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古风骨 大写春秋

2022-03-05牛文娟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2年1期
关键词:风骨

牛文娟

穆家善,画家、艺术教育家。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韩国牧园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评审专家。中国画学会(美国)名誉会长、荣宝斋画院教授,被中国驻美大使馆授予“中国文化大使”奖牌,创新性提出焦墨画“五墨二十四笔法”,中国焦墨画领军人物。

摘 要:焦墨山水画作为中国山水画中的独立分支,在当代中国画中显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穆家善致力于中国焦墨画创作与革新,他的作品从形式到内容,汇集传统笔墨以书入画与当代中国画风骨的品格,形成自身标志性笔墨语言特色。从“焦墨情缘”梳理其传承之路,从“千毫皴”探寻其革新之路,从“风骨内象”映射其焦墨品格,梳理穆家善意象焦墨的描绘方式与他对当代焦墨画创新的独特贡献。

关键词:穆家善;焦墨;“千毫皴”;风骨

焦墨的表现手法最早散见于五代彩陶之上,是山水画本体语言的主体手法,如荆浩、李成、范宽的很多代表作品都使用焦墨勾、皴、点、擦以表现厚重旷逸的山峦景貌。据史料记载,焦墨由笔法逐渐升华为独立的画种,始见于明末清初画家程邃、戴本孝,兴盛于石涛、八大山人、髡残、任伯年、吴昌硕等焦墨枯笔的技法应用。20世纪后,黄宾虹、傅抱石、潘天寿、李可染、陆俨少、赖少其、黎雄才等画家追求焦墨山水画中雄厚、古拙、苍茫的视觉冲击力,现代画家张仃深层次探索焦墨语言,将焦墨技法运用到极致。当代画家中,王镛、朱松发、崔振宽、黄格胜等分别进行了焦墨语言的艺术探索。2011年,旅美华裔画家穆家善脱颖而出,独创“焦墨千毫皴”,开创了焦墨新笔法与中国画新境界,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

一、焦墨情缘

穆家善年幼时喜爱古典文学与书法,初中时,既痴迷小人书中的绘画表现与英雄主义,又对西洋素描和油画产生兴趣,锻造了坚实的造型能力。18岁时,穆家善因艺术特长被特招到南京军区某部,其绘画天赋受到黄震东将军的激赏,引荐拜陈大羽为师。23岁时,穆家善以中国画第一的成绩考入南京艺术学院,开启了正式的学院之路。在大师云集的高等学府里,他一边仰望星空,一边一头扎进传统与现代的研究之中,沉潜南宗文人画的范式与精髓。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南京是中国新文人画发祥地,穆家善创作了大量新文人画作品,于大学三年级在上海黄浦艺术馆成功举办了首次个展“中国新文人画家——穆家善画展”。1989年,28岁的穆家善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江苏青年画家——穆家善画展”,引起热烈反响,李可染、周思聪等大师对其赞誉有加,此时的穆家善已然成为中国新文人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穆家善年少成名,获奖频频,在国内风生水起之时,他的人生竟发生了意想不到的转折。1995年,他受美国马里兰美术学院邀请去讲学并举办画展,在华盛顿引起热烈反响。陈香梅劝其留下来研究西方现代艺术,为中国画创新积蓄新的学术基础。富有爱国情怀的穆家善拥有振兴中国画艺术的抱负,便激情澎湃地答应下来。此后他积极创办美国亚太艺术研究院,应邀到耶鲁大学、波斯顿大学、马里兰大学等38所高校讲学,传播中国艺术的教育与艺术理念,并相继举办“亚洲艺术家大展”等展览,形成教育与实践双位一体传播中国艺术的路径。在美二十余载,穆家善在梳理、反思中国画与东西方艺术的同时,不但向国外输出中国文化,也不断向国内传递自己在国外的认知和见解,先后应邀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大学、厦门大学、中国科学院等院校演講美国艺术状况与中美艺术与教育比较等课题,担当起“中国文化大使”的使命。

2011年穆家善回国探望年迈母亲,并在艺术上迎来了凤凰涅槃般的重生。闲暇创作时,他把毛笔蘸墨后揉散得像刺猬一般,在宣纸上乱戳鞭抽,随后一种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的独特的皴法跃然纸上。穆家善精研笔法画理,最终独创“千毫皴”,看似随意实则填补了中国画皴法革新的空白。同年他返京在中国美术馆再次举办个人画展,“苍茫化境——穆家善焦墨画展”横空出世,他笔下线条的千变万化,如同动态的心电图,具有强烈生命气息与感染力,艺术语言至此成熟。一年后,南京大学与中国艺术研究院向他抛来橄榄枝,次年,中国艺术研究院聘其为国内首位焦墨山水画的研究生导师,开创了中国焦墨画学科。穆家善正式决定回国发展,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坚定与执着地为中国焦墨画学科的探索与发展奉献心力。

二、“千毫皴”的雄浑多变

墨因水而分五色,墨因用而有七法。墨与水的结合生发万象,向水则走向白,向墨则走向黑。如何用最纯粹的墨表达万物自然生气,难度在于用笔。用笔灵则可将极致的墨表达出轻重与虚实,用笔滞则易走向单调、刻板之象。以单纯的材质表现变化的万物,焦墨画难度高于水墨画。

