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层建筑的火灾隐患分析

2022-03-05陈勇建

消防界 2022年2期
关键词:火灾隐患高层建筑对策

陈勇建

摘要: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也在加快,高楼如雨后春笋般涌出。伴随着高层建筑数量的增加,各种安全隐患也逐渐增加,例如,消防器材配备不到位、消防通道被堵塞等,由于隐患没有排除,火灾发生时,会增加救援难度,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文章针对高层建筑现有的火灾隐患状况进行分析,并提出做好高层建筑火灾防范工作的对策。

关键词:高层建筑;火灾隐患;对策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拔地而起,各种火灾事故时有发生,既影响了社会的长治久安,也影响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了减少火灾带来的损失,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分析高层建筑火灾隐患并寻找做好高层建筑火灾防范工作的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

(一)烟、火蔓延途径较多

高层建筑一般采用楼梯作为辅助逃生通道,但是楼梯多为竖状设计,发生火灾之后浓烟将会随着楼梯通道涌入更高的楼层,导致人们无法利用逃生通道完成自救。如果室内具有大量的易燃物品,火灾在初期发展阶段的蔓延速度将会超过3~4m/s。大火伴随着浓烟和热气,并且可以借助门窗和电梯间快速蔓延。根据可燃物分布和空气流通形式的差异,火灾将会形成不同的火势发展模式。

(二)疏散难度较大

高层建筑发生火灾事故后,被困人员易产生恐慌的情绪,并且在逃生楼梯间易引发踩踏事故,甚至一些不理智的群众会选择跳楼的方式自救。因为浓烟的影响,降低了室内能见度,被困人员很难辨别逃生方向和路线,进一步增加了疏散难度。

发生火灾后,高层建筑通道具有很强的空气流通性,随着火势和烟雾的不断向上蔓延,增加了火灾疏散的难度,当前很多城市缺乏充足的登高消防车,现有的消防车高度无法满足安全疏散需求,因此在高层建筑安全疏散过程中主要是利用楼梯,如果楼梯间窜入烟气,将会加剧群众疏散难度。

(三)灭火用水量较大

高层建筑灭火救援主要是利用水,如果火势较大,高层建筑层数较高,室外扑救難度也会加大,那么需要的灭火用水量也较大。

二、高层建筑存在的火灾隐患

(一)客观方面

1.可燃物多、火灾荷载大

高层建筑内一般都堆放有大量的易燃物,包括房梁、壁纸、各种家具、家用电器、布料用品等。有些材料虽然进行了加工处理,正常情况下很难被点燃,但是一旦建筑内起火,这些也会成为可燃物。此外,高层建筑的火灾荷载大,普通居民住宅楼的火灾荷载是35~60kg/m2,高档酒店为45~60kg/m2。大量的可燃物,火灾荷载大,这就导致一点小火星都可能酿成火灾。

2.功能繁多、电气负荷大

高层建筑的用途非常广泛,目前我国的高层建筑主要有居民住宅楼、办公写字楼、商场等,特别是大型、综合性的高层建筑,功能尤为复杂,常包括住宿、会议、办公室、商务、娱乐和餐饮。因功能需要,此类建筑一般都配有大量的设备,尤其是电气设备,例如,空调、通风系统、供水系统、电梯、照明、电脑、电视机等,电气负荷大。一旦出现短路,就容易引发火灾。

3.建筑布局复杂

高层建筑本身结构非常复杂,许多建筑在设计初始只考虑了使用功能和空间最大化的利用,忽略了安全问题,存在先天性消防安全隐患,例如,防火分区、自动消防系统、疏散通道等,不按国家消防规定设计,甚至设计不到位。此外,在一些老旧高层建筑中消防设备不完整或缺失。有些建筑物甚至连灭火器都没有;有些虽然配备了消防设备,但是因为没有定期维护检修,所以并不能正常使用。

(二)主观方面

1.规模庞大,人员集中

高层建筑因为自身的面积很大,所以其能利用的空间也很大,有大量人员出入,部分人员不遵守相关规章制度,例如,随意在禁烟区吸烟、未经同意擅自闯入机房重地,都给高层建筑带来安全隐患。与此同时,建筑物中人员的密集分布也给灭火救援行动增加了难度。

