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上的家
2022-03-05知筽
作者:知筽 点睛师:麦豆
点睛前:
学校里的牛羊喂好了
夕阳在河水中洗过澡后
找星儿们放飞萤火虫去了
胡老师批完作业,锁好校门
带着满山的夜色和我们六个孩子回家
过了颤巍巍的木桥
二十米高的大坡像巨蟒盘在家门口
胡老师需要把陈旧的大梁自行车
推上去,连同他后座上的残疾儿子
我们五个留守儿童势单力薄
合起来却有浩瀚之力
当我们喊:一二三四五,金木水火土
感觉不费吹灰之力
就送胡老师回家了
而我那个残疾同学胡二虎
他的回声还在沟里吃力的喊:
加——油,加——油
每年春节一过,母亲就要外出务工
她说爸爸不知道丢哪儿了,四年了还没找到
还要继续去找
我早知道爸爸永远不会回来了
但不想戳穿她的谎言
就和她不停的说:加油、加油
其实,如果不能叫胡老师爸爸
只要妈妈欢喜,赵钱孙李
随便哪个都可以
点睛后:
学校里的牛羊喂好了
夕阳在河水中洗过澡后
找星儿们放飞萤火虫去了
胡老师批完作业,锁好校门
带着满山的夜色和我们六个孩子回家
过了颤巍巍的木桥
二十米高的大坡像巨蟒盘在家门口
胡老师需要把陈旧的大梁自行车
推上去,连同他后座上的残疾儿子
我们五个留守儿童势单力薄
合起来却有浩瀚之力
当我们喊:一二三四五,金木水火土
感觉不费吹灰之力
就送胡老师回家了
而我那个残疾同学胡二虎
他的回声还在沟里吃力的喊:
加——油,加——油
每年春节一过,母亲就要外出务工
她说爸爸不知道丢哪儿了,四年了还没找到
还要继续去找
我早知道爸爸永远不会回来了
但不想戳穿她的谎言
就和她不停的说:加油、加油
点睛师评论:
这首诗开头不错,但从第三节后半部分开始,就直接往下走了,从语义和整体气韵来看,建议删掉最后一节。整首诗靠“留守儿童”四个字勉强拉着,拉成一个整体。整首诗的优点是语言流畅,缺点也是語言流畅。这其实与作者本人甚至没有关系的语言问题,我觉得应该放到中西方对现代诗的认知中进行比较,可能对我们当下的现代诗写作更有启示。
中西方对现代诗的理解有何区别呢?我们对传统诗词的审美偏于解释、说教。我们从小学到大学就是这么过来的,老师领读、讲解每一首诗的时代背景及其意义,然后是通过考试,将这种对诗歌欣赏的思维烙在脑海中,成为我们的一种审美习惯。所以,当我们写诗,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结果”,即写什么。写什么,当然写自己的想法、悟出的人生哲理。所以,许多诗人一旦下笔,就会写得得心应手,至少在意思表达上。这里暂不谈修辞。这对没有写作自觉的现代诗初学者来说,诗歌往往就沦为了流水账和主观说教。而产生这种文本的实质在于,作者对文本的“解释(老师)视角”。这几乎是每个大学生(写作者)生命前二十年对诗歌的审美潜意识,几近宿命。如果我们不对这种解释视角的写作加以反思,我们的现代诗就很难逃出主观说教的口吻、“语言是一个工具”的认识。
而西方现代诗就强调这种文本自身,强调主观退场。诗歌虽然由作者写出,但是对其解读,作者并不过多干预,没有老师领着我们,告诉我们这首诗写了什么。否则,现代诗也不可能成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艺术品。现代诗,在西方等同于某一件(个)客观事物。比如香蕉,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西方的现代诗偏重于作者“思”的过程,偏重“无中生有”,强调语言本身运行给读者的启示。其本质是一种生成,是一种词语的综合,即将无关的两个事物在尊重它们差异性的前提下统一为一个整体的过程,它们的句子偏向于综合判断。一首现代诗在本质上是一次事件,不可修改。这与我们的传统“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显然有本质区别。现代诗的语言,本质上与现代人是同构的,是一个生命体。
本来是针对这首诗加以评说的,却无意中阐述了自己对现代诗的浅薄认识。但我想,诗歌中存在的问题也许能够从中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