中国画有严谨的法度,当法度被不断应用便成为程式化。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从某种程度上就是皴法演变的历史。《梦幻居画学简明·论皴》中曰:“古人写山水,皴分十六家:曰披麻、曰云头、曰芝麻、曰乱麻、曰折带、曰马牙、曰斧劈、曰雨点、曰弹涡、曰骷髅、曰矾头、曰荷叶、曰牛毛、曰解索、曰鬼皮、曰乱柴。”古代具有代表性的画家均与皴法有直接联系。如唐代李思训创造“斧劈皴”,《绘事发微·皴法》中记载其“用点攒,簇而成铍,下笔首重尾轻,形似丁头,为小斧劈皴也”。皴法的建立是一位画家成熟的标志,对后代能够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近现代画家中,傅抱石中年创立“抱石皴”,笔致放逸,气势豪放,形成画面上显著的艺术特色。当代画家中,穆家善独创“千毫皴”,进一步推进和完善中国山水画表现皴法的历史。

在笔法上,他将毛笔揉散开来,笔笔中锋贯意,笔翻毫转,以墨的皴擦变化与线条张力,谱写出不同于水墨淋漓的随性恣意,以一笔而出千万笔的视觉效果,增加了笔墨线性的丰富表现特质。实处力透纸背,虚处精致细密,营造纵横、大气、磅礴、精弩之气,传达墨的内在高古与和寡。其“千毫皴”代表作品《风云起惊涛拍岸》,用笔至简、抽象,既传统又当代,似随意挥洒,一气呵成。画面全以粗细线条表现,笔锋恣意,行云流水,虚实相生,堪称逸品。另有作品《江流天地外》《鸣壑》《幽冥秋韵化苍茫》《纤夫放歌》等,演绎出“千毫皴”雄浑多变的艺术魅力。

此外,他在理论上确立了焦墨“千毫皴”五墨二十四法,五墨即浓、焦、枯、涩、竭;二十四法即戳、截、顶、拽、裹、写、拖、拉、挤、抽、糙、刮、锤、扫、鞭、纵、折、驰、徐、挑、破、立、生、发。穆家善的焦墨山水因“千毫皴”的建立而尽显笔法纵逸,他的笔法基于文人画书写性意在笔先笔随心动笔笔见骨笔笔有气,忽而逆锋而起,忽而随意而发,性情尽融于笔端,转换为画面稳、准、狠的内在气场。

三、笔墨下的风骨内象

穆家善作品的苍茫与磅礴,源自笔下的风骨内象。“风骨”是魏晋用来品评人物的辞藻,后南朝文人将“风骨”引入文论中指文章的风力劲骨。刘勰在《文心雕龙·风骨》中提出,“风”指文章的情志,“骨”指文章的文辞精练,挺拔有力,“风骨”则是整体上文章有气有劲,气韵生动,风格俊朗。笔者认为,穆家善的焦墨山水气象正符合刘勰对风骨的定义。焦墨画因其少水、全以表现墨的特征而具有独特的艺术张力,画家的气象、力度尽显在笔墨尖端。以渴墨立象亦为立画之筋骨,虚墨则形成画之体肉,虚实交错共筑血肉鲜活的生命气象。从用笔到墨的显现,再到气象的营造,穆家善的焦墨山水浩然正气,有气有劲。

气韵生动向来是文人品评绘画的最高标准,生动的气象虽由笔墨皴擦、虚实之间彰显,实则内象源自生命力的体现。穆家善的山水画笔墨之间法度传统,然艺术气息当代,具有鲜活生命力。他认为“水墨之变化应顺其自然,方气韵生象,得法于道”,可见穆家善从精神层面注重自然之道,崇尚“天人合一”。在实践中,他的艺术作品多是写生所得,如在广东创作的《西村头老榕树》《方家祖祠》,在西藏创作的《南迦巴瓦主峰》《雅鲁藏布峡谷》,在山东创作的《崂山云霭画图来》《青山渔村图》,在河南南太行创作的《石板岩镇桃花谷》《万仙山去郭亮道中见》,在苏州创作的《同里人家》《长春花漪》,在新疆创作的《胡杨亦有春天情》《千年舞者》等,都是充满对祖国山川热爱之情的作品。穆家善焦墨山水中的生动气韵来自直面自然鲜活的生命感受,其用笔明确、果断,体现笔笔是笔、化繁为简的俊朗风格,营造出干裂秋风、润含春雨、苍茫孤寂的生命意境。

观穆家善作品,与其为人一样爽朗、豁达。唯有此心,方有此象,这便是风骨之气的内象动因,即本质角度的人格特征。穆家善立志高远,借古开今,体现在高远与深远构图所营造的呼之欲出的气韵之中,亦体现在坚实与虚渺笔法纵横间所铸就的风骨气象中。他崇尚中国绘画的写意性,以书立骨,认为立于文化高度的自然抽练、内化自然的大道至简,追求宏约深美、正大气象之作,此思想引领其绘画表现。穆家善的艺术探索道路能给予当代畫坛以下启示:其一,传统语言仍具有强大表现力;其二,创新依然具有探索空间,如笔法的突破、气象的营造;其三,中西融合的道路依旧可以具有民族性特征。这是穆家善带给当代中国画创新的独特启示和意义。

猜你喜欢

风骨
“风骨”的起源
吴刚:宴食亦有风骨,使馆里的国宴传奇
风骨傲然 英雄当时
吴刚:宴食亦有风骨,使馆里的国宴传奇
东方风骨
浅析刘勰《文心雕龙》中的“风骨”内涵
四德
风骨
风骨
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