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四维度评价框架
——概念、内容与技术
2022-03-04郑炜冬江耿豪
郑炜冬,江耿豪
(韩山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广东 潮州 521041)
2020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其中明确指出要“改进师范院校评价,把办好师范教育作为第一职责,将培养合格教师作为主要考核指标”,这是新时代我国对师范院校提出的新部署和新要求.在此时代背景下,突出师范生职业能力培养,着力培养合格师范生正是各师范院校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必然选择.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化教学能力也已成为教师一项重要的职业能力.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水平对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形成学生学习方式与习惯等均具有重大影响,《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更提出了“将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变量”[1].2020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提出把信息化教学能力纳入师范生基本功培养.因此,作为未来教师的预备力量,师范生理应具备扎实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以适应信息化时代对教师提出的新标准和新要求.那么,如何全面、客观、准确地评价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国内外学者围绕此问题开展研究,取得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一、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评价的研究基础
2018 年,教育部-中移动“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标准与培养模式实证研究”课题组颁布了《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任友群等[2]在解读《标准》的基础上提出有效实施新标准的建议方向与路径.闫寒冰等[3]开发了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自评工具.张道雪等[4]阐述了大数据时代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新内涵及其发展目标,提出了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进行评价的实施策略.Charlott Rubach等[5]对教师的信息化能力进行划分,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研究评价工具.这些研究从解读能力标准、开发评价工具、提出实施策略等方面为研究提供了指导和参考.
为切实提高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H 高校(该校是一所本科高等师范院校)根据“教育评价对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导向作用”的教育经验,从2011年开始,以教师教育类公共课《现代教育技术》的评价改革为抓手,实施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评价体系的改革.为支撑评价体系改革的有效实施,该校技术团队研发了“多媒体课件制作考试系统”和“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知识考试系统”两套计算机软件系统,并根据不断完善的评价体系持续更新软件系统功能[6-7].通过多年实验研究,H 高校的研究团队对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评价体系不断调整,逐步形成了“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四维度评价框架”(以下简称“四维度评价框架”).
二、四维度评价框架的概念
(一)四维度评价框架的定义、目标和设计目的
四维度评价框架是以“突出能力评价,严格评价过程,提高学习质量”为基本逻辑,以《标准》为设计依据,从四个维度评价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评价内容体系、评价技术的总和,其目标是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技术对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进行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价,其设计目的是有效提升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水平.
(二)四维度评价框架的三层结构
四维度评价框架的内部结构分为评价维度层、评价内容层和评价技术层三个层面,如图1 所示,其中:评价维度层处于顶层,在对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将评价分成四个维度;评价内容层处于中间层,将四个评价维度对应的评价内容体系分解为8 个评价模块,再将每个评价模块分解,形成26 个测量项,与《标准》的26 个关注点一一对应,每个测量项再进一步细分,形成41 个评价要点;评价技术层处于底层,提供7 种评价技术对评价内容层进行支撑,每种评价技术包含测量方法及依托的设备工具.上述三个层面之间是“自上而下逐层分解,自下而上逐层支撑”的关系.
图1 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四维度评价框架的三层结构
(三)四维度评价框架解决的主要问题
H 高校的研究团队围绕四个问题开展四维度评价框架的设计工作:(1)从什么维度对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进行评价;(2)各个评价维度对应哪些评价内容;(3)用什么评价技术对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进行测量;(4)如何综合各个评价模块的测量结果.
对于第一个问题,四维度评价框架借鉴了《标准》的能力分类体系.《标准》将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分成“基础技术素养(包括意识态度、技术环境、信息责任)、技术支持学习(包括自主学习、交流协作、研究创新)、技术支持教学(包括资源准备、过程设计、实践储备)”三个能力维度[2].四维度评价框架以《标准》对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分类为设计依据,同时把基础技术素养拆分为基本信息技术素养(包括意识态度和信息责任)和技术环境两部分进行评价,形成“基本信息技术素养评价”“技术环境应用能力评价”“技术支持学习能力评价”和“技术支持教学能力评价”四个评价维度.四个评价维度与《标准》三个能力维度的对应关系见表1.