2.不遵守规定,缺少消防安全意识

部分高层建筑的人员为了自己出入方便,经常随意打开防火门。此外,部分高层建筑的消防通道存在被居民私自占用的情况,如果发生火灾,会严重延误消防车到达着火现场,延误救援时间。

(三)管理方面

1.缺乏消防部门的有效管理和监督

有的消防监督和报审单位由于工作人员专业水平不足,导致消防监督建审业务水平不高,有些建筑的消防报审未经过专业审核就被批了,这为该建筑以后的火灾防控埋下了很大隐患。另外,有的高层建筑的主管部门一味追求利益和建筑空间的最大化使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消防安全责任,缺乏健全的消防安全规章制度和相应的消防应急疏散预案,同时专业人员配备也不到位,这都为火灾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2.消防宣传教育不到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明确规定,为了提高公民的消防安全意识,各级人民政府应该积极组织消防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和培训。通过这些宣传教育的活动和培训,使各单位人员了解消防安全有关知识,提升他们的自救能力。但部分地方政府疏于对人民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教育,各个企业也没有做到对本单位人员进行相关培训。

三、做好高层建筑火灾防范工作的对策

高层建筑数量的急剧增加既是经济发展的产物,也是满足人们生活需求的必然需要,它的出现给市民生活、办公、购物等都带来了很大方便。与过去砖木结构的建筑相比,高层建筑大大提高了耐火等级和防火抗灾能力。但是由于高层建筑内部可燃物多、人员密集等,也带来了不少火灾隐患,因此,应加强高层建筑火灾隐患的防范工作。

(一)加强消防宣传教育,贯彻落实消防法规和相关规章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规定,机关、企事业单位要加强各单位人员的消防安全知识教育培训,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增强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既是积极贯彻落实法律相关规定,也是现代社会每个人的生命保险。高层建筑主管单位职能部门要积极组织各单位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例如,举行消防安全知识讲座、观看相关视频、定期消防安全培训和定期消防演练,普及消防安全知识,让大家掌握必备的消防安全知识和技能。

(二)消防机构积极履行职能,严格把控高层建筑的消防验收

相关机构要按照法律规定对报审的建设工程严格审核,对不符合有关要求的,应当责令其调整、完善;公共消防设施、消防器材不足或者不适合实际需要的,应当新建、配置或者改造。建筑物在设计初始就要严格按照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进行设计。禁止验收不合格的建筑物投入使用,对相关机构抽查不合格的建筑物也要禁止其使用。

(三)完善高层建筑消防系统,完善消防设施、器材配备

为保障高层建筑的安全,高层建筑设计时就应设置防火空间,确保火灾发生时能在第一时间阻止火势向该建筑的其他方向蔓延,将火势控制在一个空间内,有利于消防灭火。每个高层建筑内都应该有相应的符合标准的安全出口。此外,高层建筑应配备符合国家标准和行業标准的消防设施和设备,设置消防安全标志,并定期组织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完整性和有效性;确保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的通畅,以便消防车能顺利通过;确保防火防排烟分区和消防距离符合消防技术标准;对已配置的消防设施,指定相应的管理人员,负责落实本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实行每日防火巡查,并建立巡查记录。任何个人或者单位都要遵守消防相关的规章制度,禁止公物私用,私自占用消防器材、消防通道。

(四)合理设计和规划建筑布局

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需要遵守国家相关技术标准,科学的划分建筑内部防火分区,合理划分防火分隔,有利于控制火势蔓延。在消防设计过程中需要提高设计的规范性,注重设计消防安全通道。如果高层楼层面积较大,可以利用分段设计方式,合理设计消防专用通道。如果发生火灾,内部人员可以借助安全消防通道及时疏散。

