》,第116页。

作者单位:

广州应用科技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

猜你喜欢

印象派手稿艺术风格
大家手稿
作家手稿
毛焰艺术风格中的自我表达
17世纪中西方绘画艺术风格的比较研究
作家手稿
名家/[法国]毕沙罗
18世纪 新古典主义艺术风格 庄重与理性
作家手稿
拍卖
欧洲的艺术风格派系与服饰(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