表1 四维度评价框架与《标准》能力维度的对应关系
对于第二个问题,四维度评价框架设置8个评价模块,形成26个测量项,并进一步分解为41个考核要点:在“基本信息技术素养评价”维度下设置1 个评价模块,该模块与4 个测量项对应;在“技术环境应用能力评价”维度下设置3 个评价模块,分别与3 个测量项对应;在“技术支持学习能力评价”维度下设置2个评价模块,与8个测量项对应;在“技术支持教学能力评价”维度下设置2个评价模块,与11个测量项对应.8个评价模块与26个测量项的对应关系见表1.
对于第三个问题,四维度评价框架采用七种评价技术对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进行测量:第一,在“基本信息技术素养评价”维度下采用问卷评价;第二,在“技术环境应用能力评价”维度下采用设备操作能力测试、项目评价、作业评价分别对信息化教学设备、网络教学平台、通用软件与学科软件的应用能力进行测量;第三,在“技术支持学习能力评价”维度下采用在线学习数据评价、作业评价进行测量;第四,在“技术支持教学能力评价”维度下采用课件制作能力测试、知识问答进行测量.七种评价技术与四个评价维度的对应关系见表1.
对于第四个问题,采用专家咨询法,多次向12位专家发放问卷征求意见,反复调整后,最终确定8 个模块的权重为:“基本信息技术素养评价”模块的权重为12%;“信息化教学设备操作评价”模块的权重为5%;“网络教学平台使用评价”模块的权重为5%;“通用软件与学科软件评价”模块的权重为5%;“自主学习与交流协作能力评价”模块的权重为20%;“研究创新能力评价”模块的权重为10%;“课件制作评价”模块的权重为23%;“教学理论与实践评价”模块的权重为20%.
三、四维度评价框架的主要内容
(一)“基本信息技术素养评价”维度的主要内容
该评价维度主要考查师范生主动学习与积极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态度,以及在应用信息技术时具备的信息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对应的评价模块为“基本信息技术素养评价模块”.该模块包含4个评价要点:主动学习信息技术、积极应用信息技术、规范自律使用信息、积极影响他人.
(二)“技术环境应用能力评价”维度的主要内容
该评价维度主要考查师范生对信息化教学相关硬件设备、网络教学平台、软件工具的掌握情况,对应3个评价模块:“信息化教学设备操作评价模块”“网络教学平台使用评价模块”“通用软件与学科软件评价模块”.
1.信息化教学设备操作评价模块
该模块重点考查师范生能否熟练使用多媒体集成教学系统和能否快速排除典型故障,包含5 个评价要点:使用设备前的准备工作、信息切换、操作实物展示台、排除典型故障、设备使用后的操作.
2.网络教学平台使用评价模块
该模块重点考查师范生能否使用网络教学平台(Moodle、超星学习通等)创建新课程、设置课程门户、创建课程内容结构、上传视频等资源、编辑习题、创建学习讨论区等,并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组织在线教学活动,包含3个评价要点:创建新课程、上传课程资源、组织教学活动.
3.通用软件与学科软件评价模块
该模块重点考查师范生能否熟练使用通用软件与学科软件进行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制作与整合.通用软件指常用的办公软件、图形图像处理软件、音视频编辑软件、动画编辑软件、微课制作软件、教学小程序等.学科软件指适用于某学科专业的信息化教学或学习辅助工具,如数学学科的几何画板、MythType、Maple等,化学学科的ChemDraw、动感化学元素周期表等,物理学科的中学物理作图工具等.该模块包含4 个评价要点:办公软件的应用、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应用、音视频编辑软件应用(包括动画编辑软件、微课制作软件、教学小程序)、学科软件应用.
(三)“技术支持学习能力评价”维度的主要内容
该评价维度主要考查师范生在自主学习、交流协作和研究创新等方面的能力,对应“自主学习与交流协作能力评价模块”和“研究创新能力评价模块”.