(五)完善建筑消防设施布局

在消防设计和施工的过程中,需要综合分析当地之前的防火分区和防火分隔方法以及安全疏离系统等内容,提高建筑开发的科学性。同时强化建筑设计和施工的标准性,提高建筑火灾防御能力。在设计高层建筑的过程中,需要遵守国家标准,优化配置建筑总体布局和防火分区。注重设计安全疏散通道和防排烟系统,同时需要配置针对性的消防设施。可以在现场安装自动化火灾报警体系和灭火系统,综合高层建筑规模和火灾危险性以及火灾荷载力等,提高设计方案的科学性。

(六)落实防火工作责任制

首先,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确定具体的防火责任人,组织消防知识培训活动,引导相关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有效预防火灾,同时要掌握火灾扑救方法和逃生方法,掌握各种消防安全知识,可以有效识别和消除火灾隐患。其次,需要安排专业人员实施巡查工作,有利于及时消除发现的火灾隐患。再次,为了发生火灾时能有效疏散被困群众、控制火灾,降低火灾的影响,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火灾事故应急预案,并且需要定期组织消防演练。最后,需要完善消防安全制度,根据消防法规和技术标准开展相关工作,充分发挥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确定自身安全职责,有效预防火灾事故。

(七)落实防控安全管理措施

消防部门主要负责高层建筑火灾控制工作,在检验高层建筑消防设施的过程中,应落实监督和控制工作的整改方案。针对人员密集程度较高的公共场所,消防部门需要加大力度检验和监督人员流动性较大的位置。针对高层建筑防火需求,消防部门需要制定防火应急预案,如果发生火灾可以有序撤离相关人员。同时需要开展高层建筑防火的法治化建设,在管理和监督高层建筑的过程中,要贯彻实施有关消防灭火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提高宣传教育力度。此外,需要贯彻落实消防安全管理责任机制,提高每个工作岗位的消防安全水平。

四、高层建筑火灾事故逃生方法

针对高层建筑的安全防范,需要明确建筑逃生路线和各通道实际情况,提前设计逃生路线,如果发生紧急情况可以迅速确定高层建筑的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

如果住宅发生火灾,需要立即利用室内灭火装置消灭大火,并且及时拨打报警电话,如果发现火灾已经不可控制,需要及时逃离房间,并且关上室内的房门,避免因为空气流通加剧火灾,如果室内烟雾较大,逃生人员要利用湿毛巾捂鼻。

若大火出现在别的楼层,在逃生之前检查门上的温度,如果门上的温度比较高,说明屋外火势比较严重,这时不能开门,避免向屋内蔓延大火;如果屋门温度比较低,可以打开门缝观察室外情况,发现机遇及时逃生,避免长时间的逗留。如果门外的大火已经完全覆盖逃生通道,这时需要及时关闭屋内门窗,以此控制空气流动,阻止火势蔓延。此外,可在门上覆盖湿棉被,避免大火进入屋内。出门发现在本楼层发生大火,要及时进入紧急逃生通道中,尽量关闭所有的门,通过控制空气流通阻挡火势,如果发现楼层中存在烟雾,需要利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我国有关于高层建筑的安全法规中规定,建设高层建筑过程中要建设避难间,如果无法顺利逃生,可以进入避难层,等待消防人员的救援。

五、结语

高层建筑的火灾防范工作需要建立在有效的管理机制上,需要各相关机构、单位、个人相互配合,重视消防安全工作,把消防安全责任落实到个人,从源头防止火灾的发生,控制火灾蔓延,这样才能有效保护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马刚.高层建筑外墙火灾隐患分析及扑救措施探讨[J].消防界(电子版),2021,07(16):40-41.

[2]高文峰.高层建筑防火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改善策略[J].今日消防,2021,06(05):111-112.

[3]文学.住宅高层建筑火灾隐患分析及防火安全措施[J].今日消防,2021,06(01):48-49.

[4]孟雷.高层建筑办公区域消防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今日消防,2020,05(06):65-66.

[5]李华,朱瑕.高层建筑电气火灾隐患因子定量分析方法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8,14(12):124-129.

猜你喜欢

火灾隐患高层建筑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高层建筑火灾隐患分析与防火安全对策
高层建筑中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可靠性分析
浅谈高层建筑沉降监测关键环节控制
某大型酒店火灾隐患调研及安全评价
对建立网格化消防巡防工作体系的探索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