1.自主学习与交流协作能力评价模块
该模块重点考查师范生在信息化环境下自主获取学习资源和管理学习过程的能力,以及运用信息技术跟他人进行有效交流和协作的能力.该模块通过统计、分析学生的在线学习数据进行测量,包含7 个评价要点:课程点击数、已经访问的学习资源数、访问天数、测试得分情况、作业提交情况、讨论区帖子阅读情况、讨论区参与讨论情况.
2.研究创新能力评价模块
该模块重点考查师范生能否运用信息评价技术创造性地解决学习生活的实际问题,内容参考了《标准》的标准描述和绩效指标,包含3个评价要点:运用批判思维发现与解决问题、正确处理和分析数据、运用技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2].
(四)“技术支持教学能力评价”维度的主要内容
该评价维度主要考查师范生根据预设的教学任务,准备信息化教学资源、设计信息化教学过程、组织实施信息化教学的能力,对应“课件制作评价模块”和“教学理论与实践评价模块”.
1.课件制作评价模块
该模块重点考查师范生在规定时间内,根据预设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并以预先提供的多媒体教学资源为基础制作一个多媒体课件的能力,包含7 个评价要点:合理进行教学设计、正确使用教学内容、恰当运用媒体技术、界面视觉效果、创新课件设计思路、课件的实用性、设计制作和整合教学素材.
2.教学理论与实践评价模块
该模块重点考查师范生是否具备信息化教学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能力,包含8 个评价要点:信息化教学模式、信息化教学评价、教学实施策略、教学干预、数据收集技术、基于数据的课堂分析、合理组织信息化教学情境的各个环节、学生学习过程指导.
四、四维度评价框架的技术实现——以H高校为例
H 高校采用七种评价技术实现了四维度评价框架.评价技术的作用是将评价模块的内容实现为面向学生的具体评价形式.每种评价技术包含两项内容——依托的设备工具以及使用设备工具进行测量的规则.
(一)问卷评价
在四维度评价框架中,问卷评价用于测量师范生的基本信息技术素养,依托的设备工具是H 高校自主研发的软件系统.评价在计算机房进行,每人配备一台计算机,评价过程断开网络连接.系统每次在屏幕显示一个问题,由学生逐题作答.为提高问卷评价的准确性,系统采用“前向式答题”的形式,即学生不能回看或修改已经做出的回答.在学生回答最后一个问题之后,系统得出“信息技术素养评价模块”的成绩.
(二)设备操作能力测试
设备操作能力测试用于测量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设备操作能力,依托的设备工具是多媒体集成教学系统.H 高校的实验室配备了一定数量的多媒体集成教学系统,各套教学系统按照不同的评价内容进行设备的组合,形成一批配置不同的设备.学生分批次进入实验室进行测试,先抽签分配考试设备,然后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师现场给出的操作指令.教师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向学生做出分析性提问,并对学生操作设备、回答问题的情况进行评分,得出“信息化教学设备操作评价模块”的成绩.
(三)项目评价
项目评价用于测量师范生网络教学平台使用能力,要求每个教学班的学生在Moodle平台上共同完成一个网络课程建设项目,依托的设备工具是实验用途的Moodle平台.具体做法是:教师选择一册中小学教材为参考书,将其划分成N 个模块,同时将学生分为N 组;每组学生负责搜集和上传一个模块的教学资源,并在网络平台上开展模拟的学习活动;在课程建设完成后,开展学生自评、学生组内互评、组间互评和教师评价,综合得出“网络教学平台使用评价模块”的成绩.
(四)作业评价
作业评价用于测量师范生的通用软件与学科软件应用能力以及研究创新能力,依托的设备工具是H 高校的教学平台.在软件应用能力评价方面,布置一定数量的作业,要求学生使用通用软件与学科软件完成指定内容的教学素材,并在教学平台上开展学生自评、同学之间互评和教师评价,综合得出“通用软件与学科软件评价模块”的成绩.在研究创新能力评价方面,布置一项小论文(或小型设计)作业,教师通过教学平台对学生论文(或设计)进行评价,得出“研究创新能力评价模块”的成绩.
(五)在线学习数据评价
在线学习数据评价用于测量师范生的自主学习与交流协作能力,依托的设备工具是教学平台.具体做法是:在平台开设在线开放课程,使用平台的统计功能获取学生的在线学习数据,通过对课程点击数、访问天数、已经访问的资源数、作业提交情况、讨论区帖子阅读情况、讨论区参与情况、测试情况等数据进行计算,综合得出“自主学习与交流协作能力评价模块”的成绩.
(六)课件制作能力测试
课件制作能力测试用于测量师范生的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能力,依托的设备工具是“多媒体课件制作考试系统”.考试在计算机房进行,考试时间为180分钟,每位学生配备一台计算机用于制作课件.在考试期间,计算机房断开与互联网的连接.
H 高校为各个师范专业创建专业试题库,题库试题分成语文、数学、英语、历史、政治、生物、化学、物理、地理、体育、音乐、美术和信息技术13个类别.每个类别创建100道试题,每道试题选自现行中学教材一个章节的内容.考试系统为每位学生随机抽取相应类别的一道试题.学生在考试规定时间内,从试题提供的教材片断中选取一节课的内容,利用试题提供的教学素材进行教学素材的二次创作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最终完成一份教学设计文档和一个多媒体课件.考试结束后,教师从考试系统导出学生作品并评分,得出“课件制作评价模块”的成绩.
(七)知识问答
知识问答用于测量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相关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和实践应用能力水平,依托的设备工具是自主研发的软件系统.考试在计算机房进行,每位学生配备一台计算机用于答题,计算机房在考试期间断开与互联网的连接.考试系统具备随机抽题、自动组卷和自动改卷的功能.考试系统每次在屏幕显示一个提问,由学生逐题作答,允许学生回看和修改已经做出的回答.考试系统采取二次组卷(选择题选项随机排列等)、禁用移动存储设备、禁用局域网通信软件、禁止屏幕拷贝、禁止文字拷贝、绑定学号和计算机IP地址等技术手段防止学生的舞弊行为.考试结束后,考试系统采用自动改卷(客观题)和人工改卷(主观题)相结合的形式,得出“教学理论和实践评价模块”的成绩.
五、讨论
(一)四维度评价框架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可行性
H 高校的实践表明,四维度评价框架是师范院校落实《标准》,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的一个可行方案,具有科学性、有效性和可行性:
1.科学性:该框架与《标准》的内容进行了全面对接,借助《标准》在能力维度界定的科学性,实现了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评价的科学性.
2.有效性:该框架突出能力评价,根据评价目标逐级分解,符合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要求,运用七种技术,全面、客观、准确地对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进行评价.
3.可行性:H 高校采用该框架对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进行多轮评价实践,实践表明该框架可测可比简单易行.H 高校对参加评价的师生进行访谈,结果表明师生认可度高,严肃的评价方式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提高了学习质量.
(二)改进方向
目前,四维度评价框架仍存在诸多不足,须在今后的研究和实践中加以改进.
1.四维度评价框架须提高对部分测量项的支撑度
部分测量项从框架获得的支撑比较弱,如:自我反思、组织实施、分析改进、实践体验等测量项.因此,该框架的评价模块须进一步完善,以提高对各个测量项的支撑度.
2.信息化教学设备操作评价模块须更新内容
该评价模块目前考查的是多媒体集成教学系统的使用,能够涵盖大多数信息化教学设备的使用场景.然而,教育信息技术的更新换代非常快,以教育云平台为核心,以大数据、VR/AR 等技术为支撑,以交互式一体机、同步双向录播系统等智能终端为手段的智慧教室正在日益普及.如果学校条件允许,建议将智慧教室使用能力测试纳入信息化教学设备操作评价模块.
3.四维度评价框架的支撑课程须夯实内容
受多种因素影响,某些师范院校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出现了功能逐渐弱化的趋势,这种趋势不利于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师教育类公共课,该课程在培养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随着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日益受到重视,师范院校必定需要夯实相应的课程内容,该课程必将迎来新的建设机遇.为了使四维度评价框架取得好的应用效果,师范院校须强化该课程关于培养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功能定位,精选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并紧跟技术发展前沿持续更新信息化教学能力评价的内容.